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其病原为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内切葡聚糖酶(EGL)是青枯劳尔氏菌在胞内合成后分泌、吸附于细胞壁周围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研究以其为靶标的桑青枯病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可以为病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从青枯劳尔氏菌G12-50菌株中克隆了egl基因,将青枯劳尔氏菌与土壤常见的4种细菌以及植物常见的4种病原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其同源性较低。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EGL转化大肠杆菌BL21融合表达EGL蛋白,制备的抗EGL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其效价达1∶20 000,Western blot分析亦呈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用制备的抗体对培养的青枯劳尔氏菌G12-50菌液和感染桑青枯病的桑茎汁液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而对照大肠杆菌则没有出现条带。研究结果表明,青枯劳尔氏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可以作为桑青枯病早期检测诊断的病原靶标,直接应用于对桑园土壤和桑树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咖啡酸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尤其是抑菌活性被应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以天然咖啡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8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采用平板扩散法测试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对桑疫病病原菌桑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酯、咖啡酸丙酯和咖啡酸异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K)无抑制作用;而咖啡酸丁酯、咖啡酸戊酯、咖啡酸己酯和咖啡酸苯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1.0 cm。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初筛有抑菌活性的4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对桑丁香假单胞菌的MIC_(50)值和MIC_(90)值,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咖啡酸戊酯、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咖啡酸己酯。试验结果提示,初筛的4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具有开发为桑疫病防治专用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对桑青枯病和桑枯萎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利用盆栽试验调查分离菌株对4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全长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一株对桑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4种桑树土传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平板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 mm、30 mm、25 mm和15 mm;对应的盆栽试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4%、779%、750%和766%。根据形态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和rDNA全长序列,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YD001,这为桑树土传病害的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消毒杀菌剂。选择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和桑青枯病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种蚕桑生产上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用纳米银进行处理,测试与分析纳米银对2种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Bm NPV多角体的包被蛋白受到破坏,裸露的病毒粒子被纳米银粒子进一步杀灭;家蚕4龄幼虫用经过纳米银溶液处理的Bm NPV多角体悬液添食后,至5龄末期无感染症状,证实了Bm NPV的多角体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感染活性。用琼脂糖凝胶与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青枯劳尔氏菌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的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结果显示:菌体基因组DNA电泳条带呈现拖带现象,菌体蛋白质条带变得杂乱、不完整,说明菌体的DNA及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被纳米银粒子破坏和部分降解。试验结果从病原的结构和分子水平证明了纳米银对上述2种病原物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醇、水、丙酮为溶剂对柑橘皮和种子分别进行提取获得提取物,以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玉米青枯病菌(Fusarium gramincarum)、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alare)、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8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柑橘提取物对8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0mg?ml-1时,提取物对供试的8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且3种溶剂的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一般要高于橘皮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由青枯劳尔氏菌(以下简称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引起的桑青枯病是桑树的重大病害。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病原菌进行早期检测,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从青枯菌差减基因文库筛选一对引物RS72F/RS312R,经PCR扩增试验及qPCR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验证其可特异性地扩增出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241 bp的基因片段。建立的qPCR标准曲线显示:以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基因组DNA为模板,在10-4~102 ng/μL范围内,DNA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与扩增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747x+21.834,R2=0.993;以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菌液为模板,在103~107 CFU/mL范围内,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与扩增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418x+45.447,R2=0.998。应用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对经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菌液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低于致病浓度的病原青枯菌,且用菌液处理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的样品间青枯菌检测的Ct值无显著差异。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定量的特点,适用于由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引起的桑青枯病的早期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水提法与醇提法对苦参、土荆皮、白鲜皮的提取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推荐丝状真菌药敏性实验方案(CLSI M38-A2)分别测定苦参、土荆皮、白鲜皮、瑞香狼毒和蜂胶提取物的对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和须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期为药物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苦参、土荆皮、白鲜皮醇提取法提取率分别为4.317%、7.803%和9.162%,是水提取法的两倍以上;苦参、土荆皮和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3种皮肤癣菌的MBC均低于水提取法;蜂胶、狼毒、苦参、白鲜皮和土荆皮醇提取物对3种皮肤癣菌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其中以蜂胶的MIC和MBC最低,分别为0.4692 mg/m L~0.93850 mg/m L和0.9385 mg/m L~1.887 mg/m L。  相似文献   

