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荧光检测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特异性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单克隆抗体JE9建立了免疫荧光检测ALV-J抗原和抗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ALV-JADOL-Hcl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FF)24小时后,可以用1FA检测出阳性细胞,感染72小时后,可以检测出最小病毒感染量≥1.25TCID50/孔。对人工感染ALV-J鸡肾脏冰冻切片检测结果证明,免疫荧光法可以检测出组织中的ALV-J抗原,表现强阳性反应。用重组病毒rBac4817-env感染的Sf9细胞作抗原,可以检测出鸡血清中抗ALV-J的特异性抗体。该方法在ALV-J的控制中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夏肉用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某肉用种鸡场发病的肉种鸡病料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其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从中分离到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从患鸡肝组织切片中观察到大量髓细胞样瘤细胞,散在或呈簇状,髓细胞样瘤细胞的细胞质内显现嗜酸性颗粒。在用抗ALV—J囊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的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中.病料接种cEF后的IFA试验呈现强阳性。用一对ALV—J特异性的引物对病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了2.2kb的特异性条带。上述观察和试验证实,该肉用种鸡场肉种鸡发生的疫病为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3.
2018年以来,某进口品种肉种鸡发生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为确定该次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辽宁、山东等地发病鸡场采集55份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料样品肝脏和脾脏均有髓细胞样肿瘤细胞增生。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显示,55份病料样品中ALV阳性样品12份(21.8%),MDV阳性样品1份(1.82%),REV均为阴性。将12份ALV阳性病料样品经处理后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8份ALV群特异性抗原阳性。ALV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8个分离株均为J亚群ALV(ALV-J),测序结果显示,8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与A、B、C、D、E亚群ALV的同源性仅为56.5%~58.8%,与ALV-J的同源性为90.7%~96.6%,进一步表明所有分离株均为ALV-J。上述结果表明,引起该次进口白羽父母代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的病原主要以ALV-J为主,该研究结果为疫情的溯源和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湖北某蛋鸡场发生肿瘤性疾病,剖检可见病鸡肝、肾、脾肿大,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其中2只(2/7)病鸡肠系膜明显增厚并布满大量灰白色结节。取病变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病鸡(4/7)可见髓细胞瘤及淋巴细胞瘤。采集病变组织进一步进行PCR、病毒分离和IFA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病料组织DNA中仅检测出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核酸序列,未检测出其他亚群ALV;用病料制备组织悬液接种的DF-1细胞,IFA呈ALV-A阳性、ALV-J阴性。将分离的病毒静脉接种无外源性ALV感染的13日胚龄蛋鸡鸡胚,可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类似的肿瘤。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ALV-A,病鸡确诊为由ALV-A引起的髓细胞瘤和淋巴细胞瘤混合型禽白血病。这是在国内首次发现ALV-A诱发蛋鸡髓细胞瘤和淋巴瘤混合型禽白血病的自然病例。  相似文献   

5.
