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显权 《农技服务》2010,27(6):688-688,704
徐薯25系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萌芽性较好,薯形纺锤,红皮白肉,薯干洁白品质好,结薯较集中整齐,食味较好,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经5年26点次试验鉴定,鲜薯平均产量21190.5~37969.5kg/hm2,薯干平均产量6151.5~13489.5kg/hm2,干物率比徐薯18高5%,可作淀粉用品种推广利用,适宜在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推广种植,不宜在黑斑病发生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武陵山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甘薯淀粉用新品种彭苏3号。该品种在2015—2016年重庆市区试中鲜薯产量为31 597. 5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减产1. 25%,增产点次达64. 3%;薯干产量为10 672. 5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4. 79%,增产点次达64. 3%;淀粉产量为7 275. 0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6. 62%,增产点次达64. 3%。该品种萌芽性优,商品薯率为87. 3%,薯块烘干率为33. 92%,淀粉含量为23. 15%,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为73. 8分,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薯块耐贮藏。通过采用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彭苏3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薯29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徐薯18×徐薯781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在2009—2010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区试平均鲜薯产量为32 752.2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 000.0 kg/hm2,比对照苏渝30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产量为29 056.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8 436.0 kg/hm2;薯块平均烘干率28%左右,比苏渝303高3%以上;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耐逆、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耐旱耐盐性强,适宜在沙性高钾土壤种植,可适当密植,以充分发挥耐逆特性,是适合江苏省丘陵山区和滩涂地种植的食用、淀粉加工兼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郑红2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世中1号为母本、徐薯18号作父本,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食用与淀粉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在河南省甘薯区试中,其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为32 799.75 kg/hm2、9 437.25 kg/hm2和6 081.00 kg/hm2,分别比对照徐薯22增产10.57%、12.13%、11.11%。该品种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抗旱、耐瘠、耐贮藏,稳产性和适应性好,食味较好。  相似文献   

5.
周靖 《农技服务》2010,27(2):184-184
阜薯24是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干、高抗于一体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6019.0kg/hm2,比徐薯18增产2.5%;薯干产量7143.0kg/hm2,比徐薯18增产2.1%;平均干物率为27.6%,略高于徐薯18。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适宜在安徽、河北等省大部分地区作春、夏薯栽培。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品种区域试验北方薯区岐山点2010—2011年2 a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测验。按鲜薯产量的差异显著性、产量位次、年间差位次综合评定,烟薯25最好,阜薯062-20位居第2,漯薯7号位居第3;按薯干产量的差异显著性、产量位次、年间差位次综合评定,漯薯7号最好,冀薯65位居第2,皖苏178位居第3;漯薯7号鲜薯产量为38 437.5 kg/hm2,较对照减产5%,薯干产量为12 217.5 kg/hm2,较对照增产11.2%,干率33.55%,长纺锤形,棕黄皮淡黄肉,食味中上;烟薯25鲜薯产量为40 515 kg/hm2,与对照相同,薯干产量为10 785 kg/hm2,较对照减产7.14%,干率26.6%,长条形,棕红皮橘红肉,食味优;阜薯062-20鲜薯产量为41 632.5 kg/hm2,较对照增产3%,薯干产量为12 802.5 kg/hm2,较对照增产11.02%,干率30.65%,纺锤形,粉红皮白肉,食味优;冀薯65鲜薯产量为32 025 kg/hm2,较对照减产21%,薯干产量为11 685 kg/hm2,较对照增产0.83%,干率36.5%,紫红皮淡黄肉,食味中上。建议以鲜食为主要目的,选用烟薯25品种,搭配阜薯062-20品种;以收获薯干为主要目的,选用漯薯7号品种,搭配冀薯65品种。  相似文献   

7.
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徐薯2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薯23在国家、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2 112.4 kg/667m2,比对照增产7.75%;薯干产量609.0 kg/667m2,比对照增产12.58%。该品种橘红色皮橘黄色心,熟食味好。抗黑斑病,较抗茎线虫病,不抗根腐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丰富湛江地区甘薯品种,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对9个北方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烟薯25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9 659.3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45.4%,而红皮苏薯8号和徐薯食5的鲜薯产量比对照广薯87分别增产41.60%和27.9%;徐薯食5的薯干产量最高,达10 977.6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41.2%;徐薯食5的干物率最高,为31.9%;郑红22、济薯15和徐薯食5食味佳。[结论]烟薯25、红皮苏薯8号、徐薯食5、徐薯22和郑红22适宜在湛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徐薯22在江苏省甘薯品种联合鉴定、江苏省甘薯品种区试及国家长江中下游甘薯大区区试中薯干产量稳居第一位,平均鲜薯产量2323,0kg/667m^2,与对照相比鲜薯增产5.7%、薯干增产13.8%。该品种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高,产量高,适应性广,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研究表明,徐薯22高产形成的主要因子为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10.
湘薯98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2008年用徐薯22集团杂交获得杂交种子,再逐级试验选育而成。经2014~2015年国家甘薯长江薯区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1 390.5 kg/hm~2,薯干产量10 621.5 kg/hm~2,淀粉产量7 240.5 kg/hm~2;在2015年长江薯区进行生产示范,平均鲜薯产量34 554 kg/hm~2,薯干产量11 028 kg/hm~2,淀粉产量7 390.5 kg/hm~2,均比对照徐薯22增产显著。薯块烘干率33.91%,淀粉率23.14%,中抗黑斑病,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综合评价抗病性较好,耐旱、贮藏性好、品质佳、低镉吸附,增产潜力大。湘薯98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栽培时应注意精选种薯、培育无病壮苗,适时早插、合理密植,及时管理,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介绍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渝薯1号"选育过程和在推广示范中的表现,以期为推广与种植提供参考.在2012-201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1号"淀粉产量为7.23 t/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32.90%,淀粉百分比为26.24%.在2014-2015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薯1号"淀粉产量为7.15 t/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21.70%,淀粉百分比为25.64%.该品种萌芽性一般,大中薯率70%以上,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和蔓割病.  相似文献   

