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7年夏季,在一般大田常规栽培条件下,通过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薯块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随着采摘茎尖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曲线方程为Y=-2009.6X+35776(R2=0.9417﹡﹡)。⑵不同品质性状受采摘茎尖次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糖变异最大,淀粉、蛋白质和烘干率变异较大,脂肪、纤维和维生素C变异较小,灰分变异最小。⑶采摘茎尖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纤维含量均居首位,可溶性糖含量居第二位,维生素C含量居第四位,薯块的综合品质达到最优,这时薯块实际产量为29527.5kg/hm^2,占对照薯块实际产量的84.6%,可以作为最佳采摘次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达拉特旗地区甘薯适应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薯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选用优质食用、淀粉、特用等40多个甘薯新品种(系),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甘薯新材料。结果表明,在达拉特旗地区,试验①中所选甘薯材料间的单株结薯数和薯块干率差异达到1%的显著水平,淀粉产量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淀粉、还原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还发现薯块干率与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显著负相关,而与淀粉含量正相关程度也较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试验①和试验②中,共筛选出徐薯28、徐076008、徐065922、徐060314和徐071419等16个中高代材料在达旗当地过冬保存,以期于下年在内蒙古地区育苗和进一步筛选,以及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甘薯新品种渝苏1号的品质,对其块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优良品种徐薯18、农大红比较,结果表明:渝苏1号在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方面的含量均较高,尤其是淀粉、胡萝卜素、钙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在氨基酸含量中,渝苏1号除半胱氨酸和组氨酸与徐薯18相等,天门冬氨酸比农大红低外,其他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和农大红。所以,渝苏1号是一优质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甘薯生产和市场对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需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徐薯23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从后代实生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了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南薯 026,于 2021 年 10 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甘薯(2021)510050)。南薯 026 每 hm2 鲜薯产量达到 33099.75kg,薯块干率 26.10%,淀粉率 15.60%,还原糖含量 1.10%,可溶性糖含量 2.69%,粗蛋白含量 0.671%,鲜薯胡萝卜素含量 0.114mg/100g,鲜薯维生素 C 含量 24.20mg/100g。南薯 026 结薯集中,薯型不规则、皮红色、肉黄色、商品性好、耐贮藏,抗病性中等,是优良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年建立的黄潮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磷肥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土壤严重缺磷,致使薯块膨大期迟后、日增重减少,鲜薯产量显著下降(P<0.05);与施磷处理相比,不施磷处理薯块干率、淀粉率及蛋白质含量下降不明显(P>0.05).长期不施磷显著提高薯块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P<...  相似文献   

6.
移栽时期对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移栽时期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以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示范园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时期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外观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移栽时期提前,甘薯移栽后50d内的生长发育速度降低,与最后一个移栽时期相比,提前移栽甘薯的最长蔓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减少了7.1%~44.9%、10.4%~68.4%、21.1%~101.8%,处理间差异显著;收获期甘薯产量增加,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和大薯块所占比率增加,不同处理差异显著;随移栽时期提前,收获期烟薯25号薯块表皮条筋发生率增加,外观品质下降,按时间先后,4个移栽时期烟薯25号薯块条筋发生率分别为41.40%、27.41%、22.47%和15.43%,差异显著;提前移栽可提高收获期甘薯淀粉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含量降低,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不显著。生产中可结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期来提高商品薯率、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实现甘薯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与密度水平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与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以徐薯32和徐紫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N)水平和5个密度(D)水平,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薯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在N0(0 kg/hm~2)和D1(43 785株/hm~2)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施氮使2个甘薯品种的干物质率降低,而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干物质率、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波动变化,均在D3水平下最低。施氮总体上使两品种块根的淀粉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消减值均明显升高,造成蒸煮食味品质的下降;两品种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波动变化,徐薯32在D3水平下最大,而徐紫薯5号在D2水平下最高;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淀粉RVA谱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特性间的差异。综合本试验结果,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大量施氮使甘薯产量下降,并降低了薯块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在43 785株/hm~2的密度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但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甘薯贮藏期呼吸强度与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研究了6个甘薯品种在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干率、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高到低再到高的趋势曲线,且与其干率密切相关;淀粉含量在贮藏期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甘薯块根干率与淀粉含量、呼吸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率、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氯化钾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氯化钾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其作用的最佳施用量。以4种甘薯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氯化钾用量对甘薯块根结薯数、单薯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以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显著提高4种甘薯的产量,最大增幅达到47.24%~116.36%;随着氯化钾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甘薯的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甘薯产量均与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呈显著正相关,即氯化钾对甘薯产量的提高是通过增加甘薯的结薯数和提高甘薯的单薯重来实现的,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量氯化钾肥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当氯化钾含量超过562.5 kg/hm2时,品质指标的提高率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量、甘薯品质及经济效益因素,在大田条件下氯化钾的用量不宜超过37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万薯10号’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为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及完善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探求不同肥料、不同密度处理条件对优质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万薯10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栽培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并且不同的肥料处理对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密度仅在淀粉含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差异显著。2个因素交互作用在淀粉含量存在差异极显著。在‘万薯10号’栽培过程中,肥料因素比密度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更为关键。为达到淀粉高产的目的,必须满足肥料与栽培密度处在一个合适的配比中,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在使用腐殖肥525 kg/hm~2、栽插密度为75000株/hm~2的条件下,甘薯产量及各方面品质都处在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18种叶菜用甘薯品种叶片中的蛋白质、总酚、氨基酸、抗坏血酸、纤维素、维生素E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蛋白质、VB1含量最高的是‘鄂菜薯1号’;总酚含量最高的是‘福薯23’;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福薯7-6’;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湛菜台71’;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黔菜薯1号’;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是‘湘薯18’;VB6含量最高的是‘湘菜薯2号’;纤维素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是‘广菜薯5号’。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品质最佳的品种为‘鄂菜薯1号’,排名前5的依次为‘鄂菜薯1号’、‘黔菜薯2号’、‘黄叶菜薯’、‘福薯23’、‘黔菜薯1号’。经相关性分析,总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与纤维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品质分析,为品种资源的进一步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征集自云南高原的11份甘薯耐旱地方品种的生态分布特点、植物学形态特征、薯块萌芽出苗特性,生产力水平,薯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及粗纤维含量作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紫红皮,甘心红薯及路南红皮等品种萌发出苗能力强,生产力水平高,品质亦较好,可作为杂交育种亲本材料或在山区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甘薯专用型品种简介1.1食用型品种要求品种营养品质高,薯块光滑整齐、美观,商品性好,耐储藏,薯皮色黄或红,薯肉色为黄、红或紫色。鲜薯含胡萝卜素5mg/100g以上,维生素C10mg/100g以上,可溶性糖8%以上,淀粉15%或干物率25%以上,粗纤维少,膳食纤维多。食味佳,满足城镇居民追求营养、风味、保健的要求。这类品种当前有苏薯8号、徐43-14、漯17-7、烟薯27号等。1.2食品加工型品种利用鲜薯或淀粉、全粉(脱色薯面)可加工果脯、罐头、油炸速冻薯片、薯枣、红心薯干、粉皮、粉丝、凉粉、香甜薯泥和各种糕点,其产品多达400多种。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对…  相似文献   

