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四川省汶川县黄牛体表采集长角血蜱的饥饿或半饱血成虫,带回实验室感染除脾牛.血液涂片检查发现,感染后第10 d,病牛血液中出现一种大型巴贝虫,感染后第24 d,出现一种小杆形的泰勒虫.形态学观察和18 S rRNA基因测序和进化关系分析证明,它们分别为卵形巴贝虫与瑟氏泰勒虫.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宁县两种羊巴贝斯虫的传递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采自甘肃省宁县湘乐镇柏树底村自然感染绵羊的含虫血,用液氮保藏,带回实验室后解冻,经颈部皮下以50mL分别接种未除脾绵羊1只,除脾山羊1只,用采自疫区羊体的半饱血若虫和成虫、饱血若虫,森林革蜱次代幼虫,各自分别叮咬感染1只未除脾绵羊,结果含虫血接种的绵羊和山羊均被感染,在血液涂片中观察到了两种巴贝斯虫,一种是大型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另一种是小型的绵羊巴贝斯虫,潜伏期为9 ̄11d,蜱叮咬的羊只均未感染  相似文献   

3.
牛巴贝虫(又称梨形虫)病是由梨形虫目(Piroplasmea)巴贝科(Babesiidae)巴贝属(Babesia)中的双芽巴贝虫(B.bigemina)和牛巴贝虫(B.bovis)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牛感染该病后发病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症状为高热、黄疸、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等。近年来牛双芽巴贝虫病在信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牛的泰勒虫(Theileria)未定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离自我国西北某地自然感染牛体的一株泰勒虫(Theileria)未定种,进行了接种试验、形态学观察和部分传播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可在除脾牛体内大量繁殖,寄生物血症达52.69%。虫体形态具多形性:有梨子形、圆环形、椭圆形、杆状、三叶形、边虫样、十字架形,还有许多难以形容的不规则形虫体;在同一红细胞内不同数目的边虫样虫体可发育变大,生成的原生质伸延,而后互相连接或交融,重新构成各种不同形态的虫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分别检测了保存在FTA纸片中和-20℃保存的37份马抗凝血液样本中的马巴贝虫DNA。结果显示,FTA纸片和马抗凝血液的马巴贝虫DNA检出率均为75.7%(28/37)。证实FTA纸片中的血液样本可以用于PCR检测,而且结果可靠、节省时间。便于送检和保存,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对分离自我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体的泰勒虫未定种作了鉴定。与环形泰勒虫(T.annulata)、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小泰勒虫(T.parva)、突变泰勒虫(T.mutans)、斑羚泰勒虫(T.tautotragi)、附膜泰勒虫(T.velifera)、水牛泰勒虫(T.buffeli)作了形态学上的比较研究,观察到该未定种除了泰勒虫所共有形态外,还有其它泰勒虫所没有的且难以描述的特异形态,尤其对染虫率高峰期,特异形态占虫体总数的20%左右。该种还具有出芽增殖的特性,可在除脾牛体内大量繁殖,染虫率可达52.69%的高峰,试验感染牛出现高烧、极度贫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导致个别牛只死亡,剖检观察到某些脏器有严重病变,表明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媒介蜱尚不清楚,但已证实,在我国传播家畜泰勒虫和巴贝斯虫的7种媒介蜱对该种无传播能力。传统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不同于已知牛泰勒虫有效种,系一新种。由于这一新种首次在中国分离到,因而被命名为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梨形虫亚目:泰勒虫科)。  相似文献   

7.
通过免疫筛选法,从构建的犬吉布森巴贝虫cDNA基因表达文库中筛选到1个cDNA克隆,此cDNA核苷酸全长2108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2ku。经过分析,此蛋白(BgAMA-1)与其他巴贝虫属的顶膜抗原-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了研究其生物学活性,以此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BgAMA-1的全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X-4T-3载体上,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BgAMA-1。通过Western—blotting对表达并纯化的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pGEX-4T-3/BgAMA-1能在大肠杆菌DH5口中表达,所获的重组抗原BgAMA-1在Western—blotting上仅与吉布森巴贝虫感染犬血清发生反应,证实其具有种特异性,在诊断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畜牧兽医学报》2002,33(1):73-77
对分离自我国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体的泰勒虫未定种作了鉴定.与环形泰勒虫(T.annulata)、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小泰勒虫(T.parva)、突变泰勒虫(T.mutans)、斑羚泰勒虫(T.tautotragi)、附膜泰勒虫(T.velifera)、水牛泰勒虫(T.buffeli)作了形态学上的比较研究,观察到该未定种除了泰勒虫所共有形态外,还有其它泰勒虫所没有的且难以描述的特异形态,尤其在染虫率高峰期,特异形态占虫体总数的20%左右.该种还具有出芽增殖的特性,可在除脾牛体内大量繁殖,染虫率可达52.69%的高峰,试验感染牛出现高烧、极度贫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导致个别牛只死亡,剖检观察到某些脏器有严重病变,表明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媒介蜱尚不清楚,但已证实,在我国传播家畜泰勒虫和巴贝斯虫的7种媒介蜱对该种无传播能力.传统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不同于已知牛泰勒虫有效种,系一新种.由于这一新种首次在中国分离到,因而被命名为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梨形虫亚目泰勒虫科).  相似文献   

