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对河南省14个地市的26个种猪场进行了口蹄疫O型抗体、口蹄疫感染抗体和口蹄疫病原监测。对被监测种猪场随机抽样,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O型抗体检测,采用非结构蛋白ELISA进行感染抗体检测,采用荧光RT-PCR进行口蹄疫病原检测。口蹄疫O型抗体个体阳性率≥70%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79.62%;口蹄疫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10%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80.77%;口蹄疫病原场群阳性率为0%。笔者对种猪场口蹄疫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种猪场口蹄疫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明勇 《畜牧与兽医》1993,25(3):103-104
应用PPA-ELISA检测了北京市某种鸡场三个父母代鸡群种卵卵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卵黄抗体效价与血清抗体效价基本相同,证实了运用卵黄替代血清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的监测是一种省力。省时有效,实用的抗体监测手段;同时,利用几种不同方法进行卵黄抗体的提取,结果聚乙二醇和氯仿处理获得的卵黄抗体提取液用于检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掌握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在自然状态下的强制免疫效果,在春秋二季集中免疫之后,跟踪监测了50个规模猪场和380个散养户仔猪血样2140份。监测结果发现:春防猪瘟样品抗体监测阳性率为67.3%,其中规模场79.8%,散户56.3%;秋防猪瘟样品抗体监测阳性率为69.1%,其中,免疫B苗的抗体阳性率为70.1%(规模场81.6%,散户61.3%),C苗的抗体阳性率为65.8%(规模场78.5%,散户51.2%)。春防抗体离散度平均37.5%,其中规模场25.5%,散户48.2%;秋防B苗接种的抗体离散度31.4%,其中规模场28.4%,散户35.6%;秋防C苗接种的抗体离散度41.5%,其中规模场42.1%,散户41.2%。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我国边境地区主要跨境动物疫病流行情况,本研究建立了重大跨境动物疫病风险监测预警的新模式—动物疫病远程诊断监测预警平台。使用该平台对云南瑞丽-缅甸边境、广西龙州-越南边境等地区规模场、种畜场、屠宰场以及散养户的1 328份猪血清、821份牛血清分别进行了猪瘟病毒抗体、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布鲁菌病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共检出猪瘟抗体阳性血清705份,阳性率为53.1%;检出牛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阳性血清143份,阳性率为17.4%;检出猪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阳性血清127份,阳性率为9.6%;检出牛布鲁菌病抗体阳性血清17份,阳性率为2.1%。将上述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跨境动物疫病远程诊断监测预警溯源平台,实现了边境动物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检测与远程监测预警的新型检测模式。本研究所使用的快速诊断检测方法与国外主流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符合率较高。成功开发建立了跨境动物疫病风险监测预警新模式—远程诊断监测预警平台,探索了我国跨境地区场动物疫情监测新模式,为我国边境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控净化机制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笔者跟踪监测了肉仔鸡母源抗体。结果表明,在2 d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集中在6log2~9log2,平均抗体滴度为7.10,抗体阳性率为100%;在8d时母源抗体水平集中在4log2~7log2,平均抗体滴度为5.70,抗体阳性率为100%;在17d时母源抗体水平主要集中在2log2~5log2,平均抗体滴度为3.19,抗体阳性率为42.31%;在24 d~37 d的3次检测结果,母源抗体水平均为≤2log2,平均抗体滴度分别为0.47、0.13和0,抗体阳性率均为0%;跟踪检测抗体的下降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该场雏鸡14日龄左右是最佳的AIV H5N1 Re-6免疫日龄。  相似文献   

6.
狐传染性脑炎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狐传染性脑炎活疫苗免疫狐进行抗体水平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疫苗接种14 d抗体达到保护,21~30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免疫240 d抗体仍在保护值以上。对SN抗体和HI抗体进行动态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均可用于狐传染性脑炎活疫苗免疫效力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对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效果,新泰市畜牧局对本市范围内的免疫鸡进行了抗体监测。结果表明,在20个乡镇的散养户的鸡中,有19个乡镇的散养户鸡平均抗体监测结果为≥5 log2,合格率为95%;在29个乡镇的规模养殖场的鸡中,有28个乡镇的规模养殖场的鸡平均抗体监测结果5 log2;合格率为96.6%。  相似文献   

