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0142~0.0308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mg/L、10.595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mg/L、1.371mg/L和0.414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mg/L、0.027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氨氮胁迫与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为(25±1)℃、p H为8. 0±0. 5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半致死浓度,并设置0、0. 43、0. 64、0. 85、1. 06 mg·L~(-1)5个浓度研究氨氮胁迫48 h及恢复48 h对罗氏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幼虾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 25、2. 35、1. 86、1. 54 mg·L~(-1),安全浓度为0. 154 mg·L~(-1)。氨氮胁迫48 h,罗氏沼虾SOD活性显著升高(P 0. 05),而CAT和GSH-Px活性变化不显著(P 0. 05); 0. 43、0. 64、1. 06 mg·L~(-1)氨氮胁迫组罗氏沼虾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氨氮胁迫后恢复48 h,各组SOD活性均较胁迫时显著下降(P 0. 05),但除0. 85 mg·L~(-1)组外的其它试验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0. 85、1. 06 mg·L~(-1)组CAT活性较胁迫状态显著下降(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 0. 05)。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短期胁迫对罗氏沼虾造成的氧化损伤在解除胁迫后可修复,但肌肉仍处于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3.
选择均重(5.66±0.65)g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 carp)240尾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投喂添加0、1.1%、3.3%、5.5%海带-甘草酸复方剂(海带与甘草酸比例为10:1)的饲料,每组设置3个重复,饲养50 d,探讨复方剂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海带-甘草酸复方剂添加量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海带-甘草酸复方剂对异育银鲫肝体比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Ⅰ、Ⅱ组肝体比较对照分别下降了21.23%和16.15%(P<0.05),Ⅰ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上升了4.77%(P<0.05);Ⅰ、Ⅱ、Ⅲ组肝胰脏SOD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Ⅱ组肝胰脏SOD活性比对照上升了31.11%(P<0.05);海带-甘草酸复方剂对异育银鲫肝胰脏AST、ALT、CAT及血清SOD、CAT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异育银鲫鱼种饲料中添加1.1%海带-甘草酸复方剂较为适宜,对其具有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圆尾鲎消化道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消化道分为前肠(口腔、食道、嗉囊、砂囊)、中肠和后肠(直肠、肛门)。各部位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除中肠外,均有几丁质层覆盖于腔面。口腔环肌为横纹肌,有大量腺体分布;食道环肌层不连续,纵肌数量少;嗉囊有腺体分布;砂囊环肌层连续,纵肌成束分散排列,有放射肌分布;肠道肌肉为横纹肌,肠腺发达,具2对肝胰腺导管;直肠环肌连续;肛门几丁质层中有许多腺体导管,在其表皮层之下的结缔组织中充满皮肤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沿海滩涂异育银鲫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周年变化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2011年每月采集养殖池塘水样,测定相关理化因子。采用18s rDNA PCR-DGGE技术对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运用CCA方法分析了真核浮游生物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TP含量为0.17~1.12 mg/L,7月出现峰值。PO4-P含量为0.04~0.30 mg/L,7月和8月较高。NO2-N含量为0.02~0.57 mg/L,12月最高。NH+4-N含量为0.20~2.37 mg/L,5月出现峰值。NO3-N含量为0.04~10.47 mg/L,11月出现峰值。DGGE结果显示,1—12月共有73条谱带,平均每月谱带数为24.67。5月、6月、8月和9月份多样性指数较高。谱带匹配后聚类分析表明:除3月、7月和11月份外,真核浮游生物变化具有季节性,其中8月、9月和10月聚为一支,4月、5月和6月聚为一支,1月、2月和12月聚为一支。CCA分析表明,温度、TP和NH+4-N与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显著相关,为养殖生态调控和养殖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幼虫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17β-雌二醇(0.1μg·L^-1、1μg·L^-1、10μg·L^-1、100μg·L^-1和1 000μg·L^-1)中,于第2、第4、第6和第8天取样,分别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第2天时10μg·L^-1浓度组显著诱导双齿围沙蚕CAT、SOD和GST活性,1 00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SOD和GST活性。第4天时各浓度组SOD和GS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第6天时低浓度组(0.1μg·L^-1和1μg·L^-1)显著抑制双齿围沙蚕CAT活性,高浓度组(100μg·L^-1和1 000μg·L^-1)则抑制其SOD活性。