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应用性强,传统偏重理论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采用与企业合作编写培养教材、去企业车间现场教学、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提高工程实践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连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弊端也随之出现。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深度剖析,以解决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为社会输送更加符合需求的食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种业发展而诞生的专业,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专业之一,建设时间短、建设基础弱,但在学院升本之前,已有较长的校企合作历史,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与地方企业建立了稳定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地方培养新型实践型服务人才,是信阳农林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此,学院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将课堂搬到企业,进行学校与企业的"跨界",将企业角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现今社会需求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等特点。因此,依据种子产业发展趋势、种业人才需求、学生发展要求和学校自身条件,对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培养方式及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对该专业教学体系及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5.
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任务。在此背景下,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及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培养符合现代食品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更好地进行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仍存在实践教学较少、校内学习与行业实践脱节、"双师型"教师较少和实践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和社会的需求。探讨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食品新工科人才的措施,包括校企共同制订培养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办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共建实习基地并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期为食品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新忠  郭宝键  吕超  许如根 《种子》2016,(7):133-134
为适应国家种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扬州大学于2012申报了教育部“种子科学与工程”备案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在总结专业申报、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体会的基础上,就“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思考: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人才整合与人才引进、培养相结合,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整体教学水平.采取导师制,增加学生专业实践机会,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相似文献   

8.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立新的成绩评价体系等"发酵工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培养发酵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实践表明,"发酵工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种子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意义重大。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当前存在的实践教学课时少、实验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方法单一、偏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脱离实践等问题,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物学学科优势,加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分析,并就课程实验实践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建立,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克服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关注度逐渐增强,促使企业对食品分析检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食品化学与分析检测专业人才,对"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改革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创新决胜未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新工科食品类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需求。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的综合体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协作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创新人格,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途径。对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单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举措,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型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以期为应用型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是"校企共赢发展"的必要手段。以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例,探讨了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和人才的"请进来、送出去",使专业设置适应于社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内容;构建了"三轮实训、四员定位"的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以期使种子专业人才培养在"供给侧"改革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人才,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4个方面,介绍兰州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针对新工科视域下地方性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立足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分析北部湾食品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高校食品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基础上,揭示了培养应用型食品工程人才的时代意义,提出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了如何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开辟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构筑校企合作平台,切实保障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长效发展等高等工程教育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强的专业核心课,对培养"实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引入设计型教学方法,增加综合实践项目,制定科学全面考核改革方式,尝试最大限度的提高"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食品感官评价”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提出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案例教学、开展双语课程等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食品感官评价人才。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校外实习更有助于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为"零距离"培养企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和改革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全面、合理、系统化,具有可操作、科学性的,并能取得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效果的评价体系,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主要研究了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探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