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番鸭是一种优良的瘦肉型肉鸭,具有生长快、体重大、耐粗饲、易肥育、脂肪含量少等优点而深受广大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欢迎,但也存在繁殖力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番鸭生产的发展。研究表明,以番鸭为父本与家鸭为母本杂交生产半番鸭能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显著提高繁殖性能和改善肉品质。本文旨在通过对几种不同基因型的半番鸭的屠宰性能和胴体部分常量化学成分的测定,为番鸭杂交配套组合的筛选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鸭分为四组,分别为番鸭和三组半番鸭,半番鸭的父本均为番鸭,第一组供试母本为樱桃谷肉鸭…  相似文献   

2.
采用番鸭为终端父本生产的半番鸭在肉鸭市场上逐步呈现优势,随着白羽半番鸭生产的发展,半番鸭成为肉鸭市场的主力军已是大势所趋。半番鸭生产中应用人工授精效益显著,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一、人工授精效益分析半番鸭又称骡鸭,是用栖鸭属的公番鸭与河鸭属的母家鸭杂交产生的后代。由于是属间杂交,存在着自然交配障碍问题,人工辅助交配受精率低、工作量大。采用人工授精技  相似文献   

3.
“番鸭花肝病”是近些年来流行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番鸭养殖区的一种新的疫病,其主要特征为病死番鸭的肝、脾、小肠等部位出现细小灰白色坏死点。也有“花点病”、“白点病”等名称。其特点是发生于番鸭群。尤其是雏番鸭群,以1-5周龄易感。发病率为40%-90%,死亡率40%-80%。  相似文献   

4.
选择古田黑番鸭、RF白番鸭及其杂交后代黑白花番鸭作为试验动物,旨在比较几种番鸭品种的屠宰性能及胸肌组成成分的差异,为番鸭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几种番鸭饲养管理条件和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饲养期70 d,试验结束时每品种选择平均体重的公、母番鸭各10羽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分析表明:白番鸭的全净膛率、腹脂率、胸肌率、皮脂率最高,黑白花次之,黑番鸭最低;腿肌率黑白花番鸭最高,黑番鸭次之,白番鸭最低;总瘦肉率黑番鸭最高,黑白花番鸭次之,白番鸭最低。但几个品种间各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胸肌组成分析发现:白番鸭胸肌中水分含量略高,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低于黑番鸭和黑白花番鸭,几种番鸭胸肌中铅和砷的含量均较低,且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胸肌中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与风味相关的几种氨基酸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黑番鸭胸肌中谷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为12.69%、3.57%和4.73%,分别比黑白花番鸭的12.61%、3.48%和4.68%高0.63%、2.59%和1.07%,比白番鸭的12.27%、 3.29%和14.66%高3.42%、8.51%和1.50%,但各组间无...  相似文献   

5.
雏番鸭疑似两种细小病毒病的免疫防治吴国栋,任祖伊,王耐娟,施建明,俞永裕近年来,余姚、金华等地,随着番鸭饲养业的不断发展,发生一种雏番鸭以腹泻、喘气为特征,死亡率很高的急性传染病。据典型调查与免疫防治初探,认为我省雏番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病原性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6.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福州、长乐和浙江金华、广东佛山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于番鸭、鹅和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及预防作用,致使疫病迅速蔓延至全国番鸭饲养区,给番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省的福州、莆田、泉州是番鸭主产区,年饲养量约2000万羽,半番鸭则遍及福建各地,饲养量更多。本地番鸭体型小、生长慢、产蛋量少,肉鸭饲料报酬低。为改变此种状况,福州市从1986年开始,先后分6批从法国格尼莫公司引进法国番鸭R51,进行配套繁育及作为与本地番鸭杂交的父本。以期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1法国种番鸭与本地种番鸭繁殖性能对比1.1开产体重经本场观察统计,法国番鸭♂为4180±370克,♀2353±227克;本地番鸭♂为3360±259克,♀1906±180克。成年体重:法国番鸭♂为4510±520克,♀2695±299克;本地…  相似文献   

8.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雏番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三周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雏番鸭日龄增长而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番鸭以腹泻、喘气和肠炎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在自然条件下青年番鸭和成年番鸭的感染常不呈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传播疾病。盛佩良(1990),林世棠(1991),王永坤、孟松树(1991),程由铨(1992),王永坤、张建珍(1996)等分别报道1985年以来在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福州、闽候、安溪等市县…  相似文献   

9.
番鸭细小病毒病(MDP)是番鸭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偶见于30-50日龄的番鸭,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在20%-40%之间。鸭传染性浆膜炎(RA)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  相似文献   

