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云南、贵州、福建、辽宁4个产地2007年B2F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外观质量、吸食品质的变化规律,以确定上部烟叶在厦门的最佳醇化期和适宜贮存时间。结果表明,云南保山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5~28个月;贵州长顺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5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9~30个月;福建泰宁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23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7~27个月;辽宁北票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0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20~29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片烟在厦门的最佳醇化期和使用期。[方法]观察云南和贵州黔南复烤片烟B2F、C3F和X2F在厦门自然醇化过程中香气和口感特性的变化,研究其最佳醇化周期。[结果]香气和口感特性均经历了优化—最佳—恶化3个阶段。香气特性在醇化的第8~16个月普遍达到最佳状态,综合状态在第16个月普遍达到最佳。云南下部烟的最佳醇化期为14个月,其余均为16个月;上部烟的最佳使用期均为醇化的第10~22个月,下部烟均为第6~18个月,云南、贵州中部烟分别为第10~22个月和第6~18个月;贵州下部烟的最大醇化期限不宜超过24个月,可能是受样品单一性的影响,其余均不宜超过36个月。最佳醇化期较之前的研究最长可缩短20个月,最佳使用期前移2~16个月。[结论]该研究为沿海和南方卷烟厂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方法,设置3种不同氧气浓度(≤2%、2%~4%、9%~11%)贮存6种达到适宜使用期的片烟,比较分析不同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方法对片烟外观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烟采用3种不同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的保质效果均优于常规自然醇化贮存,能够有效地延缓片烟质量下降速度,延长片烟贮存和使用时间。其中,以采用≤2%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方法的片烟保质效果最好,其质量水平下降最缓慢,质量保持时间最长,云南马龙B2F-2010、云南马龙C3F-2010、云南马龙X2F-2010、阿根廷B1O-2010、福建尤溪C3F-2010和贵州务川C3F-2010等片烟在≤2%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贮存20个月后外观质量分别下降14.14%、12.39%、4.68%、13.27%、12.13%和8.89%,感官质量分别下降8.02%、5.17%、12.54%、5.16%、6.38%和8.3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不同类型片烟在充氮气调时不同氧浓度条件下醇化品质的差异,为密封气调醇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香型(中间香型,贵州遵义C2F;浓香型,湖南郴州C2F;清香型,四川会理C2F)片烟为试验对象,采用3种氧浓度(21%、6%~8%和2%)密封养护方式醇化,分析20个月醇化过程中片烟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和化学...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6.
气调贮存技术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理安排各产地烟叶打叶复烤加工顺序,缓解库存压力。[方法]对福建、安徽和四川C2F等级烟叶打叶复烤前自然醇化过程中物理特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随着醇化的进行,3个产地C2F烟叶的物理特性变化趋势不完全一样。烟叶厚度、叶质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平衡含水率呈上升趋势;拉力和延伸率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根据气候状况、物理特性变化规律和储存实际确定福建、安徽和四川烟叶适宜打叶复烤加工时间分别为3月份、3月份和4月份之前。[结论]研究可为科学地设置打叶复烤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醇化过程中不同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系,为醇化片烟质量预判提供新思路.[方法]对比分析醇化过程中湖南、贵州、福建、云南、河南、津巴布韦和巴西等产地片烟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差异,并采用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醇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与片烟品质的关系.[结果]醇化进程中,河南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而湖南、贵州和福建3个产地片烟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相对较低.醇化33个月后,不同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总量平均减少40%左右,其中芳香族、酸性、碱性、脂肪类、含羟基类、酰胺类、含硫类氨基酸和环状亚氨基酸含量分别减少46.56%、26.07%、53.45%、50.08%、38.56%、41.60%、57.16%和43.61%;脂肪族和含硫类氨基酸占比分别减少12%和27%,酸性氨基酸占比增加32%,变化趋势较其他类氨基酸明显.片烟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感官质量指标间大多呈负相关,其中与剌激性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片烟颜色深浅、闻香、纯正度和明亮度4个外观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大多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以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分构建的回归模型Y外观=73.931-10.191X11+70.678X2+15.825X8-10.927X17(X11、X2、X8和X17分别表示碱性氨基酸占比、酸性氨基酸含量、环状亚氨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和Y感官=69.897+0.473X10-0.563X12+0.253X14(X10、X12和X14分别表示酸性氨基酸占比、脂肪族氨基酸占比和酰胺类氨基酸占比)对片烟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有较好的预测,误差在5.00%以内.[结论]以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分构建的回归模型可准确估算醇化片烟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为其品质判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气氛调控养护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仓库气氛调控剂对贵州省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片烟醇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度黔西南地区的B2X、B2C、B3B和黔南地区B2X、C3F、B2B 6个等级的片烟,进行气调养护贮存2年,以常规密封贮存为对照进行比较;再将醇化2年后的片烟按前处理继续贮存1年,进行延展性试验,通过测定样品的内在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评价来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6个等级片烟经密封降氧贮存后,片烟颜色转深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烟叶评吸综合得分与对照相比基本一致,随时间增加综合得分均有所上升;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密封降氧处理对烟叶的影响与正常贮存效果基本相同,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糖碱比更趋向于最适。