8.
影响动物免疫效果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兴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93-93,95
在动物免疫监测结果分析上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批次疫苗接种同一畜禽,两次产生抗体效果不同。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不同畜种,免疫抗体监测效果不同(如口蹄疫A型、O型双价疫苗接种牛和羊);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同群畜禽,产生抗体效果也不同(如Ⅰ系新城疫疫苗接种同群同舍同批禽);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不同区域畜禽,区域动物产生抗体差异明显。有的抗体监测甚至没有抗体,通过免疫效果分析,对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做如下几方面的探讨,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栗新 《中国猪业》2013,8(9):43-44
为了解掌握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在自然状态下的强制免疫效果,在春秋二季集中免疫之后,跟踪监测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50个规模化猪场和380个散养户的仔猪血样2 140份。从监测结果看,春防猪瘟样品抗体监测阳性率为67.4%,其中规模化猪场为79.8%,散养户为56.3%;秋防猪瘟样品抗体监测阳性率为69.1%,其中B苗的抗体阳性率为70.1%(规模化猪场为81.6%,散养户为61.2%),C苗的抗体阳性率为65.8%(规模户猪场为78.5%,散养户为50.9%)。规模化猪场使用A、B疫苗后的抗体离散度均优于C苗和散养户。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疫病的防治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疫情监测和抗体监测。疫情监测就是针对国际、国内当前流行的某种传播快、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了防止其传播到我国的其他地区,而对该地区的畜禽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样检查,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抗体监测是针对某种传染病,给动物接种相应的疫苗,一定时间后,对该动物的血液进行监测,看其是否产生抗体,如果产生抗体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说明该次接种成功,达到了预防该种传染病的目的;反之,说明接种不成功,需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补救,以防传染病流行,给畜…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6,(2)
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实时监测其群体免疫状况,探讨疫苗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期为其他规模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实践提供依据。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该规模猪场10个阶段184份血清4种疫病5种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该猪场为蓝耳病抗体、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场。猪瘟、伪狂犬病-gB抗体、O型口蹄疫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57%、87%、71%;每个阶段的抗体合格率和保护率不同,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了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2.
<正>畜禽受到野毒感染或在疫苗接种后,应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机体内抗体水平的方法称为血清抗体检测。在动物临床中人们常常根据血清抗体监测的结果来评估动物抵抗病原的能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血清抗体检测受到养猪业的无比青睐,其可作为某些流行性疾病高发期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平常,抗体监测结果可以预测某些重大疫病的暴发率,如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伪狂犬病)、FMD(口蹄疫),据此可反馈养殖户当前的免疫流程  相似文献   

13.
为找到新城疫抗体监测的最佳方法,选择郑州市六县九区不同规模鸡场,实施不同新城疫抗体监测方法的比对试验与研究,对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以及新城疫抗体免疫金标试纸条监测新城疫抗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HI方法不仅节约成本,省时省力,而且监测结果准确,适合大批量的新城疫抗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流通渠道的不断增加,动物疫病的种类亦不断增多,动物疫病防控难度日益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抗体监测工作已成为乡镇畜牧兽医站年度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动物血清样品采集的数量、种类、任务均在逐年提升。通过动物疫病监测和抗体监测,了解掌握辖区内动物多发病、常发病、外来疫病的疫情动态、分布以及免疫接种后的抗体水平,切实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实施日常疫病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预防猪口蹄疫疾病,本试验实施了猪各阶段的免疫及抗体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乳猪获得的母源抗体在30日龄后已不再具有保护力;仔猪在40~45日龄首免、70~75日龄二免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滴度,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可达90%;成年猪每3个月进行免疫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滴度,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工作包括疫病检验和监测,监测包括病原监测和抗体监测。病原监测包括微生物和病毒的监测,抗体监测包括母源抗体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监测是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起到预警预报作用,是检验动物防疫工作成功与否的依据,为制定动  相似文献   

17.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而抗体水平监测是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在抗体水平监测采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促进抗体监测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云南奶(水)牛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2011年度,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疫病控制功能实验室在体系所属的2个综合试验站和4个区域推广站各示范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采集奶牛、奶水牛血清样品共计311份。应用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和O型免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检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数253份,阳性率81.35%;亚洲Ⅰ型抗体阳性数278份,阳性率89.39%;A型抗体阳性数110份,阳性率35.37%。应用口蹄疫3ABC抗体检测方法检出抗体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2.25%。应用IDEXX牛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方法检出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0.64%。针对本次获得的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强化奶牛和奶水牛犊牛免疫、跟踪监测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区域控制重点环节--抗体监测应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和不同日龄蛋禽群首次免疫效果对比探讨,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禽流感免疫方案;通过对不同疫苗厂家的产品免疫效果的测定,选出了本地区防控禽流感的适宜疫苗;通过对不同品种禽群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探讨了不同品种禽群对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并探讨了禽流感阻击战中的防控措施和抗体监测的重要性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7年7月7日,农业部决定对全国家禽开展H7亚型流感免疫。为了掌握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的免疫效果,2017年8—9月,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控制性试验和大面积临床监测。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首免15 d后,H7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可达70.00%,H5亚型抗体合格率仅为10.00%;首免22 d后,H7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达到93.33%,H5亚型抗体合格率达到60.00%;该疫苗未出现严重免疫副反应;H7亚型禽流感抗体产生的时间早于H5亚型。随机选取5个区县,采集414份免疫血清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二价灭活苗免疫21 d后,H5和H7亚型禽流感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2.27%和76.00%;5个区县的抗体水平存在差异;蛋鸡抗体水平高于肉鸡。控制试验及临床监测结果提示,该疫苗免疫效果确实,但部分区县仍存在免疫抗体水平不高的养禽场。因此,在新旧疫苗交替使用期间,各地应高度重视高致病性H5和H7亚型禽流感防治工作,尤其是肉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