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以丝羽乌骨鸡为素材,以仙居鸡、固始鸡和狼山鸡种蛋为对照组,探索蛋比重是否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将种蛋测定蛋比重以后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观测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出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鸡种的蛋比重平均级别差异显著,反映了鸡种的蛋比重种质特性不同;种蛋的蛋比重与种蛋的受精率无关;部分鸡种的蛋比重与其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蛋比重对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二郎山山地鸡不同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实验选取二郎山山地鸡种鸡群4个不同产蛋阶段,分别收集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产蛋阶段的种蛋与其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以32周龄种蛋孵化效果最优,40周龄次之,再次为25周龄,最差为48周龄。研究结果表明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塞北乌骨鸡和罗曼鸡种蛋孵化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塞北乌骨鸡和罗曼鸡种蛋的孵化性能,为塞北乌骨鸡系统化选育提供可借鉴的方向.方法分别选取塞北乌骨鸡种蛋和罗曼鸡种蛋5000枚,按种蛋保存的不同时间(3d、6d、9d、12d、15d),各分为五组,研究两个品种鸡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失重率以及不同保存时间对失重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塞北乌骨鸡胚蛋在孵化过程中失重率均大于罗曼鸡(p〈0.05);塞北乌骨鸡不同保存时间(3d、6d、9d、12d、15d)种蛋失重率、18龄胚胎失重率、孵化率均大于罗曼鸡(p〈0.05);塞北乌骨鸡种蛋保存时间15d,出雏时间推迟,罗曼鸡种蛋保存时间12d,出雏时间推迟;种蛋不同保存时间对雏鸡重无影响.结论塞北乌骨鸡种蛋保存时间比罗曼鸡长,但种蛋失重率、胚胎失重率、受精蛋孵化率相对较低,在以后的选育过程中需加强失重率和孵化率方面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将老龄卢氏鸡(73~77周龄)所产的绿壳种蛋和粉壳种蛋分别分为3类(正常蛋、沙皮蛋、皱纹蛋),入孵3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粉壳蛋中还是绿壳蛋中,沙皮蛋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健雏孵出率与对照组(正常蛋)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孵化指标平均分别比对照组低11.9%、15.3%、23.1%;皱纹蛋的受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健雏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个孵化指标平均分别比对照组低9.7%、9.8%;而绿壳蛋中与粉壳蛋中对应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一年的入孵种蛋数、受精蛋数、出雏数进行了跟踪观测.并对种蛋受精率(x)与受精蛋孵化率(y)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孵化技术水平和孵化条件相对稳定时,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得到如下回归方程:y=0.433x+57.735;应用该回归方程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制定科学饲养管理和孵化新技术,并可望大幅度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6.
改变蛋壳通透性对肉鸡种蛋失水率及出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肉鸡种蛋孵化的0d、5.5d、10.5d和15.5d用稀盐水洗蛋和用明胶封闭部分蛋壳,研究其对种蛋失水率及出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稀盐水清洗种蛋增加蛋壳通透性不能显著提高种蛋失水率,胚胎自身具有渗透压调节作用,但对提高受精蛋孵化率有利;对出雏重、出雏重占入孵蛋重比率及孵化时间没有影响。用明胶封闭部分蛋壳降低蛋壳通透性,显著降低了失水率,影响胚胎气体交换,导致受精蛋孵化率较低,出雏重增大(p>0.05)。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国山鸡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我国山鸡种蛋进行了3个人工孵化试验,每个试验设2次重复,测定在不同的孵化温度与相对湿度条件下,即高温度—低湿度、低温度—高湿度与恒温—恒湿,对胚胎发育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不同胎龄胚蛋的失重率及雏山鸡出生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山鸡种蛋在不同的孵化温度、相对湿度的人工孵化条件下,其胚胎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健雏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雏山鸡出生重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为我国山鸡种蛋的人工孵化提供了技术材料与数据。  相似文献   

8.
方涛  丁昌春 《农技服务》2007,24(1):80-81
针对孵化室种蛋受精率高而孵化率和出雏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了优选种蛋、看胎施湿、控制温度、提倡晾蛋、改进出雏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杨东  雷刚  王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900-4901
收集四川白鹅产蛋高峰期产的种蛋,随机分成2组,一组进行恒温孵化,另一组进行变温孵化,研究了不同孵化方式对四川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行恒温孵化条件下,入孵蛋孵化率56.67%,受精蛋孵化率62.20%,健雏率70.59%;在实行变温孵化条件下,入孵蛋孵化率78.89%,受精蛋孵化率85.54%,健雏率76.06%。经统计学检验,两种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孵化试验表明,鹅种蛋孵化宜采取变温孵化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来自不同海拔的藏鸡,本试验选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拉萨市3个不同地方散养的藏鸡种蛋,山南市4个不同地方藏鸡种蛋为研究对象,在海拔为3 780 m的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进行输氧式孵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蔡公堂雪域白鸡(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95.48%和78.43%;尼木藏鸡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为85.44%;达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2.92%;达孜藏鸡种蛋的健雏率和毛胎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21.43%;扎囊藏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毛胎率最低,分别为26.58%,30.88%和0;蔡公堂雪域白鸡种蛋的受精率(95.48%)和乃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93.00%)达到90%以上,其他藏鸡种蛋的受精率均低于90%,这与养殖模式可能有密切的关系;头照死胎率最低的是尼木德青源藏鸡种蛋(2.5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0.88%);二照死胎率最低的是蔡公堂雪域白鸡(1.7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8.24%);入孵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蔡公堂雪域白鸡78.43%乃东藏鸡76.00%错那藏鸡66.98%尼木德青源藏鸡68.18%隆子藏黑鸡61.31%达孜藏鸡37.50%扎囊藏鸡26.58%;受精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尼木德青源藏鸡85.44%蔡公堂雪域白鸡83.61%乃东藏鸡81.72%隆子藏黑鸡78.71%错那藏鸡75.53%达孜藏鸡51.43%扎囊藏鸡30.88%。高海拔缺氧是高原藏鸡种蛋孵化率低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为高原上开展藏鸡种蛋的输氧孵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海塞克斯褐父母代种鸡的蛋形指数对其种蛋孵化效果,即孵化率、健雏率、孵化早期(1-7d)胚胎死亡率及出壳母雏比例的影响.并对谓之非正常蛋形指数的蛋入孵和作为商品蛋出售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蛋形指数在1.30-1.35范围内种蛋孵化率较蛋形在1.16-1.29和蛋形在1.36-1.49范围内种蛋孵化率分别高12.7%和10.0%,差异极显著(P<0.01).将蛋形指数1.30以下和1.36以上两组蛋作孵化种用比作商品食用每枚蛋多收入0.24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百宜黑鸡种蛋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利用百宜黑鸡3世代种鸡生产的种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蛋重越大,失重越大;随着孵化日龄的增加,失重和失重率增大;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和早期胚胎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蛋重50~60 g时,受精蛋孵化率与入孵蛋孵化率均较高,分别为83.72%~86.67%和67.19%~74.23%;雏鸡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呈显著正相关(r=0.973)。  相似文献   

