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玉米套种冬油菜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套种冬油菜模式下,玉米种植密度6.0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效果最好;2种作物合计产量达15 647.05 kg/hm2。因此,玉米套种冬油菜模式下玉米种植密度以6.00万株/hm2左右适宜临夏川塬灌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玉米与拉巴豆混播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先玉335和农华101在种植密度均为60000株/hm2时,以不同密度套种拉巴豆,两品种均在拉巴豆套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总生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甘薯套种鲜食糯玉米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套种鲜食糯玉米种植模式:即甘薯每垄种植1行,株距33 cm,密度4.5万株/hm2左右;每隔8行甘薯于垄沟内套种1行玉米,株距33 cm,每穴点种3~4粒,留2株壮苗,密度1.5万株/hm2左右。介绍了该模式下甘薯的育苗技术、甘薯套种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西中部地区小麦套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比传统单一种植小麦、玉米更容易实现增产增收。在该种植模式下,选择山西省审定的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作为小麦配套品种,在小麦产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适宜的套种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实现小麦玉米双增产的关键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大京九26在所有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产量位居第1,是比较适合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在该套种模式下的最佳种植密度是75 000株/hm2,其最佳播期5月22日。  相似文献   

5.
蔗地套种玉米,对甘蔗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可以有效控制甘蔗的无效分蘖数、病虫危害,同时可以提高甘蔗糖分。从品种选择、种植时期、种植方法、种植密度、甘蔗套种玉米的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甘蔗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冬小麦套种不同密度玉米测试项目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和F测验,计算相关系数和t测验等,分析并提出了种植套种玉米的密度要求和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7.
玉米套种大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套种大豆是利用玉米宽窄行通风透光原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的一种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种植密度、品种、科学管理规范基础上,玉米套种大豆是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情况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玉米和甘蓝套种的最佳比例,完善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根据玉米套种甘蓝的田间试验数据,在进行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套种模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甘蓝不同套种模式的综合效益主要由玉米产量性状、甘蓝产量性状和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3个方面决定;不同套种模式的综合比较结果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5,即:处理3(玉米密度67500株/hm2,甘蓝密度60000株/hm2)套种模式下,玉米、甘蓝的产量分别为12150、80242.5 kg/hm2,总产值为83634.0元/hm2的,效益高于其他处理,田间配置最合理,是最佳组合模式。该研究优化了种植模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彭州丘区春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种植模式呈增长趋势,但由于传统的套种种植方式密度过小,相互遮荫,不利于玉米、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制约了套种种植模式春玉米、春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研究彭州市气候特点、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农技专家经验,得出丘区春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种植模式气象实用技术,经过丘区农户种植,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产量的增产。  相似文献   

10.
在皋兰县黑石镇中窑村开展了玉米与大豆不同套种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以不同种植密度套种时,玉米产量主要随玉米密度的不同而变化,以玉米密度为60 000株/hm2、大豆密度为150 000株/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并且其有效接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经济性状均较好;大豆产量主要随玉米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以玉米密度为45 000株/hm2、大豆密度为150 000株/hm2的大豆产量最高,并且其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等经济性状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适合带状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适玉米品种、密度和播期,确保小麦、玉米共同高产。在2013年通过套种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播期筛选试验,测定不同小区的玉米产量。结果表明,郑单958无论是产量还是经济性状表现都非常好,比对照增产5.9%,增产明显,适合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地块;晋阳1号适合大群体选用;8.25万株/hm~2的套种密度为晋阳1号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晋阳1号为6月5日,郑单958为5月25日。  相似文献   

12.
秋大豆的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秋大豆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年产量.一般种植方式是:夏熟蚕豆,3.8~4尺组合,春播套种玉米,收获前套种秋大豆.它与玉米间作夏大豆的不同处,主要是玉米组合由5.6~6尺缩小到3.8~4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秋大豆在玉米收获前7~10天套种,每亩种植密度4.5万株左右,比间作的夏大豆增加3万株以上,可达到间作更大豆的产量水平.同时,一年三熟中有两熟是豆科作物,养用结合,不负地力,有利促进农田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据1981~1983年典型四调查资料,玉米套种秋大豆全年亩产为1337.4斤(蚕豆315.9斤,玉米812.6斤,大豆208.9斤),比玉米间作夏大豆亩产1090.3斤(蚕豆327.5斤,玉米557斤,大豆205.8斤)提高22.67%.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6,(7):981-983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马铃薯套种玉米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逐步增加。当密度为6万株/hm~2、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周口市花生套种玉米种植模式,近几年得到大面积推广,经济效益显著。为及时摸清套作模式的产量及效益情况,采取定点定位的系统调查方法,对花生套种玉米的5种间作模式进行了大田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花生套种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之间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有差异。以种植模式10行花生+2行玉米种植的花生产量最高(4 010.5 kg/hm2);以种植模式8行花生+2行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最高(22 168.10元/hm2),产投比最大(4.89)。  相似文献   

15.
环县自2006年引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6.2万hm2。2008年,又引进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套种白瓜籽栽培技术,利用全膜双垄沟播宽窄行通风透光性较好的优势,在玉米种植方法和密度不变的情况下,于宽行套种1行白瓜籽。经在环县中南部的洪德、环城、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特开展常规种植密度下滇重楼套种珠子参的最佳套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滇重楼常规种植密度下,套种珠子参密度为12万株/hm2时滇重楼的产量最佳,整体产值最高,滇重楼套种珠子参能增加重楼种植户收入,实现以短养长。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和穿心莲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玉米品种因子为A共3个水平,副区穿心莲套种密度因子为B共5个水平,探讨玉米与穿心莲套种时玉米品种与穿心莲密度对玉米和穿心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对穿心莲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穿心莲套种密度对穿心莲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玉米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桂单0810和迪卡007以套种穿心莲密度为1.2万株/667m2时穿心莲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兆丰788则在1.1万株/667m2时穿心莲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马铃薯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规范,准确掌握不同栽培套种带型下,马铃薯玉米套种的最高产量,确定马铃薯套种玉米的适宜带型密度最佳配置方式,特进行了马铃薯套种玉米带型密度试验,探讨最佳带型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竹柏,通过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套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竹柏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种植密度对竹柏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有着显著影响。在郁闭度0.4、0.5下套种竹柏,宜采用900株·hm-2的种植密度;在郁闭度0.6、0.7下套种竹柏,宜采用500株·hm-2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马兰头套种玉米种植模式中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以"申雪甜1号"水果甜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株距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马兰头套种"申雪甜1号"水果甜玉米时,"申雪甜1号"宜采用株距35 cm、行距80 cm且等行距种植,在此种植密度下,"申雪甜1号"的果穗大小和产量增多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