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比了单次口灌20 mg/kg鱼体重剂量条件下,16℃和25℃两种水温时双氟沙星(DIF)在异育银鲫体内代谢动力学差异。数据经过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处理,结果显示: 两种温度条件下,双氟沙星药时规律均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吸收半衰期(T1/2Ka)与水温呈正相关,在两种温度条件下分别可达0.010 h和0.122 h;消除半衰期(T1/2β)、表观分布容积(Vd/F)、血浆和组织中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等参数则与水温呈负相关,16 ℃条件下血浆T1/2Ka、Vd/F和AUC分别为70.968 h、1.875/kg和763.761 μg/(mL·h),25 ℃则为18.322 h、0.676/kg和243.244 μg/(mL·h);16 ℃条件下肝脏组织中AUC为746.622 μg/(mL·h),肾脏组织中AUC为1 095.711 μg/(mL·h),肌肉组织中AUC为1 222.750 μg/(mL·h);而25 ℃条件下肝脏组织中AUC则为〖KG*5〗294.857 μg/(mL·h),肾脏组织中AUC为258.587 μg/(mL·h),肌肉组织中AUC为344.630 μg/(mL·h)。另外,在两种温度条件下,DIF代谢产物沙拉沙星在血浆及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均能被检出,且呈多峰现象。结果说明,相对于25 ℃的水温条件,16℃水温时双氟沙星能较好地分布于异育银鲫体内。另外,16 ℃时DIF Cmax/MIC90≥10的保持时间可达72 h,而25 ℃时 Cmax/MIC90≥10的保持时间仅为4~6 h;因此,双氟沙星在较低水温时(16 ℃)具有更高的药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溴氰菊酯(DM)在团头鲂体内的富集及消除规律进行研究,为水环境中污染物残留及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8±0.5)℃水温下,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经5μg/L DM药浴后,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时间DM在血浆、肝脏、肌肉、皮肤、鳃、胆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对DM在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构建DM在各组织中的消除曲线方程。【结果】DM在血浆中的峰值浓度(Cmax)为75.96μg/L,达峰时间(Tmax)为7.0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 524.69(μg·h)/L,吸收半衰期(T1/2(ka))为3.66h,消除半衰期(T1/2(ke))为6.73h;DM在团头鲂各组织中富集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鳃血浆肝脏皮肤肌肉胆;肝脏、肌肉、皮肤、鳃及胆组织对DM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3.75,12.55,12.55,5.35和3.28d。团头鲂血浆、肝脏及鳃组织中的DM含量于药浴12h后明显降低,各组织中的DM含量84h后均降至(14.37±11.65)μg/kg以下,低于我国规定的DM在鱼肌肉中的最高残留限量(30μg/kg);但低含量DM在团头鲂体内维持时间较长,768h(32d)时在皮肤、肝脏、鳃及肌肉组织中仍有残留。【结论】DM在团头鲂体内吸收分布迅速,在鳃、血浆和肝脏组织中富集浓度较高,其消除时间也较长,药浴后768h(32d)在大部分组织中仍能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铁(EDTA-Fe,简称Fe)对番茄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基于光周期和Fe营养协同促进设施番茄营养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莓柿子番茄为试材,设置2个光周期(12 h/12 h和16 h/8 h),进入开花期后在番茄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CK),100,150,200 μmol/L)Fe肥,研究光周期和外源Fe对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种光周期下,随着外源Fe浓度的增加,番茄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o)、叶绿素总含量(Chl a+b)以及净光合速率(Pn)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当Fe浓度为150 μmol/L时Chl a、Chl b、Caro、Chl a+b含量和Pn均最高;与CK相比,各Fe肥处理番茄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总体均显著升高。2种光周期下,随着外源Fe浓度的增加,番茄果实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当Fe浓度为100~150 μmol/L时,以上指标含量均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12 h/12 h光周期下同一处理相比,16 h/8 h光周期下番茄叶片Chl a、Chl b、Caro、Chl a+b含量和Pn以及果实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种光周期下,叶面喷施Fe肥对成熟期番茄果实K、Ca、Mg、Zn、Fe、Mn含量影响有明显差异。【结论】外源Fe可有效促进不同光周期下番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提升,且以16 h/8 h光周期下叶面喷施100~150 μmol/L Fe肥的促进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水因子对东北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法,在东北铁线莲生长季节设3种供水处理(312,468和624 mm),研究水分供给量对东北铁线莲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的影响。【结果】水分供给量为312,468 和624 mm时,Pn日均值为分别为2.83,4.05和3.56 μmol/(m2·s),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水分供给量东北铁线莲Pn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呈明显双峰曲线。供水量为468 mm处理东北铁线莲日平均Gs与供水量为312和624 mm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供水量为312 mm处理的日平均TrWUE与供水量为624 mm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供水量对CiLs日平均值均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东北铁线莲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吉林省东北铁线莲规模种植区应选择在东北铁线莲生长季节降水量达468 mm 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干旱胁迫下烤烟幼苗生长的调控效应与生理机制。