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结合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获得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并用三波长法测定24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发现品种间异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吉林32和吉林35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292%...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袁金斌  卢建中 《大豆科学》2004,23(2):147-150
建立了测定大豆提取物及以大豆展品黄酮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大豆总异黄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染料木素为标准品,优选出325nm为测量波长,以染料木素计量试样中的大豆总异黄酮.大豆提取物中大豆总异黄酮的含量为38.1%,加标回收率为102.3%;某保健品中大豆总总异黄酮的含量为4.76%,加标回收率为99.8%.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保健品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为4.784 mg/g,加样回收率为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2.0%.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查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的一种手段,适用于大豆及其保健品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出限为1.09~2.06 mg·L~(-1),定量限为3.25~6.46 mg·L~(-1);异黄酮各异构体同收率为97.11%~103.3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3%~4.32%.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得吉林省261份普通大豆品种(系)中的异黄酮含量范围1.46~4.97 mg·g~(-1),超过4 mg·g~(-1)的品种(系)有23个,占测定品种(系)总数的8.81%.  相似文献   

5.
施肥、品种及密度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由于其特定生理保健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6年进行了砂培试验,用以探索氮、磷、钾肥单因素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氮肥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有较大影响,低氮处理较高氮处理异黄酮总含量增加54.9%,低氮处理较均衡施肥异黄酮总含量增加23.3%.2007年进行了氮肥施用量、品种与栽培密度3因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密度、施氮量3项效应及其所有的互作项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与3种组分含量均具有极显著的效应.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规律与砂培试验的结果一致,即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氮肥施用量、不同密度水平及不同品种间异黄酮总含量的变异幅度为5.97%、10.49%和28.44%.由于单项因素及互作项效应的存在,在进行高低异黄酮大豆栽培生产时,考虑各单项因素的同时也应注意各项因素不同水平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
大豆子粒中异黄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个快速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法测定了来自东北三省的50份大豆材料子粒中的异黄酮含量.该体系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不脱脂,80%的乙醇浓度,不小于20:1的物料比(溶剂:原料),浸提1小时,浸提温度不超过50℃.东北三省的50份大豆材料异黄酮含量的平均数为0.285%,品种间变异幅度为0.194%-0.408%,主要分布于0.235%到0.295%之间,其品种数占全部品种数的56%.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纯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其朋  张怀  钱忠明 《大豆科学》2002,21(3):177-202
测定了大豆异黄酮中两种主要成分染料木甙和大豆黄甙的雾点压力。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和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通过两次膨胀进行大豆异黄酮的精制,得到的产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90%,异黄酮收率大于78%,该研究为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在天然极性物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UV-B强度增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检测.大豆植株经不同辐照度UV-B辐射后,收获成熟籽粒,超声波振荡法提取大豆异黄酮,采用BDS Hypersil C18柱,以含甲醇:0.4%磷酸(30:70,v/v)洗脱,DAD254 nm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大豆在180 mw·m-2UV-B处理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降低,其中Daidzin、Glycitin、Genistin和Daidzein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5%、8.6%、1.1%和11.4%,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叶片异黄酮含量与PAL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进入点酶,也是异黄酮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为了分析大豆叶片中异黄酮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表达量的关系,采用砂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总异黄酮及大豆黄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同时测定了相应各生育时期大豆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大豆叶片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苷元组份含量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冈的相对表达量有一个协同增减的趋势;在初花期(R1)大豆叶片中的异黄酮总含量和三种苷元组份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孔树脂从大豆糖蜜中回收大豆异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雷  袁其朋 《大豆科学》2007,26(3):435-438
以大豆糖蜜为原料,以Ca(OH)2为絮凝剂去除大豆蛋白质,利用大孔树脂分离大豆异黄酮.测定了大豆异黄酮在ADS-7型树脂上的吸附饱和曲线,并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的洗脱条件.结果表明,用浓度为70%的乙醇洗脱大豆异黄酮,得到产品的纯度最高为63.51%,收率为93.40%.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照条件下大豆体内异黄酮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HPLC检测了不同光照处理大豆组织中异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幼苗子叶异黄酮含量大大高于叶片和根中的含量;光照处理后,子叶中异黄酮的含量降低,而叶片和根中的异黄酮含量上升;异黄酮含量较低的品种,幼苗光照后子叶中异黄酮含量上升较多。幼苗子叶中的异黄酮以大豆甙和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衍生物为主,叶片中主要含有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衍生物,根中异黄酮组分以丙二酰大豆甙为主;异黄酮组分因品种不同显示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纬度地点大豆子粒异黄酮含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纬度的田间试验,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含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品种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的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除黄豆黄素以地点效应最大外,大豆黄素、染料木黄素及总含量均以基因型×地点互作影响效应最大,4种含量基因型影响最小。在黑龙江省范围内,大豆子粒异黄酮总含量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均与纬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良Solt-Faber法建立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以大豆异黄酮和皂甙饲喂大鼠42 d后,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光光度法测定γ-谷酰胺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降低肝癌前病变大鼠血清γ-GT、ALT、AST活性,升高血清SOD、CAT、GSH-PX活性和降低MDA以及NO水平,但对血清TNF-α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具有明显的抗化学致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高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条绿色高效地提取纯化大豆异黄酮,并联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和低聚糖的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RSM)优化,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超声功率250 W,70%乙醇,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in,大豆异黄酮提取量为2 104.25μg.g-1,提取率85.34%;并通过三步简单的分离纯化从豆粉中得到1 838.00μg.g-1、纯度为62.09%的异黄酮,最终收率74.54%;最后以提取异黄酮后的剩余豆渣为原料,联产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216.25 mg.g-1)和低聚糖(73.75 mg.g-1),全过程无废液废渣排出。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检测大豆异黄酮5种组分(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且测定了大豆各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的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0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54nm...  相似文献   

16.
先用聚醚砜有机膜对豆粕乙醇提取液进行超滤,然后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研究大豆异黄酮的精制工艺.结果表明:用孔径5000D的有机膜超滤处理豆粕乙醇提取液,能够去除其中56.1%的杂质.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采用上样液浓度为0.750 mg·mL -1大豆异黄酮溶液,流速为1.0 BV·h-1,依次用去离子水、1.0 ...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中豆27(♀)×九农20(♂)重组自交系的异黄酮含量.结果显示重组自交系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分析了异黄酮含量同主要农艺性状和化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脂肪总合量、分枝数、单株产量、总荚数、主茎荚数和分枝荚数呈现负相关,其中与蛋白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合量相关都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同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呈正相关趋势,并进一步估算了各异黄酮的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two bacterial strains to enhance bioactive contents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total flavonoid compounds and isoflavon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n 3-day-old soybean sprouts we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bacterial determinants responsible for these effects, viable and UV-treated strains were delivered to wounded seed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erformed with all the evaluated parameters indicated the different effectiveness of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N5.18 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N21.4 based on different structural and metabolic determinants for each. N21.4 increased total phenolics and isoflavones from the genistein family, while N5.18 triggered biosynthesis of daidzein and genistein families coupled to a decrease in total phenolics, suggesting different molecular targets in the phenilpropanoid pathway. Only extracts from N5.18 treated seeds showed an improved antioxidant 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β-carotene bleaching prevention method. In summary, bioeffectors from both bacterial strains are effective tools to improve soybean sprouts quality; structural elicitors from N5.18 also enhanced antioxidant activity, being the best alternativ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 biotechnologic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