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系统分析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4份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主花序形状(1.68)和主花序长度(2.07)。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944%,单株鲜体重与第3、第6、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可为间套种亲本材料,第Ⅱ和Ⅲ类群可为大粒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为优质饲用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为观赏类亲本材料。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1,(9)
解析老芒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老芒麦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39份老芒麦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9份老芒麦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状变异系数在8.53%~41.52%之间,其中,小穗宽度的遗传变异最大,为39.95%,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最大,为72.55%;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茎节数、穗长、旗叶长等与产量相关的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8.29%。聚类分析将39份老芒麦种质分为5类,其中第2类种质植株高大,叶片大、小穗数多、千粒重较大,可以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利用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质资源,了解不同生态区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551份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比2个冬麦区的小麦23个性状发现:芒形、幼苗习性、粒质和穗长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性状高,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南部中熟麦区的芒形、抗倒伏性、穗长和小穗着生密度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茎粗和整齐度多样性指数偏低;中部晚熟麦区的芒形、幼苗习性、穗长和千粒重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小穗着生密度、整齐度和叶姿多样指数偏低。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经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属于矮杆、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丰产亲本材料。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8%,第一主成分反映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小穗着生密度,第三主成分反映千粒重。本研究对深入探索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西藏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52份油菜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油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76%;主成分分析将12个农艺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989%;聚类分析将52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31份材料,第Ⅱ类群包含14份材料,第Ⅲ类群包含7份材料。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1,(8)
为了解决小麦品种遗传背景狭窄,加快品种更新和突破性品种的选育,以30份国内外冬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不同基因型小麦种质资源在山西种植的表现,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3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变异系数以小区产量最高,为36.90%,其次为穗粒重,最低的是每穗小穗数,为11.15%,说明了30份国内外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丰富,每穗小穗数则相对稳定;相关分析显示,千粒重、穗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9、0.544,为产量构成的主要因子;对参试材料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7.12%,分别是产量因子、株型因子、分蘖成穗因子、籽粒因子、熟性因子、穗部因子。结合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类群Ⅰ各性状表现较差,产量最低,类群Ⅱ综合性状均居中,属于中秆、中产冬小麦优异材料,类群Ⅲ为高产、多分蘖多粒高千粒重的高产特异亲本材料,类群Ⅳ为高秆、多粒小麦材料。整体来看国外材料产量表现一般,在作为亲本利用时要综合各性状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4个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夏植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单次采收产量折合产量变异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以第一成瓜节位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重要性状单次采收折合产量与全生育期长短和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至始收天数和瓜花斑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一成瓜节位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原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因素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1.98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1份种质,属中低产类型;第Ⅱ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晚熟高产类型;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长生育期高感霜霉病低产类型;第Ⅳ类群包括11份种质,属早熟高产类型。通过农艺性状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越夏产量表现较佳的5份种质:LCH8、LCH2、LCH4、LCH14、LCH25,适宜作为华南地区夏植品种选育的种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以70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连续3年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大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麦材料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第一茎节长变异系数最大,为56.24%,其次是主穗粒数(44.31%)和单穗粒重(41.50%)。聚类分析将参试大麦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秆―短穗型,可作为粮饲兼用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Ⅱ属于大粒―高产型,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中矮秆―大粒―高产型品种选育的亲本,或生产上直接利用;类群Ⅲ可作为长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Ⅳ可作为矮秆多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Ⅴ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建议作为资源材料保存;类群Ⅵ材料属于小粒―多穗型。结合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出以矮秆、强分蘖、高产为基础,分别兼具短穗、多粒、长穗的3类大麦种质,并构建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本试验为大麦种质的评价、利用及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利用黄秋葵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66~1.79之间,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46%~43.5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最小的是蒴果宽度。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秋葵产量与第一分枝节位、主茎节数,单株果数、果实棱数存在高度相关性;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产量与花蕾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3个数量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2.049%,这4个主成分反映了201份黄秋葵材料的主要遗传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个类群:类群Ⅰ黄酮含量高但产量最低;类群Ⅱ、类群Ⅲ产量高,花蕾和嫩果黄酮含量低,其中类群Ⅱ植株高大且分枝多,类群Ⅲ则反之;类群Ⅳ的果实大且重,但单株果数少,产量较低。可根据不同目的及需求,选择不同类群的材料作为黄秋葵育种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早熟禾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利用形态学指标探讨早熟禾(Poa L.)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早熟禾品种改良和选择亲本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34份早熟禾种质资源的14项形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了解其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早熟禾种质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茎秆节数最大,小花数和叶长变异次之,而返青—成熟期生长天数为1.86%,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长、叶宽、草层高、生殖高4个性状是造成早熟禾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34份种质材料分为3类,第一类与第三类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地区22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包被度、壳色和粒色分布较分散,穗形、穗柄状态和穗型频率分布较集中,侧散(伞)类型居多;生育期、有效分蘖数、节间数、株高、茎粗、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和千粒重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8.36%~37.46%,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为2.00;从区域来看,黔东南地区种质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分别为28.56%和1.5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数值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220份高粱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11份种质,表现为侧散(伞)穗、生育期短、分蘖力强、穗长和穗粒重小等特点,可作为中早熟侧散型高粱育种的基础材料;类群Ⅱ包含8份种质,主要表现为周散(伞)穗、穗柄直等特点,可用作帚用高粱材料的改良亲本;类群Ⅲ仅含1份种质,主要表现为棒形紧穗、生育期长、分蘖力弱、节间数多、植株高大粗壮、主穗短、穗柄长和穗粒重大等特点,可作为能源用高粱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1.
