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蜂胶抗菌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浸出提取的蜂胶和CO2超临界萃取提取的蜂胶为材料,测定了两种蜂胶的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两种蜂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和紫色癣菌都有一定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为1.54~3.08mg/mL。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的方法对蜂胶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黄酮类、脂肪酸、芳香酸、烷醇、烷类、萜烯类等80个组分峰,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统计得出蜂胶超临界萃取物组分的相对含量,并且蜂胶超临界萃取物含量中99.09%的物质被剖析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解决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板结与沟流现象,提高超临界CO2萃取效率。本文研究了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就介质充填比例、CO2流化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挥发油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流化床式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充填比例:4:1,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39℃,CO2流化量600L/h,萃取时间4小时,萃取得率达26.50%。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78个组分。  相似文献   

4.
用固相微萃取(SPME)及溶剂(乙醇、乙酸乙脂)提取法对蜂胶挥发成分进行提取,用GC毛细管柱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蜂胶中不同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SPME采样技术对蜂胶中萜烯类物质有简单快速、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低的优点,蜂胶含主要挥发性成分38个,可检测到10种萜烯类物质,为蜂胶的开发利用及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西蜂胶挥发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对辽西蜂胶挥发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75个峰,现已鉴定出甲酸乙酯、乙酸乙酯、β—桉叶油醇、愈创烯醇等49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各化合物在挥发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GC-MS法分别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蜂胶渣石油醚微波辅助萃取法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蜂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GC-MS联用仪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蜂胶渣石油醚微波辅助萃取法所得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色谱柱:HP-5MS毛细管柱(30m×I.D.0.25mm×Film0.25μm);柱温:初始80℃,保持5min,以5℃.min-1速度升温至185℃,保持5min,Post:270℃,2min,分流进样,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eV,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30~500amu。[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蜂胶原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9种,主要是芳香酸及萜类衍生物;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分别为13种和5种,主要为有机酸酯类。[结论]蜂胶原胶、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及化学组成上存在差异,但活性组分间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蜂胶中的酚酸和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定量方法。不同来源的蜂胶样品置于乙醇中,在70℃的条件下提取2h,提取物通过5μmC18对称性的250mm×4.6mm柱子分离。通过线性梯度洗脱方法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设置在200~450nm,MS测定范围设在100~1000Da。其中的大部分化合物主要是通过与标准品的HPLC色谱图的保留时间(RT)和紫外光谱对照进行定性的。没有标准品的,通过色谱的在线的紫外数据和质谱进行确认。欧洲、中国和阿根廷蜂胶的主要特点是含有黄酮和酚酸,主要成分为柯因(2~4%),松属素(2~4%),短叶松素乙酸酯(1.6~3%)及高良姜素(1~2%)。巴西蜂胶主要含有阿替匹林C、咖啡酰奎尼酸和黄酮类物质。如果考虑将黄酮的总含量纳入质量标准,我们认为低于11%的黄酮含量的蜂胶是次品,黄酮含量在11~14%为可以接受的,黄酮含量在14~17%的属于质量好的,高于17%属于高质量的。LC-DAD-MS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蜂胶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商业上的蜂胶制品的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8.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了寻求防治桑青枯病的天然药剂,以工业提取黄酮化合物剩余的蜂胶渣为原料,经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分级浸提获得除蜡蜂胶渣提取物。通过比浊法测试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5个生理小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8.36%~99.73%),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的提取物(P0.05)。0.1 mg/m L除蜡蜂胶渣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RS-5菌株的抑制率达91.61%±4.75%,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m 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部分病原细菌发生变形和细胞壁破损,用平板法监测到菌体的泳动性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基于负离子全扫描模式的LC-MS谱图鉴定除蜡蜂胶渣中主要含有咖啡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包括咖啡酸丙酯、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及咖啡酸戊酯),采用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检测出其中所含咖啡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质量比为1∶3.3。研究结果表明,除蜡蜂胶渣的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该提取物有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来源的桑青枯病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蜂花粉是经蜜蜂采集、简单加工后的植物的花粉与其分泌物的混合物,自20世纪80年代起,笔者就开始了花粉加工工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们应用亚临界-超临界联合萃取工艺萃取油菜花粉,将油菜花粉分成了两部分物质,一部分获取了以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为主的萃取物,称之为油菜花粉内酯;剩余部分脱脂花粉制成微粒成为另一种产品,称之为脱脂花粉微粒。为评价产品功用,对油菜花粉脱酯前后的蛋白质等组分进行了分析,结  相似文献   

10.
桑果经过压榨、过滤获得桑果汁,以桑果汁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分别获得桑果酒和桑果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分类,并经过NIST05谱库检索定性。结果表明:桑果汁中含有36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酯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酒中含有35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醇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醋中含有39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酸类为主。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所含的挥发性成分中,相同的化合物有15种。  相似文献   

