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许鹏辉  邢顺林  段双全  张正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4-12356,12381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段双全  邢顺林  许鹏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68-14171
[目的]研究西藏龙胆根内寄生附球霉属真菌的菌株特性。[方法]以从新鲜西藏龙胆根部内分离得到的附球霉属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与形态学观察。[结果]①菌株在PDA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垫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黄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黄色;而在KB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绒毛状,菌落到后期变黄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黄色;②菌株在25℃下培养2 d后,分生孢子在黄色菌落表面形成分散的点状黑色菌落,并有黄色色素分泌。[结论]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发现分离得到的菌株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附球霉属的一种;菌株孢子的外形与附球霉孢子的外形相似,但在孢子纵、横隔膜隘缩的描述和柄细胞结构上与有关文献的描述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西藏设施辣椒根腐病病原,从西藏采集典型根腐病标本,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9个真菌分离物,经柯赫氏法则确定2株真菌可引起西藏设施辣椒根腐病,其中2号菌株在分离菌落中出现频率为43.6%,为优势菌株。对其进行孢子形态鉴定、通用ITS序列及镰孢菌专用引物tef1-a和cbh-c序列扩增分析将其鉴定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 PDA 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 PDA 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 KB 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 PDA 培养基、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 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从健康苦豆子植株中分离到214株内生真菌,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筛选到4株内生真菌产喹诺里西啶碱.用3种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亚大茎点霉属(Macrophoming)、卵形孢霉属(Oospora)、镰孢霉属(Fusar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相似文献   

6.
段双全  许鹏辉  邢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03-15106,15116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PDA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KB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PDA培养基、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何首乌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毅  伍斌  刁毅  廖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4-4506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8、18株,共计70株,其形态经初步鉴定分属2纲4目6科31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为优势属。[结论]何首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论文探讨了西藏猪毛蒿和牛蒡植物中内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培养基培养法和载片培养法,观察从植物不同部位所分离到的菌株菌落形态及孢子形态。【结果】结果显示从西藏猪毛蒿根部分离到球壳孢目茎点霉属真菌一株,从牛蒡茎部分离到球壳孢目叶点霉属真菌一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从羊蹄中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内生真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DA培养基进行羊蹄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羊蹄中共分离到45株内生真菌,其中根部21株,占46.67%。从茎部和叶部分别分离到14株和10株。这说明羊蹄根部的内生真菌资源比茎部和叶部更为丰富。羊蹄根部的内生真菌比茎中和叶中生长得快。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共有青霉属8株,木霉属4株,镰孢霉属3株,拟茎点霉属、黑霉属和曲霉属各1株,无孢类群27株(占整个内生真菌类群的60%)。[结论]青霉属、木霉属和镰孢霉属为羊蹄内生真菌的优势种属,而无孢类群为其绝对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0.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先在MS培养基上对蛇足石杉的茎、叶和孢子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然后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分别对茎、叶和孢子离体培养中产生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最后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从蛇足石杉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顶孢霉属、头孢霉属、酵母属和束梗孢霉属;从叶中分离出2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头孢霉属和青霉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茵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冬虫夏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培养获得2株虫草无性型菌种,应用不同氮源培养基进行发酵技术培养获得菌丝体,对天然冬虫夏草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茵丝体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2株菌种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同;以动物氮源为主的培养基培养的虫草发酵产物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量均高于植物氮源培养的虫草和天然虫草。[结论]该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为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冬虫夏草菌种保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苏  林勤  倪志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90-8292
[目的]研究3种抑制菌株代谢活性的长期保藏方法对冬虫夏草菌种保藏的效果。[方法]以菌丝体生长得率、虫草多糖、虫草酸作为衡量菌种的质量指标,采用低温冻结、液氮冷冻和冷冻干燥保藏等3种方法对C-03冬虫夏草菌种的保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真空冷冻干燥保藏,以脱脂牛奶为保护剂,4℃预冷30 min,然后于-20℃预冻2 h,再于-80℃预冻24 h的阶段降温条件下,菌株萌发长势、菌丝得率及有效成分含量优于其他2种保藏方法。[结论]真空冷冻干燥保藏为冬虫夏草菌种较为理想的长期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蛋白的情况。[方法]采用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生产大豆多肽,对不同时间发酵液的pH值、游离-NH2含量、大豆多肽含量等进行检测。[结果]发酵液的p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发酵72h时pH值达到稳定状态;游离-NH2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发酵60h时游离-NH2含量最高,为0.4370mg/100ml;大豆多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发酵60h时大豆多肽含量最高,为4.958mg/100ml。[结论]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生产大豆多肽的最佳时间为60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茶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茶树油对水稻恶苗菌、尖孢镰刀菌和水稻纹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茶树油对3种测试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0.750%和0.125%。[结论]茶树油对3种植物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为进一步开发农用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蓝光对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和分生孢子量的影响。[方法]以蛹虫草为材料,在不同的蓝光照射时间取样,以检测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含量,并计数蛹虫草分生孢子的产生量。[结果]蛹虫草受蓝光照射后,其虫草素的产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同时虫草素含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波动性;在相同的时间点,受蓝光照射的蛹虫草分生孢子数量比黑暗时的分生孢子数量要多,同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分生孢子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系统性的研究蓝光对蛹虫草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茄病镰刀菌对白榆的致病性及致病程度。[方法]通过在白榆细枝接种脐腹小蠹虫伴生真菌镰刀菌和在粗枝上接种镰刀菌等8株坑道真菌进行接种试验,测定脐腹小蠹虫的致病性。[结果]镰刀菌有伤接种可导致白榆粗枝条和细枝条韧皮组织变褐色坏死,从接种变褐色的组织中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真菌,说明脐腹小蠹虫的伴生菌镰刀菌可从伤口侵入,对榆树有一定的致病性,但致病性不强。[结论]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镰刀菌为茄病镰刀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的北冬虫夏草(简称北虫草)提取液(0.625%,1.250%,5.000%)分别处理野生黑腹果蝇,研究北虫草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0%浓度组F1果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当北虫草提取液浓度低于1.250%时,果蝇的繁殖力有增加趋势;北虫草提取液对果蝇平均寿命无显著延长作用,但可显著提高第一子代果蝇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北虫草菌丝、子实体生长及液体菌种TTC酶活力方面的相关指标为依据,对不同来源北虫草菌种C1~C9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质菌种.[方法]从菌丝形态、菌丝长速、子实体长势、产量、TTC酶活力、生长周期等方面比较研究,筛选出适宜生产及推广的优质菌种.[结果]从菌丝生长情况来看,C2菌丝菌落直径平均长速最快;C1,C3与其无明显差异,3株菌种的菌丝生长都较浓密;各菌种菌液的TTC酶活力,培养5d的活力最强,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酶活力表现为下降趋势,菌种C3菌液TTC酶活力最高;各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C3的菌丝封面时间短,转色快,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结论]菌种C3菌丝为橘黄色、致密、厚、菌落边缘整齐、气生性菌丝较少;菌丝封面、封底时间短,菌丝转色快;TTC酶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菌株C3为筛选的优质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