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防治甜菜夜蛾有效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豇豆和苋菜上甜菜夜蛾进行了药剂筛选 ,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 ,对甜菜夜蛾药效最好的为除尽。室内试验24、48、72h后 ,除尽50mg/L校正死亡率为91.1%、100%和100% ,青虫绝300mg/L48、72h后校正死亡率为85.1%和93.8%。其次为米满200mg/L 72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 ,氟铃脲50mg/L 48、72h后校正死亡率为82.9%和94.5%。田间施药 1、3、7d后 ,除尽1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8.3%、99.7%和95.9% ,米满为51.7%、93.0%和 96.3% ,青虫绝为65.4%、88.2%和93.1% ,氟铃脲为31.8%、89.3%和100% ,CP1为70.5%、91.8%和96.5% ,CP2为38.8%、85.7%和100.0% ,CP3为78.6%、100.0%和91.6%。但甜菜夜蛾对好年冬、灭多威、辛硫磷和氯氰菊酯具有较高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31  
任志远 《干旱区研究》2003,20(3):202-205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 ,对陕晋蒙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准格尔旗 1987~ 2 0 0 0年间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十分之快。其中 ,建设用地年变化率为 2 0 .6 3% ;林地年变化率为 14 .5 7% ;交通用地年变化率为 8.19% ;园地面积年变化率为 7.82 % ;未利用土地年变化率为负 6 .0 5 % ;牧草地年变化率为 3.6 3% ;耕地年变化率为负 2 .33% ;水域面积年变化率为 1.6 8%。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比分别减少了 6 .7%和 2 4 .9% ,其它用地类型占比均有增加。林地和牧草地占比增长较大 ,分别为 12 .0 %和 17.2 %。通过分析 ,提出了本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发展模式和分区调控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灯光诱控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选择性与效果,采取成虫趋光反应行为试验箱分别测定14种单色光波LED灯下、不同试虫密度下及不同光强下黏虫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在18:00—21:00时段,不同光照时间下,试虫密度为20头时黏虫成虫趋光率最高;在光强为40~640 lx下,光强对黏虫成虫趋光率无显著影响,当光强为160 lx时,黏虫雌、雄成虫趋光率最高,分别为52.0%和27.6%;在365~660 nm波长范围内,雌成虫的趋光率显著高于雄成虫。当波长为420、590、600、630和660 nm时,黏虫雌成虫的趋光率较高,分别为41.0%、40.0%、41.0%、40.6%和45.0%;当波长为365、380、445和480 nm时,黏虫雌成虫的负趋光率较大,分别为33.6%、24.6%、20.0%和20.6%;当波长为570、590、630和660 nm时,黏虫雄成虫的趋光率较高,分别为33.6%、32.4%、30.8%和33.2%;当波长为365、590、600和630 nm时,黏虫雄成虫的负趋光率较大,分别为21.2%、20.2%、21.8%和21.2%,表明黏虫趋光行为主要受波长影响,且雌、雄成虫敏感波长不同。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线GP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玉米中莠去津、乙草胺和2,4-滴丁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水(体积比50∶50)震荡提取后,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在线GP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在此条件下,莠去津、乙草胺和2,4-滴丁酯最小检出浓度均为0.02mg/kg。莠去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0%~107.0%;相对标准偏差为3.4%~14.0%;乙草胺平均回收率为72.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4.7%~10.5%。2,4-滴丁酯平均回收率为81.0%~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6.8%~10.2%。  相似文献   

