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一年生核桃楸苗为试验材料,就不同的施肥处理对核桃楸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得出氮肥和磷钾肥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在核桃楸幼苗期施入20 g/株氮肥即可较好的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研究闽楠基于2种不同岩性土壤上造林后的施肥响应,通过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为造林后闽楠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以2年生闽楠苗作为试验材料,在板岩(B)、煤系砂页岩(M)发育形成的土壤上设置N、P、K 3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并采用DRIS图解法和指数法对2种不同的岩性土壤各处理组的闽楠叶片进行营养诊断以及养分临界值范围划分。结果表明,在板岩(B)土壤上,闽楠叶片元素的最佳比值范围分别为N/P=17.713±2.522,N/K=2.939±0.406,P/K=6.088±0.656;煤系砂页岩(M)土壤上,叶片元素的最佳比值范围为P/N=0.048±0.004、K/N=0.356±0.044、P/K=0.138±0.006。板岩土壤上,闽楠各处理对养分的需求次序均表现为P>K>N,低产组养分不平衡指数(NII)最大且不平衡程度更大,但其中以B10处理更趋于平衡;煤系砂页岩土壤上,闽楠各处理对养分需求次序表现为N>K>P,同板岩一样其低产组不平衡程度也最大,以M12的养分更趋于平衡状态。通过DRIS指数临界标准划分,板岩上闽楠叶片各元素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为:N=18.961~26.010 g/kg,P=1.032~1.577 g/kg,K=6.046~9.709 g/kg;煤系砂页岩上为:N=20.050~29.730 g/kg,P=1.152~1.218 g/kg,K=8.167~9.073 g/kg。对2种岩性土壤上闽楠施肥后的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板岩土壤上以B10处理即施用N:0 g·株-1、P:6 g·株-1、K:5 g·株-1时对闽楠生长更有利;煤系砂页岩土壤上以M12施用N:12.5 g·株-1、P:0 g·株-1、K:5 g·株-1时更适宜闽楠生长,但培育过程中应多注意根据闽楠生长养分的适宜范围对缺乏和过剩的养分及时调整以更好达到平衡养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栌幼苗根系构型对土壤养分胁迫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黄栌幼苗根系构型对土壤养分胁迫环境的适应性,探讨黄栌根系构型在土壤养分供应不足环境中的适应对策。方法试验材料为一年生黄栌幼苗,采用盆栽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养分充足(即全土,土壤含沙比例0,CK),轻度养分胁迫(土壤含沙比例30%,N1),中度养分胁迫(土壤含沙比例50%,N2),重度养分胁迫(土壤含沙比例70%,N3)和极度养分胁迫(即全沙,土壤含沙比例100%,N4)5个梯度,分别在移栽后第31、38、45、52和59天取样,研究幼苗根系分枝模式、几何特征和不同径级细根形态在上述养分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CK处理幼苗的根系拓扑指数(TI和DBI)最大,最长链接路径的链接数(a)、根系外部链接数(μ)以及所有链接路径的链接总数(Pe)最小。N1环境中,幼苗的TI和DBI最小,a、μ和Pe最大,分别比CK高53.2%、131.6%和194.7%。(2)N1、N2、N3和N4处理中:幼苗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和分枝密度(RBI)逐渐增大,其中,N4处理幼苗的SRL、SRA和RBI分别比CK高67.7% ~ 157.4%、52.3% ~ 120.7%和14.7% ~ 42.1%;根尖数量(RT)、根链接数量(RLN)、根链接总长度(RLTL)和分枝数量(RF)逐渐减小,以N1处理为最大,分别比CK高95.0% ~ 279.6%、104.3% ~ 247.4%、77.4% ~ 193.5%和102.6% ~ 235.0%;根链接平均长度(RLAL)、根链接平均直径(RLAD)和根组织密度(RTID)均呈减小趋势,以N4处理最小,分别比CK低15.2% ~ 22.7%、9.3% ~ 21.4%和32.4% ~ 42.7%。(3)CK环境中,SRL和SRA的正相关系数最大(0.951),N4环境中,RF与RLN之间和RLAL和RLAD之间的正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89、0.904)。N1、N2和N3处理的RBI和RLAL之间的负相关系数分别为? 0.915、? 0.889和? 0.893。(4)N3和N4处理中,0 ~ 0.50 mm范围内细根的平均长度比例、平均表面积比例、平均体积比例和平均根尖数量比例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86.3%和86.1%、67.6%和66.7%、40.2%和38.1%、98.6%和98.4%,而上述指标在CK处理中均为最低,分别为80.9%、59.4%、32.2%和97.2%。结论(1)土壤养分充足时,黄栌根系最接近分枝少且结构相对简单的鲱鱼骨分枝模式,具有向土壤深处延伸生长的倾向。轻度胁迫环境中,黄栌构建了分枝多、次级根重叠度高的叉状分枝模式,主、侧根尽可能地主动向距离根基较远的土壤中拓展以吸收更大范围内的养分。中度、重度和极度胁迫环境中,幼苗为减少碳消耗而采取相对简单化的根系结构对策,根系通过形成短而细的密集横向分枝(以细根为主)而加强原位利用养分能力。(2)改变根系构型几何特征参数间的协同或权衡关系、实现自身资源利用的经济化,也是黄栌应对不同土壤养分环境的重要方面。(3)从全土到极端严重胁迫环境,0 ~ 0.50 mm范围细根的分化明显增强。重度胁迫逆境时,0 ~ 0.50 mm的细根是幼苗吸收养分的重要活跃位点。