11.
研究苦参、白鲜皮和土荆皮提取物在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3株皮肤癣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量3种中药提取物对皮肤癣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对其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苦参醇提物与白鲜皮醇提物两者联合应用,对3株皮肤癣菌FICI值分别为1,0.75,1,FICI值均≤1,对3株真菌的抑制效果呈相加作用;土荆皮醇提物与苦参醇提物、白鲜皮醇提物联合应用,FICI值均≥2,对3株真菌的抑制效果呈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苔藓结皮是生物土壤结皮的高级阶段,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重要的地被景观,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利用生物结皮人工固沙已成为干旱区沙漠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分别以水和乙醇浸提蛇麻黄叶片、根系、根际土,通过对不同浸提液培养下苔藓结皮的生长变化、呼吸速率比较,探索苔藓结皮大量分布在蛇麻黄灌丛下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和乙醇提取的蛇麻黄浸提液对苔藓结皮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植株密度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叶片浸提液的抑制程度更高;呼吸变化表明各浸提液处理均提高了苔藓结皮的呼吸速率,促进了CO2的释放,并且水浸提液培养的苔藓呼吸速率大于乙醇浸提液培养的。生长和呼吸变化结果均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蛇麻黄对苔藓结皮的生长产生了化感作用,苔藓结皮大量分布在蛇麻黄灌丛下,与蛇麻黄的叶片、根系浸提物无显著相关,应该与灌丛下土壤水分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盐穗木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敏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生植物盐穗木化学成分有一定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盐穗木中有效化学成分,对生长在塔里木盆地的盐穗木进行深入的化学研究,了解其药物性能.盐穗木全草乙醇提取物,经萃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方法分离提取,并结合药敏实验对其进行效价测定.结果显示,盐穗木化学成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冷凝管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关键提取条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根据提取物得率确定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分析方差和极差R值表明,4个因素对猪毛蒿醇提物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是影响猪毛蒿乙醇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是影响提取效果的次要因素。确定猪毛蒿有效成分的醇提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5%,料液比1∶7,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3.0 h。[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了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猪毛蒿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沙枣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敏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枣是一种果品,其果实含有果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新疆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生长于盐碱沙地、山地、平原、沙漠和荒地.其化学成分有一定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沙枣中有效化学成分,对生长在塔里木地区的沙枣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药用性能.沙枣果实粉碎物用乙醇提取,经萃取、薄层层析的方法分离提取,并结合药敏实验对其进行效价测定,结果显示,沙枣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星毛委陵菜乙醇浸提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娟  黄顶  唐士明  张亚军  王堃 《草地学报》2012,20(4):711-717,723
用土壤营养成分分析法及室内生物检测方法,研究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退化草地主要植物斑块土壤的营养成分,以及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的乙醇浸提物对4种受体植物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从化学生态学角度阐明星毛委陵菜作为草原沙化的阻击者,对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种群存在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星毛委陵菜斑块土壤的营养成分除有效氮含量低于冷蒿斑块土壤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最高;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乙醇浸提物的化感效应因受体植物和浸提物浓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浸提物均显著抑制克氏针茅幼苗的生长(P<0.05),且随着浸提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对羊草和冷蒿幼苗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效应:浓度≤0.004 g·mL-1时促进羊草和冷蒿幼苗苗的伸长生长,浓度>0.004 g·mL-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为0.002 g·mL-1时,地上部分浸提物能够促进冰草幼苗苗和根的伸长生长。星毛委陵菜乙醇浸提物对受体植物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幼苗苗生长的作用,并且星毛委陵菜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大于地上部分的。对星毛委陵菜化感作用最敏感的植物是克氏针茅,其次是羊草、冷蒿和冰草。  相似文献   

17.
Campylobacter occur in fresh retail poultry products as a result of their coloniz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chickens during growth. Feed additives could be used for suppression of Campylobacter levels in the chickens prior to slaughter. To address this opportunity, feed manufacturers are targeting natural antimicrobials from plant material as new forms of consumer-accepted feed additives. However, to be practical, these natural antimicrobials must be effective at low concentrations. The current study has validated an improved laboratory method to study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plant compound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against Campylobacter. The assay was shown to be valid for testing lipid-soluble and water-soluble plant extracts and byproducts from the food industry. The study screened 29 extracts or plant-derived compounds and their mixtures for anti-Campylobacter activity using a laboratory assay. Combinations of oregano, lactic acid, and sorghum byproduct showed effective synergy in anti-Campylobacter activity. The synergies allowed a large reduction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mpounds needed to kill the bacteria with an 80% reduction in concentration being achieved for oregano essential oil. The assay gives rise to further opportunities for the testing of a greater range of combinations of plant-derived compounds and other natural antimicrobials. The method is robust, simple, and easily automated, and it could be used to adjust the cost of feed formulations by reducing costs associated with antimicrobial feed additives.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生长前期各部位提取液对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苜蓿不同部位提取液对苜蓿种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的自毒作用。苜蓿地上部分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根部各部分的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苜蓿的自毒物质地上部分的含量大于地下部分。此外,苜蓿的自毒作用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波和水煎煮方法提取夏枯草等1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应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夏枯草、虎杖、何首乌、连翘、柴胡、穿心莲、地榆7味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为1.953~3lI250g/L,MBC为3.90~31.25g/L;佛手、黄柏2味中药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值为62.5g/L,MBC值为125.0g/L;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杜仲、白头翁5味中药有效部位的抗菌活性较差,其MIC值为125.0g/L,MBC值为250.0,≥250.0g/L。不同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异,其中夏枯草、虎杖、何首乌、地榆和佛手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