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10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质量性状以主茎茸毛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5,以蒴果棱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3.88%;数量性状以节间长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以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47.66%;通过聚类分析,将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可作为选育八棱、高秆品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Ⅱ为矮秆、短节间特异材料,类群Ⅲ为高产选育目标材料,综合性状较好,可直接作为优异亲本加以利用,类群Ⅳ包含一批单花、高产特异材料。  相似文献   

12.
旨在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亲本。以2015 年引入的51 份美国小麦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 个质量性状的频率分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了9 个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并以农艺性状为指标,对51 份小麦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参试小麦种质的株型以直立型为主,穗型以纺锤形为主,芒型以长芒为主,旗叶以下披型为主。产量与有效穗数(0.472**)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0.340*)显著正相关。9 个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性较大,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容重(1.71%)外,均超过了5%,以不孕小穗(55.21%)为最大,参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Ward 法聚类将51 份种质分为了4 类,其中第1 类群10份种质的千粒重(40.31 g)、有效穗数(656.74 万/hm2)、产量(8718.63 kg/hm2)是4 个类群中最高,可作为重点亲本利用,其余种质可依据类群特征作为改良某一性状的中间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3.
120份谷子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表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0份谷子种质资源的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以主穗重和主穗粒重最高,均为2.02;变异系数以单株干草重最高,为64.12%。根据谷子种质性状间的遗传差异,对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10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1.777%。通过聚类分析,将谷子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各类群在生育期、株高、分蘖性、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等性状间有明显的形态学特征,从早熟、高产和单株干草重3个方面筛选出11份优异谷子种质资源。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肃干旱高寒农业区谷子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邱红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23-128
为提高优质油份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前提。对我国240份北方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油份及5个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北方大豆核心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3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7类。第1、6、7类群为高油群体,第3、5类群为次高油群体,第2、4类群为低油群体,7个类群间的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可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50个红掌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测定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了变异性、主成分和聚类等分析。结果表明,红掌品种间差异较大,叶柄长、佛焰苞长、佛焰苞宽和花朵数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31%,佛焰苞性状主成分特征值最大,与红掌的变异性相一致。花朵数与其他的农艺性状负相关,选择亲本时要综合其它优良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将红掌种质资源划分为4类,其中第Ⅰ和Ⅱ类群的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今后红掌育种的重点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为拓宽油菜育种配制杂交组合用种质资源,筛选优异基因资源。对近年收集和自育的50份油菜材料进行田间鉴定和农艺性状相关、回归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材料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单株产量与株高、每角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长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角果、千粒重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每角粒数和株高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将50份油菜材料分为3个类群,为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对湖南省47份生姜种质资源的15个数量性状和10个质量性状进行分析,以期探索湖南省各地生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及变异特性,为湖南省生姜种质评价与新品种创制提供理论依据。用Excel及SPSS等对调查收集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生姜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范围为13.22%~40.13%;聚类分析中,47份生姜资源分为2类4个亚组,其中第I类群的41份资源为密苗型资源,第II类群的6份资源为疏苗型资源,亚组I和亚组IV近似纺锤状;亚组II和亚组III近似灯泡状;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出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078%,分别命名为高产型形态因子、低产型形态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因子;相关性分析中,根状茎、株形、地上茎、子姜、叶部等形态因子与根状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和主茎叶数与根状茎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植株高大,分枝少,地上茎粗壮,根状茎、子姜粗长的品种单株根状茎质量相对更高;通径分析中,主茎叶数、分枝数对根状茎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而根状茎、地上茎粗、子姜长、株高等对根状茎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生姜植株高大、地上茎秆粗壮、分枝少、叶片较少,根状茎粗长、子姜长的生姜品种具有高产潜力。该试验解析了湖南省生姜资源各主要农艺性状对根状茎质量形成的贡献大小,为更好地指导湖南省生姜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水稻是人类主要的富硒食物,但目前选育的富硒水稻品种极少。本研究筛选出61份富硒籼稻品种,综合应用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富硒水稻品种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质量性状中稻瘟病抗性指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数量性状中有效穗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显著负相关;水稻籽粒硒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可将材料分为4大类群,类群1植株矮、穗短、产量低;类群2含硒高、千粒重大;类群3穗长长、穗粒数高、产量高;类群4胶稠度低、千粒重大。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数量性状提取出5个主成分,分别体现产量和农艺性状综合指标、品质指标、籽粒硒含量指标、穗部特征指标、整精米率指标。整合评价表明,高F值的富硒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等特征。富硒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富硒水稻种质资源是可行的,本研究结果可为富硒水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贵州栽培川续断的表型多样性及类群表型特征,为川续断育种合理选配亲本及优异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本研究对58份川续断种质资源的25个农艺性状、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Ⅵ进行测量,对其种质及表型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川续断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在1.091 6~2.068 6之间,其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地下生物量、主根粗等22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1.9;变异系数在6.03%~57.58%之间,其中浸出物含量、株高、主茎节数变异系数较小;基于各种质表型差异,可将58份种质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第Ⅱ类群为优质选育目标的最优亲本材料,第Ⅲ类群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由此可见,贵州栽培川续断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多样性较丰富;根条数、主根粗、地下生物量、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等7个指标是构成种质差异的主要因素;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为贵州川续断育种及种质筛选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