极度胁迫逆境时,黄栌通过促进产生一定数量的寿命相对较长、周转速率相对较慢的细根(0.50 ~ 2.00 mm)以减少细根周转对碳的消耗,从而维持根系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作物白菜型油菜生长过程对核桃凋落叶化感作用的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不添加凋落叶)和3个凋落叶添加剂量水平:L60(60 g·盆-1)、L120(120 g·盆-1)和L180(180 g·盆-1),测定盆栽油菜生长中后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生理响应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核桃凋落叶分解对油菜中期营养生长(地径、株高)有显著抑制,在后期得到明显减弱,可仍对后期油菜生殖生长(开花性状、结实性状和产量)产生抑制影响;但这种抑制效应不会影响油菜结实种子的萌发。2)油菜生长中期(100 d),随核桃凋落叶剂量增大,油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步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变化;丙二醛(MDA)含量仅在L180处理下显著>CK(P<0.05),可溶性糖(SS)含量逐步增加,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逐步下降;到油菜生长后期(140 d)时,各处理下油菜POD、CAT的活性和SS、SP的含量均逐步下降,MDA含量均显著P<0.05)。3)各核桃凋落叶处理对油菜叶片各类叶绿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凋落叶添加量增加,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综上所述,核桃凋落叶经土壤分解对油菜中后期生长造成强烈的化感胁迫,其主要通过对油菜的细胞膜造成过氧化伤害,使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进而妨碍其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水肥耦合对番茄植株养分吸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为西北温室番茄科学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日光温室番茄试验,基于水分蒸发量设置3个灌水量:1.00E(W1)、0.75E(W2)、0.50E(W3)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高肥320-160-320 kg?hm -2(F1)、中肥240-120-240 kg?hm -2(F2)和低肥160-80-160 kg?hm -2(F3),以当地常规灌水施肥为对照(CK)。 【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均随灌水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LAI在成熟采摘期达最大,而叶绿素含量随植株生长先增加后降低,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叶片N、P、K含量呈N>K>P,分别在22.83—47.20、4.45—7.08和22.00—34.92 g?kg -1间变化,提高灌水量与施肥量利于提高叶片养分含量、植株养分累积及养分向果实的转移,W1F1处理下叶片N、P、K含量及植株N、K和果实养分累积量均达到最大(除51 d叶片N和89 d叶片P含量外)。灌水和施肥对植株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影响显著(P<0.05),适当增加灌水量与施肥量,能够提高植株Pn、Gs、Tr。整个生育期W1F1处理下Pn最大,而Tr在CK下最大(90 d除外)。在成熟采摘期水胁迫显著降低了Pn,而在W1水平继续灌水对提高Pn、Gs、Tr不明显。番茄各生育期叶片N、P、K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P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和果实养分累积量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综合考虑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及最终产量,W1F1处理(灌水量1.0E,施肥量N-P2O5-K2O 320-160-320 kg?hm -2)为最优灌水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欧洲云杉(Picea abies)无性系生长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的影响。2012年3-8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以2年生欧洲云杉无性系pab08ts0263组培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施肥方法下植株根系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法(等量施肥、指数施肥和反指数施肥)均有效促进欧洲云杉无性系生长、生物量分配、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根系特征值,但不同施肥方法下其效应有所差异。指数施肥剂量对欧洲云杉根系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最明显(p<0.05),其处理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均是对照的1.7倍以上(1.73 ~3.83倍),而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也显著高于对照;此外,根、茎、叶的含N量分别是对照的1.29倍、1.60倍和1.46倍。可见,3种施肥方法均能有效促进欧洲云杉无性系的生长,其中指数施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赣县3种不同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对照的硬头黄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其单丛分株数、立竹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研究施肥对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提高硬头黄竹林的立竹数量和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与对照相比,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处理立竹数分别增加了26.33、20.50株·丛-1和8.5株·丛-1,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9.24、22.92 g·株-1和162.63 g·株-1;不同处理单丛生物量表现为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CK。