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b~(2+)·Cu~(2+)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Pb2+、Cu2+对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核试验法,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Pb2+(0.125~20.000 mg/L)、Cu2+(0.01~0.15 mg/L)溶液,并以经曝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进行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研究。[结果]毒染1周后,大于等于0.5 mg/L的Pb2+组及所有Cu2+组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及核异常细胞率均大于对照组,且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在该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离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Cu2+的毒害又明显严重于Pb2+。[结论]为探讨Pb2+和Cu2+的毒害机制,及研究分析污水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鲤鱼开口苗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的影响,为鲤鱼开口苗的饲养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1,100,1 000 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sp.)12和24h,然后投喂给鲤鱼(Cyprinus carpio)开口苗,21 d后测定鱼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结果】投喂L-肉碱强化12 h的卤虫时,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对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n-3+∑n-6和∑DHA+EP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1 000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 mg/L L-肉碱处理组(P<0.05)。投喂L-肉碱强化24 h的卤虫时,1和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 mg/L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 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1,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较对照组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质量浓度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24 h后再投喂鲤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鲤鱼开口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铅对鱼的毒性作用,以建鲤幼鱼为试验动物,研究pb2-浓度0.065 mg/L、0.324 mg/L、0.648 mg/L在3d、8d、14 d、24 d、35 d和50 d时对其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建鲤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即随pb2+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呈增加到降低趋势.pb2+对建鲤幼鱼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即随pb2+浓度增加,红细胞核异常率呈增加到降低趋势,除0.065 mg/L以外,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其他组核异常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到降低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DOP对鲤鱼的遗传毒性及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30-132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鲤鱼的遗传毒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评价DOP的生物学毒性及水环境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吉姆萨染色和试剂盒方法,研究0.3、1.5、7.5 mg/L的DOP 24 h暴露对鲤鱼红细胞核异常率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在DOP试验浓度范围内,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均随着DOP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微核率在7.5 mg/L DOP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活性则表现为低促高抑。0.3 mg/L DOP组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1.5 mg/L DOP、7.5 mg/L DOP组POD活性无明显变化。MDA含量随着DOP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浓度DOP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DOP对鱼类具有遗传毒性,并能损伤抗氧化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5.
镧和铅相互作用对雪菜生长及其镧铅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镧(0.00-5.00 mg/L La)与铅(0、101、00 mg/L Pb)相互作用对雪菜幼苗生长以及铅和镧在雪菜体内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镧对雪菜幼苗根和地上部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溶液中镧的浓度≥1.00 mg/L时,镧抑制了根长生长;铅抑制了雪菜根中镧的含量;当溶液中La≤1.00 mg/L时,铅还抑制了镧向地上部的累积和转移。在低水平铅污染(10 mg/L Pb)条件下,镧对雪菜铅的吸收和累积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在高水平铅(100 mg/L Pb)处理的溶液中,镧降低了雪菜根中铅的含量。100 mg/L Pb和5.00 mg/L La处理促使更多比例Pb和La向雪菜地上部转移。镧与铅在雪菜根细胞壁中存在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剂量的施田补溶液对沼水蛙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红细胞微核率、红细胞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等的影响,同时利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研究了施田补对沼水蛙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田补对沼水蛙的96 h半致死剂量、安全剂量分别为1.149 9 m L/L和0.115 0 m L/L。所有药物组(0.012 5~0.400 0 m L/L)沼水蛙的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等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大部分药物组与清水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较高剂量(≥0.050 0 m L/L)中处理较长时间(192 h)时差异更加明显。所有药物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红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施田补对沼水蛙心肌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综上,施田补对沼水蛙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鲤鱼饲养于含铬0,0 12,0 67,1 22,3 66,10 97和32 91mg/L水中40d,进行脂质过氧化测试。