5.
10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室内药效测定的基础上 ,经田间药效试验明确 ,防治斜纹夜蛾 3龄前幼虫效果较好 ,药后 7d防效2.5%功夫乳油和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分别为92.39%和89.43% ;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为93.32% ;40%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为97.45%~83.68% ;80%敌敌畏乳油和20%三唑磷乳油1000倍液分别为92.25%和88.24%。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观察了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Townsend)的生物学特性。日本追寄蝇主要产卵于家蚕Bombyx mori L.幼虫的胸部,其次为头部,最后是腹部,三者间产卵量差异显著。在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家蚕和人纹污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幼虫同时存在时,日本追寄蝇优先选择寄生家蚕幼虫,寄生比率为62.79%;其次选择人纹污灯蛾幼虫,寄生比率为25.16%;选择美国白蛾最少,寄生比率为12.33%。在家蚕、人纹污灯蛾和美国白蛾幼虫体上的着卵量分别为5.63、4.05和1.85粒。该寄蝇对5、4、3龄家蚕幼虫的寄生比率分别为44.38%、34.67%和21.05%,着卵量分别为9.58、7.95和4.45粒;对7、6、5龄美国白蛾幼虫的寄生比率分别为53.33%、27.02%和19.67%,着卵量分别为7.27、3.17和1.33粒。随寄主体表寄蝇卵量的增加,寄主死亡率增加;卵量为1粒时,寄蝇化蛹率为52%,寄主死亡率为58.33%;卵量为2粒时,化蛹率为69.16%,寄主死亡率为71.67%;卵量为4粒时,化蛹率为76.83%,寄主死亡率达到100%;卵量大于4粒时,寄蝇化蛹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NaN3诱变和盐碱胁迫对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叠氮化钠(NaN3)诱变和盐碱(NaCl、NaHCO3、Na2CO3)胁迫处理“中苜1号”苜蓿愈伤组织,测定相关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N3和盐碱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降低,在NaN3浓度为3.0 mmol·L-1(处理8 d),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4.55%,此NaN3浓度和处理时间为NaN3诱变半致死浓度;在200 mmol·L-1盐碱浓度胁迫下(胁迫12 d),愈伤组织存活率低于5%,此盐碱浓度和胁迫时间为各盐碱致死浓度;除低浓度NaCl胁迫组外,随着NaN3和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生物量降低,NaN3降低范围为60.85%~81.88%,NaCl胁迫组降低了13.90%~65.63%,NaHCO3胁迫组降低了21.71%~67.37%,Na2CO3胁迫组降低了61.54%~73.20%,盐碱对愈伤组织生物量的影响为NaCl>NaHCO3>Na2CO3。经NaN3诱变和盐碱胁迫,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和电导率降低,NaN3、NaN3+NaCl、NaN3+Na2CO3、NaN3+ NaHCO3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7.07%、53.57%、22.31%、47.69%,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4.79%、162.86%、58.36%、109.54%,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7.78%、162.86%、80.00%、107.25%,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35%、11.17%、3.64%、5.54%,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15.13%、17.96%、16.79%、17.28%。NaN3诱变促进愈伤组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降低膜的透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结合灌水定额在食葵种植中的增产机制,以无覆盖(N)种植为对照,设置地膜覆盖(S)、秸秆覆盖(F)和碎麦秸垫式膜覆盖(SF)共3种覆盖方式,结合900 m3·hm-2(H)和750 m3·hm-2(M)2个灌水定额,对食葵农田土壤水热、养分及产量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均较无覆盖种植增加土壤贮水量,其中当灌水定额为900 m3·hm-2时,SF和F显著增加23.89%和12.37%、S增加了6.50%;当灌水定额为750 m3·hm-2时,SF、F、S分别显著增加20.64%、8.23%、6.96%。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其中当灌水定额为900 m3·hm-2时,SF和F较N提高2.82%~7.43%,S较N降低4.3%;当灌水定额为750 m3·hm-2时,SF和F均高于N,增幅为1.40%~6.87%。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SF处理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较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6.7%、15.2%、12.8%和16.5%,F和S处理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较N处理分别提高6.3%~6.8%、4.7%~7.8%和8.6%~8.8%。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可提高食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SFH、SH、FH、SFM、FM处理分别较N处理增产25.9%、6.7%、10.4%、18.2%、15.2%,SM降低了3.1%,SF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3%。综上所述,SFM处理在改善食葵土壤水热、增加土壤养分、提高食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故SFM种植模式是适宜于河西绿洲食葵种植的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稻抗性基因Piz-t、PibPii的有效性,利用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Avr-Pii的特异性引物对自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348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并测定其对仅含Piz-t、PibPii基因的水稻抗性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品种的致病性,明确这3个无毒基因在云南省水稻产区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51.7%、46.8%和15.8%的菌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Avr-Pii,GT8、GT2、GT5、GT6、GT1、GT3、GT4和GT7基因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4.7%、21.8%、21.0%、16.7%、4.9%、4.0%、3.4%和3.4%;分别有4.9%、29.2%、41.1%和24.7%的菌株含有3、2、1和0个无毒基因;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总多样性指数水平较高,为2.81,其中滇中水稻产区的最高,为2.97;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89.1%、63.2%和38.5%的菌株对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表现为不致病,表明对Piz-t基因和Pib基因的抗性利用价值较Pii基因高;PT1、PT2、PT3、PT4、PT5、PT6、PT7和PT8致病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3.0%、30.2%、8.9%、2.0%、21.8%、5.2%、4.6%和4.3%,其中PT2、PT1和PT5为云南省稻瘟病菌的主要致病型。表明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稻瘟病菌3个无毒基因的分布及组成差异较大,群体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GC和HPLC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2种方法分别对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中都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色谱柱都采用3%OV-101chromosorbAWDMCS150 ̄177μm1m×3mm玻璃柱,柱温为200~205℃,汽化温度和检测温度均为230℃,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回收率分别为99.1%~100.3%,98.5%~99.8%和99.3% ̄100.7%;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34%,0.51%和0.37%。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使用Nova-PaKC18250mm×4.6mm色谱柱,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回收率分别为99.1%~100.7%,98.9% ̄99.6%和99.9%~101.2%;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74%,0.43%和0.58%。  相似文献   

