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为分析DH群体的遗传稳定性及其DH群体内性状分离与同来源的F2群体之间异同,本研究利用辣椒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一个由“羊角椒(97403)×方灯笼甜椒(97410)”的杂交而成的牛角椒组合作为供体的且由103个DH系组成的DH群体,对该DH群体进行单果重等5个主要果实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来源的F2群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原供体及其双亲的5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三者之间的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原供体及其双亲的整齐一致性;对DH群体和F2群体各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及其性状分离区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5个果实性状均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由于基因重组无论是DH群体还是F2群体均能产生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超亲基因型。但DH群体与F2群体比较各性状的分离区间明显增大,超亲分离类型明显增加,且获得的各DH系均为稳定遗传的自交系,提高了花培育种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HY大白菜DH0代及其自交后代DH1群体与HY(F1),共33份材料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其株高、球茎和外叶数3个农艺性状,发现不同的株系性状分离较大。同时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2代之间的遗传稳定性。从106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3条重复性好并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扩增。从33份材料中扩增了206条带,其中多态带为136条(66.1%)。通过系统聚类分析,DH0代及其子代DH1代遗传关系近,绝大部分能优先聚在一起。说明纯合的小孢子植株单株性状在遗传中很少发生变异,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26份不同叶球类型及熟性的杂种1代及自交2代甘蓝为材料,探讨了花蕾长度、甘蓝类型、供体植株生长状况、供体植株花期等因素对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研究了DH植株的田间移栽方案,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DH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栽培稻合系35杂交后代具有优良性状,但这些性状往往疯狂分离,很难稳定。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能将某一优异性状稳定下来,在短时间内培育成为稳定的纯系。本试验选取具有优良性状杂交后代材料的花粉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在10℃低温处理13 d后,于添加了Ficoll和活性炭的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6 d的花粉中成功地培养出高活性的小孢子,并诱导出愈伤组织。同时摸索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分和愈伤诱导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建立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为培育具有野生稻优良性状的DH株系,加快水稻育种速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稻DH群体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花药培养,构建了武运粳8号×农垦57的加倍单倍体群体(DH群体),其含有130个稳定株系,对该群体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多数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SSR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筛选,其中60对引物具有多态,多态频率约为12.O%,利用这些多态性的SSR标记对各株系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绝大多数SSR位点符合1:1的分离比例。武运粳8号和农垦57对DH群体的贡献率分别为0.504和0.496,这表明:该DH群体是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理想群体。  相似文献   

6.
青梗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份不同基因型的青梗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花蕾长度和供体植株基因型对青梗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梗菜小孢子培养的适宜花蕾长度为2.0~3.0 mm,基因型是影响青梗菜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共获得138株小孢子植株,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其中64.7%为二倍体植株,基本建立了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青梗菜DH系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大田种植的玉米供体植株为实验材料,以提高游离小孢子存活率及成胚率为重点进行了技术优化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游离小孢子的离体培养反应,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通过技术优化,建立玉米小孢子离体培养高频再生技术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玉米DH育种技术平台。应用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在当年获得玉米DH纯系的种子,第二年即可安排大田纯系鉴定。  相似文献   

8.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 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 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生、成苗、大田移栽、染色体加倍等 近年来又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了改进,笔者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 建立了大田条件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用该体系对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的体细 杂种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达到300枚/皿以上,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成活率 到89.0%。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含127个DH系的黄籽油菜DH群体及含115个DH系的粒重分 离 体。  相似文献   