结果表明:铬处理组(0 12~10 97mg/L)鲤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且仅10 97mg/L组的SOD活性降低;铬对鲤肝脏SOD活性影响比血清大,且铬处理组(0 67~10 97mg/L)的SOD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 05)。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微核出现率随染毒Cr6+浓度的增高而升高,铬处理组(3 66~32 91mg/L)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 05)。随着Cr6+浓度的升高,铬在鱼体残留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对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外周血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各Pb2+处理组罗非鱼血细胞核异常率极显著增加;中、低浓度Pb2+处理组(2.0、4.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高浓度Pb2+处理组(8.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极显著下降;各处理组白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处理1 d时达最大值,然后有所回落。在试验剂量范围内,Pb2+对罗非鱼肝脏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Pb2+暴露时,罗非鱼肝组织中SOD活性的变化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b2+提高了SOD的活性,导致"毒物兴奋效应";高浓度Pb2+暴露时均抑制了肝脏的SOD活性,其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罗非鱼外周血核异常率和肝脏SOD活性能够灵敏地指示水环境中的铅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鳙鱼和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CK),1,100,1 000 mg/L的L-肉碱分别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 h,投喂3种鱼开口苗21 d,测定鱼开口苗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中长链脂肪酸(C14-C24)的组成。【结果】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和100 mg/L处理组的C18∶2n-6、C18∶3n-3、C20∶4n-6、DHA和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种鱼开口苗的1 mg/L处理组的C14-C24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大多显著降低(P<0.05);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00 mg/L处理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以及DHA+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强化的卤虫对鲤鱼开口苗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及DHA+EP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但对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对春菊组培苗增殖及其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花托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1-100mg/L La(NO3)3不影响菊花花托外植体膨大和分化成苗所需时间,影响外植体的分化率、增殖倍数、幼苗的根数以及根系和茎叶中干物质的积累。1mg/L La(NO3)3处理显著增加了外植体的增殖倍数,50-100mg/L La(NO3)3处理显著降低了外植体的分化率和增殖倍数,1-50mg/L La(NO3)3处理促进外植体的生根、根系伸长以及茎叶和根系中干物质含量的积累,100mg/L La(NO3)3处理降低了每株平均根数和平均根系总长。  相似文献   

11.
鲤鱼急性铜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汪开毓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18-6820
[目的]为渔业生产和环境水质评价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急性中毒试验,研究铜中毒后鲤鱼的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铜对鲤鱼的24、48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7、1.25、0.77 mg/L,安全浓度为0.077mg/L。中毒鱼体表和鳃的粘液增多,鳃上附着少量淡蓝色的絮状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中毒鱼肝脏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空泡变性和多发性溶解性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严重增生,鳃丝肿胀呈棍棒状。增生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严重者仅剩下裸露的毛细血管。[结论]铜会损害鲤鱼的多种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量添加黄霉素对池塘养殖建鲤的生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在60 d的试验周期中,选用约55 g重的建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饲料中黄霉素不同添加水平对池塘养殖建鲤的生长效果、肌肉成分及体型特征的影响。[结果]当饲料中黄霉素添加量为2、48、mg/kg时,建鲤生长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建鲤成活率,黄霉素添加量为2 mg/kg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添加量为48、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黄霉素不同添加水平对建鲤肌肉成分和体型特征无显著性影响。当黄霉素添加量为4 mg/kg时,与其他各组相比,建鲤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成活率最高。[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建鲤饲料中黄霉素适宜的添加量为4 mg/kg。  相似文献   

13.
张国霞  沈洪艳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40-5942
[目的]研究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从而为硝基芳烃化合物的水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锦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3种化合物试验液体中,分别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采用u检验法比较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种计算方法,所得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表示3种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毒性水平。以两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LC50。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96 h LC50分别为41.43、20.42和49.36 mg/L。[结论]对邻硝基苯胺、对硝基甲苯和对硝基苯胺对锦鲤鱼均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其急性毒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4.
