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浓度重金属Cr~(6+)对紫狼尾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污水中Cr6+对紫狼尾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将其幼苗置于含不同浓度Cr6+(0、1、10、20、30、40、50 mg/L K2Cr2O7)生活污水中培养.分别在不同时期测定植株叶片Pro、MDA、可溶性糖、SOD、POD活性及植株总铬含量.结果表明:经不同时期处理后,叶片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均随Cr6+理浓度的增大而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没有受到明显的抑制;MDA含量随着铬处理浓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20mg/L Cr6+处理14d后植株生长速率最快,1~40mg/L Cr6+能有效促进紫狼尾草对铬的吸收与积累;而50mg/L Cr6+则对根系有毒害效应,抑制植株生长.这些结果显示,低浓度Cr6+能有效促进紫狼尾草生长,从而使其在受Cr6+污染环境中的植物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氨氮对鲤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氨氮的毒理机制.[方法]以福瑞鲤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0 mg/L)、低浓度(10 mg/L)氨氮胁迫组、中浓度(20 mg/L)氨氮胁迫组、高浓度(30 mg/L)氨氮胁迫组,分别在试验的6、24、48和96h取样,研究氨氮胁迫对福瑞鲤肝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氨氮胁迫6h诱导福瑞鲤幼鱼鳃组织SOD活性迅速显著升高,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氨氮胁迫24h显著升高.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肝和鳃组织中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都呈现降低的趋势,鳃组织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氨氮胁迫过程中,鳃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与SOD活性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说明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与SOD活性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氨氮胁迫诱导福瑞鲤幼鱼肝和鳃组织中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改变,鳃组织中SOD活性可作为监测氨氮毒性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Cd2+对黄河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静水暴露试验,将黄河鲤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0.156 9、0.313 8、0.627 5、1.255 0 mg/L)Cd2+水溶液中,分别于24、48、72、96、120、144 h取样,其中前120 h取样测定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72 h后取样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处理48 h时,0.156 9 mg/L Cd2+暴露组SOD活性被抑制的幅度最大,而1.255 0mg/L Cd2+暴露组SOD活性被诱导的幅度最大;在处理72 h时,0.156 9 mg/L Cd2+暴露组CAT活性被抑制的幅度最大,而处理120 h时,0.313 8 mg/L Cd2+暴露组CAT活性被诱导的幅度最大。以上结果表明,低剂量、短时间的Cd2+暴露,黄河鲤的肾脏抗氧化酶表现为被抑制,中剂量、较长时间表现为被诱导,随着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后又表现为被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六价铬(Cr6+)对福寿螺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螺类的生理、生化研究及福寿螺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Cr6+处理设0、1、5、10 mg/L浓度组,分别在处理后12、24、48、72和96 h取福寿螺肝胰腺进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在设计的剂量范围内,随着Cr6+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SOD的活性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处理时间为24 h、Cr6+为10 mg/L时,肝胰脏中SOD活性达最大值,约为对照组2.1倍.在不同暴露浓度下,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低—高—低趋势,并随着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延长,酶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1 mg/L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12 h后极显著增大为最大值,是对照的1.49倍,随后逐渐下降至对照水平附近并保持不变,但除了24和96 h外均无显著性变化;肝胰脏中MDA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其中1、5 mg/L浓度组MDA含量分别于24、72 h无显著性变化,其余时间段均被显著或极显著诱导,而10 mg/L浓度组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被显著诱导.[结论]福寿螺肝胰脏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作为水生生态系统Cr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极低氧(0.2、1.0、2.0 mg/L)、低氧(3.0、5.0 mg/L)和高氧(11.0、14.0 mg/L)处理28 d期间,大菱鲆幼鱼外周血红细胞核异常以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等氧化抗氧化平衡中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极低氧条件下,0.2、1.0和2.0 mg/L组的实验鱼分别在处理2 h、1 d和2 d内全部死亡,其余各组则没有出现死亡现象。溶解氧(DO)对大菱鲆核异常包括微核及总核异常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累积效应,到28 d时才在5.0、14.0 mg/L组和对照组中(正常充气,约7.0 mg/L)观察到微核现象。恢复正常充氧14 d后,高氧组和对照组中仍有微核现象出现。2 h时极低氧组SOD活力较高。其他各处理时间时,SOD活力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各组CAT活力在2 h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7、28和42 d时差异显著(P<0.05)。极低氧组大菱鲆肝脏MDA含量较低,低氧组和高氧组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恢复后低氧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还发现,对照组大菱鲆也会受到过氧化的胁迫作用,而5....  相似文献   