10.
番鸭,又称瘤头鸭或洋鸭,原产中美和南美热带地区的墨西哥、巴西等国.番鸭经南洋引人我国,福建省已有250年以上的饲养历史.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饲养较为普遍,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省、自治区均有饲养.1生产性能1.1生长速度据测定,在当前农家饲养条件下,番鸭平均初生重为40g,30日龄486g,60日龄为915g;90日龄公番鸭达1533g,母番鸭128og;120日龄公番鸭为1838g,母番鸭1550g;成年公鸭体重为3300g,成年母鸭1800g。1.2由用性能番鸭及其杂交获鸭(半番鸭,即番鸭与其他鸭种的杂交一代)都是瘦肉型鸭.阳体脂肪含量比北…  相似文献   

11.
番鸭花肝的是近年流行的一种新的番鸭疫病,其特征性病变是死亡番鸭的肝、脾、小肠等部位出现灰白色的坏死点,本文自广东省主要疫区分离到几株病毒,这些病毒在番鸭胚上可继代繁殖,其胚液可使番鸭妇病。不同途径感染试验表明该病毒通过肌肉注射、爪垫部注射、口服,同居感染均可使番鸭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病变,分离毒不能使半番鸭,本地鸭,鸡发病。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番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软脚,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斑点,肾脏肿大、出血、花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俗称番鸭“白点病”、“花肝病”。该病发生于番鸭、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以7—20日龄的雏番鸭最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0%。有人已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及病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吴宝成等证实该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且该病毒可以使机体的淋巴细胞增殖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目前,对该病的病原、致病性及病变组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有较多研究,而对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提高半番鸭人工授精受精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番鸭是由公番鸭与母麻鸭属间杂交生产的一种没有繁殖力的瘦肉鸭。它的受精率明显地受到季节、品种、种鸭年龄、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技术诸多因素影响。据报道浙江王坚等人开展半番鸭人工授精的受精率为62.36%,台湾省全年平均为72%,福州涂能极为70·3%。我站1996年从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引进白羽半番鸭专门化品系,受精率平均达73.07%(见表),本文介绍我站采用的主要措施:半昏鸦人工授请的受用事单位:枚、\l选择年轻位壮的公番鸭。要获得高质量的精液.要选择年轻性活动旺盛的公鸭。我站测定,8月龄公番鸭每天采精一次每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市番鸭养殖从原先一家一户少量饲养到目前专业户饲养和大规模饲养,在近二三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我市种番鸭年存栏2.5万余羽,年产雏番鸭在230万羽左右。但自1997年8月以来,我省各地及福建等地普遍严重发生一种3周龄左右雏番鸭以腹泻、喘气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初步诊断为番鸭细小病毒(MPV)或鹅细小病毒(GPV)感染,但在临床上难以明确区分,因而用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预防、番鸭细小病毒卵黄抗体或小鹅瘟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或治疗,有时有一定效果,有时无效,死亡率高的达40%~70%,给…  相似文献   

15.
番鸭(又称蒲鸭、瘤头鸭)是一种肉质厚嫩、饲养价值较高的肉用水禽,有白色、黑色和花色番鸭。由于番鸭容易感染疾病,一些养户常感觉到很难饲养。现对番鸭常见病的诊断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3讨论羽色受环境影响小,应属于质量性状,有显隐性的特点。笔者早期设想从家鸭品种中分离、选育出一种隐性白羽蛋鸭,纯繁,作为生产白羽半番鸭的亲本,结果用白羽公番鸭的精液,给隐性白羽蛋鸭输精,杂交后代仍然以黑褐羽毛为主,少数有黑白相间的个体,这种现象说明产生白羽半番鸭的亲本,不仅仅是表现型为白色羽毛就可以产生白羽半番鸭。据报道纯种鸭的羽色受主要基因控制,但半番鸭为属间杂交的后代,其亲本的家鸭和番鸭,染色体上基因配对不似纯种鸭那么单纯,隐性白羽蛋鸭与白羽公番鸭杂交,其F;黑褐色居多,这主要是控制黑色羽毛…  相似文献   

17.
黄瑜  彭春香 《中国家禽》1997,(12):18-19
福州东郊某番鸭场的一批25日龄番鸭发病,到36日龄时发病率约45%,病死率达63%。无菌采集刚病死番鸭的肝脏和脾脏,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实验室感染番鸭试验确诊为番鸭伪结核病。选用磺胺—5—甲氧嘧啶和磺胺—6—甲氧嘧啶治疗5d后,有效地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8.
何莉 《动物保健》2008,(2):20-21
番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番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随着养番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番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番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番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埘该病防治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天柱番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柱番鸭王朝炉(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牧局556000)一、番鸭的饲养历史:天柱番鸭已有近百年的饲养历史,三十年代中期,农民全秀连,养番鸭与麻鸭杂交,获得了“半番”后代,巨生长快,肉质好。其后“半番”的饲养量逐渐增加。二、外貌特征:番鸭的体型呈橄榄状,头粗...  相似文献   

20.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及防制措施王政富(广东省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528231)番鸭细小病毒病(MPVD)是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番鸭饲养较多的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省份广泛流行,具有较高致死率,成为番鸭养殖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根据笔者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