【方法】以烤烟品种‘豫烟6号’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EBR(0,0.10,0.20和0.40 mg/L)对PEG 6000(质量分数15%)模拟干旱胁迫下烤烟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对烤烟幼苗造成了严重的氧化伤害和光抑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EBR后,烤烟幼苗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均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而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提高,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提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降低。上述指标均以0.20 mg/L EBR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在干旱胁迫下,外源EBR能够通过提高烤烟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细胞膜氧化损伤,从而增强烟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并通过提高叶片对光能的捕获与转化能力,增强叶片光合效能,促进烟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揭示H2S增强裸燕麦耐盐碱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砂培裸燕麦品种‘定莜9号’为材料,在抽穗期灌根施用50 mmol/L的盐碱溶液,同时喷施50 μmol/L 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溶液或结合灌根施用1 mmol/L H2S合成抑制剂羟胺(HA),研究H2S对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色素含量和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盐碱混合胁迫下,喷施NaHS可显著缓解裸燕麦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下降和胞间CO2浓度(Ci)的提高;显著提高光化学淬灭系数(qL),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转酮醇酶(TK)活性;降低紫黄质(V)、单环氧玉米黄质(A)、玉米黄质(Z)含量和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状态(A+Z)/(V+A+Z)以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RC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活性;缓解裸燕麦根系和地上部干质量的下降幅度;而对裸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m-Fo)/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活性无显著影响。增施HA后部分或完全逆转了上述喷施NaHS的作用。【结论】H2S通过加快叶黄素循环运转、提高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协调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缓解盐碱胁迫对裸燕麦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裸燕麦耐受盐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分对番茄叶片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番茄栽培提供科学用水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按照单株日蒸腾蒸发量(ET)的50%,75%,100%和125%作为补充灌溉量设置4个水分处理,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番茄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以125% ET处理的最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叶片温度(Tl)、气孔限制值(Ls)则呈下降趋势,其中以50% ET处理的最低;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增加,番茄叶片的PnTrGsWUELs均呈先迅速升高后缓慢升高甚至下降的趋势;Ci先急剧下降,后基本保持平稳;VpdlTl先略有下降后逐渐上升。【结论】气孔限制因素是水分影响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按照ET的125%补充灌溉量,可明显提高番茄叶片的Pn,降低WUE。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分日蒸腾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一步阐明环境条件调控林分蒸腾的机理。【方法】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生长季6—8月份对样地内林木根据胸径大小划分为3个径级,每个径级选取一株样树,利用热探针技术测定其树干液流密度,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量,同步观测太阳净辐射量(Rn)、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土壤含水量(SWC)、光合有效辐射量(PAR)等环境因子,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拟合等方法分析林分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基于脱耦联系数(Ω)与林分日内蒸腾变化曲线确定太阳净辐射量(Rn)和水汽压亏缺(VPD)主导林分蒸腾的时段。【结果】(1)6—8月兴安落叶松林分日蒸腾量为0.41~1.44 mm,各月日蒸腾量均值为7月(0.85 mm)>8月(0.65 mm)>6月(0.64 mm)。(2)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影响林分日蒸腾量的环境因子主要为RnTa、SWC,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分别为SWC(0.657)>Ta(0.383)>Rn(0.318)。