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2.
<正>眉茶传统制法均在锅里或滚筒里炒干,其条索为长条形,习惯上称为炒青或长炒青茶。品质上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圆直、匀齐,有锋苗;内质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浓回甘,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边、生青及闷黄叶。但按传统工艺加工的绿茶往往不尽人意,香气低,滋味稍苦涩,汤色欠明亮。近年来,经过茶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采用制茶新工艺,试制成功了一种高香绿茶,香气高浓持久,滋味醇厚回甘。现将两种工艺进行对比,对品质进  相似文献   

3.
利用贵州安顺本地原生群体小叶种茶作为原料进行红茶不同加工技术指标研究,对红茶关键工序萎凋和渥红的温度、时间设计了8种组合的小叶红茶加工技术指标,对加工制作的小叶红茶进行了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评定。结果表明:技术指标为自然温度、较长时间萎凋和自然温度、较长时间渥红的茶叶品质较好,能形成安顺小叶红茶特有的汤色黄红明亮、滋味鲜爽的口感风格。  相似文献   

4.
几个不同茶树品种与坦洋工夫红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个不同茶树品种所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茶树品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与不同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因此发酵既是红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也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了提高工夫红茶加工水平,特进行了红茶发酵的化学变化及不同发酵方法对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探讨较好的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6.
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无酒精饮料,是当前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中昭平红茶更是以其独特的品质行销全球.茶文化是昭平当地的主流文化,其对昭平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茶的热销让红茶加工企业产生了旺盛的人才需求,《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也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角度出发,结合邵平红茶加工的实际,对案例教学法在《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的应用与探索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金观音加工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制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归纳和总结了金观音加工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技术。  相似文献   

8.
浅谈红茶加工中香气的形成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浅谈红茶加工中香气的形成与调控措施夏涛,童启庆(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310029)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享有茶叶“命根子”之誉。不同茶类因加工方法不同,形成了风格通异的香气特征。红茶属发酵茶类,加工时因经历萎凋和发酵工序.使其香气的形成与转化较...  相似文献   

9.
马江镇自然环境优越,生产的昭平功夫红茶品质优异.通过对生产加工和经营模式的分析,提出搞好茶园管理和营销策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红茶加工机械结构及工艺设计存在问题,且不能适合具有茶叶叶片厚等特特点的北方红茶加工机械的需求,借鉴国内外现有红茶加工机械的研究成果,结合项目单位生产茶叶机械的经验、技术和北方红茶加工机械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一款北方红茶加工机械,并对该北方红茶加工机械的样机进行试制和试验,通过对样机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之处。该产品的推广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茶发酵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阐述了温度、湿度、通气量、pH等因素对红茶发酵的影响和如何控制发酵过程中诸技术因子。同时对三种发酵理论 (传统发酵理论、变温发酵理论和茶鲜叶匀桨悬浮发酵理论 )作了简要比较。最后提出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仅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更是红茶的鼻祖,中国明朝时期的武夷山茶农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目前我国的红茶生产基地众多,伴随着我国茶文化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发展,昭平红茶作为我国红茶重要产地之一,其加工制作技术需要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加强红茶加工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从加强红茶加工技术学习人员的培养做起,学校和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培训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金观音工夫红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观音新品种系从铁观音与黄旦的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良种,综合性状优良,抗性与适应性广,多茶类兼制。近几年,广大茶区应用金观音鲜叶原料制作高香型红茶,品质优异。系统介绍了金观音茶树品种的特性,并结合目前红茶市场现状,提出重萎凋、轻发酵、适度烘焙的金观音红茶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采摘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金坝茶场的夏秋茶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成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等级的红茶,经过专业感官审评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审评茶叶具有汤色红艳尚亮、香气花果香带甜香且高长持久、滋味甜醇的品质特征,可见西秀区夏秋茶适制大宗红茶.  相似文献   

15.
坦洋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发展的趋势为:萎凋偏重,发酵趋轻,烘焙加强.就坦洋工夫红茶加工的创新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加工优质坦洋工夫红茶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茶叶品质现状浅析由于气候、品种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国红茶品质水平低于其他热带地区产茶国家,销路小,价格低。近几年来,西南地区一些茶场也制出了第一流的高档红茶。我国幅员辽阔,有着长期的种茶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只要加强研究,选育出适制性的茶树良种,提高茶叶内含成份,改进制造机具和工艺,红茶品质同样能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红茶市场比较火红,产量增加,价格上扬.但在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工夫红茶加工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紫阳工夫红茶加工的试验研究,初步探索了一些工艺指标,总结出一些规律,为今后的工夫红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普洱晒红茶是近年从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普洱晒红茶是以普洱茶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光晒干工艺而成晒红毛茶,经过加工包装成的普洱晒红产品。普洱晒红茶具有地域性(普洱茶区)和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是普洱茶区加工的一款创新型红茶茶品。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江西省红茶加工科技水平,促进江西省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梳理了近十年来江西省红茶的生产现状和加工技术进展,分析了江西省红茶产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深化加工理论研究、加速新技术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江西省红茶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