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栽香菇污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淑芳  张占兴 《食用菌》1998,20(1):38-39
近年来,我国香菇代料栽培发展很快,但由于有些菇农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重视不够,导致污染率高,造成香菇减产或绝收。 1 污染原因 1.1 料袋灭菌不彻底造成污染 特征是杂菌在料袋内普遍发生,种类多样。有时前期无任何表现,后期突然暴发。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①灭菌灶设计不合理,仓内有“死角”。②温度达100℃保持的时间太短,袋料中心由于传热慢灭菌不彻底。③原料严重霉变,杂菌基数大,按常规灭菌达不到彻底灭菌要求。 1.2 表面微孔造成污染 特征是出锅后5~10天,在袋表有杂菌小斑点,细查在袋膜有小孔。造成微孔污染的原因:①塑料袋质量不高,韧性差,本身存在有微孔。②在装料、出锅、转运过程中操作粗放,造成的小孔。③灭菌灶仓壁粗糙,在装锅过程中扎破袋造成的微孔。 1.3 接种过程中造成污染 特征是接种穴周围有杂菌斑。主要原因:①接种室消毒不彻底有杂菌孢子存  相似文献   

2.
李喜范  潘冰 《中国食用菌》1992,11(3):27-27,26
(一) 产生杂菌及病害的原因榆耳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杂菌及病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夹生料污染:拌料不均,有干料颗粒,灭菌不透。 2.瓶(袋)裂口染菌:在制作菌种过程中由于振动,特别是灭菌时,由于温度突变,会使瓶(或袋)壁产生裂缝,造成裂口处污染。 3.棉塞潮湿污染;由于瓶口不净或棉塞与料接  相似文献   

3.
高云虹 《食用菌》2012,(4):50-51
对杂菌污染栽培袋进行不同方式处理后制作黑木耳栽培种出耳试验,结果与常规料栽培种相比,产量、原基形成时间等均无差异。直接插棍灭菌法栽培种呈现的颜色比杂菌原有的颜色深,形状相同。正常栽培种效益最高,依次是直接插棍灭菌、倒袋重装灭菌。直接插棍灭菌的平均效益比倒袋重装灭菌的提高6.39%,比对照降低16.16%。倒袋重装灭菌的效益比对照降低21.2%。  相似文献   

4.
张汉文 《食用菌》2001,23(6):23-24
银耳代料栽培因其生长周期短 ,且属中温型恒温结实菌类 ,两种菌丝混合体的生物学特征与众不同 ,在管理上只要有一个环节稍有疏忽、或遭受大自然恶劣气候侵袭 ,都会导致不出耳、欠产或全部失收。我们综合各地失败原因进行了剖析 ,将属于技术性失误归纳为十个方面 ,供参考。1 菌袋基质欠佳 表现在接种后杂菌污染严重 ,主要原因是料袋灭菌不彻底 ,潜存杂菌 ;料袋质次 ,多针孔 ,以致污染严重成品率不高 ;也因培养料配制时水分过高 ,发菌慢引起杂菌污染 ;拌料装袋时间延长 ,袋温高微生物活跃 ,其料酸败 ,菌种无法吃料定植。2 栽培季节不当 在…  相似文献   

5.
用塑料袋制作菌种,在高压锅内灭菌出锅时常发现有膨胀的料袋。这是由于高压灭菌时袋内空气被加热,当达到1.5个压安全阀开始自动排气,袋内外压力突然短时失衡,袋内空气膨胀而使塑料袋局部膨胀。胀袋后极易招致杂菌污染和破损。特别是在制作黑木耳菌袋时,料与袋膜分离不利划口出耳。笔者在多年的科研与生产中摸索出一个解决胀袋的好办法:首先在装料时不可装的过松或太紧、太满,要在料面以上留8~10cm空袋。然后不封口装入锅内,在最上层用报纸或麻袋盖好即可灭菌。灭菌结束待压力回到零时趁热在锅内将袋口扎紧后取出,再用事先备好洁净的皮筋固  相似文献   