8.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导致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从广东省罗岗、英德蚕区桑园的感病桑树取样,采用TZC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青枯劳尔氏菌菌株G11-41、G12-9、G12-50的形态特征均有差异:G11-41菌株菌落小,菌落中央深红色,菌体形态为接近球形的短杆状;G12-9菌落不规则,菌落中央呈淡红色,菌体形态为短杆状;G12-50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菌体形态呈长杆状。将3个分离菌株的菌液淋灌根部接种感染桑树植株,其致病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接种G11-41菌株的植株发病率为11%,死亡率为0;接种G12-9与G12-50菌株的植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根据Hayward分类标准进行生化型分类,3个分离株的6种碳源利用试验均呈现阳性反应,属于生化型Ⅲ。基于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青枯劳尔氏菌分类为4个种群型,G11-41、G12-9、G12-50分离株同归属于种群型Ⅰ,其中:16S r DNA序列进化树上,G11-41与G12-50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分布在同一个进化小枝上;egl基因序列进化树上,强毒力分离株G12-9与G12-50分布在同一个进化小枝上,与弱毒力分离株G11-41有一定的进化距离。初步认为:在青枯劳尔氏菌的亚分类中,依据16S r 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能会更好地显示各分离株的地理来源;依据eg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则可能会更好地显示出各分离株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10日龄蛋雏鸡颈部皮下分别注射质量浓度为20mg/m L和40mg/m L的蜂胶乙醇浸提液0.2m L,以研究蜂胶提取物对蛋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蜂胶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蛋雏鸡胸腺、法氏囊、脾脏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具有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加强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九里香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试验采用浸液法测定了九里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煎煮提取物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九里香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煎煮提取物对白纹伊蚊幼虫处理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079 mg/m L、6.531 mg/m L、17.445 mg/m L。说明九里香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纹伊蚊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效果最佳,乙醇提取物次之,水煎煮提取物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岩陀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及活性成分,分别采用乙醇、甲醇和丙酮进行粗提,再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分步萃取,用粗提物和萃取相分别对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痢疾志贺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抑菌试验,采用LC-MS对最佳抑菌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陀提取物及萃取相对6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对粪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MIC值最小,均为0.390 mg/mL;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对粪肠球菌及甲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对屎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MBC值最小,均为0.780 mg/mL;质量浓度为100.000 mg/m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为高敏,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1.00±0)mm。其余细菌对提取物及萃取相高敏的有24个,中敏的有57个。以抑菌活性强弱比较,3种提取物为乙醇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萃取相依次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剩余相。LC-MS分析显示,3种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有7种共有成分,分别为咖啡酸、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γ-亚麻酸、岩白菜素、黄芩素、白杨素...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大高良姜提取物对饲料微生物污染中常见的4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2种真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稳定性,优化提取工艺。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溶剂的大高良姜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乙醇回流提取工艺,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该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对pH值、温度和紫外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6种试验菌中,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较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时,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15(mV)、55℃水浴回流提取2 h,提取物对这2种菌的MIC均为0.313 mg/ml,MBC分别为1.25 mg/ml和0.625 mg/ml;提取物对pH值极不稳定,加热和紫外光照射均使其抑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提示,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蜂胶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生产的蜂胶,由于其化学成分不同,因而抗氧化活性也不同。比较了产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保加利亚、智利、匈牙利、新西兰、南非、泰国、乌克兰、乌拉圭、美国、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国(河北、湖北和浙江)的蜂胶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总酚酸类、黄酮类的含量,结果表明:产自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匈牙利以及新西兰的蜂胶醇提取液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酸类及黄酮类含量相关,其中主要的抗氧化组分为堪菲醇和咖啡酸苯乙酯。  相似文献   

14.
桑青枯病描述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桑青枯病(mulberry bacterial with)的一些错误描述及研究中的误区,阐述了国内外桑青枯病发生情况、正确的学名及小种与生化类型。研究提出了桑青枯病致病性测定新方法——离体桑枝注射接种法;首次明确了桑青枯菌中除生化型5(小种5)外还存在较多的4型菌(小种1)。控制该病的危害需着重抗病育种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吐温-80、RH-40、辛癸酸甘油酯、聚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倍他环糊精和食用乙醇等7种载体的蜂胶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以吐温-80和RH-40为载体的蜂胶抑菌能力受到抑制,抗菌活性降低;以辛癸酸甘油酯、聚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为载体的蜂胶比食用乙醇为载体的蜂胶抑菌效果好,但抑菌能力在同一级别;以倍他环糊精为载体的蜂胶抑菌能力显著大于其他蜂胶,比食用乙醇为载体的蜂胶的抑菌能力高出近500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獐牙菜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以纯化水、70%乙醇和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对獐牙菜进行提取,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来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常见食源性污染菌的抑制作用,同时考察热处理、pH值、紫外线照射、盐浓度对獐牙菜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剂提取物对测试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以纯化水提取物效果最好;热处理、pH值及紫外线照射对獐牙菜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而增加盐浓度对獐牙菜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产生一定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研究证明蜂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蜂胶中以咖啡酸苯乙酯、阿替匹林、白杨素等为代表的几大类成分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以上各类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蜂胶含有十分丰富的黄酮类、酚酸类及萜烯类等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如抗病源微生物、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护肝、降血脂、降血糖、免疫调节等。人们普遍认为蜜蜂采集蜂胶主要用于保护蜂巢,如填补孔洞、修补裂缝、润滑巢房内壁等。然而,蜂胶似乎还作为一种抗菌剂来防止蜜蜂幼虫、贮蜜和蜂巢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在养蜂生产实践中,曾被用来防治一些蜜蜂疾病。Bilikova等(2013)研究证明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异戊烯基咖啡酸酯类及咖啡酸苯甲酯  相似文献   

19.
溪黄草水提物及其复方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溪黄草及其复方对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以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溪黄草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将溪黄草水提物与五倍子、金银花、大青叶、黄芩、五味子、秦皮等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溪黄草水提取物对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强(MIC为25-100 mg/m L),对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相对较弱(MIC为50-400 mg/m L),其中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25 mg/m L)。提示溪黄草水提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0.
蜂胶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胶,其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均把注意力投向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上,蜂胶便是当今天然药物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蜂胶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日本营养学权威德永勇治郎博士在其著作《蜂胶——天然的抗生物质》中称:“蜂胶是人类已知最具天然抗生效果的物质”。1蜂胶的抗菌谱前苏联喀山兽医学院于1947年首先研究蜂胶乙醇提取物100mg/L质量浓度对39种细菌和39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证明蜂胶对25种细菌和20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抗酸菌对蜂胶提取物最敏感。吉瓦尔金娜(1948)对蜂胶的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