[结论]气调剂的使用对片烟的醇化进程抑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C4F片烟为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烤烟复烤片烟在最佳醇化状态下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国9个烟叶产区达到最佳醇化状态的60份复烤片烟作为试验材料,对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烟气成分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施木克值、糖碱比等与感官质量相关性显著,K、Cl等与各感官质量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浓度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不显著,烟气中CO与K、Cl相关性显著,烟气烟碱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加工企业更加合理的储存和使用烟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烟草与芳香植物间作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烤烟与迷迭、薄荷的盆栽间作,并对其中的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养分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烤烟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烤烟成熟中后期,间作体系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结论]烤烟间作芳香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磷和钾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找出烟叶在醇化过程中外观质量和烟叶内总植物碱、总糖、总氮和钾离子等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不同的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烘烤结束后取样进行醇化试验研究,探索烟叶在醇化过程中外观质量和内在成分的变化。[结果]在醇化过程中,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烟叶颜色和油分稍有影响,对成熟度、身份和色度等外观质量影响较小,其他烘烤工艺对其外观质量均影响较小;3种烘烤工艺对烟叶总植物碱和总糖含量变化影响较小;T2烘烤工艺下烟叶还原糖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3种烘烤工艺下烟叶总氮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T3烘烤工艺对烟叶钾离子含量影响较大;T2和T3烘烤工艺对烟叶氯离子含量影响较大。[结论]应针对不同的卷烟配方需求,选取适宜的烘烤工艺,使烟叶有较好的外观质量和较优的内在成分,提升全国烟叶卷烟上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毕节市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烤烟质量状况。[方法]对毕节地区8个县市的494份烤烟样品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毕节市不同区域的烤烟具有明显的品质特征,但近年来烟叶质量有所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毕节烤烟生产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71-8172
[目的]找出一种既能提升秋季茅山长青茶各项品质指标,又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方法]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处理茅山长青茶原料,并对不同处理茶样进行品质评审和生化成分检测。[结果]在相同失水率下延长摊放时间有利于成品茶香气的形成;醇化处理成品茶的香气优于未经纯化处理的;蒸汽杀青成品茶的香气优于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的。鲜叶自然摊放的成品茶滋味优于通风摊放的,蒸汽杀青的优于其他方式杀青的,醇化处理的优于未经醇化处理的。蒸汽杀青加醇化处理的成品茶滋味最好。蒸汽杀青时保证茶汤色泽有一定的作用。醇化处理对样品茶的叶底色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利用工艺流程“自然摊放-蒸汽杀青-理条-整形-醇化-足火”制得的成品茶综合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系统地评价分析引进的美国烤烟品种NC55的综合质量。[方法]通过对2个生产点引进的美国烤烟NC55品种与常规烤烟品种ZC-01进行外观、化学、感官质量的评价分析,指导工业配方使用。[结果]分析表明,NC55品种外观质量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均好于ZC-01品种;化学成分总糖、烟碱在适宜范围内,略低于ZC-01品种,;感官质量总体风格与ZC-01有显著差异,焦香、正甜香比较突出,香气质较好,量较充足,劲头适中,NC55品种烟叶工业可用性较好。[结论]研究可为引进的烤烟品种NC55作为工业原料进入卷烟产品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筋温度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为确定不同部位烟叶最佳干筋温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翠碧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不同干筋温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下、中、上部位烟叶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干筋阶段最高干球温湿度对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有较大影响,中下部烟叶干筋期最高温度64℃,上部叶68℃,烤后烟叶颜色光泽鲜亮,物理特性好,烟叶的外观等级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改善效果较为突出。[结论]适当降低烟叶干筋期最高温度对提高烤后烟叶工业可用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杨国先  寸松梅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71-19573
[目的]探讨保山市烤烟烟碱含量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03~2009年保山市烤烟化学成分跟踪分析数据库的数据,对烤烟各部位烟碱含量年度变化、质量档次及桔色、柠色烤烟烟碱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保山市烤烟烟碱的平均含量高达3.4%,2004~2006年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至2.7%~2.8%,2007~2009年烟碱平均含量保持在2.5%左右;烤烟质量档次在2003~2007年呈逐年提高趋势,但2008~2009年烤烟质量档次较2005~2007年略有下降;柠色烟烟碱含量的适宜程度高于桔色烟。[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保山市烟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产地、等级、部位、醇化时间对烟叶木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河南地区98个烟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氢氧化钠/尿素-稀硫酸法测定其木质素含量,研究产地、等级、部位和醇化时间对烟叶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烟叶等级的升高(烟叶部位由上到下),总木质素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总木质素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产地、等级、部位对烟叶木质素含量影响较大,而醇化时间对烟叶木质素含量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烟叶、改善烟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