9.
羽衣甘蓝DH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羽衣甘蓝基因型"名古屋-红"和基因型P3(Q2704×Q4606的F1代)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2个DH群体中分别抽取46个DH系和41个DH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标记分别对2个DH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9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104和87个多态性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各占总扩增位点的81.73%和79.31%,大小在100~2 000 bp;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25 3和1.468 9;平均多样性指数PIC分别为0.258 9和0.409 4。对ISSR结果进行聚类分析,2个DH群体各DH系间相似系数范围分别为0.61~0.97和0.56~0.91,在相似性系数为0.78处可将46个"名古屋-红"的DH系分成5组,在相似性系数0.75处可将41个P3的DH系分成5组。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内出现较大分离,且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在不同DH群体遗传多样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包括31个株系的西葫芦胚囊植株DH群体进行考察,初步分析其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离变异情况,并与同来源的F2群体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在西葫芦性状遗传分析及优异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所考察的西葫芦DH群体在第一雌花节位、雌花节率、始花期、始收期、果形指数、果肉厚、果柄长及单果质量等数量性状上的分离变异情况与F2基本一致;在果实颜色、叶片形状、分枝习性等质量性状上的分离经卡方检验,只有叶片形状基本符合1∶1的分离比,其余两个性状的分离均出现了超亲类型;该DH群体中5个株系两个自交世代R1、R2的相关性状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绿花椰菜多倍体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姬丹丹  赵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9-2899,2982
用改良L.D.Cua法进行多倍体诱变,研究了绿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 Plench)多倍体育种.结果显示,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幼苗对秋水仙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用0.2%秋水仙素处理绿花椰菜幼苗72 h,死亡率低,变异率高,诱导效果好.多倍体绿花椰菜在形态、生理学特征以及染色体数目上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子房离体培养的方法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杂种后代杂种胚的衰亡,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杂交后代。试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5d的子房离体培养效果最好,获得7粒饱满种籽,其中2粒发芽,发芽率为0.29;1/2MS B5有机 IAA1.5mg/L 蔗糖50g/L为最佳的子房离体培养基,平均每个角果可得到杂种0.17粒,杂种发芽率可达66.7%;通过比较父母本和杂交后代性状,发现杂交后代的生物学性状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进部分青花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态条件下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西兰花穴盘育苗幼苗生长动态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革新西兰花传统繁重的育苗技术,揭示西兰花穴盘育苗幼苗生长规律,更好地促进西兰花育苗产业化和品质提升,对西兰花穴盘育苗的不同穴盘规格处理以及基质、基肥等试验结果进行了系列的统计分析,表明种子出苗率随时序推进而增加并呈曲线变化,其数学模型为y=25.431+20.783d-1.3811d2(r=0.9919**,r0.01=0.7348);幼苗株高随时序推进,生长呈“慢-快-慢”变化,其数学模型为h=-0.0008d2+0.3856d-0.7077(r=0.9882**,r0.01=0.7348);幼苗茎粗随时序推进,生长呈先慢后快,其数学模型为S=0.0332d+0.6471(r=0.9877**,r0.01=0.7348)。还对西兰花穴盘育苗的基质、基肥和气候与幼苗生长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西兰花穴盘育苗的有效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西兰花花茎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花茎切割后平接或按极性竖接种于培养基中两种接种方式对不定芽的诱导无明显差异,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3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1mg/L+NAA0.05mg/L+活性炭0.5g/L。  相似文献   

16.
结球甘蓝的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77-18078
[目的]研究适合结球甘蓝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最佳方法与培养基种类。[方法]以结球甘蓝无菌苗的胚轴和子叶为材料,以MS为诱导和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以1/2MS为生根基本培养基,比较不同浓度及配比的生长调节物质对增殖及防止玻璃化苗的影响。[结果]接种于诱导培养基MS+6-BA 3.00 mg/L+NAA 0.10 mg/L中的子叶可长出愈伤组织,胚轴可直接分化不定芽;在增殖培养基MS+6-BA 1.00 mg/L+NAA 0.10 mg/L上生长的组培苗生长势强,玻璃化苗数最少,增殖率最高,平均增殖系数为3.8;接种于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0 mg/L和1/2MS+IBA 0.20 mg/L上的组培苗生根率最高,达100%。[结论]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0 mg/L+NAA 0.1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0 mg/L+NAA 0.1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0 mg/L和1/2MS+IBA 0.20 mg/L。  相似文献   

17.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胚和胚珠的离体培养可有效地克服合子后的发育障碍获得种间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新型十字花科蔬菜。[方法]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var.utilis)和花椰菜(B.oleracea L.var.italica)的远缘杂交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的一种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珍稀蔬菜蕾薹菜。[结果]蕾薹菜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050cm,一次分枝712条,分枝长20 cm左右,单枝重(除去小叶)2030 g,秋季种植采收期可达60 d,露地产量为15.0020.00 t/hm2。花茎及花蕾(分枝)营养极为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达1 040.00 mg/kg(FW),各种矿物质含量均较高,既可熟食也可生食,生食鲜嫩爽口,口感极佳。[结论]选育出了一种优质的新型十字花科蔬菜蕾薹菜。  相似文献   

19.
西兰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兰花,又名茎椰菜,青花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以绿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西兰花称得上是一种营养齐全的高质量蔬菜。目前,在我国栽培数量日益增加,这对生产者来讲是一种利润较高的蔬菜品种。因此,从品种,摘种,移栽,防病及收获等就近年来西兰花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