REV和ALV-J共感染鸡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痛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感染时,2种病毒的病毒血症水平动态均无明显变化。在单独感染ALV—J后5周有30%(5/16)的鸡产生抗体,而有REV共感染时,没有鸡产生针对ALV—J的抗体(o/16),表明REV感染可明显抑制鸡体对ALV—J抗体的反应,而REV与ALV—J共感染对REV抗体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发病蛋鸡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与人工接种病例不同的是,在肿瘤组织内还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淋巴-巨噬细胞;在骨髓和肿瘤组织中检测到部分髓细胞胞浆内有ALV—J抗原表达。从发病情况、各器官病变程度及免疫组化结果来看,2种病原存在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脾可能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的原发器官。但其发病的时间可能不如J亚群白血病早。此次在蛋种鸡发现此混合感染提示,病毒在环境选择压及免疫选择压的作用下,其生物特性、致病作用以及宿主范围均可发生改变。应警惕J亚群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在蛋鸡中的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emia virus,ALV)并同时鉴别A亚群(ALV-A)和J亚群(ALV-J),根据ALV不同亚群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荧光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通用型、A亚群与J亚群三重PCR以及A亚群与J亚群双重荧光探针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三重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扩增ALV所有亚群以及A亚群和J亚群,检测灵敏度达1×103拷贝/μL;建立的ALV-A/J双重荧光探针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检测的最低拷贝浓度为40拷贝/μL。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方法与商品化ALV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均有较高的符合率(Kappa系数> 0.75);针对24份发病鸡精液,ALV-A/J双重荧光探针检测方法与商品化ALV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同时鉴别出ALV A亚群和J亚群。利用本研究建立方法对安徽省39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发现ALV总阳性率为38.58%,以J亚群单一感染为主,同时伴有A亚群单一感染以及A/J亚群混合感染。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LV-通用型/A亚群/J亚群三重PCR方法和ALV-A/...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济南某蛋鸡养殖场送检的5只发病鸡,通过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发现,病鸡肝、脾、肾等组织器官显著肿大并有灰白色肿瘤结节,瘤细胞为髓样细胞;取病死鸡的肝脏、肺脏提取DNA样本,从中扩增出ALV-J亚群特异性的病毒核酸。上述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髓细胞瘤型禽J亚型白血病。取病鸡内脏器官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组织主要由髓样瘤细胞组成,心、肾、肝等可见髓样瘤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9.
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某肉种鸡场的感染鸡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肿胀的肝、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中观察到成淋巴细胞增生病变。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进行RT-PCR扩增,肾、肺、肝、脾病料样本中ALV病原核酸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90%和50%。将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ALV参考毒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3.6%~97.7%。取ALV囊膜糖蛋白gp85基因的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扩增的目的片断中存在BglⅡ和SspⅠ酶切位点,BamHⅠ不能切割PCR产物。试验结果证实本次疫病是由ALV-A亚群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属世界上首次报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尸体剖检观察到产蛋鸡的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表现为卵巢、输卵管幼稚型,输卵管粗细不均。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卵巢组织中有大量的胞浆内充满球形嗜酸性颗粒的骨髓瘤细胞。用特异性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糖蛋白gp85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不产蛋鸡的卵巢、输卵管等待检的组织切片,均检出病毒阳性抗原。结果表明ALV—J的感染造成产蛋鸡卵巢、输卵管发育不良,是蛋鸡不产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种鸡场不同周龄肉种鸡进行REV、CAV和ALV(A、B亚群)抗体检测。在572份血清样品中,除了一个8.1周龄和15周龄鸡群C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和75%外,其它鸡群无论是否进行CAV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在212份血清样品中,REV抗体阳性率在16.7%~62.5%之间;ALV(A、B亚群)抗体阳性率在0%~75%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种鸡群中存在3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肉用型鸡群中J亚群白血病流行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90年代中期起,国内一些肉用型种鸡场就陆续发现,在开产前后不断有零星死亡发生,主要表现在肝、脾肿大。但直到1999年,我们才在国内首次分离到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我们从市场上临床健康商品代肉鸡及兽医院门诊死亡肉用型种鸡的随机病料分离到2株ALV-J,还从8个呈现肝脾增生性肿大及骨膜增生性瘤的鸡群分离到8株ALV-J。上述毒株分别来自江苏、山东、河南和宁夏四省区的爱维因、AA和科宝品系的肉用型鸡。大多数发病鸡为开产的种母鸡或性成熟的种公鸡,但在商品代肉鸡中亦发现J-亚群白血病肿瘤,发病死亡率在5%-20%。