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近年来禽白血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J亚群禽自血病引起蛋鸡以血管瘤为主要表现型更为多见。部分鸡场损失达到禽流感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试验对蛋鸡养殖密集地区发生的禽白血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疫情由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海兰褐品种的商品代蛋鸡,损失比较严重。采用ELISA方法对18个鸡场采集的665份血清、688份泄殖腔棉拭子及180枚种蛋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湖北省内蛋鸡养殖密集地区的蛋鸡尤其是商品代蛋鸡感染情况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禽J亚群白血病是由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主要侵害肉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1989年Payne[1]在肉种鸡中首次发现此病。此后,在世界各大洲的肉鸡群中连连暴发,尤其在1997~1998年间,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1999年后,我国一些地区的肉种鸡中也频发此病[2~6]。2009年12月,长春某鸡场饲养的8000只  相似文献   

4.
家禽血管瘤的发生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与J亚群白血病病毒相关的禽白血病在我国禽群中广泛流行,其中,与禽白血病J亚群病毒(ALV-J)密切相关的血管瘤性疾病在我国蛋鸡群中呈蔓延趋势.本文就血管瘤的病原及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制的相关知识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5.
淋巴细胞性J亚群禽白血病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益复杂和多样的J亚群禽白血病的肿瘤病理表现.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广东省4个集约型清远麻鸡种鸡场的禽白血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PCR检测,确诊其病原为禽白血病毒J亚群(ALV-J).通过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这些鸡场ALV-J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性肿瘤(82.9%),其次为血管瘤型肿瘤(11.4%),髓细胞性肿瘤仅为5.7%.淋巴细胞性肿瘤主要出现在内脏实质器官,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腺胃和胰腺等器官明显肿胀,实质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肿瘤结节,切面均质柔软.肿瘤的实质主要由典型的成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瘤细胞构成,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研究结果证实,清远麻鸡出现了一种新的J亚群禽白血病表现形式,即淋巴细胞性J亚群禽白血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禽J亚群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引起的、主要侵害肉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1991年,Payne在肉种鸡中首次发现此病[1].1999年,杜岩等[2]在国内首次从商品代肉鸡中分离检测到ALV-J,此后在蛋鸡、地方种鸡中也陆续发现ALV-J感染[3].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沈阳地区不同品系鸡群禽白血病(AL)流行情况,于2015年7月份—2016年6月份采集了沈阳市5个县(区)28家规模化鸡场72个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日龄鸡群的泄殖腔棉拭子1 896份、翅静脉血液4 656份,对采集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和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不同品种鸡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亚群感染,平均阳性率为3.39%,p27抗原阳性率平均为5.70%;且肉鸡品种的J亚群抗体阳性率(4.50%)高于蛋鸡品种(2.05%),肉鸡品种的p27抗原阳性率(7.37%)高于蛋鸡品种(3.10%);产蛋初期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9.97%)和J亚群抗体阳性率(5.56%)高于其他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1禽白血病的来源 国内J亚群禽白血病主要来源于美国进口种鸡,由于外国血统的引进,使得J亚群白血病在国内蛋鸡、肉鸡均造成感染.而A、B亚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追溯证据.由于禽白血病是种禽垂直传播的,因此在种禽选育工作中对该病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崔治中 《动物保健》2010,(11):26-29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蛋鸡场在开产后发生白血病/血管瘤的病例报告普遍显著上升,且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病毒分离鉴定表明,这二年在蛋鸡开产后发生的白血病/血管瘤主要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毒引起。实际上,J亚群禽白血病毒引发髓样细胞瘤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随引种传入我国,先是给我国白羽肉鸡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又进一步传入我国地方品系三黄鸡和蛋用型鸡。  相似文献   

10.
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骨髓型白血病 (Myelocytomatosis)或骨髓细胞瘤病是由禽白血病 J亚群 (ALV- J)引起 ,主要发生于肉种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 ,是近年来国际兽医界广为报道的一种新型传染性肿瘤性禽病 ,目前业已侵袭世界上一些品种的原种鸡场 ,鸡群感染率可达 5 0 %,给世界肉鸡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肉种鸡主要从国外引进 ,肯定也难以幸免 ,但到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并不多见 ,近两年来在送检的众多肉种鸡肿瘤性疾病中 ,有 4例在流行病学、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上完全符合骨髓型白血病的发病情况 ,据此诊断为 J亚群禽白血病。1 发病情况在 4例发病鸡群中有…  相似文献   