6.
香菇菌袋污染原因剖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香菇菌袋的主要霉菌有绿霉、根霉、毛霉、青霉等种,其次是链孢霉和曲霉(包括黄曲霉和黑曲霉)。这些种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因而制袋期围绕杜绝和杀灭霉菌营养体、繁殖体和休眠体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至关重要。1 菌袋污染原因剖析杂菌污染菌袋分为两种类型:先天性污染和后天性污染。先天性污染,即杂菌繁殖体、休眠体和营养体本身存活于培养料中而没有被杀死,萌发后造成培养基污染;后天性污染,即杂菌已在培养基中不存在,由于料袋搬运、接种、扎袋封口不严密造成杂菌乘隙而入导致的菌袋污染。11 袋头污染 为塑料袋两头扎封不牢固或是扎封过…  相似文献   

7.
1霉菌污染如果出现在种块上,属于母种问题;培养基表面污染,是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所造成;培养基深处同时有霉菌污染,属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培养基含水太低也容易引起霉菌污染。2母种块成活但不吃料原料不新鲜,配好料后积压时间过长,装瓶(袋)后没能及时灭菌、装锅灭菌温度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代料栽培由于极易污染杂菌,因而生产发展不快。近两年来,盐城市有不少菇农和菌种场试种黑木耳,多数因杂菌污染而失败。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袋栽黑木耳防杂菌污染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1987年6月8~20日,共生产1120袋(17×33厘米聚丙烯袋),其中青霉和水霉污染的仅32袋,没有出现链孢霉污染。菌丝50~55天发到袋底,成品率97%。其中污染杂菌的29袋重新灭菌接种,发菌正常,实际只报废3袋。现将防污技术要点简介如下:发菌栽培期避开高温梅雨季节我地区袋栽黑木耳一般都安排在7月中旬,此时正值梅雨高温期,空气湿度常达90%左右,气温有时达32~34℃,杂菌污染率高,一旦发生链孢霉污染,很可能导致绝收(?)椐我们试验(?)秋耳袋栽可提早到5  相似文献   

9.
1 感染杂菌的原因 1.1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一般在接种3天后就可看出明显症状,即杂菌不仅在袋料表面出现,而且在袋料内的很多部位发生;香菇菌种的菌丝刚开始吃料生长,杂菌就在袋料的各个部位捷足先登.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一是灭菌时料袋挤压过紧,二是灭菌时蒸汽流通不畅,三是灭菌期间有降温现象,四是灭菌时灭菌锅内留有死角,五是灭菌时间未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培养料的选择和综合应用中,经常出现培养料污染杂菌、栽培袋污染杂菌、和染杂菌料应用过程中的二次染杂污染栽培袋现象,影响规模化产业、合作社生产、工厂化生产的成菌率和效益,我们根据发酵料栽培和巴氏消毒原理,采用提前拌料、控制水分预防培养料酸化的技术模式,经过西峡县规模产业的推广应用,彻底解决了此类问题,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香菇塑料袋制种,经过高压灭菌,袋子往往胀气破裂。聚氯乙烯袋消毒后不脆化,但具有毒性。聚丙烯袋虽无毒,消毒后则脆化脱壁,易引起杂菌污染。加之上海制备香菇栽培种时正值高温季节,空气中杂菌孢子基数大,萌发条件适宜,对塑料袋制种带来不便。为了防治污染,提高塑料袋制种的成品率,我们作了各种单因子试验,结果如下: (一)消毒时间塑料袋料重比瓶装多2~2.5倍,用进口的聚丙烯塑料制袋,按常规木屑培养料的配方,每袋湿料1.8斤,消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栽培袋不同灭菌时间灭菌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黑木耳栽培菌袋细菌污染与灭菌工作关系较大,而霉菌污染一般与灭菌关系不大,若发生大面积的霉菌污染应在接种、培养等灭菌后的各环节找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灭菌灶是袋料栽培的常用灭菌设施,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在灭菌过程中总存在两个较大的矛盾:(1)在达100℃保持8~10个小时过程中必须多次加人100℃的热水,否则锅中会因水干而烧裂。但是在加人热水的过程中,如控制不好.灶内温度就会降低到100℃以下,以致不能保证彻底灭菌;(2)在灭菌完毕,取出菌料袋时,由于灶内温度较高,菌料袋烫手,手又不能浸冷水,否则菌料袋内易产生杂菌,同时,人在灶内取袋时间较长,难以忍受,为了争取生产时间,又不能等灶内的温度降到常温再取袋。针对以上两个矛盾,笔者结合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14.
李全忠 《食用菌》2007,29(5):27-28
平菇熟料栽培由于培养料是经过高温灭菌,其自身对杂菌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加上料内可溶物析出较多,一旦杂菌感染,污染速度往往比生料和发酵料快得多,所以在大规模生  相似文献   