显然,J亚群白血病在我国各不同品系肉用型鸡中均已有不同程度流行,病毒囊膜蛋白基因比较表明,中国流行毒株间在囊膜蛋白抗原性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2015年7月,广东某养殖户的一群三黄鸡阉鸡在120日龄时开始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消瘦、鸡冠苍白,脚、腹部及羽毛根断裂出血,皮肤见血管瘤,部分鸡只腹部凸起,用手可在腹部触摸到圆形肿块物。剖检病鸡可见腹腔有乒乓球状大小的肿瘤增生物;采集4只病鸡的肿瘤增生物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取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取细胞培养物进行ALV亚群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发现有1只鸡的组织匀浆上清滤过液的细胞培养物提取的总DNA能同时扩增出A、B和J亚群的特异性条带;取该鸡的组织匀浆上清滤过液培养的细胞单层分别用ALV A、B和J亚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IFA检测,结果均可看到细胞质中有特异性绿色荧光染色的感染细胞。试验首次确定了在阉鸡群的同一只鸡体内存在A、B和J亚群ALV的自然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从送检的骨石症蛋用种鸡中分离出一株禽白血病病毒(ALV)。剖检骨石症发病鸡,采集病变的肝脏、脾脏组织,提取病毒基因组,并利用针对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设计的引物进行PCR快速检测确定为ALV感染。将病变组织接种SPF鸡胚绒毛尿囊膜,连续传代3次。进一步针对亚群间特异性抗原gp85区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酶切分析。结果确认分离到的1株病毒为ALV-B亚型。  相似文献   

15.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E9,建立了检测ALV—J en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ELISA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SPF鸡血清、鸡抗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鸡沙门氏菌阳性血清、鸡腺病毒阳性血清、鸡新城疫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抗ALV—J阳性血清与ALV—J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E9能相互阻断;ALV—J阳性血清经酸处理后,ELISA检测的D490差值明显下降。对部分攻毒鸡血清样本及田间ALV—J阳性血清样本进行电镜观察,可见ALV—J样病毒粒子及ALV—J样免疫复合物。经与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ALV—J env抗体结果比较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与IFA方法两者具有较好的群体符合率,群体符合率为8/9。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在ALV—J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两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发病鸡群临床解剖显示:脚部和翅膀有血管瘤、肌肉组织内出现纤维肉瘤,肿大的肝、脾出现髓细胞瘤;经组织病理学观察符合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病理学特征。针对ALV—J保守序列P27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建立PCR方法,从出现病理改变的各组织脏器、各多发性肿瘤中以及血液中均检测到ALV-J,证实该病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发性肿瘤传染病。对扩增产物序列进行测定后,与原型株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8.2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为J亚群禽白血病,用PCR检测进一步验证J亚群禽白血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引起鸡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山东省邹城市某海兰褐蛋鸡群,160日龄发病,死亡率为7%.患鸡经大体剖检、病理组织学、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确诊为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感染.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病鸡单独患血管瘤,或髓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多发性出现,由ALV-J自然感染引起同一鸡体出现髓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肝脏研磨接种DF-1细胞培养7d后传3代,细胞无病变,ELISA检测感染细胞上清ALV p27抗原阳性,进一步确诊此鸡群为ALV感染.对病变严重的鸡进行病毒分离及ALV-J gp85基因同源性比较显示与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最高,达94.1%.本研究丰富了ALV-J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并为ALV-J在我国蛋鸡群中多潜能致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鸡白血病毒(AL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在环境中抵抗力很弱。鸡ALV的亚群有A,B,C,D,E和J。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广西地方鸡群病毒性肿瘤病例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广西地区部分鸡群发生了以内脏出现各种肉眼可见肿瘤、生长阻滞、消瘦和采食量下降为特征的病例。通过对病鸡进行肉眼剖检观察,对病料组织分别进行肿瘤病毒PCR检测、DF-1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2批病例中,单独感染ALV的鸡群有5群,单独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鸡群有1群,ALV与MDV的二重混合感染鸡群有4群,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二重混合感染的鸡群有1群,ALV、MDV和REV的三重混合感染有1个鸡群。表明ALV的感染及其与其他肿瘤病毒的共感染是当前临床肿瘤病例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商品代肉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理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山东某肉鸡养殖场发病的商品肉鸡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将病料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我们在国内首次从商品代肉鸡中分离到了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 V- J)。从组织切片中可以看到肝脏、脾脏等器官的髓细胞瘤细胞 ,呈散在或成簇 ,髓细胞瘤细胞的细胞质内显现嗜酸性颗粒。用抗 AL V- J囊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的 IFA中 ,病料接种 CEF后进行的 IFA呈现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