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对在2013年间采自西藏的116份黄牛血清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14份,阳性率为12.07%。统计数据表明西藏黄牛群中存在弓形虫的感染。本研究旨在摸清西藏黄牛群中弓形虫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在2013年间采自西藏的195份黄牛血清进行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46份,阳性率为23.59%。统计数据表明西藏黄牛群中存在支原体的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黄牛群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在2013年间采自西藏的197份黄牛血清进行犬新孢子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14份,阳性率为7.11%。数据表明,西藏黄牛群中存在犬新孢子虫的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黄牛群中犬新孢子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那曲地区牛羊蓝舌病的流行情况,从双湖、尼玛、嘉黎、安多和聂荣等5个县采集羊血清样品904份、牛血清样品739份,应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蓝舌病进行血清学调查。在被检的904份羊血清中,检出阳性样品8份,平均阳性率为0.88%,在牛血清中未检测出阳性样本。调查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羊群中存在蓝舌病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查清蓝舌病在纳雍县牛、羊中的感染情况,我们对该县的黄牛、山羊应用琼扩试验进行了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应用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的琼扩抗原(批号880102),检测该县8个区106家农户饲养的黄牛血清90份,山羊血消76份。结果,黄牛阳性3份,阳性率为3.33%;山羊阳性5份,阳性率为6.58%。解放以来,该县牛、羊从未发生过蓝舌病,本次调查,首次发现黄牛、山羊有蓝舌病感染.所以,该县应加强蓝舌病的监测,严格检疫,以防蓝舌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2):110-112
为了解蓝舌病在湖北省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2013年对湖北省郧西、兴山等7个市(县、区)山羊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采用C-ELISA抗体检测方法检测山羊血清样品506份,蓝舌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5.69%,表明蓝舌病在湖北省的感染已普遍存在,且蓝舌病阳性率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2018年我国蓝舌病的流行分布情况,对来自重庆、新疆、吉林、湖北、内蒙古、贵州、河北、广西和云南等9个省(市、自治区)93个县(市、区、旗)的5 721份血清样本进行蓝舌病C-ELISA抗体检测,共检测出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92%(其中:牛血清样品1 827份,共检测出806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2%;羊血清样品3 894份,共检测出963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4.73%)。对检出的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的血清样品进行BTV-8型微量细胞中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检测到BTV-8型抗体。本研究对我国多地的牛羊进行了BTV的血清学调查,覆盖我国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样本量较大,较好的反映了2018年度蓝舌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富宁县牛羊蓝舌病的感染情况,2015—2016年,连续两年从新华、板仑、归朝、谷拉、者桑等13个乡(镇)的养殖户采集羊血清样品212份、牛血清样品478份,应用B-ELISA方法检测蓝舌病抗体。在被检的212份羊血清中,检出阳性样品86份,阳性率为40.57%;478份牛血清中,检出阳性样品232份,阳性率为48.54%。调查结果表明富宁县牛、羊中存在蓝舌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德宏州是典型的亚热带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多种血清型蓝舌病感染,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血清学研究,蓝舌病存在状况不清楚。为了获得准确的蓝舌病分布数据,本研究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该地区蓝舌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集了该地区内365份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地理来源牛血清,通过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进行检测,获得了蓝舌病在群体、圈养、放养中的感染率数据,通过血清微量中和实验(SNT)确定存在血清型以及优势BTV血清型的情况。该研究成果对蓝舌病防控和虫媒病毒流行病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四川省美姑县的疑似蓝舌绵羊、山羊血清14份,全血13份,进行蓝舌病抗原、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在10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到蓝舌病抗体,在13份全血样品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蓝舌病病毒群、血清型鉴定,分离毒株的血清型为BTV-1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攀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病毒(BTV)的感染情况,同时为该地防控BTV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攀西地区牛羊血清共计1 211份,应用竞争ELISA方法对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攀西地区621份羊血清中,检出46份羊血清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7.41%;在590份牛血清中未检出抗体呈阳性血清。结果表明,该地区羊存在BTV感染,且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2.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 (blue tongue virus,BTV)引起的 ,经媒介昆虫传播的一种非接触性疾病 ,主要侵害绵羊 ,其他反刍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其症状以高热、口腔黏膜水肿、糜烂、溃疡、舌体肿胀、发绀、发病初期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蓝舌病可直接致死动物 ,引起孕畜流产和胎儿畸形 ,由其引起的间接损失更为严重。临床上常以隐性感染居多 ,因此 ,用琼脂扩散方法对陕西 2个地区的 7个村、3个羊场的 4 15 6份羊血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待检血清 血清来自 2个地区的 7个村、3个羊场 ,均采自临床上未有任何症状的假定健康羊 ,采血清共 4 15 6份 ,冷冻保存。1.2 蓝舌病琼脂扩散抗原、阴性、阳性血清 由云南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提供。1.3 监测方法 琼脂扩散法 ,按《动物蓝舌病琼脂扩散试验试行规程》进行。2 结果共检测了 7个村、3个羊场采集的 4 15 6份血清 ,检出阳性血清共 12 6份 ,平均阳性率为 3.0 3%。各村、羊场具体的结果见表 1。