11.
J亚群禽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白血病中分离自鸡的有6个亚群,即A、B、C、D、E和J亚群。J亚群禽白血病(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引起的一类禽类传染性肿瘤疾病,是Pay L N及其同事于1989年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来的。根据病毒在不同遗传型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宿主范围、与相同或不同亚群成员的干扰谱、病毒诱导的中和抗体,将其定名为禽白血病J亚群。该病于1988年首次发现于英国,随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国也于1999年首次分离到了ALV-J,而1999年~2002年是我国J亚群白血病的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发病蛋鸡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与人工接种病例不同的是,在肿瘤组织内还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淋巴-巨噬细胞;在骨髓和肿瘤组织中检测到部分髓细胞胞浆内有ALV—J抗原表达。从发病情况、各器官病变程度及免疫组化结果来看,2种病原存在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脾可能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的原发器官。但其发病的时间可能不如J亚群白血病早。此次在蛋种鸡发现此混合感染提示,病毒在环境选择压及免疫选择压的作用下,其生物特性、致病作用以及宿主范围均可发生改变。应警惕J亚群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在蛋鸡中的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禽白血病(avian leukemia, AL)在中国进口品种鸡群中的感染状况,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4个省市各选择1个进口品种鸡场进行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4个场、5个品种、不同代次、不同生长阶段的115个鸡群共计7000余份样品,分别采集泄殖腔拭子进行p27抗原的检测和血清中的J抗体、A/B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国进口品种鸡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亚群、ALV-A/B亚群感染,J抗体阳性率普遍高于A/B抗体阳性率,且肉鸡品种的J抗体阳性率高于蛋鸡品种;此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产蛋初期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和J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和掌握禽白血病在贵阳地区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情况,采用禽白血病A、B亚群抗体(ALV-A或B)和J亚群抗体(ALV-J)检测试剂盒,对贵阳市13个养鸡场中的15个肉鸡和商品蛋鸡共481份血清进行禽白血病抗体间接ELISA检测,结果 ALV抗体阳性率达到11.43%(55/481),其中9个鸡群172份血清样本A、B亚群抗体阳性率达到18.60%(32/172),13个鸡群309份血清J亚群抗体阳性率达到7.44%(23/309),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血管瘤病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ALV-J)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以体表出血并死亡为特征.早在1998年禽病门诊中就发现过该病蛋鸡病例,2006年开始在我省各处蛋鸡群中出现.  相似文献   

16.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是一种能引起禽类多种类型肿瘤的反转录病毒,包括A-J等10个亚群。其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是20世纪80年代末Payne等首先从肉鸡中分离鉴定出来的亚群。自1999年我国首次分离ALV-J以来,ALV-J已从肉用鸡群向蛋用型鸡群和地方品系鸡群传播。本文对我国鸡群J亚群白血病流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及其防控作以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产生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鸡白血病及其鉴别诊断和预防控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近两年来,我国各地蛋鸡场开产后普遍发生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引起的血管瘤病例,给我国蛋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了不少商业纠纷。本文依托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鸡白血病流行病学和防控措施的示范性研究",基于对各地鸡白血病的广泛调查研究,就鸡白血病的病原特性和流行特点、我国鸡白血病的流行史和感染状况、蛋鸡中ALV-J的传染来源和系谱关系、鸡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省某海兰褐鸡场祖代、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蛋鸡中获得疑似血管瘤型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病料.采用病理剖检、IFA、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为J亚群禽白血病.从祖代、父母代病料中各分离到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of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从商品代蛋鸡中分离到4株ALV-J.根据原型毒株HPRS103设计1对gp85基因引物,获得gp85基因序列.获得的gp85基因序列与各亚群参考毒株序列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自商品代蛋鸡的Commercial03株、Commercial04株、Commercial06株和父母代分离株Parent02株位于同一分支,同源性在97.2%~97.9%,与HPRS103株同源性94.7%~95.2%;Commercial05株与祖代分离株Grandparent01株在同一分支,与HPRS103株同源性为98.3%,4株分离自商品代的ALV-J同源性为95.0%~99.9%.表明商品代蛋鸡中的ALV-J可能来自父母代或祖代种鸡的垂直传播,也可能来自于其他来源的水平传播.从同一鸡场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鸡中分离得到ALV-J,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对后续研究其基因突变、致瘤机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J亚群禽白血病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亚群禽白血病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自20世纪80年代末。Dr.Payne等从肉用型鸡群中分离到并鉴定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来,该病在世界各国均已有不同程度流行。国内的研究开始于l999年,由杜岩等首次分离和鉴定到ALV-J。随后我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蛋鸡场在开产后发生白血病/血管瘤的病例报告普遍显著上升,且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病毒分离鉴定表明,这二年在蛋鸡开产后发生的白血病/血管瘤主要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