9.
1山羊梨形虫病 山羊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寄生于山羊的红细胞及淋巴结、肝、脾、肺等组织器官内引起的,又称焦虫病或血孢子虫病。蜱为中间宿主。病羊临床上以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山羊梨形虫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南方4~9月多发。感染虫体在山羊的红细胞内发育和繁殖,当蜱吸食病羊血液时,寄生于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以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 gibsoni)虫血经肌注接种除脾犬,对其接种后的临床及血液学等进行观察,结果实验感染犬于接种后第4天在末梢血涂片中观察到吉氏巴贝斯虫滋养体,染虫率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第21天为40%,红细胞可降至110万/mm~3,血红蛋白降至2.1g/100ml,白细胞可升至23200个/mm~3。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渐进性贫血消瘦,轻度黄疸,慢性病程,实验犬于接种后第23天自然死亡,死后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肝显著肿大。  相似文献   

11.
马巴贝西虫 (Babesia equi)是一种蜱传播的血液寄生原虫。马巴贝西虫裂殖子抗原 EMA- 1,是 B.equi的一种主要的表面蛋白 ,基因长度为 816 bp,由 2 72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34k Da,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被认为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文利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对 B.equi的 EMA- 1基因进行了体外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 EMA- 1的结构和功能 ,研制重组诊断抗原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虫体 马巴贝西虫 ,由日本带广畜产大学原虫病分子免疫研究所提供。1.2 体外培养 按 Avarzed等人的方法进行。当红细胞的染虫率达 10 %~ 2…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0月23日和1988年1月16日,在兽医院门诊遇到2例患病猎犬,表现为严重贫血、黄疸,剖检肝脾肿大,血液涂片发现红细胞中有小型虫体,经鉴定确定为吉氏巴贝西虫(Babesia gibsoni patton 1910)系国内首次记录。一、犬吉氏巴贝西虫形态特征从耳尖采血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在显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羊泰勒虫病的调查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病原检查、蜱感染试验和除脾激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甘肃省13个地区(州、市)45个县对2168只绵羊和山羊的泰勒虫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酒泉、张掖、金昌、兰州、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庆阳和平凉12个地区35个县均有羊泰勒虫病的分布,其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它主要孽生于阴湿灌丛草原,具有代表性的陇南和天水两地区羊泰勒虫的感染率高达47.0% ̄86.6%。  相似文献   

14.
张玖 《中国兽医科技》2004,34(12):37-37
2003年5月至7月初,河北省滦县杨柳镇部分村庄的牛群发生了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经现地调查、治疗试验,初步诊断为巴贝虫病。2003年6月,将病牛血片和在牛体表收集的蜱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确定病原为牛巴贝虫,传播媒介为微小牛蜱。  相似文献   

15.
马巴贝西虫EMA-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体外培养的马巴西虫USDA株基因EMA-1,将该片段连接到克隆质粒载体pUC19的BamHI酶切位点上,并对其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836bp,编码的表面蛋白由27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佛罗里达(Florida)株的EMA-1的氨基酸序列有95%左右的同源性,再将EMA-1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质粒载体pGE-MEX-2的BamHI位点上,并导入大肠杆菌JM109(DE3)中,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的结果表明,马巴贝西虫USDA株基因EMA-1,在大肠杆菌内获得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65kDa。将其免疫给小鼠可产生特异性的抗马巴贝西虫抗体,且同驽巴贝西虫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牛双芽巴贝西虫病李文生(甘肃省平凉地区动物检疫站·744000)牛的双芽巴贝西虫病是双芽巴贝西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热性疾病.黄牛、水牛和瘤牛都可感染.1病原属于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血孢子虫目、焦虫科(或巴贝西虫科)、巴贝...  相似文献   

17.
吉氏巴贝虫的体外培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吉氏巴贝虫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了比较,在RPMI1640中补充体积分数(下同)40%犊牛血清,在5%O2、5%CO2、90%N2高湿度环境中进行通气培养,每24h更换1次培养液,每7d补充一部分红细胞,获得了较高的染虫率。以体外培养结合SCID小鼠腹腔注射交替的方式进行传代培养,每进行一轮体外培养,可使红细胞染虫率升高,连续培养时间延长。目前的试验中体外培养时间可维持48d,长期培养的吉氏巴贝虫仍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扩增驽巴贝虫吉林分离株BC-48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砌与pGEM—TEasy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单酶切鉴定后测序;构建BC-48的重组pGEX-4T-2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BC-48基因片段长610bp,含有一个57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9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USDA株(U46551)的同源性为96.7%;表达的融合蛋白为45ku,能被驽巴贝虫阳性血清识别;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9.
用粪便虫卵计数(EPG)和动物体内蠕虫计数法对新疆3个不同地区的16只绵羊直肠粪便中的线虫虫卵和胃肠道线虫进行研究表明,在同一地区,绵羊直肠粪便中EPG与体内线虫荷虫量基本呈正相关;但不同季节、不同虫种的感染以及不同年龄之间卵与虫相关性的比值变化较大;粪便虫卵与体内成虫的高峰期也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我国部分省(区)的羊泰勒虫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以便了解近年来我国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现状.2004-2005年间,在我国部分省(区)总共采集到1 170份绵羊和山羊血清,并用间接ELISA检测抗羊泰勒虫抗体.结果显示,在5省13个县中除甘肃景泰县无羊泰勒虫病,其他地方均有羊泰勒虫病,且甘肃临洮感染率最高为93.8%,表明羊泰勒虫病在我国北方羊群中流行仍相当严重.此外,从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从野外采集青海血蜱感染3只绵羊,收集1年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对羊泰勒虫血清抗体水平动态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实验室人工感染的抗羊泰勒虫抗体水平在感染后40 d最高,按此结果推算,在野外蜱的出现时间是4月份,收集血清应在5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