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system,TDS),是指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靶向系统按靶向源动力可分为:主动靶向制剂(TDS主动寻找靶区)、被动靶向制剂(TDDS被动地被选择摄取到靶区)、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2.
关于控制和延缓注射用药的转运问题作者已作过论述[1],本文将从靶向给药概念、注射给药的靶及靶向给药方法等几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1靶向给药概念有些药物对机体具有非常强烈的毒副作用(如大多数抗癌药物),即使低剂量也难以避免其对机体的广泛细胞毒作用,而有些药物虽然本身材机体的毒副作用很弱,但其对治疗部位的选择性很差,若要提高疗效就得增加剂量,此时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往往也相应地增加了,从而很难顺利达到治疗目的。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便提出了靶向给药的设想,即将药物选择性地分布于病变部位,以降低其对正常…  相似文献   

3.
药物载体是指能够改变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器官的物质。纳米乳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纳米乳为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热力学稳定,可过滤灭菌,易于保存;可作为油溶性药物和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使不溶或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机体的吸收速度;能够促进大分子水溶性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提高易酸败、易水解和易挥发药物的稳定性,也可作为缓释给药系统或靶向给药系统可使药物浓集在靶向器官,增强药物的疗效;乳滴粒径小且均匀,能提高包封药物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4.
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避免药物对健康组织造成损伤。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是由于稳定性、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姜黄素靶向新剂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文主要从脂质体,配体-受体,磁性氧化铁等靶向载药体系等方面,论述姜黄素靶向新剂型的设计思路及其药理学效果。并分析靶向新剂型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1.1脂质体(Liposome)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1971年,英国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所谓载体,可以是一组分子,包蔽于药物外,通过渗透或被巨嗜细胞吞噬后载体被酶类分解而释放药物,从而发挥作用。它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动物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脂质体技术是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注射和口服。与注射相比,口服给药途径在安全性和制造成本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但由于各种生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某些口服药物的利用率,因此口服给药的应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已有不少递送系统开始应用于口服药物的递送,其中一些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免受胃肠道环境的影响,通过降低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或实现药物靶向释放等方式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药物毒性。论文概述了近年来流行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旨在为更多的难溶性口服药物新型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给药系统就是药物赖以依存,运载和传递的体系。药物的剂犁、给药系统与药物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70年代以来,鉴于合成新的药物需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人们在传统药物剂型即针剂、片剂基础上探索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8.
一、群体给药法 1.拌料给药。这是养鸡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内,让鸡采食时,同时吃进药物。该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适用于预防用药,尤其适用于长期给药,但对于病重鸡,当其食欲降低时,不宜使用。此法给药应注意:准确掌握拌料浓度,确保药物混合均匀,密切注意鸡群的反应等问题。 2.饮水给药法。这也是比较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是指将药物溶解到鸡的饮水中,让鸡在饮水时饮入药物,产生药效。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鸡病,尤其在鸡群发病,食欲降低而仍能饮水的情况下更为适用。应用此法给药应注意:在水…  相似文献   

9.
1.混饲给药 是指将药物均匀地混入饲料中喂给,适用于群体防病,需要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长期性投药,以及不溶于水、适口性差的药物的投给.这种给药方法应准确计算用药量;药物与饲料混合要均匀;注意饲料中其他添加成分同药物的拮抗关系,以防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10.
缓释制剂在兽药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释制剂(prolonged action preparations、ex-tended-release preparations)即长效制剂[1]是指能延缓药物的释放,并控制释药速率的符合动力学过程的给药系统。该制剂应用化学、物理或机械等可能的方法,控制药物进入体内中央室或直接进入有关组织的速度。具有给药次数少,血药浓  相似文献   

11.
传统控释制剂是按一定规律缓慢、恒速释放,使机体内药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体内释药不受pH影响,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确实能减少用药次数。但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药物的持续刺激容易造成受体敏感性降低和细菌耐药性产生。为解决持续给药带来的副作用,科学家引入智能水凝胶自调式给药系统。这是一类  相似文献   

12.
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ENR-GM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油镜下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并用显微照相机(Olym-pusDP12-2)拍照做记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恩诺沙星(ENR)的含量,进而计算得出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并通过溶出度测定法探讨其体外释放规律。制成的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为淡黄色粉末,油镜下大小较均匀,形态圆整、分散性较好,其内可见被包裹的黄色ENR粉末,平均直径约10.26μm。就粒径分布而言,5~12μm的微球占86.66%,载药量为4.51%,包封率为31%,在pH7.4的PBS缓冲液中的释药符合缓释特征,t1/2约为3.8h,比单纯的ENR延长3个多小时。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前2.5h时释药量约37.02%,至第5.0h之间释药量达80.87%,之后逐步释放,至10h时药物释放累积量占总药量的87.96%。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恩诺沙星明胶微球符合肺靶向给药系统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缓释性和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13.
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采用这种给药方式的剂型均为透皮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中药透皮给药治疗疾病的传统,传统的中药剂型为洗剂、搽剂、糊剂、油膏剂.  相似文献   

14.
药物预防是集约化养殖场预防疾病的常用措施,而混饲给药是畜禽群体给药最常用的一种途径。所谓混饲给药,是指将药物均匀地拌人饲料中,让畜禽采食的同时,吃进药物。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切实可靠,适用于长期投药,对于不溶于水或适口性差的药物更为恰当。通常抗球虫病药物、促生长剂及控制某些传染病的抗菌药物常用此法。利用混饲给药预防畜禽疾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具有经穴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穴位给药方式是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而常用穴位主要是后海穴、百会穴、肺龠穴.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经络穴位给药制剂和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已成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兽用新型载药系统的研究,解决了兽用药物在动物体内半衰期短、靶向性差、药物利用率低以及药物溶解性特定要求等问题,可开发出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药物剂型。兽药新型递药系统已在兽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并成为兽药研发的新方向之一。本文就目前主要递药系统(如缓控释递药系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生物粘附给药系统、植入控释给药系统以及自乳化给药系统等)在兽药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和探讨了新型递药系统在兽医领域应用瓶颈、现有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新型递药系统在兽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织或管腔中以发挥药物作用的给药方法。注射给药的优点是给药少、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有效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动物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从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兽医领域中靶向制剂的研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药物预防是集约化养殖场预防疾病的常用措施,而混饲给药是畜禽群体给药最常用的一种途径。 所谓混饲给药,是指将药物均匀拌人饲料中,让畜禽采食的同时,吃进药物。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切实可靠,适用于长期投药,对于不溶于水或适口性差的药物更为适合。通常抗球虫病药物、促生长剂及控制某些传染病的抗菌药物常用此法。利用混饲给药预防疾病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兽药新制剂——透皮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营 《动物保健》2006,(3):24-24
透皮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制剂。经皮给药系统(TTS)的药物与其他经消化系统或经静脉循环系统吸收的药物不同,具有其特殊优势: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的PH值、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影响;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