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目前存在所有者主体缺位、产权虚置、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责任不清等问题。要全面确立国有森林资源的所有者主体 ,明确其权责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全面推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建立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2.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森林资源产权完整性的角度考察认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权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动,指出当前南方集体林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中主要存在产权不清、主体虚置、评估体系不健全、公益林补偿不到位、产权主体利益受损、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森林资源产权监管制度、规范森林资源产权变动、建立生态公益林权益补偿管理制度、改革商品林管理制度、建立森林资源产权信息系统等5项对策,以促进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保护森林资源产权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国有森林资源管理长期沿用计划经济模式,资产化管理程度不高,所有者虚位,权益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国有森林资源流失。文章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监督机制和建立流转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林业科技》2006,31(1):62-65
通过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历史上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对森工企业而言是无效率的;现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仍然是行政权利的附属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权交易中的“市场失灵”和管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还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的高专用性和产权要素的复杂多样性带来的产权流转困难。最后,提出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具有市场交易性质的、新的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委托代理模式是改革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5.
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森林资产产权变动状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区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较普遍,产权变动规模、原因、形式、流向等,呈明显变化趋势.通过国有森林资产产权变动,可以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引入短缺的生产要素,完善林业产业体系,促进劳动关系改革等,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权变动主体混乱、行政干预、程序不到位、缺乏公开性与透明度、产权变动与林地占用混淆等.随着我国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有森林资产产权物权性质将强化,森林资产产权变动运作将市场化,森林资产产权变动管理将得到进一步重视,从而推动国有森林资产产权变动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龙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128-131
合理的国有林产权制度,有利于理顺和调整国有林产权主体关系,实现各产权主体合理的利益分享,对于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国有林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阜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林业产权问题,而国有林业产权核心问题就是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问题。改革现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林权改革、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产权变动有利于促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林业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内蒙古部分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发生变动,产权变动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但由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和缺乏规范的管理,当前森林资源产权变动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的市场化运作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文章对内蒙古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规范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系统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问题,提出改革的主要内容:1)林权明晰化包括明确林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林地所有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经营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科学界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2)林权的安全性包括改革林地征用补偿制度;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政策.3)林权的市场化运作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升林权交易需求的动力机制;激活林权交易市场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森林资源与森林资产的区别与联系出发,探讨了对国有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已具备的初步条件,提出了制定资产化管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并讨论了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前期工作和实施步骤。前期工作重点是实行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明确产权关系和建立产权市场。推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可三步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总结了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归纳了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5大问题:1)产权意识淡薄;2)产权主体虚置,责权利不清;3)产权客体界定缺乏科学性;4)产权内容不完整,处分权受限制;5)政府干预不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6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和谐林场——论现代国有林场的森林经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没有持续坚持森林经理是当前国有林场普遍陷入“两危”困境的原因之一。论述了建立和谐林场是森林经理的内在要求。提出从现代林业经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全面谋划与控制、产权结构调整、林场治理结构完善以及推进国有林场文化建设等方面来重构现代国有林场森林经理,促进和谐林场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山林权属变革的历史。指出目前云南集体林林权制度存在着所有权主体虚置、林地产权的各项权能边界不清、林地权属四至界线不清、林权纠纷不断、配套管理措施不全等问题。对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理论和改革构架探讨。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林权制度对发展的制约等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改革的目标是: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15.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土地资源以私有制为基调,这几乎成为共识。然而,产权的复杂性决定了并不是仅以“公有”和“私有”就可以完全界定清楚人对物的权属关系。森林及林地资源承载着生态乃至社会文化功能,因而不论私有还是公有均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对这种公共性如何界定?它与私人权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在作者跨国实地调研基础上,以既作为私人庄园又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地标的米德尔顿庄园为例,分析私有属性类别的美国森林旅游资源的产权结构。研究显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而合理的产权结构安排其价值目标在于公共与私人之间权益的平衡;既不能使公共强权压制处于弱势的私人权益,也不能使私人权益侵吞和破坏公共权益;应通过公共性与私人性、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统一的复合产权结构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提出了对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林改后实现山区林农稳定增收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到农户,确定了林农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林农的爱林护林积极性将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林农的经济利益和林区的生态建设之间短期内会出现矛盾,那么如何做到既鼓励林农种树护林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增收,又维护生态和谐,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云南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林业产权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的财产权利,其核心是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合理完善的林业产权制度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价值.通过改革现有的林业产权制度,建立一套适合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产权制度,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翔飞 《绿色科技》2021,(5):160-161,164
指出了福山区国有福山林场1949年建场,经营面积233.7 hm 2,为公益型林场,存在着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低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国有福山林场立足林场实际,探索思考了国有福山林场改革发展,完善改革发展经验,坚持以资源保护为核心,大力规划发展林场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工作,提升国有福山林场森林资源结构质量水平,促进国有福山林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