15.
紫木耳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兼有药用价值。因其生物转化率高,管理方便,产品加工容易,近年来栽培成倍增长,菇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紫木耳代料栽培抗杂菌污染能力较弱,栽培袋的正品率较低。为此,我们对其污染的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杂菌种类及症状表现 ①细菌:污染栽培袋的大敌,被污染的培养料变酸,后期出现腐臭,基质水分增加,菌丝不吃料,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②链孢霉菌:初发生时菌丝纤细,疏松洁白,生长迅速,4~5天可长满袋,后期沿袋壁出现棉絮状菌丝块,在适宜条件下可从接种口或其他孔口处形成粉红色的孢于堆。③绿色木霉菌:初期菌丝白色,纤细,生长迅速,几天后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在中央可形成孢于堆。④其它有黄曲霉、根霉、青霉、鬼伞、毛霉等。 (二)污染途径和危害最适条件 ①消毒不彻底:培养料带菌,抗热、产芽孢的嗜热性细菌(如枯草杆菌)、绿色木霉菌等最易发生,一般细菌可在一周内开  相似文献   

16.
在袋栽香菇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菌侵害,一旦发生污染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防止杂菌污染是袋栽香菇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与实践,对袋栽香菇的杂菌污染原因进行了剖析.(一)栽培原料质量差①杂木屑没有充分晒干,在贮存期间引起了霉烂;或木屑过粗,在制菌筒时剌破袋壁而造成直接感染.②石膏粉不纯,红糖发酸,麸皮霉变,都会导致杂菌污染.过磷酸钙未经火炒研细即直接使用,拌料中难以均匀,其颗粒与其它原料扭结成团易发生绿霉.  相似文献   

17.
1杂菌污染的原因 1.1栽培过程中对原辅料、接种室、菇场及工具的消毒不彻底,或是袋料灭菌不彻底,这是发生杂菌污染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市棚式栽培食用菌比较普遍,本文主要介绍棚式栽培金针菇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菌丝迟迟长不满不能解袋出菇 1.1 主要原因 ①菌种用量少。②菌丝长到2/3时,因袋内氧气不足,影响了菌丝的长速。③发菌期培养温度不适或袋料过干、过湿或污染严重,影响了菌丝的正常生长,延长了菌丝生长期。 1.2 处理办法 ①接种量7%~8%增加到10%~12%。②菌丝长到1/3时,把扎口解开,增加向袋供氧气,加速菌丝生长。③发菌期保持菌袋温度19~20℃,保证含水量70%,争取30~35天让菌丝长满袋。④把杂菌污染处理在最佳的状态,一是在拌料时每100kg培养料加入50%的多菌灵0.01%,生石灰2%~3%,石膏1%,充分搅拌均匀;二是进行熟料栽培,把料袋装锅在100℃下灭菌8~10小时;三是把全部接种用具放入接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香菇栽培种中,如何提高成品率,这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笔者的实践和调查,目前制种成品率普遍较低,是由于链孢霭菌的污染。本文就如何防治链孢霉菌污染谈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首先,要预防棉塞受潮。引起链孢霉菌污染的关键是棉塞受潮,预防棉塞受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袋时料不能装得太满,以免棉塞接触到料致使料中的水份被棉塞吸收而成湿棉塞。②高温灭菌时料袋最好套上牛皮纸袋,若不套纸袋则以横置为好。③灭菌锅的盖要做成弧形或维形,锅的内壁要做得光滑,使凝结水能沿边壁流下。④灭好菌待出锅前,先把门开小一些,借助内部热量蒸发纸袋和棉塞上的水份。⑤接种时如遇有湿棉塞,一定要更换干棉塞,这是制种过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关.  相似文献   

20.
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质,由于营养丰富,极易受杂菌污染。因而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常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灭菌消毒。使用生石灰灭菌,则是一种最为简便的方法。一、用段木栽培食用菌,将15—20%的石灰水涂抹段面和皮部,对木霉菌等杂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