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分别对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的H2S和NH3浓度进行测定。上午8时发酵床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3.14±0.32)、母猪舍(2.25±0.47)、育肥舍(2.31±0.21),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2.54±0.62)、母猪舍(4.61±0.94)、育肥舍(1.24±0.75);传统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5.42±1.63)、母猪舍(6.41±1.73)、育肥舍(7.92±1.46),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4.84±0.87)、母猪舍(7.42±1.15)、育肥舍(8.26±1.3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H2S和NH3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别对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的H2S和NH3浓度进行测定。上午8时发酵床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3.14+0.32)、母猪舍(2.25±0.47)、育肥合(2.31±0.21),NH3(mg/3)浓度为:保育舍(2.54±0.62)、母猪舍(4.61±0.94)、育肥舍(1.24±0.75);传统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5.42±1.63)、母猪舍(6.41±1.73)、育肥舍(7.92±1.46),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4.84±0.87)、母猪舍(7.42±1.15)、育肥舍(8.26±1.3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H2S和NH3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半开放式猪舍内不同饲养阶段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距离猪舍内地面1.5m处使用颗粒物便携式采样器采集某猪场的半开放式妊娠舍、哺乳舍、保育舍、育肥舍等4栋舍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每天采样4次,每次2 h,连续采样3 d,计算猪舍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并探究颗粒物质量浓度与通风、饲喂及季节等因素的关系。发现冬季保育舍内PM2.5、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86mg/m~3、0.91 mg/m~3和1.30 mg/m~3,其次为育肥舍,哺乳舍与妊娠舍内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最低;人工饲喂可导致哺乳舍内总颗粒物和PM10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2倍以上,且PM10的含量增加是TSP升高的主要原因;在夏季使用机械通风能有效降低保育舍内50%左右总颗粒物和PM10的质量浓度;冬季哺乳舍内PM2.5、PM10、TSP的含量比夏季高1.4倍。由此可见,人工饲喂会使畜舍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增加;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有利于降低畜舍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冬季舍内的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夏季。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制定有效的猪舍空气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规模化猪场内的三种类型猪舍(妊娠舍、哺乳舍、保育舍)进行舍内空气污染物监测,研究空气污染物浓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建立其时空排放规律,为健康养殖环境的空气污染预警提供参考依据。监测结果显示:春、夏两季保育舍空气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妊娠舍和哺乳舍,而哺乳舍和妊娠舍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差异不显著,其中保育舍的氨气浓度约为妊娠舍、哺乳舍的2倍左右。各类型猪舍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呈现周期性日变化,均在早上8: 00以及夜间20: 00达到最高浓度值。不同类型猪舍内空气质量因饲养管理需求的不同形成差异,但当地的温度和湿度是猪舍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会造成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通风量过大或者过小,引起的舍内污染物浓度的聚集和外排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因此,提高自动化的通风换气技术,满足猪只的不同阶段舒适需求,使室内温湿度水平更加一致,对于改善我国西南地区养猪场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立安消毒与环境改良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施立安(Stalosan F)消毒与环境改良剂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良好效果,本试验对湖南某猪场225头新生仔猪和198头保育仔猪使用施立安后的生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立安组哺乳仔猪死亡率和腹泻率分别为0和3.1%,保育仔猪死亡率和腹泻率分别为2.5%和12.1%,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头均日增重分别为0.209 kg和0.216 kg,产仔舍和保育舍内氨气浓度分别为4.03μg/L和1.48μg/L;产仔舍溶血细菌菌落数为6.5个/皿,保育仔猪料重比为1.39。以上试验数据均优于相对应的对照组,证明施立安能降低仔猪死亡率、腹泻率以及舍内氨气浓度与细菌数量,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择两个不同通风方式及卫生管理水平的猪场,研究不同饲养管理模式下的猪舍空气质量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乙猪场哺乳母猪舍氨气(NH3)浓度极显著低于甲猪场(P<0.01);保育舍NH3浓度显著低于甲猪场(P<0.05);肥育舍NH3浓度显著低于甲猪场(P<0.05)。结果还表明不同饲养管理模式下,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会有很大区别。由此可见,通风方式及卫生管理水平显著影响猪舍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比较一种太阳能辅助地热保育猪舍与普通水泥地面保育猪舍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仔猪平均日增重增加60g/d,存活率提高8.57%,医药费减少2.62元/头。太阳能辅助地热保育猪舍内的湿度和氨气浓度明显下降,保育猪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猪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和存活率均有所提高。说明太阳能辅助地热保育猪舍可以有效减少猪场药物的使用,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养猪行业目前处于转型时期,大量的新式高效猪场正在建设中,现阶段高效母猪场的建设逐渐趋于标准化,但保育育肥场的建设模式还非常多样。笔者针对当前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保育育肥场建设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梳理。