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鸡种固始鸡与快大型肉鸡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研究了地方鸡种固始鸡和快大型艾维茵肉鸡8周龄肉质性状和0~8周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与艾维茵肉鸡相比,固始鸡具有显著低的胸肌pH(P<0.05)和极显著高的腿肌pH(P<0.01);胸肌和腿肌滴水损失(P<0.05)、肌纤维直径(P<0.01)和羟脯氨酸含量(P<0.01)显著低于艾维茵肉鸡;2品种鸡胸肌中肌苷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0~8周龄艾维茵肉鸡日增重为固始鸡的4.19倍(P<0.01)。试验说明固始鸡比同日龄艾维茵肉鸡具有良好的肌肉系水性,而且肌纤维直径较细、羟脯氨酸含量较低、肌肉嫩度较高。固始鸡较低的生长速度可能是其肌肉品质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固始鸡生长过程中不同类型肌纤维面积比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对不同生长阶段(4,8,12,16周龄)固始鸡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肌红纤维与中间型肌纤维面积之和(SR+M)、中间型肌纤维面积(SM)和白肌纤维面积(SW)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腿肌肌纤维类型有3种,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而胸肌肌纤维类型有2种,即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在固始鸡的生长过程中,腿肌的白肌纤维比例逐渐降低,胸肌的白肌纤维的比例先升后降。公鸡腿肌中SR+M/SW值在第4,8与12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12周龄与16周龄间差异显著(P< 0.05),在第8周龄与第16周龄间差异极显著(P<0. 01);母鸡腿肌中SR+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公鸡胸肌中S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鸡胸肌中SM/SW除在第8周龄和第12 周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在其他各周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腿肌中的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以及胸肌中的中间型肌纤维在公鸡肌肉中的含量均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3.
对 0~ 2 0周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早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初生重、2周龄、4周龄、8周龄慢羽系鸡体重高于快羽系鸡 ,且初生重和 4周龄体重达显著水平(P <0 .0 5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育成公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8周龄快羽系公鸡体重极显著小于慢羽系公鸡 (P<0 .0 1 )。但 1 0~ 2 0周龄 ,快羽系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极显著地大于慢羽系公鸡 (P <0 .0 1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1 8周龄和 2 0周龄的育成母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快羽系母鸡体重极显著地低于慢羽系母鸡 ,对 8~ 1 6周龄母鸡的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标记与仙居鸡体重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分析仙居鸡12周龄体重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位于3号染色体和连锁群E27C36W25W26上的2个微卫星标记MCW222、MCW165与仙居鸡12周龄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6种日粮饲喂5个鸡种(含2个正反交组合),测定初生至12周龄体重,用Gompertz模型估计生长曲线参数,分析鸡种、日粮对生长曲线参数的影响,计算生长曲线参数的遗传力。结果表明:鸡种、性别、日粮能量、日粮粗蛋白对成熟体重影响极显著(P<0.01);鸡种、性别、日粮能量对初生重估计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鸡种、性别对平均生长速率参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日粮能量对生长速率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鸡种生长曲线参数的遗传传力有一定差别,成熟体重除隐性白羽鸡为低等遗传力外,仙居鸡与固始鸡均为中等遗传力,初生重估计值的遗传力除隐性白羽鸡为高遗传力外,仙居鸡与固始鸡均为中等遗传力,而平均生长速率参数的遗传力为0.19-0.42。  相似文献   

6.
以纸层析法测定了来航鸡肌肉中肌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活体所取胸肌中的肌苷酸含量为849.2ug/g,新宰胸肌中肌苷酸含量为972.9ug/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2.新宰腿肌中肌苷酸含量为510.5ug/g,同胸肌相比,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3.公、母鸡同部位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条件保藏时,随着时间延长,含量均降解,但在低温下较20—30℃时降解缓慢;5.来航鸡与肉用鸡相比较,其肌肉中肌苷酸均低于成年新浦东鸡肌肉中的含量,但与75日令的白洛克、浦东鸡肌肉中的含量相近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京海黄鸡及其杂交配套组合肌肉中肌苷酸和肌内脂肪沉积规律。[方法]以112日龄京海黄鸡(J×J)、70日龄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组合(B×J)、70日龄B×B3个鸡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取其胸肌和腿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中肌苷酸的含量。[结果]3个群体公、母鸡胸肌中的肌苷酸(IMP)和校正肌苷酸(IMPc)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腿肌(P<0.05或P<0.01),且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个鸡群体胸肌和腿肌的新鲜度分别为96.11%~98.16%和87.22%~93.07%,且胸肌新鲜度较腿肌高;3个鸡群体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0.36%~0.75%和1.84%~2.38%,且不论性别,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混合后,J×J群体胸肌中IMP含量极显著低于B×J群体(P<0.01),但3个鸡群体胸肌和腿肌中IMPc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表明3个鸡群体胸肌和腿肌鲜味、风味存在一定差异,但3个鸡群体间鸡肌肉鲜味、风味相当。  相似文献   

8.
