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外发酵技术研究秸秆粗饲料营养价值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2):24-29
为了探究粗纤维饲料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特性,本试验研究了2种农作物秸秆(稻秸,麦秸)的发酵特性和动态降解率。试验分3组(稻秸组,麦秸组,混合组:50%稻秸+50%麦秸),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测定粗饲料的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粗饲料累计产气量和干物质(DM)降解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产气和DM降解主要集中在12~48 h。发酵12 h时,麦秸组和混合组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稻秸组(P0.05),麦秸组和混合组差异不显著。发酵24 h时,麦秸组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稻秸组和混合组(P0.05),稻秸组和混合组差异不显著。发酵36~72 h时,累计产气量均呈现麦秸组混合组稻秸组(P0.05)。发酵24 h时,稻秸组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发酵液中氨态氮(NH4-N)浓度均显著高于麦秸组和混合组(P0.05),乙酸浓度显著高于麦秸组(P0.05),而菌体蛋白(MCP)浓度呈现麦秸组混合组稻秸组(P0.05)。发酵48 h时,麦秸组乙酸浓度与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稻秸组和混合组(P0.05)。发酵72 h时,麦秸组ADF降解率显著高于混合组和稻秸组(P0.05)。结果提示,禾本科粗饲料在瘤胃内降解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发生在12~48 h,稻秸DM、NDF、ADF降解高峰期要早于麦秸及二者混合,稻秸的营养价值略高于麦秸。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评价阿魏酸酯酶在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秸秆等木质纤维性饲料中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短期人工瘤胃体外发酵试验,结合发酵产气自动记录技术,研究了在羊草、玉米秸、稻秸及麦秸4种不同粗饲料中添加2%比例阿魏酸酯酶39℃预处理16 h后对72 h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前后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添加阿魏酸酯酶后,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生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羊草、稻秸,玉米秸、麦秸;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阿魏酸酯酶后TVFA增幅由高至低依次为麦秸(+13.9%)、玉米秸(+13.6%)、羊草(+7.6%)、稻秸(+3.0%)(P<0.05).此外,添加阿魏酸酯酶亦可显著提高羊草和麦秸的体外发酵产气量(42.2%和16.6%),麦秸体外发酵产气速率提高37.5%(P<0.05).用阿魏酸酯酶预处理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细胞壁的降解,为今后进一步通过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来研究和开发酯酶的饲用价值提供了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实现低质粗饲料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北方地区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确定最佳粗饲料组合配方。将玉米秸、苜蓿、燕麦草3种饲草通过机械预处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体外发酵,根据混合饲草的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等)以及组合效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秸+燕麦草组合体外发酵各指标及组合效应效果不佳;玉米秸+苜蓿干草组合中,处理组D(玉米秸∶苜蓿干草=60%∶40%)和处理组E(玉米秸∶苜蓿干草=50%∶50%)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组合中,处理组R(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30%∶20%)和处理组Q(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40%∶10%)体外发酵指标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综合考虑,玉米秸+苜蓿干草和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两个组合中,苜蓿的添加比例在30%以上时,体外发酵积累的pH、IVDOM、GP、TVFA值及组合效应显著增加,能明显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或降解率,饲草间产生正组合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取8种肉牛常用粗饲料样品,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对其进行分析,并根据CNCPS模型估测能值。结果表明:(1)小麦秸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苜蓿干草高40.8%(P0.05);葡萄梗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玉米青贮高66.1%(P0.05);苜蓿干草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番茄酱渣脂肪(EE)、非蛋白氮(NPN)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2)苜蓿干草真蛋白(PB1+PB2+PB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葡萄梗不可降解粗蛋白质(PC)含量最高;玉米秸碳水化合物(CHO)含量较番茄酱渣高24.7%(P0.05);玉米青贮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番茄酱渣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C)含量最高。(3)番茄酱渣总可消化氧分(TDN)、维持水平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维持净能(NEm)值较小麦秸分别高49.6%、50.0%、49.7%和91.8%(P0.05);番茄酱渣增重净能(NEg)值较玉米秸高77.6%(P0.05),玉米秸增重净能(NEg)值较小麦秸高87.1%(P0.05)。本试验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两方面更精确地评定了粗饲料营养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粗饲料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根据育肥羊营养配方,在机械性能良好,饲料配方准确的情况下,研究了麦秸、玉米秸、苜蓿之间不同比例的粗饲料组合与精料之间不同配比的组合效应,通过Menke的体外瘤胃发酵体系,测定不同底物的0、1、2、4、8、12、24体外产气量(GP),从瘤胃消化降解层面上探讨饲草型全混日粮对绵羊体外产气量的影响,以产气量为指标评定了混合日粮的发酵特性,进而筛选出最佳配比的全混日粮。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同时,玉米秸十苜蓿+精料的配比产气量最高,小麦秸+苜蓿+精料的配比产气量较低;通过综合比较,玉米秸:苜蓿:精料=3:1:6产气量最高,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6.