11.
烟嘧磺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以乙腈 水为流动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内标物,使用SymmetryShieldTMRP-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7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烟嘧磺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嘧磺隆的线性关系系数为0.9998,测定4%烟嘧磺隆悬浮剂时,标准偏差为0.029,变异系数为0.70%,平均回收率为99.92%;测定烟嘧磺隆原药时,标准偏差为0.23,变异系数为0.26%,平均回收率为100.16%。  相似文献   

12.
本方法采用10%SE-30玻璃填充柱,正十九烷为内标物,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水胺硫磷、硫丹含量,其变异系数、回收率、相关系数分别为:水胺硫磷0.21%;99.7%~101.1%;0.9998。硫丹0.78%;99.6~100.1%;0.9999。  相似文献   

13.
基于洛伦茨曲线的陕北黄土高原降雨分布不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建立的基尼系数降水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延安市和榆林市1961—2010年的降水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并用Mann—Kendall方法趋势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榆林市和延安市的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基尼系数分别为0.61和0.56;大于1的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年份占总年份的比例分别约为33%和16.7%。榆林市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呈下降趋势;延安市的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呈上升趋势。榆林市的降水分布不均性增强,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小的月份所占的比例较大;延安市降水分布趋于均匀,降水量大的月份所占比例增加。榆林市在1972、1986年和1997年的洛伦茨不对称系数有较大波动,这些年中降水不均匀性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大的月份引起的,同期也是土壤干旱异常的年份。因此,洛伦茨曲线从一种新的角度来量化评价降水分布时间不均匀性及其成因,为研究土壤干旱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成因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适宜温室番茄生长的滴灌灌水均匀系数,试验设置了65%(C1)、75%(C2)、85%(C3)不同滴灌灌水均匀系数及190 mm(I1),220 mm(I2),250 mm(I3)不同的灌水量处理,以裂区试验法研究各处理对番茄生长、光合色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灌水均匀系数对番茄株高增长无显著影响(P0.05),对茎粗增长有显著影响(P0.01),灌水量、灌水量与灌水均匀系数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株高、茎粗增长无显著影响(P0.05);灌水量对番茄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除有机酸)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水均匀系数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以上番茄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在灌水量、灌水均匀系数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果实形态指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灌水均匀系数为75%、灌水量为190 mm条件下番茄综合品质最佳。整个生育期内滴灌灌水均匀系数65%~85%处理下,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为85%~95%,能满足番茄生长需要,因此针对西北地区温室作物建议下调现行滴灌灌水均匀系数标准。  相似文献   

15.
螺虫乙酯240g/L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XTerra RP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40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螺虫乙酯的标准偏差为0.09,变异系数为0.41%,线性相关系数为1,平均回收率为100.54%。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SB—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5nm波长下对乙氧呋草黄20%乳油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标准偏差为0.056;变异系数为0.27%:平均回收率为100.01%。  相似文献   

17.
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94nm波长下对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唑嘧菌胺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1.0000;标准偏差分别为0.089、0.033;变异系数分别为0.44%、0.1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9.9%。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外标法定量检测毒死蜱中微量甲苯的含量,其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3;变异系数为0.16%;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60nm波长下对氟噻唑吡乙酮10%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标准偏差为0.15,变异系数为1.51%,平均回收率为100.18%。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0.05%磷酸水为流动相,以Agilent 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喹螨醚原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喹螨醚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26,变异系数为0.27%;平均回收率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