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8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种软枣猕猴桃的春季新梢为外植体,对其进行了离体快繁研究,结果表明:3种软枣猕猴桃初代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1.0mg/L+NAA 0.1mg/L;桓优1号、魁绿2个品种的最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7mg/L+NAA 0.05mg/L,龙成2号的最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05mg/L,3种软枣猕猴桃在培养基1/2 MS+IBA 0.1mg/L+NAA 0.05mg/L中生根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刺拐棒(短梗五加)露地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技术大量生产刺拐棒优质种苗,进行露地栽培和反季节生产,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引自荷兰的火鹤在我国北方地区难以土栽成活,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对其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珍珠岩单一基质和珍珠岩:草炭=1:1的复合基质较适宜火鹤的生长,子株成活率分别达84%和83%;不同营养液配方中,铁元素对子株的正常生长起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保证最适温度25℃、空气湿度90%左右、适当通风的环境条件下可使火鹤分株成活率达80%以上,并可全年开花,花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岩棉育苗、设施建造、栽培管理等环节入手,进行了西芹水培试验,初步探索出一套西芹营养液膜栽培技术,为西芹无公害高效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目前食用菌的生产情况、食用菌生产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入世后对我国食用菌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斯巴坦(Spartan)及北陆(Northland)2个蓝莓品种试管苗为试材,研究外源激素IBA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旨在提高其瓶内生根速度、质量,缩短瓶内生根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将蓝莓苗浸蘸200 mg/L IBA中5 s后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的方法,比将蓝莓苗直接接种到预先添加IBA的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的方法好,有效提高了生根速度,缩短了生根时间,使有效苗生根率提高14%以上;2个蓝莓品种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根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蓝莓组培苗瓶内浅层液体生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蓝莓组培苗瓶内生根率,特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建立了成熟的技术体系,且从材料选取、培养基、灭菌、培养条件、瓶内生根及移栽驯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重瓣棣棠花试管开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瓣棣棠花的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试管内开花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4月为其最佳取材时间,其试管内诱导开花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5~1.0mg/L+IBA0.1mg/L,重瓣棣棠花在试管内可重复诱导开花5代以上。  相似文献   
9.
韩德伟  关丽霞  王振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62-16162,16165
[目的]寻找铁线蕨孢子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提高其繁殖效率。[方法]以铁线蕨附带成熟孢子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找出合适的萌发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分化成苗培养基。[结果]铁线蕨孢子的最佳期萌发培养基为1/2MS+活性炭0.5g/L,原叶体在培养基1/2MS+BA2.5mg/L+IBA0.1mg/L上可诱导出GGB,GGB在培养基1/2MS+BA1.5mg/L+IBA0.1mg/L上可不断增殖,在培养基1/2MS+BA0.3mg/L+IBA0.1mg/L上可以分化成苗,同时进行驯化移栽。[结论]该研究为铁线蕨快速繁殖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并为生产企业的大规模种苗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质栽培对球茎茴香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沙子、珍珠岩、蛭石和炉渣对球茎茴香进行基质栽培。结果表明 ,复合基质明显促进了球茎茴香的生长 ,增加了株高、叶片数、球茎直径、单球重 ,提高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其中 ,用复合基质沙子 +炉渣 (1∶1 )栽培的效果最好 ,用单一基质珍珠岩栽培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