体外瘤胃发酵法评定不同类型饲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法评定不同类型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1比较了不同粗饲料(麦壳、羊草、稻草、高能饲草、美国苜蓿、国产苜蓿、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青贮、玉米秸青贮和杂交高粱青贮)的体外发酵特性,试验2比较了不同蛋白质饲料(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芝麻粕和棕榈粕)的体外发酵特性,试验3比较了不同饲料组合(稻草组合、苜蓿组合、羊草组合和麦壳组合,各组合精料相同)的体外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玉米青贮(包括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青贮)和苜蓿(包括美国苜蓿和国产苜蓿)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GP)、干物质降解率(DMD)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麦壳的GP和DMD则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豆粕体外发酵48 h的GP最高,其发酵速度最快。不同蛋白质饲料的有机物降解率(OMD)和DMD差异较大,以豆粕的OMD与DMD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蛋白质饲料(P<0.05);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也以豆粕最高,显著高于芝麻粕和棕榈粕(P<0.05)。对于不同饲料组合,中性洗涤纤维与粗蛋白质比值(NDF/CP)越小,其发酵速度越快、降解率越高。相关性分析显示,NDF/CP与D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1)对于粗饲料,玉米青贮和苜蓿类饲料的体外发酵GP较高,发酵速度较快;麦壳的体外发酵GP较低,发酵速度较慢。2)对于蛋白质饲料,豆粕的体外发酵GP、发酵速度和MCP浓度均高于其他蛋白质饲料。3)对于饲料组合,NDF/CP会影响体外发酵特性,NDF/CP越小,其发酵延滞期越短、发酵速度越快、降解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高丹草因水分高造成青贮发酵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干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及干草添加量(12.5,25.0,37.5和50.0kg/t)对混贮高丹草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青贮高丹草的丁酸含量较高,弗氏评分等级仅为"可",添加干草混贮可显著提高青贮高丹草的发酵品质,从添加干草的种类来看,添加小麦秸秆组青贮发酵品质最高,添加苜蓿干草组营养价值最高,苜蓿干草组的体外72h干物质消失率(IVDMD)、产气速率(c)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AGPR)均为最高,3种干草在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从干草的添加量来看,添加25.0kg/t干草的青贮发酵品质最优,达到产气量1/2所需要时间也最长,添加50.0kg/t干草的营养价值和IVDMD最高,添加37.5kg/t干草的产气速率和AGPR最大,添加不同重量干草对混贮高丹草的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青贮发酵品质和饲料营养价值,得出最佳的混贮模式为在高丹草中添加37.5kg/t小麦秸秆,添加50.0kg/t苜蓿干草混贮高丹草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添加37.5kg/t苜蓿干草组产气速率最快,添加50.0kg/t小麦秸秆组的72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模拟瘤胃技术评价苜蓿、黑麦草、麦秸、玉米秸、青贮玉米秸的产气特性及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结果表明:苜蓿的干物质降解率最高,次之是青贮玉米、黑麦草、麦秸、玉米秸;对于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苜蓿最高,次之是黑麦草、青贮玉米、玉米秸、麦秸。体外培养12、24h(P<0.05)、36、48h(P<0.01)的累计产气量与粗蛋白存在负相关性;12h的产气量与中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中性洗涤可溶物呈显著负相关(P<0.05);24h的产气量与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与粗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小麦秸/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苜蓿的补饲水平对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共设6个精粗比(Concentrate∶Roughage,C∶R)(70∶30、60∶40、50∶50、40∶60、30∶70、20∶80)和4个苜蓿水平(Alfalfa)(0%、10%、20%、30%)。小麦秸/氨化小麦秸与苜蓿干草为粗饲料部分。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不同精粗比下48个饲粮组合(24个小麦秸组和24个氨化小麦秸组)和4种饲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h的产气量,并通过24h产气量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饲粮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2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10%、0组(P0.01),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0组(P0.01),1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C∶R为50∶5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组(P0.01),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40∶6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10%、2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2)在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30%、1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60∶40时,10%苜蓿组显著高于30%组(P0.05);C∶R为50∶50时,10%、20%、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组(P0.01);C∶R为40∶60时,0苜蓿组显著高于20%组(P0.05)。结果显示,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比小麦秸基础日粮补饲更少比例的苜蓿(前者为10%,后者为30%与20%)就可以达到正组合效应,有利于节约优质苜蓿干草资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7种粗饲料(玉米秸秆、玉米青贮、甜菜颗粒、麦秸、大豆皮、燕麦草和苜蓿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差异及其在山羊瘤胃液的降解特性,为粗饲料在山羊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只12月龄,体质量相近[(50±2.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ANKOM DAISYⅡ技术进行饲料的体外瘤胃降解。然后分别测定样品的干物质(DM)、中性洗低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及瘤胃发酵参数(NH_3-N、VFA)。结果表明:7种粗饲料原料中苜蓿青贮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麦秸的粗灰分(ASH)含量最高(P<0.05);玉米秸秆的ADF和NDF含量最高(P<0.05)。DM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NDF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玉米青贮>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ADF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玉米青贮>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48 h玉米秸秆的NH_3-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48 h玉米青贮、甜菜颗粒和苜蓿青贮NH_3-N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粗饲料(P<0.05),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青贮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其次为甜菜颗粒和燕麦草。说明7种粗饲料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均存在差异,其中,玉米青贮、苜蓿青贮和甜菜颗粒的可利用价值较高,大豆皮和燕麦草的可利用价值居中,麦秸和玉米秸秆的可利用价值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人工羊草(Leymus chiueusis)草地的适宜氮肥水平,分析追施氮肥对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8年4月20日在人工羊草草地追施0,50,100,150,200 kg·hm-2不同水平氮肥(纯N),5月20日测定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羊草上部叶片(旗叶和倒二叶)和下部叶片(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小荧光强度(F0)、最大荧光(Fm)和PSII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m)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处理下最高;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追施150 kg·hm-2(纯N)氮肥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降低荧光特性,从而对羊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沙葱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昊翔  周晓榕  庞保平  张卓然  包祥 《草地学报》2015,23(5):1106-1108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的生活史和主要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在锡林郭勒草原,沙葱萤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越冬卵最早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大量取食新鲜的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及野韭(Allium ramosum)等葱属植物。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随后进入越夏蛰伏期。8月下旬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产卵。  相似文献   

13.