14.
沟垄和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品质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栽培能显著促进连作马铃薯生长,且T3处理促进作用最大;并能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薯块氨基酸总量和还原糖含量较CK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K的氨基酸总量最高,T4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而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海南是山薯的起源地之一,含丰富的野生山薯资源。本研究收集了63份海南野生山薯,以铁棍山药为对照,对其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粗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性状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野生山薯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1.74%~46.85%、淀粉含量(DW)介于13.01%~61.00%、可溶性糖含量(DW)介于0.59%~13.08%,粗多糖含量(DW)介于7.58%~23.04%,蛋白质含量(DW)介于7.25%~10.73%。63份不同山薯种质之间的营养品质含量之间存在差异,除了蛋白质含量的均值低于铁棍山药以外,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粗多糖含量的均值均高于铁棍山药。通过对营养性状的聚类分析,将63份山薯种质分成7个类群,类群Ⅰ中的Df9和Df46品质均较为优秀,类群Ⅱ整体淀粉含量较高。其他5个类群中共有8份种质,各个营养指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均在这8份种质中。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野生山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山薯种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裂果发生遗传原因和筛选抗裂相关果实性状,以陕北主栽易裂品种‘狗头枣’、‘骏枣’、‘团枣’和抗裂品种‘木枣’、‘相枣’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分析不同抗裂性品种、未裂与裂后枣果、裂果发生期果皮果肉间的可溶性糖与不溶性糖含量差异。研究表明:还原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抗裂品种易裂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易裂品种抗裂品种;纤维素含量:裂后未裂;还原糖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果肉果皮;其他成分含量在各材料中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论说明:(1)品种的抗裂性与枣果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纤维素含量有关,与淀粉含量无关。还原糖和纤维素含量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低,抗裂性好;(2)裂果现象的发生虽不会导致枣果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发生变化,但会使得纤维素含量增加;(3)在裂果发生期,果皮、果肉间存在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合成不同步,有可能是导致枣果开裂的原因之一;(4)与品种抗裂性有关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纤维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淀粉的合成除了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有关外,相对比较独立。  相似文献   

17.
新湖农场自然条件较适宜种植甘薯,种植的甘薯薯块外观品质佳、淀粉含量高、加工品质好,适宜加工淀粉、粉丝、粉条等产品。本文以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品种试验方法与统计分析,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为3 808株/667 m^2,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2 kg/667 m^2,氮肥采用前少后多的施肥方式(4∶6),钾肥最佳施用量为1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施氮量对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甘薯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以鲜食型甘薯(龙薯9和烟薯25)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生物学指标、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的蔓长、分枝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和叶宽等生物学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商品薯率和单株薯块数。适量的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薯块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以及硝酸盐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可知:龙薯9和烟薯25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66.60,153.13 mg/kg。甘薯的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小于长蔓品种(烟薯25),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大于长蔓品种(烟薯25)。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甘薯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倍性甜瓜果实品质差异,试验以2个二倍体甜瓜品种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对不同倍性甜瓜成熟果实可溶性糖、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倍性甜瓜果实成熟时期可溶性糖、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同样趋势,为三倍体>四倍体>二倍体;维生素C含量为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套作甘薯高产优质的氮肥运筹方式, 以甘薯套作及单作为主区, 定量氮肥全部基施、分2期和分3期运筹为副区, 于2015—2016两年度探讨了不同处理对2个甘薯品种(渝紫7号和万薯10号)块根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个品种无论单作或套作, 定量氮肥分2期或分3期运筹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单薯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套作中定量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2个甘薯品种商品薯率影响不显著, 但单作中分3期运筹时最高; 万薯10号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以定量氮肥分3期运筹最高, 渝紫7号块根花青素含量以分2期和3期运筹最高, 2个品种块根淀粉含量以氮肥全部基施最高。套作降低了除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外的其他营养品质以及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但套作定量氮肥分2期或3期运筹, 可使这些指标达到或优于单作氮肥全部基施水平。为提高块根淀粉含量,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全部基施, 为同时优化其他营养品质、提高甘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分2期或分3期运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