矿渣肥肥效时间较长,1 a竹所占比例比CK提高了5.31%,而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对竹林年龄组成的调节作用较弱。复合肥处理分别对3 a秆、2 a枝和1 a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矿渣肥分别对2 a秆和3 a枝、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构件间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年龄和竹高的增加,秆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分别为叶和枝。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秆生物量占的比例最大,叶的生物量次之,略大于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因此,在硬头黄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进行施肥外,还应合理采伐,使竹林保持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8.
以楸树无性系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磁化水喷淋+磁化毯(MW+MR)、磁化毯(MR)、磁化水喷淋(MW)和非磁化水喷淋(CK)4个处理对楸树扦插生根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处理扦插苗生物量积累及生根率进行对比,揭示磁化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MW+MR处理有利于促进插穗生根,插穗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均显著高于MR、MW处理及CK(P<0.05);MW+MR、MR及MW处理的新梢基径、新梢平均长度、叶片数量及叶片面积均高于CK,差异性极显著(P<0.01)。2)磁化处理对扦插苗根系形态有显著影响,其中MW+MR、MR和MW处理的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CK(P<0.05)。因此,磁化处理有利于提高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率,促进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N、P、K、Ca配施处理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其生长及生理表现筛选适宜的配施处理,旨在为望天树壮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年生望天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配施处理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生长表现最优处理是N2P2K4Ca1和N3P4K2Ca1,生理指标表现最优处理是N3P2K1Ca2和N3P4K2Ca1。相关性分析表明望天树苗高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地径仅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处理7(100 mg N+20 mg P+80 mg K)、处理12(200 mg N+40 mg P+20 mg K)对望天树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处理11(200 mg N+20 mg P+50 mg Ca)和处理12(200 mg N+40 mg P+20 mg K)配施下生理特性指标表现最好;N是望天树幼苗生长的必须因子,P和K对促进苗木地径生长作用显著,适量Ca有助于提高望天树幼苗生理活性,超过100 mg则导致生理胁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分析连续11年增量施磷下赤红壤蔗地土壤全磷、Olsen-P以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盈亏、蔗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长期肥力及地表径流定位监测试验(2008年—),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和增量施磷(OPT+P)3个处理,测定土壤全磷、Olsen-P含量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分析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累积盈亏量的关系,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推算施肥处理土壤Olsen-P含量从第11年降至环境阈值所需的时间。【结果】 CK处理逐年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年降速率为0.0251 g·kg -1·a -1。施肥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随种植年限波动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速率OPT+P处理高于OPT处理。不施肥土壤表观磷盈亏10.2 kg·hm -2·a -1,施肥处理土壤表观磷盈余41.3—69.2 kg·hm -2·a -1,占施磷量的31.9%—35.6%,以OPT+P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67.5%。