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秀丽1号"秀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秀珍菇菌丝生长及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麦芽糖为碳源、以酵母浸膏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胞外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pH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4~26℃;当pH6~7时,菌丝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3.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对秀珍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菌种液氮保藏效果显著优于冰箱转管保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侧耳属3个主要栽培种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培养特性的影响,明确了侧耳属3个种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平菇为25℃、杏鲍菇为30℃、秀珍菇为25℃;最适pH值,平菇为6~7、杏鲍菇和秀珍菇均为6;最适碳源,平菇为果糖、杏鲍菇为淀粉、秀珍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平菇和秀珍菇为酵母膏、杏鲍菇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对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对秀珍菇S3-45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比较,并对其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麦芽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秀珍菇S3-4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好;秀珍菇S3-45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6℃,最适p H为6.00;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5℃~22℃。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当地野生大肥菇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大肥菇菌丝在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不同pH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肥菇菌丝生长最适合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果糖和酵母膏;最适宜的碳氮比为35∶1;菌丝生长明显的pH范围是7.5~8.5,但以pH 7.5时最佳.  相似文献   

7.
鲁云风  高雪琴 《食用菌》2008,30(4):14-15
试验探讨了亮菌发酵中碳源、氮源、pH对菌丝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其对发酵影响顺序为碳源〉氮源〉p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亮菌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通过液体发酵方式,测定不同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初始p H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及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真姬菇液体培养最适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矿质元素是硫酸铜,适宜于生长的初始p H为4~6。在整个发酵期内,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的酶活性高峰交替出现。其中:愈创木酚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第2天为高峰,邻苯二酚酶出现在第3天,淀粉酶在第4天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
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碳氮源及不同碳氮源浓度对虎奶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虎奶菇菌丝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杂木屑、玉桂木、棉籽壳等培养基上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 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最适浓度10 g/L,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氮源最适浓度4 g/L;虎奶菇菌丝桑枝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好,对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灰树花液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其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灰树花液体培养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磷酸二氢钾为其最佳矿质元素,最适初始pH 2~4。灰树花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均有活性且活性变化较大。在整个发酵培养过程中,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且前期与后期酶活性较中期高;淀粉酶活性随培养时间波动上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12.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黄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变化趋势,碳源、氮源以及接种量、摇床转速、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桑黄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豆饼粉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豆饼0.5%、KH2PO40.1%、MgSO4.7H2O0.05%;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6℃,摇瓶转速130rpm,pH值6.5,接种量15% ̄2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不同营养基质与条件对大白桩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白桩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最佳pH值为5~6;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尿素;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的微量元素为硫酸镁;最佳培养基为腐殖土PDA。  相似文献   

14.
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对3个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筛选,以为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和人工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海藻糖是1号和2号菌株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3号菌株的最佳碳源;3个菌株的最佳氮源均为豆粕粉;最佳无机盐1号菌株是硫酸镁,2号、3号菌株是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对茯苓菌丝生长的影响,优化菌丝常规培养条件,并对已退化的茯苓菌丝进行复壮培养条件优化,以解决茯苓栽培中菌种退化问题。结果表明,茯苓菌丝常规培养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玉米蛋白粉加酵母膏,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31℃,此条件下菌丝洁白、浓密且菌苔较厚;茯苓菌丝复壮培养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加酵母膏,初始pH为5.5,培养温度为31℃,此条件下菌丝洁白、浓密且菌苔较厚,菌丝生长速度比复壮前提高了178.85%。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营养条件对海鲜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落直径为指标,采用平板培养法培养海鲜菇,研究了5种碳源和5种氮源对海鲜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有显著影响,表明该菌株同化不同碳氮源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海鲜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果糖和蔗糖次之,葡萄糖和乳糖最差;最适氮源是酵母粉,牛肉膏和蛋白胨次之,(NH4)2SO4和NH4NO3最差。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值、光照等方面观察记录羊肚菌LWY-1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特性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形态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LWY-1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存在一定差异性,菌丝生长后期气生菌丝开始退化并有近似圆形的菌核形成;羊肚菌LWY-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7.5。微弱散射光照射对LWY-1菌丝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强光照射会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酒红球盖菇R-4菌株为试材,采用微生物平板培养法,研究了12种氮源和8种碳源对酒红球盖菇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酒红球盖菇培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酒红球盖菇菌丝生长对氮源和碳源的选择差异不显著(P>0.05),均能利用试验所选的12种氮源和8种碳源,当酵母膏作为氮源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酒红球盖菇的菌落长势较优,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葡萄糖当作最优碳源时酒红球盖菇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直径、生长速度、菌丝生长指数分别是9.75 mm· d-1、50.22mm、1.41 mm· d-1和46.73,酵母膏当作最优氮源时酒红球盖菇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直径、生长速度、菌丝生长指数分别是14.12mm·d-1、52.54mm、2.10 mm·d-1和43.56,由此得出,酒红球盖菇生长的最优碳源是葡萄糖,最优氮源是酵母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光照对蟹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为9.0,避光条件下培养的菌丝体色泽、长势较好。以麦芽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旺盛。最适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5%、木屑35%、麦麸25%、玉米粉5%、生石灰1%,生物学效率达到55.8%。  相似文献   

20.
网盖粉菇(Rhodotus palmatus)是长白山区分布的珍稀真菌.研究网盖粉菇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条件.结果表明网盖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最佳pH为6,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料含水量为55%;网盖粉菇在棉籽壳、硬杂木屑或两者混合为主料的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并产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