邢勇  张小冰  李砧  侯雅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48-9449,9516
[目的]研究La(NO3)3浸种对高粱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设9个不同La(NO3)3浓度处理(0、10、20、30、40、50、60、65、70mg/L),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种子活力测定、膜透性试验及呼吸速率测定。[结果]用10~70 mg/L的La(NO3)3浸种处理48 h后,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明显提高,呼吸作用增强,质膜相对透性降低,其中在50~65 mg/L La(NO3)3浓度范围内处理效果最好,当处理浓度超过65 mg/L时,这些指标又呈下降趋势。[结论]50~65 mg/L的La(NO3)3溶液可明显提高高粱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罗冰  陶宏征  林丽飞  周倩兰  马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88-16789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间硝酸镧溶液的最佳浓度和临界浓度。[方法]研究稀土元素镧对水稻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20.0mg/L硝酸镧处理效果最佳。当浓度超过30.0mg/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结论]稀土农用应该慎重,以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及La(POA)3对Cd损伤绿豆幼苗的生理生态效应。[方法]以绿豆幼苗为试材,研究了La及La(POA)3对镉胁迫绿豆幼苗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和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单一Cd(10 mg/L)胁迫下,绿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NR活性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5~30 mg/L的La及La(POA)3能明显促进绿豆幼苗生长,缓解Cd对绿豆幼苗的胁迫作用;高浓度(100 mg/L)La及La(POA)3对Cd污染的缓解作用都减弱;较低浓度(10、15、30 mg/L)的La(POA)3对Cd胁迫的缓解作用较La更明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La及La(POA)3对Cd污染的缓解作用均逐渐下降。[结论]低浓度的La及La(POA)3能缓解Cd对绿豆幼苗的胁迫,而高浓度时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彩明  陈应华  吴常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99-4600,4602
[目的]研究Cu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揭示Cu2+对脊尾白虾的致毒机理。[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在不同浓度下铜离子对脊尾白虾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暴露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35mg/L、26.73 mg/L、21.23 mg/L和18.07 mg/L。Cu2+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为0.18 mg/L。[结论]脊尾白虾幼虾对Cu2+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仙茅的快速繁殖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仙茅无菌地下茎段为外植体,在蔗糖浓度为20 g/L,琼脂用量为6.5 g/L,pH值为5.8,温度为25℃的光照条件下,设3组培养基(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0-1.0 mg/L+NAA 0-1.0 mg/L,B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0.5-1.5 mg/L+NAA 0.2-0.8 mg/L,C生根培养基MS+IAA 0-0.5 mg/L)进行组培试验。[结果]最适合仙茅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1.0 mg/L+NAA 0.1-0.6 mg/L;丛生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8-1.5 mg/L+NAA0.2-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IAA 0.1-0.3 mg/L。仙茅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8%-93%,丛生芽诱导率为93%-96%,生根诱导率为92%-96%。[结论]该研究为仙茅地下茎段的组织培养提供了试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鲁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95-12898,12908
[目的]研究溶氧水平对斑点叉尾鮰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溶氧水平:(2.01±0.26)、(4.17±0.53)、(6.32±0.59)、(8.86±1.01)mg/L,分别记作A、B、C、D组,饲养斑点叉尾鮰,于饲养试验开始后的0、7、14、28、56d取样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WBC)、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吞噬指数(PI)、溶菌酶活力、补体C3和C4水平、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并观察小瓜虫感染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累计死亡率。[结果]饲养试验最后,WBC、PP、PI均以A组最低;饲养试验期间,A组溶菌酶活力、皮质醇水平和血糖水平先升后降,补体C3、C4含量显著降低;除血糖外,各组所有指标均在感染前期升高,后期显著降低;A组免疫指标在感染后期最低,同时累计死亡率最高。[结论]慢性低氧胁迫降低了斑点叉尾鮰的免疫机能及对小瓜虫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20.
魏振林  苏亚南  焦传珍  姚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13-10214,10219
[目的]研究镧对镉胁迫下月季叶片的缓解作用及对其超弱发光的影响。[方法]同时用50 mg/L镉和不同浓度的镧(40、60、80mg/L)处理月季叶片,测定叶片的自发光和延迟发光的强度及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月季叶片经24 h培养后,各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自发光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镉对月季叶片产生了胁迫,一定浓度的镧具有缓解镉胁迫的作用,60 mg/L的镧作用最为显著。镉胁迫促使月季叶片SOD活力显著降低,用镧处理后SOD活力没有显著差异。镉促进月季叶片中MDA含量的增加,随着镧浓度的升高MDA含量趋于正常。[结论]在镉的胁迫下月季叶片的延迟发光强度增加、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上升,镧处理后其延迟发光强度明显降低、MDA含量趋于正常,但SOD活力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