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胡萝卜素对花玛丽鱼体色影响的最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月龄花玛丽鱼(Molliensia)300尾随机均分成6组,每组50尾随机均分成设一对照组和五个处理组,各处理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0mg/kg、200mg/kg、300mg/kg、400mg/kg、500mg/kg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在近2个月的试验中,每隔7天从每一组中随机抽取5~6尾鱼测定鱼体肌肉中所含类胡萝卜素的量,通过对鱼体体色的对比观察和鱼体肌肉  相似文献   

2.
铬盐对鲤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0.5mg/kg铬盐饲料饲喂1龄鲤65d和3月龄鲤30d,相对生长率分别提高13.79%和20.69%饲料转化率提高21.83%和26.0%。表明铬盐有促进鱼类生长作用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效应,而铬盐对鱼体营养成分的作用不明显。但铬盐对对高血糖症鱼的作用是低剂量各(2.5μg/kg体重)使血糖明显下降,高剂量(60μg/kg体重)则使血糖明显升高;铬盐含量0.5mg/kg饲料使高血糖症鱼的血糖下降  相似文献   

3.
添加稀土元素的配合饲料对中国对虾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添加稀土元素的配合饲料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生长效果的影响,从试验中得到了以下结论。(1)添加稀土元素的配合饲料对其有促生长作用,其适宜添加量为30~100mg/kg,其中以添加60mg/kg为最适宜,该组增长比为135,增重比为150(对照组为100)。(2)成活率有不同,但差别不明显,说明稀土元素对其成活率无明显影响。(3)用添加60mg/kg稀土元素的饲料在  相似文献   

4.
乌鱼,青虾两茬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乌鱼养殖阶段1.放养情况池塘面积5亩。1999年2月25日从浙江购进乌鱼鱼种525kg,计3600尾,作为主养鱼,同时搭配放养花鲢300尾,银鲫500尾。具体放养如表1:2.日常管理鱼种到塘口后,用孔雀石绿4-5mg/L溶液没洗鱼体10-15分钟后下塘。从4月18日开始每天投喂小鱼15-20kg,每天一次,以后看鱼的摄食情况酌情加量,8月份为最高峰,每天投喂125kg。总计共投喂小鱼10555kg。月投喂记录如表2:7月11日用“鱼杀康”全池泼洒用以防病,7月25日,由于投喂量大,池水腐殖质…  相似文献   

5.
饵料结构对河蟹养殖池塘氮、磷收支和污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走访和实验分析,比较了3种投饵结构下河蟹(Eriocheirsinesis)养殖池塘在氮、磷收支和实际污染强度方面的差异。1种饵料结构以冰鲜鱼为主,另2种含配合饲料,按照配合饲料使用量不同,分为低于1000kg/hm2组和高于1000kg/hm2组。结果显示,以冰鲜鱼为主的养殖池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3.02kg(1.10%)+饵料272.18kg(98.90%)=渔获物31.92kg(11.60%)+伊乐藻136.18kg(49.48%)+底泥沉积79.53kg(28.90%)+尾水排放27.57kg(10.02%),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26kg(0.42%)+饵料61.02kg(99.58%)=渔获物1.49kg(2.43%)+伊乐藻15.01kg(24.49%)+底泥沉积41.94kg(68.44%)+尾水排放2.84kg (463%);配合饲料使用量低于1000kg/hm2的养殖池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4.49kg(2.74%)+饵料159.09kg(9726%)=渔获物45.55kg(27.85%)+伊乐藻136.18kg(83.25%)+底泥沉积-39.26kg(-24.00%)+尾水排放21.11kg(12.90%),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53kg(1.57%)+饵料33.30kg(98.43%)=渔获物475kg(14.04%)+伊乐藻15.01kg(44.37%)+底泥沉积11.90kg(35.18%)+尾水排放2.17kg(6.41%);配合饲料使用量高于1000kg/hm2 的养殖池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413kg(2.51%)+饵料160.42kg (9749%)=渔获物43.73kg(26.58%)+伊乐藻136.18kg(82.76%)+底泥沉积-34.52kg(-20.98%)+尾水排放1916kg(1164%),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40kg(1.17%)+饵料33.91kg(98.83%)=渔获物3.82kg(1113%)+伊乐藻15.01kg(43.75%)+底泥沉积12.58kg(36.67%)+尾水排放2.90kg(8.45%)。与投喂冰鲜鱼为主的池塘相比,使用配合饲料可使N沉积率由10.62%上升至25.81%,P沉积率由2.02%上升至1267%,养殖水体总氮、总磷分别由2.30mg/L、0.237mg/L下降至1.60mg/L、0.181mg/L,尾水的N、P年排 放由2757kg/hm2、2.84kg/hm2下降至19.16kg/hm2、2.17kg/hm2。上述结果表明,河蟹养殖污染强度较低,使用配合饲料可以进一步降低其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6.
何望 《内陆水产》1995,21(4):7-8
1990年,调查了北民湖(1467hm2)的水质,水生生物等情况,该湖氮、磷营养缺乏(TN1.1830mg/l,TP0.02015mg/l),TN∶TP=58.71∶1,为浮游生物生长限制因子,折算产鱼潜力为31.62kg/hm2,通过人工定点施化肥,使其TN,TP达到2.0584mg/l,0.2145mg/l,TN∶TP=9.6∶1,投放鱼种37.5kg/hm2,年产鱼284.04t,折合193.6kg/hm2,为1989年鱼产量28.64kg/hm2的6.760倍。  相似文献   

