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究一种简单、高效、准确测定大豆维生素E的方法,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维生素E组分含量,对其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维生素E组分含量提取和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提取的最优条件为:大豆粉0.100 0 g,加入抗坏血酸0.125 g、70%乙醇提取液3 m L,超声提取20 min;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柱温35℃,检测波长295 nm,流速1.0 m L/min;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的线性范围均良好,R2均大于0.999 7,回收率范围为96.9%~101.2%。研究改进的检测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灵敏度均较好,可为改进大豆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是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催化γ、δ-生育酚甲基化,生成活性较高的α、β-生育酚。研究构建了含有γ-TMT启动子和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筛选出PCR阳性植株,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γ-TMT启动子的驱动下,报告基因GUS在烟草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对10个大麦品种分别设置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试验,收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品生育酚含量.[结果]氮肥用量、品种及其互作对籽粒α、β、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对α、β、δ和总生育酚含量总变异所起的作用最大,氮肥用量次之,氮肥用量与品种互作最小;而氮肥用量对γ-生育酚含量的总变异的作用均小于品种和氮肥用量和品种互作.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品种及其对籽粒各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施用时期对α-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互作的影响;对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的影响位于品种和互作之间,对β-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大麦拔节期施用氮肥与苗期和灌浆期施氮相比,会导致籽粒各生育酚含量的显著增加;氮肥运筹与品种的合理搭配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育酚具有抗氧化、防止人体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在大豆籽粒中含量丰富,但有关其遗传位点与基因发掘工作开展甚少.鉴于此,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籽粒生育酚,结合群体SNP连锁图谱与转录组数据,发掘其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结果 表明,供试群体籽粒生育酚存在较大遗传变异,α-、γ-、δ-生育...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 E又称生育酚,包括生育酚 (α、β、γ、δ型 )和生育三烯酚 (α、β、γ、δ型 ),其中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目前维生素 E的商品有 D-生育酚或 DL-生育酚及稳定性较高的 d-醋酸生育酚,本文就维生素 E对家禽的抗热应激的作用和维生素 E与鸡免疫功能关系作一阐述。 1维生素 E对家禽抗热应激的影响 1. 1什么是热应激 “应激”一词本源自英文“ Stress”,早在 1936年加拿大病理学家 Selye博士提出并定义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样性应答反应的总和,这些非常刺激可指温度变化、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6.
徐妙云  周建  张兰  范云六  王磊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0):1994-1999
【目的】克隆大豆2-甲基-6-植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基因(GmVTE3),研究其在烟草中过量表达对转基因烟草种子中生育酚(维生素E)组分的影响。【方法】利用EST拼接和RT-PCR技术,从大豆中分离了大豆2-甲基-6-植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VTE3)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烟草转化研究过量表达VTE3对转基因植株维生素E组分的影响。【结果】GmVTE3全长1026bp,编码342个氨基酸,与其它物种的VTE3氨基酸同源性很高,在烟草中过量表达该基因使烟草种子中γ-生育酚与δ-生育酚的比值最高增加2倍。【结论】首次克隆了大豆2-甲基-6-植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基因GmVTE3,它能够催化烟草植株中2-甲基-6-植基-1,4-苯醌(MPBQ)的甲基化,从而改变烟草种子中生育酚的组成成分。说明可以利用克隆的GmVTE3来改变植物种子中生育酚的组成和提高α-生育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析种植于锑污染农田中的29个品种(系)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生长及根、茎、叶、荚、籽粒吸收和转运锑的能力。结果表明:常香油3号的单株干质量(126.84 g)远高于其他供试油菜的,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油菜叶、荚、根、茎、籽粒中锑含量依次降低,叶中锑含量远高于其他器官的,是油菜中锑的主要富集部位,油菜茎、叶、荚、籽粒中锑含量与根中锑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籽粒锑含量与根、茎中锑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说明籽粒中锑主要随着油菜根和茎向上运输而不断积累;南油杂1号和米油518对锑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11和0.06,分别为29个品种(系)中最高和最低的,分别属于高积累和低积累品种,它们籽粒中锑质量分数仅为0.38和0.22 mg/kg,两者均可作为锑污染土壤修复的优选油菜品种;茎到叶(TFSL)、茎到荚(TFSP)、茎到籽粒(TFSS)、根到茎(TFRS)、荚到籽粒(TFPS)、叶到荚(TFLP)、叶到籽粒(TFLS)的转运系数依次降低;籽粒锑含量与TFRS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TFPS、TFLS、TFSS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TFSP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说明油菜籽粒锑含量主要决定于荚和叶中锑向籽粒的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育酚是维生素E的主要活性成分,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90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籽粒中生育酚含量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通过对海南、保定两点表型进行最优线性无偏估计。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α-生育酚含量范围是2.04~14.28μg/g;γ-生育酚含量最多,在自交系群体中的范围是3.50~28.73μg/g;δ-生育酚含量范围是0.51~3.01μg/g;总生育酚含量范围是8.17~33.46μg/g。通过遗传力分析发现,4种性状都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 0.67)。对不同杂种优势群自交系进行生育酚含量分析发现,除α-生育酚外其他性状生育酚含量在不同群体中均存在显著差异,4种性状中只有总生育酚含量受环境影响显著。其中Reid和旅大红骨群体的总生育酚和α-生育酚含量较高,旅大红骨群体的α-生育酚含量占比也较高,综合评价得出应重视Reid和旅大红骨群体作为提高玉米生育酚含量的种质资源,且本研究还推荐了各杂种优势群中总生育酚和α-生育酚含量较高的自交系。