皮特兰猪的特征、特性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是最近在欧洲流行的肉用型新品种。皮特兰猪的突出特点是背膘薄、胴体瘦肉率高,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对应激又很敏感,PSE肉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我国杂交育种工作中慎用该品种,以避免其敏感基因扩散。  相似文献   

1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为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感染家禽免疫功能抑制和慢性肿瘤,该病的控制对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制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引起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遗传资源,是高寒牧区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深入了解母牦牛的繁殖特性是实施牦牛繁殖调控的基础。本文从初情期、性成熟、发情、妊娠期、分娩、繁殖力等方面综述了牦牛的繁殖特性,并探析了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效率的技术措施,旨在为牦牛品种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新麦草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浓度为0%、0.3%、0.%、0.9%、1.2%、1.5%、1.8%的NaCl、Na2CO3、NaHCO3单盐胁迫新麦草种子,通过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其萌发时的耐盐能力和不同盐分对其危害程度,为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 Nevski)在盐碱地的建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盐胁迫对新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生长速度和幼苗生长速度的影响差异明显.相同浓度下,Na2CO3胁迫时发芽率和生长速度受到显著抑制(P<0.05),MDA的积累量大.可溶性糖、CAT、POD、SOD在Na2CO3浓度为0.%时达到最大值;NaCl胁迫时MDA的积累量最小,发芽和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可溶性糖和CAT在NaCl浓度1.5%时达到最大值,POD和SOD在浓度1.2%时达到最大值;NaHCO3胁迫时受到的抑制介于中间.综合分析,3种盐对新麦草种子萌发影响的强弱顺序为:Na2CO3>NaHCO3>NaCl.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介绍了梅花猪的产区范围、产地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特点和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梅花猪的开发利用策略,指出梅花猪是我国地方猪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NaCl胁迫对老芒麦种子发芽及幼苗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学青  王娟  胡小文  王彦荣 《草地学报》2010,18(6):805-809,815
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100,150,200,250 mmol·L-1)处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通过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荧光特性的变化,研究其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的反馈机制,为老芒麦在盐碱地的建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NaCl浓度处理对老芒麦种子发芽特性具显著影响,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苗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NaCl浓度处理显著影响老芒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值均呈降低趋势,量子产量(Yield)与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qNP)无明显变化;随NaCl浓度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qNP值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9.
无刺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昆虫的工作效率与其生物学特性及周围环境有关,由于无刺蜂具有对人无害、采集作物范围广、耐高温等优点,成为具有很大潜力的温室授粉昆虫。介绍无刺蜂的生物学特性,以利更好地为温室作物授粉。  相似文献   

20.
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生化及基因组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番鸭细小病毒莆田株(MPV-P)和鹅细小病毒莆田株(GPV-P)分别感染的番鸭胚尿囊液经氯仿处理、PEG沉淀和Sepharose4B柱纯化。纯化样品在电镜下观察,均见到实心和空心2种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圆形,立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20-24nm。经SDS-PAGE分析,MPV和GPV均呈现3条结构蛋白带。MPV结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VP1 89000、VP2 78000和VP3 61000,其中VP3为主要结构蛋白。GPV要相对分子质量与MPV有微小差别。MPV和GPV核酸均为单链DNA,长度约为51000bp。分别以MPV核酸和GPV核酸为模板,加到无引物的DNA聚合酶Ⅰ大片段合成体系中,合成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见长度约为5600bp的双链DNA带,证明MPV和GPV核酸的3'末端具有发夹结构。对这2种病毒核酸及经Klenow合成的双链核酸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两者的酶切结果明显不同,表明MPV和GPV核酸在一级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证明,MPV和GPV不但在致病性上有显著养异,而且在核酸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