7.
不同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每组养殖实验鱼50尾,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试验水温10.8~16.5℃,pH值7.2~7.5,溶氧〉6.0mg/L,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果:野生鲫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水分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野生鲫组粗脂肪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试验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鲫组与人工饲料组相比,野生鲫组哲罗鲑生长性能较好,鱼体成分发生改变,而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封闭式网箱中按5kg/m^3放养量投放1冬龄草鱼种(平均规格91.1g/尾),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经138天饲料,平均规格达653.0g/尾,产鱼34.8kg/m^3,饲料系数2.18,资金投入产出比1:1.57;能量转变率为13.97%。  相似文献   

9.
一、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用途:促进各种养殖鱼类产卵、排精。 (2)使用剂量(以下均为雌亲鱼剂量,雄亲鱼减半)。 ①鲢、鳙鱼亲鱼:HCG800-1200IU/kg. ②草鱼亲鱼:HCG800IU/kg+垂体2mg/kg(1mg垂体相当于1个0.5kg重的鲤鱼垂体)。 ③青鱼亲鱼: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垂体0.5mg/kg,间隔20小时再第二次注射HCG2400-300IU/kg. ④团头鲂亲鱼:HCG1600—2400IU/kg. ⑤泥鳅: HCG250-500IU/尾或HCG15~20…  相似文献   