综上,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杂种优势群中各种生育酚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遗传学分析和组配高生育酚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含量,确定一种简单准确测定维生素E异构体含量的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用ZorbaxNH2柱分离,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洗脱,在波长292nm处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对七种维生素E异构体:α-生育酚、α-生育三烯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γ-生育三烯酚、δ-生育酚和δ-生育三烯酚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3~0.9998),精密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加样回收率在97.0%~102.1%,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不同样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0(P1)、0.033(P2)、0.067(P3)、0.100(P4)gP2O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P3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3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11.
Hefeng 25 variety with low vitamin E cont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Bayfield variety with high vitamin E content in Canada were crossed.A total of 144 F_(2:7)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were used as materials.The genetic linkage mapping of soybean vitamin E was constructed.Soybean varieties were marker-assisted selected in the interval of refin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s).QTLs were identified in α-,γ-,δ-and the total tocopherol contents of soybean seeds.Fine QTLs of soybean vitamin E content were identified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Sat_239 and Satt022 on N linkage group.It was valuable to narrow the interval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There were seven major QTLs of vitamin E content in soybean.MAS related to vitamin E content in soybea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intervals between Sat_239 and Satt022.Considering all the kinds of agronomic traits,six strains with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of vitamin E were chosen,numbered 4,54,104,114,122 and 135.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氮素积累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豆品种间氮素积累及运转规律,以东农42、黑农35、垦丰9号、东农46和秣食豆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和茎秆氮素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荚皮氮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氮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各营养器官氮素含量表现为荚皮叶片茎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和茎秆氮素积累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荚皮中氮素积累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成熟时全株氮素含量表现为秣食豆黑农35东农42东农46垦丰9号。高蛋白品种的营养体氮素积累峰值、氮素运转量及运转效率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但氮收获指数相差很小。不同器官的氮素运转量和运转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秆荚皮。  相似文献   

13.
稗草生长明显降低了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向其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显著提高了大豆茎、叶、籽含氮量及氮素向其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这种影响在座荚期渍涝和鼓粒期干旱条件下最为突出;稗草对大豆粒蛋白质生产的危害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渍涝条件下显著减轻,而在任一时期的干旱条件下均明显加重,且在座荚期的渍涝处理中比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溃涝处理中大。不同时期、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旱害远大于涝害,后期旱害大于前期旱害,先涝后旱的危害大于先旱后涝的危害;开花期大豆最不耐涝,鼓粒期最不耐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0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O(P,)、0.033(P2)、0.067(P3)、0.100(L)gP20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R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1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15.
影响大豆遗传转化再生植株成活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以‘吉林35’、‘中黄28’、‘南农1138-2’经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大豆子叶节获得的再生植株为材料,对影响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再生芽高于2 cm时,转入R1生根培养基上,10 d左右便可以生根。待根伸长到4 cm以上,并出现丰富的侧根,苗叶色浓绿,苗高达到4-5 cm时,移栽到蛭石、沙子、土肥3∶2∶1比例混合的基质中,在温室内,光照时间保持11-12 h,温度维持24-26℃,可以正常开花结果。不同大豆品种之间生长势有很大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再生植株的成活和结荚。生长势强的大豆品种,再生植株容易成活、结荚,可获得较多而且饱满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大豆氮素积累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峰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后60d叶片、茎秆、荚皮的氮素百分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大豆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峰值、氮素运转量及运转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秆>荚皮。高蛋白品种东农42氮素积累峰值高、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于另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龙江省7个具有代表性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逐日气温、逐日降水量、≥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产量以及发育天数指标,统计分析黑龙江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为8℃;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20 mm;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