施肥下赤红壤蔗区土壤全磷和Olsen-P变化量均与土壤累积磷盈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OPT处理和OPT+P处理土壤全磷上升0.06 g·kg -1和0.09 g·kg -1,Olsen-P 含量上升11.0 mg·kg -1和9.1 mg·kg -1。土壤每累积亏缺100 kg P·hm -2,CK处理土壤全磷下降0.32 g·kg -1。Mitscher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蔗茎产量与赤红壤Olsen-P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其计算出的土壤Olsen-P 农学阈值为12.1 mg·kg -1。施肥显著提高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且OPT+P处理也显著高于OPT处理。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正相关。基于土壤磷素变化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推算得出第11年OPT和OPT+P处理Olsen-P水平降至环境阈值的时间分别需要12年和16年。 【结论】 在南方赤红壤区,施肥尤其增量施磷在提高土壤磷素累积的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磷流失风险。在本试验磷的基础养分条件下,按OPT处理施磷,并从甘蔗种植的第2—3年实行隔年施磷可维持土壤磷素处于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之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施N处理对乌桕容器苗营养元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筛选出培育乌桕容器苗的最佳施肥方法和施氮量。以当年生乌桕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施肥(C600)、指数施肥(Z200、Z400、Z600、Z800、Z1000)和不施肥(CK)共7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N素施肥处理对乌桕容器苗N、P、K等营养元素浓度(质量分数,下同)、积累量和可溶性糖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N处理对乌桕容器苗养分状况均有显著影响。随施N量的增加,乌桕容器苗各器官的N浓度都是先增后减,最大值出现在指数施肥Z600处,根、茎、叶的N浓度分别为101.80、91.50 mg·g-1和121.33 mg·g-1。乌桕容器苗各器官P浓度都较对照有所降低。指数施肥条件下,根和茎中的K浓度随施N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叶中的K浓度随施N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Z600处达到最大;乌桕容器苗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全株的营养元素积累量都随施N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趋势,最大值都出现在Z600处;在指数施肥的各处理中,乌桕容器苗根、茎、叶各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施N量...  相似文献   

12.
以紫楠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紫楠容器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紫楠容器育苗过程中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不同的缓释肥施用量处理:F1 2.0 kg·m-3、F2 2.5 kg·m-3、F3 3.0 kg·m-3、F4 3.5 kg·m-3,测定不同缓释肥施用量水平下的紫楠苗木生长指标、根系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紫楠容器苗的形态生长指标、根系指标和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影响。紫楠苗木各项测定指标基本随育苗基质中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缓释肥施用量为F3水平时,紫楠容器苗的长势最佳,苗高13.63 cm、地径5.03 mm,苗木单株干质量3.92 g·株-1、侧根干质量1.16 g·株-1,苗木根系总长204.28 cm、根系表面积157.51 cm2、根系体积12.46 cm3、总根尖数597个、一级侧根15.53条;同时,苗木叶片中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当缓释肥施用量增至F4水平时,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育苗基质中的养分浓度过高,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影响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综合评价,可选用3.0 kg·m-3缓释肥作为1年生紫楠容器苗培育过程中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以黄果柑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黄果柑酚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黄果柑果肉中,除柚皮素外的其他8种酚类物质均能检出,但不同处理差异显著(P<0.05)。每棵果树施用低水平(3 kg)的有机肥对提高黄果柑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效果最好,施用适量(6 kg)有机肥或低水平氮磷无机肥(N,0.41 kg;P,0.90 kg)的效果次之。在实际生产中,为提升果实的保健价值,提高果实的综合利用率,需增加黄果柑果肉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为此,建议适当减少无机肥中氮磷的施用量,配合增施有机肥,或适当增加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入量。  相似文献   

14.