10.
宋学宏 《科学养鱼》1999,(12):28-29
(三)真菌病的防治1-水霉病的防治(1)每亩用菖蒲2-5~5kg,食盐0-5~1kg,加入人尿2~5kg,全池泼洒。(2)用五倍子全池泼洒,使池水呈4mg/L浓度。(3)桐树叶(或芝麻秆)扎成小捆,放入池中。(4)用2~4mg/L的烟茎浸出液,浸洗病鱼30分钟。(5)全池泼洒2mg/L苦楝和0-4mg/L碳酸钠。2-鳃霉病的防治用100kg芭蕉心(大蕉心或香蕉心)切碎加食盐3~4kg,再加乐果100g拌匀,上食台投喂,每100kg鱼喂上述混合饲料5kg,效果较好。(四)寄生虫病的防治1-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对维生素C的需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每公斤饲料分别添加0、50、100、200、400、800mg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LAPP)的半纯化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5.52g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9周。结果表明,添加LAPP使罗氏沼虾的相对增重率显著升高,蜕壳频率增加,蜕壳周期缩短。添加量达到50mg/kg的,可以保证罗氏沼虾正常蜕壳。肝胰脏和血淋巴中的Vc含量随饲料中LAPP水平的上升而上升,LAPP的添加量达200mg/kg时,肝胰脏中的Vc达到饱和;而血淋巴中的Vc含量则随饲料中LAPP水平的上升一直上升。若饲料中缺乏LAPP,则罗氏沼虾全虾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下降,而肝胰脏中的粗脂肪含量上升。以增重率为指标,用突破点直线回归法确定罗氏沼虾饲料中Vc多聚磷酸酯的适宜含量为111.9m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得到的酶解鳀鱼浆(HFP)、鳀鱼鱼溶浆(SW)、酶解鳀鱼鱼溶浆(HSW)、低温烘干鳀鱼粉(L-FM)和常规烘干鳀鱼粉(H-FM)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初始体重为(17.69±0.09)g的黄颡鱼幼鱼为养殖对象 ,以30%的秘鲁超级蒸汽鱼粉(FM组)为对照,在试验日粮中分别添加酶解鳀鱼浆、鳀鱼鱼溶浆、酶解鳀鱼鱼溶浆、低温烘干鳀鱼粉和常规烘干鳀鱼粉,经过8周池塘网箱养殖试验,比较5种不同生产工艺得到的鳀鱼蛋白质原料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其中,酶解鳀鱼浆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FM组中鱼粉蛋白质量的25%(HFP25组)、45%(HFP45组)和65%(HFP65组)三个剂量梯度;以酶解鳀鱼浆组(HFP45组)添加的酶解鳀鱼浆蛋白含量为基准,与相同蛋白含量的鳀鱼鱼溶浆(SW组)和酶解鳀鱼鱼溶浆(HSW组)进行生长比较;低温烘干鳀鱼粉和常规烘干鳀鱼粉添加量为30%;以上共计8组等氮等脂 日粮,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试验结果显示:1)与FM组相比,L-FM和H-FM组的SGR和FCR均无显著差异(P>0.05);2)以FM组为对照,HFP25试验组的SGR降低了3.30%,FCR升高了5.36%,无显著差异(P>0.05),而HFP45和HFP65组的SGR分别降低了10.99%、20.33%,FCR分别升高了21.43%、41.96%,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日粮中HFP添加量的增加,SGR、蛋白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FRR)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3)HFP45、SW、HSW三组试验饲料的结果为:HFP具有最高的SGR,而SW的SGR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经酶解处理后的HSW相比SW组SGR升高了2.25%,差异不显著(P>0.05),体组成方面,鱼体水分、蛋白、脂肪和总磷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灰分变化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秘鲁超级蒸汽鱼粉(FM)、低温烘干鳀鱼粉(L-FM)和常规烘干鳀鱼粉(H-FM)在黄颡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低温烘干鳀鱼粉在黄颡鱼鱼体健康方面优于常规烘干鳀鱼粉;在黄颡鱼日粮中实际添加7.1%的酶解鳀鱼浆可以完全替代30%的鱼粉, 在鱼体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血清指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等效性;日粮中过高添加量的酶解鳀鱼浆会导致黄颡鱼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的下降;不同酶解蛋白原料中,酶解鳀鱼浆(HFP)对黄颡鱼的生长效果最好,鳀鱼鱼溶浆(SW)生长效果最差。此外,经酶解处理后的酶解鳀鱼鱼溶浆(HSW)要优于鳀鱼鱼溶浆(SW)。  相似文献   

13.
蛋白能量比对中华绒螯蟹蛋白酶活力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9年6~7月收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粪便,用酸不溶灰分法测定中华绒螯蟹对饲料的消化率,同时测定其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蛋白质能量比(P/E)28.93mg/kJ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胃、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P/E27.30mg/KJ和30.31mg/KJ水平饲料蛋白南、脂肪、能量和总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2.57%、77.59%、83.94%和96.9  相似文献   