优质草科鸡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小燕  朱庆  刘益平  杨志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62-11862,11889
[目的]为了研究草科鸡的肉用性能。[方法]测定13周龄草科鸡的屠宰性能和肉用性能,并分析了肉用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草科鸡公鸡的活重、腿肌重和全净膛重都极显著高于母鸡,屠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但母鸡的皮下脂肪厚却显著高于公鸡。母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比公鸡高,但公鸡的腿肌率高于母鸡。活重与屠体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皮下脂肪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屠体重与腿肌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负相关。胸肌重与腿肌重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全净膛重呈显著相关。腿肌重与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负相关。半净膛重与全净膛重呈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草科鸡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鸡种肌肉肌苷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8、10周龄的蛋用罗曼鸡、康达尔黄羽肉鸡、石岐杂鸡、白耳鸡、泰和乌骨鸡5个品种,测定胸肌肌苷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随着周龄的增长,肌肉肌苷酸含量呈增长趋势,且以泰和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为最高。②随着周龄的增长,5个鸡品种的肌肉脂肪酸含量无一致的规律性变化,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泰和乌骨鸡肌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减少趋势,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4个鸡种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  相似文献   

10.
以730只固始鸡和安卡鸡F2代资源群为素材,12周龄屠宰测定体重、屠体重、腹脂重、肌间带宽、皮下脂肪厚,并检测血清17种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与体脂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1-谷氨酰转肽酶、胆碱脂酶活性与腹脂率(AFR)、肌间带宽(IFW)、皮下脂肪厚(SF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腹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葡萄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肌间脂肪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相关(P〈0.05),但相关系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五个鸡种肉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不同鸡种的肉质特点,系统测定了文昌鸡、仙居鸡、海兰褐蛋鸡、岭南黄和艾维茵肉鸡共5个鸡种的肉质指标,结果表明:文昌鸡和仙居鸡具有中等水平的肌肉pH值、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最高,保水性最好,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最丰富(多达13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肌苷酸含量也最高;海兰褐蛋鸡的肌肉pH和剪切力最大,肌内脂肪含量最低,脂肪酸组分有11种,肌苷酸含量接近地方鸡种;岭南黄的肌内脂肪含量、艾维茵肌肉脂肪酸C18:2和C18:3的相对含量在5个鸡种中最高,它们的脂肪酸组成一致,种类最少(8种)。影响肉质指标的因素分析表明,品种(系)和肌肉类型是影响肉质特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GARS-AIRS-GART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和鸡肉IMP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GARS-AIRS-GART基因为侯选基因,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为实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对GARS-AIRS-GAR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结果在外显子3、4和21中各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外显子3和外显子21的基因型与IMP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外显子4中的6 545处的C→A突变位点对胸肌IMP含量的影响在不同鸡种之间的表现不完全一致.在隐性白羽鸡、萧山鸡和白耳鸡群体中,三种基因型个体之间的IM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在丝羽乌骨鸡和藏鸡群体中,AA型个体的IMP含量显著高于AC型和CC型,推测该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可能是其等位基因与丝羽乌骨鸡、藏鸡群体中的特殊遗传背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或者是与影响肌肉IMP含量的QTL之间存在着暂时的连锁不平衡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6个地方鸡种羽毛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羽乌骨鸡(S)、仙居鸡(X)、固始鸡(G)、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狼山鸡(L)6个地方鸡种为试验素材,通过品种间的正反交试验、回交试验、横交试验,观测羽型性状、羽色性状、羽速性状在不同组合下产生的F1和F2代中的表现和分离比例,分析各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羽型性状受常染色体基因H/h控制,片状羽型对丝状羽型为显性,片状羽型在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狼山鸡群体中均为显性纯合,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狼山鸡的黑羽,北京油鸡的红羽和萧山鸡、仙居鸡、固始鸡的黄羽对丝羽乌骨鸡隐性白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各鸡种具有独特的羽速种质特性,丝羽乌骨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北京油鸡、萧山鸡为慢羽型,狼山鸡为快慢羽混合型,伴性快慢羽基因(k/K)在6个地方鸡种中遗传稳定,符合伴性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 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固始鸡脾脏内淋巴细胞自然凋亡的过程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固始鸡17日龄胚胎和4,19周龄固始鸡3组正常发育的脾脏内淋巴细胞自然凋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脾脏内自然凋亡的淋巴细胞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变化,其次是线粒体增多。