1保育育肥一体化猪舍的优势与缺点保育育肥一体化猪舍是指仔猪从断奶后一直在一栋猪舍内饲养至出栏,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目前美国有大量的保育育肥一体化猪舍在使用中。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DTS设备对育肥猪猪舍的除臭效果和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80头(公母各半)健康、约4月龄的“杜×长×大”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栏10只猪。试验猪舍安装并使用QM-5000DTS设备,对照组未安装。结果表明:DTS设备运行使用70 d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舍内臭气、氨气浓度降低(P<0.05),舍内臭氧浓度平均为0.130 mg/m3;试验组育肥猪末重、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提高(P<0.05),耗料增重比降低(P<0.05);试验组育肥猪IgM、IgG提高(P<0.05)。综上,DTS设备的使用可以改善育肥猪舍内环境参数和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抗病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规模化猪场中不同环境条件下仔猪环境参数和有害气体浓度,探索仔猪和哺乳母猪生长的适宜环境,试验对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舍和保育舍内早、中、晚温度、湿度和猪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哺乳仔猪舍温度、湿度均低于国家标准;两类猪舍空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哺乳仔猪舍各时间点CO_2、H_2S、NH_3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且浓度高于保育舍。说明该猪场部分环境参数不符合国家标准,且哺乳仔猪舍与保育舍中的有害气体在不同时间段的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发酵床养猪方式冬夏季环境状况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冬、夏两季选取北京某猪场有窗密闭式和塑料大棚式2种样式、漏缝地板和发酵床2种地面形式的育肥猪舍进行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不同季节、不同建筑样式下发酵床在减少猪舍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季用简易热风炉供暖的有窗密闭漏缝地板猪舍日平均温度、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与不供暖的有窗密闭发酵床舍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床舍二氧化碳含量较高(P<0.05),夏季时,发酵床能显著降低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P<0.05),但床面日平均温度、猪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极显著地高于有窗密闭漏缝地板舍(P<0.01),猪的增重明显低于漏缝地板舍,大棚式发酵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又显著高于有窗密闭发酵床舍(P<0.05),有窗密闭发酵床舍又显著高于有窗实体地面舍(P<0.05)。因此,做好冬,夏季发酵床的管理以及选择与发酵床相配套的猪舍类型和环境调控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猪舍氨气的去除效果及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选取1栋猪舍(NO.1)开展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另选用1栋猪舍(NO.2)的育肥猪作为试验组,猪只基础日粮中添加5‰的益唯康和2.5%的瑞尔康,同时,采用喷洒和泼洒的方式,利用瑞尔加喷洒液对猪只体表和猪舍内各区域进行除臭,试验周期60 d;对照组猪舍(NO.3)中的育肥猪饲喂基础日粮,猪粪及猪舍内区域不用除臭剂进行处理,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天试验组猪舍的氨气浓度降至5.6 mg/kg,去除率达到70.05%;试验期间试验组猪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3.79%,日耗料量增加了4.45%,存活率高于对照组2个百分点,但料肉比降低了15.83%。综上提示,饲喂和喷洒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去除猪舍氨气,并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夏季7~8月份高温季节对南京市六合区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猪场两种不同类型育肥猪舍室内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数据比较分析表明:夏季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在夏季中午高温时舍内日平均温度高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而早上和晚上的日平均温度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低温时期对新型发酵床猪舍与普通猪舍室内平均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在冬季中午室外温度较高时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基本能达到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P〉0.05),而在早上和晚上室外温度较低时猪舍室内的日平均温度明显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P〈0.05)。试验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猪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具有显著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On a fattening pig farm all 582 animals died of peracute intoxication with hydrogen sulphide (H2S). The accident took place after 6000 litres of lactic acid (41.5 mass %) was dumped in the slurry pit. The volume of released gas was about 575 m3. This resulted in sudden spreading by high pressure of a lethal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sulphide to all compartments of the pig hous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level of hydrogen sulphide was 7870 ppm.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两种通风模式下杭州地区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参数及其分布规律,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的通风模式。【方法】选取杭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两种通风模式下育肥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早、中、晚3个不同时间点,进风口、舍中央和排风口3个不同位置的热环境参数、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持续监测1周。