(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分蒸腾的环境因子综合为植物生长因子(WS、SWC、PAR)、水分变化因子(Rn、RH、SWC)、日蒸腾量驱动因子(TaRn),日蒸腾量驱动因子中TaRn对林分日蒸腾量的贡献率大小表现为Rn(61.36%)>Ta(38.64%)。(4)基于脱耦联系数与林分蒸腾量日内变化曲线得到Rn主导林分蒸腾的时间段为05:30—13:00,VPD主导林分蒸腾的时间段为13:00至翌日02:50。【结论】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分日蒸腾量的环境因子主要为RnTa,在日内尺度上影响林分蒸腾的环境因子是RnVPD,且二者主导的时段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脱落酸(ABA)、MnSO4、褪黑素(MT)对西瓜番茄红素含量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明确番茄红素积累内在机理和提高西瓜番茄红素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瓜品种玲珑王为材料,在植株伸蔓期叶面喷施ABA、MnSO4和MT,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积累及关键酶基因西瓜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GGPS)、植物烯合酶基因(PSY)、酶解 胡萝卜素去饱和酶基因(ZDS)、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LCYB、LCYE)、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NCED)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MnSO4、ABA、MT处理均可使西瓜果实的转色期提前,并增加了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在授粉后10 d,只有ABA、MnSO4处理可检测到西瓜果实中含有番茄红素;授粉后17 d各处理均可检测到番茄红素,授粉后17~24 d番茄红素积累速度最快;授粉后38 d时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最高,MnSO4、ABA、MT处理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90.78,82.24和82.13 μg/g,且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65.00 μg/g)。外源物质对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受番茄红素合成代谢酶基因表达差异的调控,其中ABA处理会引起番茄红素代谢酶基因LCYB1、LCYB2、LCYE在多个时期下调表达,MnSO4处理会引起西瓜GGPS1、GGPS2、PSY1、PSY2、ZDS番茄红素合成基因在多数时期上调表达,MT处理主要引起NCED1、NCED7基因大幅下调表达。【结论】叶面喷施MnSO4、ABA、MT会加快西瓜果实番茄红素的积累,其中ABA处理主要通过降低番茄红素转化速率来实现西瓜番茄红素的积累,MnSO4处理主要通过提高番茄红素合成速率使番茄红素含量增加,MT处理主要通过NCED基因的低表达降低类胡萝卜素的分解速率,从而使番茄红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实生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促进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繁殖更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胡杨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0.2 g/kg(对照,CK)、3 g/kg(S1)、6 g/kg(S2)和12 g/kg(S3) 4个NaCl处理水平,每个NaCl水平下设接种AMF和不接种AMF进行对比,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接种AMF对盐胁迫下胡杨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菌根依存度、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1)随着盐胁迫的加剧,胡杨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菌根依存度在S2和S3处理下与CK差异显著,表明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MF对胡杨幼苗根系的侵染。2)盐胁迫的加剧导致胡杨幼苗株高相对增长率、基径相对增长率、总根长、细根长、根表面积和生物量降低,但同水平盐胁迫下接种AMF能提高幼苗的上述指标,其中S1处理下的根系表面积和S2处理下的根冠比在接种AMF与未接种AMF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接种AMF对盐胁迫下胡杨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3)盐胁迫导致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较CK下降,但是接种AMF能提高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指标,其中Fv/FmFv/F0qP在S2和S3处理下显著高于不接种AMF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在S3处理下接种AMF组显著高于不接种AMF组,且较CK增加了18.3%,表明接种AMF能减轻盐胁迫对胡杨幼苗光系统的损伤,也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结论】接种AMF能提高胡杨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有助于胡杨幼苗快速度过生长脆弱期。  相似文献   

11.
对两组鲤分别进行腹腔注射、口灌恩诺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恩诺沙星在鲤(Cyprinus carpio)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消除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式下,鲤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的药时曲线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59.1856μg·h·mL^-1、K为75.7627h^-1、t1/2B为96.5456h、T(peak)为0.0730h、C(max)为3.2970μg·mL^-1;灌服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600.2961μg·h·mL^-1、Ka为0.1693h~、t1/2β为168.2871h、T(peak)为3.6655h、C(max)为3.2661μg·mL^-1.这说明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血药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12.