14.
在水库中连续3年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按4.5 ̄6kg/m^3放养量投放鱼种(平均规格63 ̄95g/尾),饲养100天左右,平均规格达到374 ̄438.8g尾产量达27.0 ̄32.6kg/m^2,饲料系数1.3 ̄1.75,利润率达56.9% ̄75.2%,网箱养鱼能量转移率17.9% ̄23.96%。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鱼油与豆油等比例混合作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分别为3.01%、5.12%、7.14%、9.35%和11.64%的5种等氮膨化实验饲料,将270尾匙吻鲟[初始体质量(81.38±0.14)g]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在室外养殖系统微流水养殖56 d。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实验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及肥满度(CF)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确定,当SG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7.88%;当PE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47%;②实验鱼肌肉、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上升,11.64%组显著高于3.01%、5.12%和7.14%组,全鱼及肌肉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3.0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7.14%、9.35%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③实验鱼肌肉和肝脏主要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升高,n-3/n-6降低,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n-9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中,组间n-3高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n-3 PUFA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④7.14%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9.35%组,肝脏淀粉酶活性在脂肪水平7.14%以上组趋于稳定,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⑤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浓度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上升趋势,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11.64%组显著高于3.01%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未受到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⑥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回归分析得出当SOD活性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69%;但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肝脏SOD活性11.64%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GSH-Px活性9.35%组显著高于3.01%、5.12%、7.14%组,与11.64%组没有显著性差异,GSH、MDA含量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饲喂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实验鱼生长、饲料利用率、鱼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鱼体健康等方面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匙吻鲟适宜脂肪水平为7.88%~9.69%。  相似文献   

16.
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作为一种优质淡水鱼类,目前在很多地方大面积推广。但由于鱼苗孵化技术未能很好掌握,而导致鱼苗供不应求。笔者根据多年的繁殖经验,摸索出提高鲴鱼孵化率的五大因素如下。1亲鱼培育鲴鱼由于体质娇嫩,为便于在捕捞中减轻鱼体损伤,最好专池培育。亲鱼池不宜过大,300~500m2即可,水深控制在1m左右,放养量为150~200kg/667m2。投放以玉米粉为主的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量的4%左右。临近催产前半个月需2~3d充1次水。经过2个月的强化培育,亲鱼可达最佳成熟状态。2催产与收卵成熟…  相似文献   

17.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防治淡水养殖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口服药物败血宁的系列实验研究表明:败血宁主药(BL)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MIC为4μg/ml,在剂量10~30mg/kg范围内进行鱼体内抗菌试验,对鲢、银鲫的预防和治疗性给药有效率皆在80%以上,其LD50为615.2mg/kg,属低毒,对鱼类较为安全;以30、60mg/kg的剂量口灌银鲫进行微核试验证实BL诱发红细胞微核率不明显,无潜在致突变作用。用HPLC法测定BL在鱼体内治疗浓度维持时间为8~9h,消除半衰期t(1/2β)为2.5h,连续灌药3d后停药5d在银鲫血浆中未检测到BL的含量。以30mg/kg的剂量进行了四年的池塘应用试验,统计有效率为92.9%,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6种饲料,在室内有循环水装置的不族缸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①6种饲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的出现率依次为:配合饲料I、白鲢肉〉田螺肉、猪肉〉泥鳅肉、配合饲料Ⅱ;各试验组饲料的增重效果与它在消化道中出现率百分比相一致。②投喂人工饲料后,黄颡鱼胃肠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强,表明所投入的人工饲料能被消化吸收。③在水温21℃下,黄颡鱼的耗氧量为144mg/h.kg,比未作人工喂养前增高13.8%  相似文献   

19.
喹乙醇对斑点叉尾Hui的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种不同剂量的喹乙醇添加在基础饲料中对1龄斑点叉尾Hui进行3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喹乙醇100mg/kg组促生长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提高38.1%,蛋白效率提高了42.1%,而饲料系数降低了29.4%,耐低氧试验表明半致死浓度时间100mg/kg组最长,为3.25h。  相似文献   

20.
彭泽鲫配合饲料中必需氨基酸适合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正交设计L9(34)的方法,以蛋氨酸(Met)、赖氨酸(Lys)2种必需氨基酸(EAA)和维生素C(Vc)为试验因子,对每一种因子科学地确定3种水平,设计了9种不同配方的配合饲料,对彭泽鲫进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Met和Lys为主要因子,Vc为次要因子,且以Met255%、Lys495%、Vc100mg/kg这一试验组的相对增重率和摄食量最大,饲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