13.
种蛋的重量和蛋形指数是影响孵化率的因素之一。国内对鸡鸭鹅有所研究报道,对鹌鹑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旨在为选择鹌鹑种蛋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Ⅰ 选择保存期不超过7天,色泽、蛋形正常,无裂缝的朝鲜龙城系鹌鹑种蛋,用天平逐个称重。根据蛋重分成3组,Ⅰ组蛋重大于12.0克,Ⅱ组蛋重在10.5~12.0克之间,Ⅲ组蛋重小于10.5克。种蛋在同一孵化机内孵化,孵化机为9F-1500型(无锡孵化机厂),孵化温度为100.4°F,15天落盘,温度为99.5°F。共孵化三批,测定以下项目: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  相似文献   

14.
观察测量了巢湖鸭(又称巢湖麻鸭)青壳种蛋691枚和白壳种蛋949枚,并选择了部分种蛋进行孵化。结果显示,巢湖鸭种蛋特征:每枚蛋重青壳平均为73.42g,白壳为73.80g,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青壳为1.38,白壳为1.37,差异极显著(P〈0.01)。孵化效果:青壳与白壳蛋受精率无差异。蛋壳颜色影响巢湖鸭受精蛋孵化率,青壳受精蛋孵化率显著优于白壳受精蛋孵化率(P〈0.05)。孵化期间二者的失重率基本相同;初生雏鸭重与蛋壳颜色无相关关系,与种蛋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狮头鹅种蛋孵化期间失水率、蛋温变化等基础数据及其对孵化率的影响。[方法]对孵化期的狮头鹅种蛋进行称重,并测定孵化期内蛋内温度和蛋壳温度的变化,分析气孔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失水率不仅影响孵化率,而且影响雏鹅质量,孵化第6、15、24和28天种蛋最佳失水率分别为3.28%、4.75%、9.48%和14.22%。随着胚龄的增加,蛋壳表面温度相对稳定(37.32℃→37.17℃→37.37℃→36.83℃),而壳内胚胎温度上升较快(37.75℃→39.22℃→39.82℃→40.62℃)。蛋壳气孔数量显著影响胚胎发育。蛋形指数影响孵化率,但不影响受精率。[结论]降低湿度、严格选蛋、孵化中后期加强凉蛋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蛋不同新鲜度孵化,探讨种蛋存放在不同环境温度里的最佳利用时期和出雏性别影响。结果表明种蛋存放在13—20℃环境里10天内的种蛋孵化率基本一致,都能保持最好的成绩。当存放在20—24℃环境里,只能利用7天以内的种蛋方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7天后逐渐下降。种蛋存放10天内,湿度偏高或偏低,以及是否翻蛋都对孵化率影响不大。用不同新鲜度的种蛋与出雏性别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冬春至次年的初夏,是鸡产蛋和孵化的旺季,孵化率的高低,与种蛋的质量有关。维生素C有提高母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作用。饲料中的骨粉、石粉、贝壳粉等矿物质被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对马冈鹅产蛋性能以及种蛋孵化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2年龄马冈母鹅随机分为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有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的日粮,收集鹅蛋并进行孵化。试验期间,观察鹅群的健康状况,记录蛋重、产蛋数以及种蛋孵化率。[结果]试验Ⅰ、Ⅱ和Ⅲ组的马冈鹅平均产蛋率以及平均蛋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种蛋合格率以及种蛋受精率也明显提高,试验Ⅲ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个试验组的饲料成本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的饲料成本高于试验Ⅰ和Ⅱ组。[结论]日粮中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马冈鹅的产蛋性能以及种蛋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量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代第二世代的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等多项繁殖性能指标,比较不同家系间蛋重、蛋形指数的异同,探讨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影响受精率、孵化率的相关原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蛋重对受精率影响不大,而对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较大,蛋重在38.7(±4.5)g时孵化率最高;蛋形指数对于孵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在蛋形偏于过圆时,较之偏于过长时相对有利孵化,并在0.78(±0.03)时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蛋重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罗曼蛋鸡商品代种蛋分为小于55克、55至65克、大于65克三组。按常规入孵、观测三组种蛋的受精率,胚胎发育的“合拢”和“封门”期的时间和比率,出雏率和健雏率等,结果,蛋重在55至65克范围的种蛋受精率,出雏率和健雏率均高于其它两组,试验证明,蛋重偏大或偏小对受精率、出雏率及健雏率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