6.
胡一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83-2284
[目的]探讨铜、锌、铬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以金优402为供试水稻品种,用含铜、锌、铬浓度为10、20、30、40 mg/L的溶液培养水稻幼苗10 d,分别测定苗期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H2O2含量。[结果]用10 mg/L的铜、锌处理的水稻SOD、POD、CAT活性与H2O2含量上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SOD、POD、CAT活性与H2O2含量逐步下降。10~40 mg/L的铬处理后,SOD、POD、CAT活性与H2O2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铬对抗氧化酶系的毒害高于铜和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价态铬离子对烟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铬污染下烟草的耐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1、0.5、1.0和5.0 mg/L)Cr3+和Cr6+对烟草幼苗相关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分别测定不同时间(15和30 d)下铬胁迫处理和对照(未添加铬离子处理)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及根系活力.[结果]Cr3+处理15 d时,云烟87的POD和PPO活性及红花大金元的SOD活性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r3+胁迫30 d及Cr6+分别胁迫15和30 d时,两个烟草品种幼苗叶片的SOD、POD和PPO活性均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两个品种幼苗叶片酶活性最大时Cr3+浓度为0.5~1.0 mg/L、Cr6+浓度为0.5 mg/L,且铬胁迫对云烟87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总体上强于红花大金元.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烟草幼苗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MDA和pro积累量逐渐增加,高浓度铬离子胁迫下烟苗根系活力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水培条件下,Cr6+对烟苗抗氧化系统的损伤大于Cr3+;与云烟87相比,红花大金元表现出较强的抗铬性.  相似文献   

8.
Cr6+对皱叶留兰香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皱叶留兰香野生蔬菜生产中预报金属铬的污染及消除其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r6(+0、5、10、50和100mg/L)对野生蔬菜皱叶留兰香生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当Cr6+浓度>5mg/L时,皱叶留兰香株高、叶面积、产量及叶绿素a/b比值随着Cr6+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植株体内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随着Cr6+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SOD活性随Cr6+浓度增到50mg/L时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POD活性随Cr6+浓度的增加而下降。SOD对铬引起氧化胁迫具有相应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在皱叶留兰香生长抗铬胁迫防止膜脂过氧化起着重要作用。[结论]野生蔬菜皱叶留兰香对浓度为10mg/L的Cr6+污染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DOP对鲤鱼的遗传毒性及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30-132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鲤鱼的遗传毒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评价DOP的生物学毒性及水环境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吉姆萨染色和试剂盒方法,研究0.3、1.5、7.5 mg/L的DOP 24 h暴露对鲤鱼红细胞核异常率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在DOP试验浓度范围内,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均随着DOP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微核率在7.5 mg/L DOP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活性则表现为低促高抑。0.3 mg/L DOP组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1.5 mg/L DOP、7.5 mg/L DOP组POD活性无明显变化。MDA含量随着DOP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浓度DOP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DOP对鱼类具有遗传毒性,并能损伤抗氧化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极低氧(0.2、1.0、2.0 mg/L)、低氧(3.0、5.0 mg/L)和高氧(11.0、14.0 mg/L)处理28 d期间,大菱鲆幼鱼外周血红细胞核异常以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等氧化抗氧化平衡中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极低氧条件下,0.2、1.0和2.0 mg/L组的实验鱼分别在处理2 h、1 d和2 d内全部死亡,其余各组则没有出现死亡现象。溶解氧(DO)对大菱鲆核异常包括微核及总核异常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累积效应,到28 d时才在5.0、14.0 mg/L组和对照组中(正常充气,约7.0 mg/L)观察到微核现象。恢复正常充氧14 d后,高氧组和对照组中仍有微核现象出现。2 h时极低氧组SOD活力较高。其他各处理时间时,SOD活力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各组CAT活力在2 h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7、28和42 d时差异显著(〖WTBX〗P〖WTBZ〗<0.05)。极低氧组大菱鲆肝脏MDA含量较低,低氧组和高氧组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恢复后低氧组MDA含量显著升高(〖WTBX〗P〖WTBZ〗<0.05)。研究还发现,对照组大菱鲆也会受到过氧化的胁迫作用,而5.0 mg/L组的总核异常率和所测氧化还原指标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铬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菜种子在重金属铬胁迫下的萌发情况,以及铬对幼苗萌发的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Cr6+处理油菜种子,研究Cr6+对油研10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铬浓度提高,油菜种子发芽率(势)、苗/根长、生物量及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抑制率下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铬对油菜根长抑制率最显著.以根长受铬胁迫抑制率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8.8608x2-110.8516x+330.6251.油研10号种子萌发在铬胁迫下的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为123.57 mg/L和330.63 mg/L.  相似文献   

