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分别以葡萄糖、淀粉等为辅料的兽药粉剂中10种磺胺药及其增效剂的含量。样品以流动相提取,用Aglient Eclipse XDB-C18 5μm(4.6 mm×25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梯度洗脱测定10种磺胺药及其增效剂。回收率在70.68%~113.19%,相对偏差为0.10%~2.83%,最低检测限为10~20μg/kg。  相似文献   
2.
对鳗鱼饲料中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乙腈超声提取药物,正已烷去除杂质,用安捷伦Eclipse XDB-C18 5 μm (4.6 mm×25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365 nm.对鳗鱼饲料进行0.5~5 mg/kg 2种药物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呋喃西林的回收率在61.18%~99.34%,相对偏差为7.75%~9.98%,最低检测限为0.1 mg/kg.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鸡场4种免疫抑制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鸡只数量不断增长,高密集型的饲养比例逐年增加,加之近几年来很多种鸡场通过各种途径,从省外及国外引进许多品种的雏鸡、种鸡,致使某些疫病的发病率较高,另外,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如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呼肠孤病毒(REO)等均可能引起鸡群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使感染鸡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其他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甚至出现一些新病,给养鸡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1-3].  相似文献   
4.
本综述对猪生物医学模型的多样性和基因组学在这些模型持续开发中的重要性作了一个简要的更新。由于猪在体型大小、生理条件、器官发育和疾病发展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因而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哺乳动物医学模型为人类所用。将猪作为人类医学模型,可以使研究人员从容不迫地安排研究时间,并可利用普通的人类医学技术对机体内部的血管和器官进行成像处理,且可以采集重复的外周样本,并且在扑杀后可采集复杂的粘膜组织样本。以猪为医学模型,能够利用同窝的猪或克隆猪和转基因猪,因而使比较分析和遗传作图更为容易。以猪作为人类医学的动物模型可获得大量代表各种组织的分化方向明确的细胞系,从而可更加有利于基因表达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因此,对人而言,猪是一种出色的生物医学模型。由于猪在基因序列和染色体结构上与人类高度同源,因而对基因组应用而言,其不失为一个宝贵的资源。由于目前猪基因组序列已被人类充分掌握,因而有改良型遗传学方法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供这些比较分析方法所利用。本综述将论述用于探测这些模型的基因组学方法中的某些方法,并将重点介绍黑色素瘤和抗传染性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情况,论述在设计此类研究时应予以考虑的问题。本文最后将对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开发控制具有最高经济价值的猪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新型替代方法的可行性、和将从PRRSV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人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可行性作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重大传染病,临床上无典型的病变特征,诊断较为困难。现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但该病病原变异复杂,血清型众多,交叉免疫性低,临床上又多采用活毒进行免疫,以至实验室无法对疫苗毒和野毒进行准确区分。为了更好地控制本病,有必要根据临床特点对目前各种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寻找一种适合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发展新型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基因测序已经完成了多个重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发展,对使用简便、成本低廉、保真度高和易于在不同体系中穿梭的高通量克隆体系的了解、评价和使用已经成为基因组水平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高通量克隆技术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且由此也带动了基因功能研究的发展。为此,该文对目前存在的多种高通量克隆方法原理和特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是人类新发生的传染病,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2]。大量研究证实,家禽、家畜是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要宿主[3-4]。近年来,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它能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临床症状,致病性强、死亡率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5]。要从源头控制大肠杆菌O157:H7对食品、水源等的污染需从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着手,即控制农场到餐桌等的全部过程,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6]…  相似文献   
8.
以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鸡胚,收取鸡胚液为抗原研制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并对制苗抗原以及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剂量和保护期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对28日龄鸡的最佳免疫剂量为0.5 mL/只,抗体临界保护值为5log2,免疫后6周HI效价达到高峰值9.4log2,以后逐渐下降,第20周抗体仍能维持较高水平。此外,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同一亚型之间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而亚型间缺乏坚强的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洲爆发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传播至俄罗斯、中东、欧洲和非洲,现已将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吸引到野禽在流感病毒持续存在所起的作用上。如果不考虑病毒宿主的生态学,就不能全面了解病毒的生态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及其进化。本文作者回顾了目前所掌握的流感病毒感染在野鸟中的全球分布模式,并根据宿主生态学、特别是鸟类行为学讨论这些模式,确定所掌握知识中的一些重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J亚群禽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白血病中分离自鸡的有6个亚群,即A、B、C、D、E和J亚群。J亚群禽白血病(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引起的一类禽类传染性肿瘤疾病,是Pay L N及其同事于1989年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来的。根据病毒在不同遗传型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宿主范围、与相同或不同亚群成员的干扰谱、病毒诱导的中和抗体,将其定名为禽白血病J亚群。该病于1988年首次发现于英国,随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国也于1999年首次分离到了ALV-J,而1999年~2002年是我国J亚群白血病的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