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根据"受益者付费和保护者受益"的原则,对生态保护服务提供者进行补偿,既是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的有力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内外生态补偿实践和理论研究为支撑,对多元参与的社区生态补偿理论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参与的社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框架,为生态脆弱社区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谈生态补偿与社区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关于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立足于农村社区,从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双赢的角度,为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社区人口多,任务繁重,区内集体公益林管护成为难题。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保护区集体公益林管护的白水江模式:以社区为主导,以"全民管护+专业管护"为核心,层层协议参与。进而发现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补偿金分配不平衡、奖惩制度操作性不强等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社区深度参与、尝试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分类补偿机制等原则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传明 《林业科学》2012,48(4):127-132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资金来源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意愿调查,确定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各级政府、受益企业和旅游部门,生态补偿客体为社区居民;依据发展权限制的损失和社区居民的受偿意愿,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为每户每年3 800~5 000元;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财政专项基金;提出了生态补偿方式为以资金补偿为主,实物与政策补偿为辅.  相似文献   

5.
北京密云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周边农业发展受到诸多制约,社区居民需要获得一定补偿以持续生计。为了解游客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以密云石城镇的桃源仙谷和黑龙潭景区为例,对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游览情况、相关李克特量表、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认知及参与等进行游客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71%游客愿意支付一定金额用于生态保护,游客的资金支付意愿主要受学历和收入影响,人均愿意支付38元用于生态补偿。专项税收、景区门票、生态标签产品、游客参加志愿活动等多种渠道可作为旅游生态补偿的主要筹集方式;建议石城镇结合旅游生态补偿的主体、渠道、实施等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区参与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等领域均有所涉及,且有利于提高林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林业项目中应用社区参与可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社区林业的转变。文中以我国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为例,总结了社区参与的现状,社区参与的步骤、方法和组织实施路径,及社区参与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典型案例中的经验,并建议我国在管理林业项目过程中应建立社区参与的长效机制,加强各级管理部门开展社区参与工作的基础,同时培养农户社区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期为我国各级林业部门开展社区参与工作及林业项目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把森林生态补偿从狭义界定扩展到广义界定,包括狭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税费、投资、贷款贴息和市场补偿等各种手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安排可以划分为以政府补偿为主导和以市场为主导两种基本形式,以政府补偿为主导的形式目前还停留在森林生态效益狭义补偿阶段和整体负补偿阶段。影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安排的主要因素包括产权不清、补偿主体不明确、交易成本高以及包括计量困难在内的森林生态效益复杂性等。需要从明晰产权,社区参与、生态宣传、生态产品计量与评价等方面促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周边社区居民的资源利用,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然会给保护区造成影响.实现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对保护区的公共投资、实施生态补偿措施、提倡社区参与和共管模式、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等管理创新策略,可以将两者的冲突转化为合作,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澜沧县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澜沧县区划确定的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2.56万hm2,2005年纳入第一批中央森林生态补偿范围的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为1.21万hm2。文章介绍了公益林管护的形式、方法,分析了管护中存在的社区参与程度低、缺乏激励机制、补偿资金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13-17
建立和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湿地保护的战略性措施和协调各方利益的有效形式。通过归纳和评价洪湖湿地生态保护与补偿实践,以及从湖区小范围试点到大规模铺开的三个阶段的主要做法、成效、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强调了建设初期的政府责任、生态环境破坏者赔偿机制、基于社区参与的决策机制、基于生态保护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为最低依据的补偿标准、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以及通过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促进渔民转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即农民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从认识、参与到接受和拥护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一刀切、起不到激励作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分区域、分类型制定补偿标准,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尤溪县"两类林"划分、生态公益林分布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情况,分析当前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会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完善,林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护责任难落实.提出了建立生态公益林建设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模式,研究采取相适应的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能补偿机制和提高全民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芷江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芷江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建立生态公益林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经营措施、完善补偿机制、提高全民积极参与公益林建设和国家经营公益林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英华  高咪咪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3):137-140,146
阐述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针对我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中存在的湿地定义和范围不明、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缺位、补偿方式单一等不足,介绍美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的湿地银行补偿机制、湿地替代补偿机制、被许可人自行补偿机制等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立法体系、明确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和对象、调整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方式等完善我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平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政策工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文中通过案例分析与归纳,梳理近10年来新安江、汀江、长江等典型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综合效益;结合“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指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具有较好的政策综合效益,其中改善与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最为显著,但也存在水质改善即将面临天花板、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正向影响有限、上下游未建立起共建与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包括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作共治机制、多元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的途径、科学精准的流域生态补偿技术体系、高效闭环的生态补偿政策调整优化机制和公众有效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村社林业活动与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社林业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村社或农村生态系统内 ,以农户为主题 ,旨在解决农户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林业活动 ,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黎贡山东坡百花岭村农户在社区与保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多形式、多内容的林业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了社区林业的发展与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周围村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文中以高黎贡山东坡百花岭村所开展的各项村社林业活动为例 ,叙述了农村社区林业活动的公众参与对高黎贡山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周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国内外湿地资源保护概况,总结国内外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经验;阐述广东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广东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进行制度设计,并针对广东省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提出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模式,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区生根发芽.历时130多年的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在法律规制、管理体制、资源利用、资金来源、规划设计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旅游设施膨胀、景观破坏加剧、生态系统完整性受损、周边环境管理被忽视等教训.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吸收相关教训,但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注重社区参与能力建设与机制构建,加强建设与运营的监管,推进立法进程,探索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