吡喹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草鱼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喹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草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淡水草鱼在单次口灌给药10 mg/kg剂量条件下,鱼体各组织中吡喹酮(PZQ)及吡喹酮一羟基代谢物(M1)的药动学差异。[结果]草鱼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内PZQ在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ZQ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达峰时间分别为1.0、0.5、1.0和1.0 h,而药物峰浓度为0.41、0.45、0.72和0.44 mg/L,M1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8.0、0.5、6.0和48.0 h,而药物峰浓度为0.72、0.45、0.42和0.42 mg/g。这表明PZQ在草鱼体内吸收分布快,M1的达峰时间滞后于PZQ。二者达峰浓度相似表明M1是PZQ在草鱼体内主要代谢物。PZQ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6.41、4.77、37.16和8.74 h,M1在血浆、肠道、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24、71、246和162 h,其消除半衰期明显比PZQ长,说明在鱼体中M1的残留时间比PZQ更长。[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对M1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26℃水温条件下,以10 mg.kg-1剂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中药物浓度,研究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恩诺沙星在健康异育银鲫组织内的代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药物在组织中代谢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口服给药后,药物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F)为86%,组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推测是由于药物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肠肝循环作用所致。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均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肾脏、肌肉、肝胰脏、鳃和血液5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24.2、965.9、721.8、298.0、239.6μg·h·mL-1和465.3、343.1、542.9、411.4、205.9μg·h·mL-1,最大药物浓度(Cmax)分别为33.48、16.91、26.44、18.71μg.g-1和15.30μg·mL-1,9.20、5.39、7.78、6.88μg.g-1和4.50μg·mL-1;药物在各组织中消除时间较长,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9.0、141.4、113.4、36.7、63.5 h和27.3、49.2、77.0、38.5、62.7 h。结论:恩诺沙星以10 mg.kg-1剂量单次口服给药,对细菌引起的异育银鲫病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但需注意药物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中新发现的编码牛磺酸转运蛋白的基因TauT2在盐碱胁迫下对鱼体渗透压调控的作用,为深入阐明鱼类中牛磺酸转运蛋白的功能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方法】通过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TauT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进行分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高级结构,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肝、肠、肌肉等13个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在盐碱胁迫(盐25 g/L,碱4 g/L) 96 h内,不同时间点鳃、肾、肠和肝组织中TTauT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得的TauT2基因CDS序列全长1881 bp,共编码62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牛磺酸转运蛋白的一致性最高,为98.72%,与已报道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的tTAUT1蛋白一致性为88.52%,该蛋白具有典型的牛磺酸转运蛋白跨膜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auT2基因在肝、肠、肌肉等13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血液中表达量最高,肠中的表达量最低。盐碱胁迫条件下,TauT2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鳃、肾、肠和肝组织中的表达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鳃和肝达峰值的时间为48 h,肾和肠达峰值的时间分别是24和72 h,达峰值的时间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tTauT1基因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莫桑比克罗非鱼在受到盐碱胁迫后,通过提升TauT2基因的表达量来有效调控体内渗透压,为渗透压稳态的维持发挥作用。莫桑比克罗非鱼体内至少有2种不同的牛磺酸转运蛋白,已发现的这2个蛋白氨基酸序列、三级结构及在鱼体不同组织中精细调节体内渗透压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给药方式下培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18℃下,按10 mg/kg(体质量)对体质量为(200±30)g的福瑞鲤Cyprinus carpio单次肌肉注射和混饲口灌培氟沙星,于不同时间点采集鲤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组织,经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培氟沙星的浓度,并采用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药时数据。结果表明:混饲口灌给药和肌注给药后,培氟沙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88.35、139.9 mg·h/L,达峰浓度( Cmax )分别为2.092、3.687 mg/L,达峰时间( Tmax )分别为4.0、0.5 h,消除半衰期( t1/2)分别为22.301、74.357 h,表观分布容积( Vd )分别为5.464、15.342 L/kg,总体清除率( CL )分别为0.170、0.143 L·kg/h。研究表明,肌肉注射给药较混饲口灌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16.