配方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配比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对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测定表明,不同处理的刨花润楠的地径生长量比对照(CK)提高9.14%~123.60%;株高生长量比CK提高10.14%~86.12%;生物量比CK提高0.85%~74.87%。对刨花润楠光合指标影响是叶绿素总含量比CK增加12.58%~67.65%;净光合速率(Pn)值比CK提高6.0%~294.33%;蒸腾速率(Tr)值比CK提高27.80%~280.51%;气孔导度(Gs)值比CK提高0~300.00%;施肥对胞间CO2浓度(Ci)值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CK的胞间CO2浓度(Ci)值最高。氮肥是影响株高、生物量生长、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指标的重要因子,钾肥是影响地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综合评价表明,施肥量为N:240 mg·株-1、P:36 mg·株-1、K:162 mg·株-1 (按纯N、P、K含量计算)对刨花润楠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施肥方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根系构型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菌根苗(混合接菌,HJ)和非菌根苗(未接菌,WJ)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对比分析苗木根系的形态(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系功能(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及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显著影响1年生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各施肥处理下,菌根侵染率均为HJ高于WJ处理。2)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苗木直径0~0.5 mm根系的形态指标;2种接菌处理下,EF处理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均最高。3)各施肥处理下,油松苗木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HJ低于WJ处理,而根组织密度及根系总生物量为HJ高于WJ处理。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苗木根系生物量变化规律均为EF>DEF>CF>CK。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根系形态构建。  相似文献   

16.
氮素指数施肥对白桦播种苗养分承载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白桦苗木质量,本文采用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1/2 指数施肥(HEF)、2 倍指数施肥(DEF)以 及对照(CK)处理,研究容器苗中不同N 施肥处理对白桦1 年生播种苗生物量分配、养分含量动态和养分承载以及 苗木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结束后,EF 处理提高了苗木生物量,同时改善了苗木根系生物量所 占比例。EF 处理苗木总生物量较CK 提高23.87%(P 0.05),同时EF 处理较CF 和DEF 处理苗木根茎比提高均 为26.09%(P 0.05)。2)EF 处理提高了苗木体内的养分承载,与DEF 处理苗木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EF 处理 苗木养分含量较CF、HEF、CK 处理分别增加29.65%、33.42%、113.74%(P 0.05)。3)苗木生长高峰期,EF 处理 提高了苗木叶片的光合能力。EF 处理苗木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较CF 处理分别提高15.2% (P 0.05)、7.3% (P 0.05)。EF 处理苗木叶面积高于CF 处理14.3%(P 0.05)。4) 5 种施肥处理苗木N、P 养分浓度及N、K 养 分浓度呈线性相关(P 0.01)。指数施肥提高了苗木P、K 吸收,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P、K 吸收效率由高到低均为 EF DEF HEF CF CK。EF 处理有效促进了苗木生物量积累,提高了苗木养分承载,同时明显提高了苗木体内 P、K 的养分利用效率,因此EF 处理为最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甜瓜植株养分承载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分析合理施肥方式、浓度以及指数施肥对甜瓜的适用性,为设施甜瓜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白莎密薄皮甜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处理CK、指数施肥处理(E2、E4、E6、E8、E10)和平均施肥处理(C2、C4、C6、C8),分析养分承载和氮吸收利用情况。【结果】2种施肥方式各器官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随呈现相同的趋势。各器官养分含量均和地上部养分积累量分别以E4(4 g/株)、E6(6 g/株)最高全株各养分含量表现为钾>氮>磷,各养分均在指数施肥处理E4(4 g/株)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甜瓜植株的氮、磷、钾养分在根、茎、叶和果中的分配向叶片和果实倾斜。指数施肥E6(6 g/株)处理果实氮吸收量能达到107.88 kg/hm  相似文献   

18.
以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北华1号”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通过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了水肥耦合对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的根长和比根长呈正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对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和施氮量耦合效应对比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均呈负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最显著,适水适氮适磷组合处理最有利于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稳定。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施氮量为3.8 g·株-1、施磷量为1.9 g·株-1的处理细根根长和比根长均最优,1~3级根根长分别为338.69、159.65、86.21 cm;比根长分别为225.26、53.22、216.24 m·g-1。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施氮量为2.4 g·株-1、施磷量为1.2 g·株-1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最低,SOD、POD、APX、GSH-Px的活性分别为7.62、10.44、44.00、1.43 U·g-1·min-1。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和施氮量分别为蓝靛果忍冬细根生长和根抗氧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蓝靛果忍冬苗期立地筛选、水肥配施等栽培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