3 讨论3.1 蓝舌病作为国际兽医局规定的 A类疾病 ,国家规定的重大疾病 ,动物携带病毒时间较长 ,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延边黄牛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特有的黄牛品种,也是国家资源保护品种、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蓝舌病是牛羊中重大的传染病,造成畜牧业整体减产,给养殖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解延边黄牛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采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个不同市区牛血清样品共计537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这些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蓝舌病抗体的阳性率为13.97%,通过风险因素评估显示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年龄与季节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该地区延边黄牛存在BTV感染。为后续防控蓝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对内蒙古存在疑似虫媒病的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内蒙古4个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永圣域乡、赤峰市周边、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羊血清样品36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蓝舌病(BT)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蓝舌病(BT)抗体仅在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检出,360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15份,检出率为4.17%。本研究结果提示,内蒙古部分地区存在牛羊重要虫媒病毒病-蓝舌病,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检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15.
用农业部动物检疫所蓝舌病组提供的蓝舌病快速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353份,快速ELISA对琼扩阳性检出的覆盖率为100%,而且多检出阳性样品84份(高23.8个百分点),出结果时间由常规法的2.5小时缩短为45分钟。  相似文献   

16.
广西山羊蓝舌病、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广西6个地区的山羊群的6273份山羊血清蓝舌病、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6个地区均有蓝舌病阳性羊检出,血清的阳性率为22.64%-40.67%,平均为31.70%;衣原体病除梧州地区外其余五个地区均有阳性羊检出,血清的阳性率为0.49%-2.82%,平均为1.10%,说明该区山羊群该两种疫病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的蓝舌病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2019年对云南省边境地区5个州市12个县(市)的1 58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从检出的阳性血清中,每县(市)随机选取15~55份,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但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芒市最高(94.1%),沧源县最低(17.0%);本地牛和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差异不大(P>0.05),均在70.0%以上;各县(市)均存在5个以上血清型的交叉感染。结果表明,蓝舌病在云南边境地区广泛存在,且呈多种血清型混合流行态势,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蓝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山西省的感染及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对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的5—6月份采自山西省11个市的1 090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分析BTV阳性分布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BTV抗体阳性样品127份,总阳性率为11.65%。其中,羊阳性血清96份,阳性率为19.28%(96/498);牛阳性血清31份,阳性率为5.24%(31/592)。结果表明,山西省部分地区牛羊群中存在BTV感染,且阳性率与纬度、降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用转阳前1周、转阳本周、转阳后2~13周的经处理的红细胞静脉接种鸡胚,收获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三代后,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采用RT-PCR方法,针对蓝舌病较为保守的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其相应片段。结果显示,共分离到86份疑似分离物,其中67份疑似分离物细胞培养液上清经RT-PCR扩增,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初步确认为蓝舌病病毒。采用国际24个蓝舌病标准毒及24个标准阳性血清对86份疑似分离物及其对应血清进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67份毒株为蓝舌病病毒,与RT-PCR结果一致。通过对2份经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BTV-16分离株的VP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BTV-1株序列与同型Y863(登录号:KC879616)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2%,BTV-16株序列与登录号为AB686221的毒株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7株蓝舌病毒株,分离株主要为BTV-1、BTV-9、BTV-16三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为表达蓝舌病病毒NS3蛋白,将蓝舌病病毒血清8型NS3序列克隆至pFastBac-HTA载体上,经转座、转染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NS3;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NS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亲和层析进行纯化;以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方法鉴定NS3蛋白的反应原性。IFA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rBac-NS3感染的Sf9细胞可以大量表达NS3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的NS3蛋白与抗His单抗和绵羊蓝舌病阳性血清能够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NS3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区分蓝舌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一步验证本试验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出蓝舌病病毒NS3蛋白,表明纯化后的NS3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作为开发鉴别诊断试剂盒的备选蛋白及NS3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