13.
徐紫薯2号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AIS35-2×徐薯22-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在2007—2008年的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185.3 kg/hm2,平均干物率29.26%,平均薯干产量8 868.7 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683.9 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399.0 kg/hm2;区域试验多点取样分析可知,鲜薯块花青苷含量104.6μg/g。该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花青苷,商品性好,抗根腐病,较耐湿和耐贮藏,是一个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的紫肉甘薯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应合理密植早栽早收。  相似文献   

14.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系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以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CIP194037-1为母本,多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22)、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以及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均为徐薯22)中淀粉产量突出,平均淀粉产量、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6 220.1、29 258.8 kg/hm~2,与对照相比淀粉增产18.38%、鲜薯增产0.90%;平均淀粉率为21.26%,高出对照3.14个百分点;干基淀粉含量为64.43%,高出对照(徐薯22)3.77个百分点。该品种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分别于2012、2016年通过河南省、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是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适于春、夏薯种植。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重庆市彭水县乃至武陵山区甘薯生产上品种老化、染病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亟须更换品种的需要,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彭水县第一个具有育种自主知识产权甘薯新品种彭薯1号,并在该县和合川、酉阳等区(县)进行生产力鉴定。结果表明,2013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合川区、酉阳县3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36.66%、38.66%和40.66%;2015—2016年在彭水县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乡镇(街道)进行生产试验,2年平均鲜薯产量彭薯1号较对照徐薯22增加44.83%,商品薯产量增加44.34%,淀粉产量增加41.5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7.9%,淀粉含量17.92%;鲜薯块熟食味较好;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薯块较耐贮藏。  相似文献   

16.
苏薯17号是从苏薯2号×南薯9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出的一个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探明该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生理,采用多点鉴定的方法对苏薯17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通过不同生育期的挖根调查和不同的肥料处理研究了苏薯17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苏薯17号的平均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13.80%、22.80%和25.34%,薯块平均干物率33.2%,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为优良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苏薯17号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12,与对照品种徐薯22相当,平均净同化率为5.45,比对照品种徐薯22高13.97%,苏薯17号块根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生长后期显著高于徐薯22,生长60 d后的经济系数高于对照。由此表明苏薯17号为高净同化率型品种。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本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2.5,75,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特色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阚亚丽  丁长秀 《农技服务》2010,27(7):825-825,833
宁紫薯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一个食用兼加工的紫心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2003~2005年国家和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鲜薯平均产量为28527.0kg/h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2.6%,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7.5%,薯块花青素含量22.41mg/100g,总可溶性糖含量5.6%,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主栽品种徐薯 1 8为母本 ,高淀粉、抗病强的群力 2号为父本 ,选育出兼有双亲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淀粉率高和中抗茎线虫病等优良特性的平薯 3号甘薯新品种。经河南省 2年区试 ,平薯 3号薯干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 1 3.7%~ 1 8.7%,粗蛋白含量 2 .45 %,淀粉含量2 2 .6%。  相似文献   

19.
1991~1992年,我国有五个甘薯新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遗字513是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育成,抗黑斑病,较抗茎线虫病。鲜薯、薯干和淀粉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8.7%、28.3%和32%。鲁薯6号是山东省农科院育成,该品种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抗旱、耐瘠、品质中等,比徐薯18鲜薯增产40.2%,薯干增产13.3%。皖薯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该品种高抗根腐病,较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比徐薯18鲜薯增产5.3%~10.9%,薯干增产7.7%~17.7%。苏  相似文献   

20.
洛薯9816-1兼用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及生长动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洛薯9816-1,是洛阳市农科院1998年以宁88-10为母本,经过嫁接及短日照处理,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符合兼用型甘薯品种鉴定标准,2009年2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部门的品种鉴定,适合河南省甘薯种植区种植。洛薯9816-1于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2008年参加河南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2004-2008年4组试验,全省18个点次汇总,鲜薯产量31 852.7 kg/hm2,较对照(徐薯18)增产10.2%;薯干产量9 150kg/hm2,较对照种增产6.98%;烘干率为27.4%。该品种薯皮粉红色,薯肉白色,薯块纺锤形,结薯整齐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