甲磺酸达氟沙星在鲫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 mesylate, DFM)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方法】在试验水温20℃时,鲫以10 mg·kg-1 b.w的剂量单次经口灌服甲磺酸达氟沙星后,用液-液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中DFM的浓度。盐酸氧氟沙星做为内标。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其药物时间数据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缓慢,半衰期(T1/2 Ka 、T1/2α、T1/2β)分别为0.63、4.96、47.79 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3.23 ?g·ml-1,达峰时间(TP)为2.73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54 ?g·h·ml-1。非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 MRT)为58.56 h。【结果】组织中药物浓度在测定时间里均显著高于血浆(P<s0.05),消除快慢依次为肾脏、肝胰脏、血浆、肌肉和皮肤,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3、44、48、51、177 h。与其它组织相比皮肤消除最慢,建议其作为DFM在鲫体内的残留靶组织。在20℃时, 皮肤以100 ?g·kg-1为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3 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暴露在高效氯氰菊酯中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鳃和脾脏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高效氯氰菊酯设5个剂量组,分别为0μg/L、0.5μg/L、1.0μg/L、3.0μg/L和5.0μg/L组,每组分别于1d、5d和12d取样,测定鳃和脾脏LSZ活性。结果显示,在暴露1d、5d时,鳃LSZ活性表现为:0.5μg/L组(82.701、117.334U/g)和1.0μg/L组(103.703、128.167U/g)组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P<0.01),3.0μg/L组(40.045、31.357U/g)和5.0μg/L组(23.421、15.433U/g)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暴露12d时,鳃LSZ活性表现为:0.5μg/L组(38.489U/g)、1.0μg/L组(30.247U/g)、3.0μg/L组(20.694U/g)和5.0μg/L组(9.668U/g)酶活均极显著下降(P<0.01)。暴露1d时,脾脏LSZ活性表现为:0.5μg/L(68.232U/g)、1.0μg/L(90.884U/g)、3.0μg/L(116.219U/g)和5.0μg/L(60.636U/g)组均极显著上升(P<0.01);暴露5d,脾脏LSZ活性表现为:0.5μg/L(86.718U/g)、1.0μg/L(108.394U/g)和3.0μg/L(98.194U/g)组极显著上升(P<0.01),5.0μg/L(21.395U/g)组极显著下降(P<0.01);暴露12d,0.5μg/L(100.422U/g)、1.0μg/L(80.605U/g)组极显著上升(P<0.01),3.0μg/L(30.853U/g)和5.0μg/L(12.046U/g)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鳃和脾脏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鳙鱼和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CK),1,100,1 000 mg/L的L-肉碱分别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 h,投喂3种鱼开口苗21 d,测定鱼开口苗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中长链脂肪酸(C14-C24)的组成。【结果】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和100 mg/L处理组的C18∶2n-6、C18∶3n-3、C20∶4n-6、DHA和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种鱼开口苗的1 mg/L处理组的C14-C24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大多显著降低(P<0.05);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00 mg/L处理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以及DHA+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强化的卤虫对鲤鱼开口苗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及DHA+EP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但对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栀子苷对双酚A(BPA)致鲤鱼(Cyprinus carpio)肝毒性的影响,为鱼类保肝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75条鲤鱼为试验材料,设5个处理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0.5 mg/L BPA暴露)及栀子苷处理组(BPA+栀子苷),其中,栀子苷设低(1.25 g/kg)、中(2.50 g/kg)、高(5.00 g/kg)3个浓度,养殖70 d后,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以及肝脏中fatp1、fas、ppar-α、nrf2、keap1、ho-1、tlr1、myd88、il-1β、il-6和il-10基因的表达量,来评价栀子苷对鲤鱼肝毒性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高(P< 0.05,下同),而联合投喂3种浓度的栀子苷可显著提高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改善鲤鱼的生长情况。与模型组相比,饲喂中、高浓度的栀子苷显著降低鲤鱼血清中GPT、GOT和AKP活性,缓解鲤鱼肝损伤的程度。饲喂低、中浓度的栀子苷显著降低血清中TG和LDL-C的水平和肝组织中fatp1和ppar-α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血清中HDL-C的含量,改善了鲤鱼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同时,经过3种浓度的栀子苷处理后,肝组织中SOD活性和nrf2、ho-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keap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栀子苷对双酚A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有缓解作用。此外,饲喂3种浓度的栀子苷较模型组显著下调了myd88、il-1β和il-6基因的表达量,但显著上调了il-10基因的表达,抑制了鲤鱼肝脏的炎症反应。【结论】栀子苷可不同程度缓解双酚A引起的鲤鱼肝毒性,并通过改善肝脏脂质异常代谢,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反应等,减轻鲤鱼肝损伤程度。考虑到实际生产成本,推荐以中浓度(2.50 g/kg)的栀子苷作为保肝药物的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水温对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后恩诺沙星在福瑞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残留消除规律的影响,采用对照试验,将福瑞鲤随机分为高温组(26±1)℃和低温组(20±1)℃,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按质量比10∶1配伍后单次混饲口灌给药,用量为体质量2 mg/kg(以恩诺沙星计),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各组织样品中的恩诺沙星含量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经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血浆中高温组达峰时间T_(max)(0.75 h)早于低温组(4 h),且高温组达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观分布容积Vz均大于低温组,分别为1.966 mg/L、130.122 mg/(L·h)、16.9 L/kg和1.610 mg/L、102.795 mg/(L·h)、3.186 L/kg。在鱼体肌肉、肝胰脏、肾脏中的药物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温组各组织中的药物在达峰前均高于低温组相应组织含量,而达峰后,高温组较低温组消除更快。表明水温对与没食子酸联用后恩诺沙星的吸收、分布、消除代谢均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