核质凝集为新月形、C字形、圆环形、花瓣状等多种形态,凋亡细胞裂解为凋亡小体,最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固始鸡胚胎和4,19周龄固始鸡脾脏内自然凋亡细胞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固始鸡脾脏内淋巴细胞存在着自然凋亡现象,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变化,其次是线粒体增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胰酶处理法,对仙居鸡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居鸡染色体G带可分为30个区144条带。G带频率不同的2组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母鸡中,龙骨长1、50日龄体重、胫骨长、开产日龄、蛋重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接近显著(0.050.05)。这说明仙居鸡染色体G带频率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基因(fused IMP cyclohydrolasegene/phosohoribosylaminoimidazolecarboxamide formyltransferase PURH)对苏禽乌骨鸡鸡群体肌肉肌苷酸含量的遗传效应。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苏禽乌骨鸡PURH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16多态性,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90日龄胸肌肌苷酸(IMP)含量的关联,各种基因型与胸肌IMP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URH基因外显子16中多态位点T17446C与IMP含量显著相关,TT型个体胸肌IMP含量较CT型高出0.757 mg/g,TT型个体胸肌IMP含量较CC型高出1.083 mg/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T型个体IMP含量也显著地高于CC型(P<0.05)。因此,可以利用该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将体重相近的9周龄健康固始鸡慢羽纯系母鸡120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进行11周的饲养试验。在饲喂等能量、等蛋白饲粮条件下,研究不同粗纤维水平(3%、5%)对固始鸡盲肠纤维素酶活性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纤维饲粮显著地提高了盲肠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降低了白蛋白(AP)、磷(P)(P<0.05)含量;但对总蛋白(TP)、球蛋白(G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UR)、钾(K)、钠(Na)没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6个鸡种腺苷单磷酸脱氨酶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肌苷酸合成代谢过程中主要的催化酶之一的鸡腺苷单磷酸脱氨酶1(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 1,AMPD1)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分析了其在6个鸡种中的序列多样性,发现在525 bp的片段中共存在10个多态位点,其中120位的A→G,355位的A→G的碱基变化仅在泰和乌骨鸡、北京油鸡、茶花鸡肌苷酸含量较高的鸡种中出现,推测这两个位点与肌苷酸含量密切相关。另外该基因与体重也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黏膜免疫佐剂对免疫新城疫疫苗的固始鸡十二指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的增强作用。将不同浓度的IL-2联合新城疫Ⅳ系弱毒苗经口腔注入8日龄固始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检测十二指肠中SIgA阳性细胞及SIgA阳性分泌物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表明:①S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肠黏膜固有层及肠腺腔中。②添加IL-2的3个试验组SIgA阳性细胞及SIgA阳性分泌物的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新城疫组。免疫后1~2周,第Ⅳ组SIgA阳性细胞及阳性分泌物的含量最高,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免疫后3~5周,第Ⅲ组SIgA阳性细胞及阳性分泌物的量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显著。结论:由结果可知IL-2能增加浆细胞分泌SIgA;延长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时间,增强免疫效果,是很好的黏膜免疫佐剂;IL-2的最佳添加剂量免疫后1~2周为50μg/羽,免疫后3~5周为10μg/羽。  相似文献   

20.
茶多酚对固始鸡生产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茶多酚对固始鸡生产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固始鸡90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25%和0.050%的茶多酚。于21日龄、42日龄时测定血清中脂类指标,于42日龄时测定腹脂率、肝脂率和生产性能。结果显示:0.025%、0.050%的茶多酚能降低试鸡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鸡的腹脂率和肝脂率,试验期试鸡的生产性能未受到任何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茶多酚有利于改善固始鸡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