分析不同时间点和舍内不同位置对热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有害气体(氨气(NH3)和硫化氢(H2S))浓度的影响,并对两种模式下的热环境参数及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空气沉淀法收集舍内环境中的细菌,并对细菌进行培养及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育肥舍中细菌数量差异。【结果】两种通风模式下育肥舍相对湿度均低于国家标准,位置和各时间点对相对湿度影响不大,其中纵向通风舍内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横向通风模式(P<0.05)。两种通风模式舍内平均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中午温度显著高于早、晚(P<0.05),位置对纵向通风舍内温度影响较大。纵向通风舍内平均风速为(1.09±0.42) m/s,符合国家标准且极显著高于横向通风模式(P<0.01),风速受舍内位置的影响,各时间点对其影响不大。两种通风模式下猪舍空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但纵向通风舍内NH3和H2S浓度均显著低于横向通风模式(P<0.05),各时间点H2S、NH3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不同位置对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影响较大,进风口位置有害气体浓度显著低于舍中央位置和排风口位置(P<0.05)。纵向通风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符合国家标准且显著低于横向通风模式(P<0.05)。【结论】纵向通风模式下育肥舍内的总体环境优于横向通风模式,在本区域生产应用中,育肥舍的设计倾向于推广纵向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集约化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同养殖阶段粪便中金属残留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应。试验选取正常饲养条件下保育、育肥、后备、妊娠和泌乳5个阶段的猪饲料及粪便样品进行了铜、锌、镉、铅、铬、汞和砷等7种常见超标元素的检测和分析。试验表明:不同养殖阶段猪粪便样品中铜、锌含量差异较大,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铅、铬、汞、砷等元素,仅在后备和泌乳阶段检出镉,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除保育阶段粪便中锌存在超过A级标准(1200 mg/g)风险,但仍在B级标准(3000 mg/kg)限量之内,其余各阶段均不存在超标情况。在本试验条件下,猪饲料中正常添加金属性微量元素,其粪便中金属超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8.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airborne dust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or equal to microns) was examined with an instrument operating on the nephelometer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a specifically adapted data processor in two pig fattening houses at night, at day and during feeding. Activities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dust level were noted. The measurement system allows the uptake and storage of values in the stable. For further processing, the data can be transmitted to a personal computer. In our experience the instrument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airborne dust concentration in animal confinement buildings. Peak concentrations ranging up to 100 mg/m3 in intervals of 10 seconds could be measured. The data of a longer trial were averaged over 1.5 minutes. Animal activi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ust concentration. The highest mean concentration of dust with maximally 2.5 mg/m3 were determined at feeding time and when pigs were disturb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irborne dust particles was obviously lower at night than at day. A defect of the ventilation system, referable to the emission of feed dust, was disclosed by the continuous registration of air dust concentration, in one of the pig fattening houses. During the feeding periods, for a short time of less than 20 seconds, the dust concentration rises to 100 mg/m3 resp. 27 mg/m3 by dry resp. wet feeding. About 30 minutes after feeding the dust concentration was again in the average of 0.67 mg/m3.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under hygienic and medical aspects.  相似文献   

19.
对畜舍环境中氨气浓度的测定是评价畜舍环境或评价氨的控制技术的常用方法。本试验研究了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并对温度、湿度对畜舍中氨气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值随测定高度增加减少,通风、清粪对氨气浓度的影响极显著;温度和湿度明显影响氨的浓度,猪舍中氨气与温度(T)、相对湿度(RH)的回归方程为YNH3=0.560T+4.602RH-8.559(P〈0.01)。  相似文献   

20.
雷治海  Barb  CR 《畜牧与兽医》1999,31(6):5-6
用比色法研究了巯基乙酸盐(mercaptoacetate, MA) 对12 头青年母猪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的影响。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 每千克体重猪注射50 mg MA 对血清FFA 水平无明显影响; 2- 每千克体重猪注射100 mg MA 后6 h , 血清FFA 水平明显升高, 差异极显著( P < 0-001) ;3- 每千克体重猪注射200 mg MA 后3 h , 血清FFA 水平显著升高, 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直到实验结束( 给药后6 h) , 差异极显著( P < 0-001) 。实验结果表明, 一定剂量( 每千克体重100 mg 和200 mg) 的MA 能显著提高青年母猪血清FFA 水平, 可用作研究生长和生殖能量代谢调控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