第8天时,除1 000μg·L^-1浓度组外,其余各组CA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P〉0.05),而SOD活性则受到抑制,1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GST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性17β-雌二醇对双齿围沙蚕幼虫产生氧化胁迫,沙蚕幼虫SOD、CAT、GST对17β-雌二醇的响应与其暴露浓度及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平均体质量为(5.66±0.65)g的异育银鲫300尾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Ⅰ、Ⅱ、Ⅲ、Ⅳ组,分别投喂添加0%、1%、3%、5%、7%海带粉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50 d,研究海带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体成分及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质量增加率、特定质量增加率、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随海带粉添加量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1%添加组最高,而7%添加组最低。试验Ⅰ、Ⅱ、Ⅲ组肝体比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13.07%、22.14%1、1.98%(P<0.05)。海带对鱼体粗蛋白影响显著,其中Ⅰ组粗蛋白比对照组增加了2.83%(P<0.05)。海带对异育银鲫肝胰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无显著影响。添加1%海带粉对异育银鲫具有一定促生长作用,并可改善肌肉品质,而对其非特异性免疫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暴露于不同浓度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低浓度马拉硫磷对双齿围沙蚕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对沙蚕48、72、96h的LC50分别为71.68、49.21、33.16mg·L^-1,安全浓度为3.32mg·L^-1。在低浓度(0.0018~9mg·L^-1)马拉硫磷中暴露3和6d,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暴露6d时9mg·L^-1浓度组最高抑制率达88.92%,且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与马拉硫磷浓度对数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沙蚕CAT活性随马拉硫磷浓度增加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暴露3d时0.018mg·L^-1浓度组CAT活性最高,6d时0.18mg·L^-1浓度组CAT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52.02%和53.42%(P〈0.05),而浓度达1.8mg·L^-1时CAT活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显示,沙蚕乙酰胆碱酯酶是较好的滩涂有机磷农药污染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饥饿后再投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5±2)℃条件下,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把异育银鲫分为4组,为Ⅰ组(持续投喂48 d)、Ⅱ组(饥饿8 d后再投喂40 d)、Ⅲ组(饥饿16 d后再投喂32 d)和Ⅳ组(饥饿24 d后再投喂24 d),每组2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8 d后异育银鲫体重下降了13.28%,饥饿16 d和24 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2.36%和33.03%。短期饥饿(Ⅱ)组,再恢复投喂8 d后能实现完全补偿生长,而中长期饥饿组(Ⅲ和Ⅳ)分别在投喂16 d和24 d后表现为部分补偿生长。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其体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各试验组饥饿后,粗蛋白和粗脂肪显著下降,而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而再投喂后,各营养成分逐渐恢复。Ⅱ组再投喂8 d后,粗脂肪和粗灰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蛋白质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水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投喂40 d后,粗蛋白和水分亦恢复到对照水平,Ⅲ组恢复投喂16 d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恢复投喂32 d后,除灰分外,其余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Ⅳ组再投喂24 d后,除水分外,其余各营养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实现异育银鲫完全补偿生长,其饥饿时间以短时间饥饿8 d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选用均重3.2 g异育银鲫夏花483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5%、1.0%、1.5%、2.0%和5.0%的螺旋藻.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的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49%、97.58%、104.00%、102.00%、118.00%、92.64%;②试验组吞噬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添加1.0%、2.0%、5.0%螺旋藻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9.13%、84.35%、123.00%,且差异显著(P<0.05);③试验组的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④试验组红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白细胞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