12.
铬对芹菜叶绿素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盆栽试验条件下重金属铬胁迫对芹菜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r3+可诱导叶绿素的合成和SOD、POD酶活性的提高,高浓度的Cr3+对叶绿素的合成起破坏作用,降低SOD、POD酶活性。在Cr3+离子浓度为20 mg.L-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SOD、POD活性在Cr3+离子浓度为40 mg.L-1达到峰值。MDA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贵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69-7270
[目的]为了评估稀土元素对鱼类的长期潜在影响。[方法]利用半静态致死法研究了镧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将鲤鱼暴露于0.01、0.10、2.00、5.00mg/L的La3+溶液中4个月,用来研究镧对鲤鱼外周血细胞数量及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结果](1)La3+对鲤鱼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20、11.90、11.90、11.49mg/L;96h的安全浓度为1.149mg/L。(2)0.01、0.10mg/L组红细胞微核率、总核异常率,0.1mg/L组核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5.00mg/L组核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3)各La3+处理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0.01mg/L组白细胞数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多,5.00mg/L组白细胞数却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镧属低毒物质,在La3+的长期暴露下,镧能使血细胞数量发生变化,较低浓度的镧不具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Cr6+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50,100 mg/L K2Cr2O7)Cr6 胁迫对玉米幼苗根和上胚轴中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6 胁迫浓度的增加,根和上胚轴中Pro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持续递增,SOD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先升后降。且根部对Cr6 胁迫的反应较上胚轴敏感。  相似文献   

15.
L-肉毒碱对鲤异味、生长、身体组成和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初体重25.74-33.53g的正常健康鲤,经α-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meol,MIB)人工染味后,用含L-肉毒碱分别为0、50、100、150、200、250mg/kg的配合饲料投喂60d。结果表明:用添加了L-肉毒碱的饲料投喂鲤,可以明显去除人工染味鲤体内的异味,使之达到人的味觉能接受的程度;鲤摄食含L-肉毒碱100mg/kg的饲料后,可显著促进其生长;摄食添加L-肉毒碱饲料的鲤,其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鱼的高,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鱼的低,说明L-肉毒碱可减缓MIB对鲤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s/kg时饲料脂肪水平(5.60%、7.93%、9.95%、11.93%、14.20%)对锦鲤体色、生长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d后,实验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9.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马拉硫磷对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方法,测试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对双齿围沙蚕的急性毒性效应,得出马拉硫磷对双齿围沙蚕96hLC50半致死浓度为33.16mg/L,安全浓度为3.32mg/L。根据急性实验结果设置6个浓度梯度:0.0018、0.018、0.18、1.8、3.6、9mg/L,研究不同暴露时间(3d和6d)下,马拉硫磷对双齿围沙蚕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暴露3d,沙蚕体内的这3种抗氧化酶对污染物均很敏感。在最低浓度组(0.0018mg/L)时,3种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在设置浓度范围内,CAT和SOD活性随马拉硫磷浓度的增大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中CAT对浓度梯度更为敏感,暴露3d后在0.018mg/L浓度时显著被诱导,而SOD在1.8mg/L浓度时活性才开始上升,且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OD活性在0.0018~1.8浓度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同CAT,在3.6和9.0mg/L浓度组又开始上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相对于各自对照,随着暴露时间延长3种酶活逐渐回升。各试验组MDA含量在暴露3d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暴露6d后,随药物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越势,差异显著;且在同一浓度条件下,MDA含量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双齿围沙蚕抗氧化物CAT、SOD和POD对有机磷污染物的胁迫十分敏感,其中CAT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为(7.31±0.12)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虾青素不同添加量(0、100、400、700、1 000、1 300、1 600 mg.kg-1)对锦鲤血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00~1 600 mg.kg-1(X3~X6组)虾青素,可显著提高锦鲤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在此范围对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无显著影响,添加700 mg.kg-1(X3组)虾青素,可以显著提高锦鲤血糖(GLU)含量,同时,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1X2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除100 mg.kg-(1X1组)外的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虾青素没有对锦鲤乳酸脱氢酶(LDH)和过氧化氢酶(CAT)产生影响。上述研究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提高锦鲤免疫功能,综合经济效益角度建议,饲料中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700 mg.kg-1。  相似文献   

19.
硫酸铜诱发鲤鱼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细胞微核测试技术,分析鲤鱼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研究硫酸铜对鲤鱼的遗传毒害性.结果显示,在用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处理相同时间后,鲤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与总核异常率都明显上升;微核率与铜离子浓度之间出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具有剂量效应;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也都出现了相似的效应,这说明硫酸铜对鲤鱼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绿原酸对建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均重为(62.93±5.82)g的建鲤360尾,随机分为5组(A~E组)。分别添加0、100、200、400和800mg/kg的绿原酸,于试验第10、20、30和40天取样,分别测定各组增重率、头肾指数、脾脏指数、白细胞吞噬率、血浆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第40天C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A组(P<0.05);各时段C组的头肾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第10、20和30天D组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C、D组的白细胞吞噬率显著高于A组(P<0.05);各时段D组血浆溶菌酶的活力显著高于A组(P<0.05);除第40天E组与A组的SOD差异不明显外(P>0.05),其余各组各时段的SOD均显著高于A组(P<0.05);第30、40天D组的CAT显著高于A组(P<0.05);第20、30和40天D组的T-AOC显著高于A组(P<0.05);第20、30和40天C、D组的MDA显著低于A组(P<0.05)。综合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可知:①添加200mg/kg绿原酸能显著促进建鲤的生长;②添加200~400mg/kg绿原酸能显著增强建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③长时间、高剂量添加绿原酸对建鲤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