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混合胺DETA/MDEA的特性设计了吸收和解吸装置,探讨了不同吸收温度、不同解吸温度、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混合胺的吸收、解吸及再生的影响,并综合考虑混合胺的吸收解吸及再生性能,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CO_2吸收剂。结果表明,吸收温度为298 K,解吸温度为378 K,总浓度(质量分数)为15%,DETA/MDEA为7∶3是最佳的吸收解吸及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与山西主栽品种晋大88匹配性较好的强耐盐根瘤菌,本研究选用从187株大豆根瘤菌株中筛选出的7株强耐盐性根瘤菌株为供试材料,以USDA110为对照菌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不同菌株分别接种在清水对照和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的晋大88植株上,比较其对晋大88性状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耐盐性强且匹配性好的大豆根瘤菌菌株.结果 表明:晋大88的大多数生长性状在NaCl胁迫下较清水对照组有所下降,其中根瘤性状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在清水对照下菌株USDA110处理的植株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均较高,与晋大88的匹配性最好.NaCl胁迫下菌株TG1处理的植株叶片SPAD值、根瘤鲜重、根瘤干重、根瘤数量表现最好,菌株TG14处理的植株株高、地上部鲜重表现最好.相关分析表明相对根瘤数与相对SPAD值相关极显著,相对根瘤鲜重与相对根瘤干重相关极显著,而相对地上部鲜重与相对株高、相对地上部干重呈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菌株TG1、TG53、TG79和TG14处理的植株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菌株为山西省大豆耐盐根瘤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盐碱地改良迫在眉睫。以玉米先玉335为研究对象,在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的盐碱地条件下,探究新型改良剂乙酰化葡萄糖与尿素、磷肥和有机肥的不同配施组合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化葡萄糖、尿素、磷肥和有机肥混合施用对盐碱地改良效果最为显著,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降低了0.32;玉米叶片的SPAD值提高了50.834,净光合作用速率提高了21.8μmol/(m~2·s);玉米拔节期和收获期的株高与茎粗均有极大增加,分别增加了45.99,0.36 cm和77.13,0.50 cm;玉米穗长、单穗质量、百粒质量以及穗粒数均有极大增加,分别增大了5.06 cm、118.216 g、11.123 g和271.8粒。改良剂乙酰化葡萄糖与肥料的混合施用能促进作物生长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可以作为未来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乙酰化葡萄糖对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乙酰化葡萄糖(Ac-G)对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其对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小麦品种山农129为材料,设置7个处理:W(蒸馏水)、CK(碱胁迫液)、T1(碱胁迫液+1 mmol/L Ac-G)、T2(碱胁迫液+2 mmol/L Ac-G)、T3(碱胁迫液+3 mmol/L Ac-G)、T4(碱胁迫液+4 mmol/L Ac-G)、T5(碱胁迫液+5 mmol/L Ac-G),测定了小麦幼苗的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缓解胁迫的最适剂量为4 mmol/L乙酰化葡萄糖,碱胁迫液的p H值可降至7.44;随着乙酰葡萄糖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冠比、幼苗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T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乙酰化葡萄糖剂量的增加,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叶片中SOD和POD活性逐渐增强;在T4处理下,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达最小值。结果可为今后盐碱地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大豆皂苷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大豆HMGR基因家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和利用大豆HMGR基因家族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Pfam数据库中HMGR基因的保守结构域(编号PF00368),利用HMMER3.0、PFAM和SMART软件鉴定大豆基因组中的HMGR基因。采用ProtParam等软件对其基因和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方法分析GmHMGR基因在苗期根、茎、叶等不同组织中和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豆基因组中鉴定得到8个GmHMGR基因,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编码80~60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介于8.23~64.96kD,理论等电点变化为4.89~8.24,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占比重较大,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和蛋白功能域。qRT-PCR分析表明,相比于其它GmHMGR基因,GmHMGR6在苗期根、茎、叶中高度表达,籽粒发育过程中GmHMGR3基因在开花后40d表达水平最高,开花后70d大豆的成熟籽粒中GmHMGR6的表达丰度最高。[结论]大豆基因组中含有8个HMGR基因,具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和基因结构。GmHMGR基因家族在苗期根、茎、叶及不同发育时期籽粒中具有多样化的组织表达模式和时空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6份大豆品种的种皮色素含量及其与种皮色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皮的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总黄酮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亮度L值、色度成分a值、色度成分b值和色度C值均在不同种皮色大豆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豆种皮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3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原花青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皮亮度与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皮色度与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的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5.92%;聚类分析将大豆品种分为4个类型;黑色种皮大豆的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绿色种皮的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种皮色素的发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一种简单、高效、准确测定大豆维生素E的方法,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维生素E组分含量,对其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维生素E组分含量提取和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提取的最优条件为:大豆粉0.100 0 g,加入抗坏血酸0.125 g、70%乙醇提取液3 m L,超声提取20 min;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柱温35℃,检测波长295 nm,流速1.0 m L/min;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的线性范围均良好,R2均大于0.999 7,回收率范围为96.9%~101.2%。研究改进的检测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灵敏度均较好,可为改进大豆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酰甘油脂肪酶(TGL)是甘油三脂分解代谢的主要酶,TGLs能水解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反应的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TAG).为研究大豆TGL基因家族的基因成员及其对高盐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方法在大豆中鉴定GmTGL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RNA?seq数据库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盐胁迫...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类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差别,采用HPLC-RID法对野生、半野生以及栽培大豆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可溶性糖相比,野生大豆中,水苏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可溶性糖;半野生大豆中,蔗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和棉子糖;栽培大豆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可溶性糖。不同类型大豆相比,野生大豆总糖含量最低,栽培大豆总糖含量最高,半野生大豆介于二者之间,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水苏糖含量在栽培大豆中最低,其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间差异显著;棉子糖含量在野生大豆中最低,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间差异显著;葡萄糖含量在3种类型大豆中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蔗糖与总糖在3种类型大豆中相关性均极显著,表明大豆总糖含量主要受蔗糖含量的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大豆品种被划分为3类,第1类为2个野生大豆材料,其主要特征为:在3种类型中,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含量最低而水苏糖含量最高,总糖含量最低,水苏糖所占比例较高;第2类为2个半野生品种和1个栽培品种;第3类为1个栽培品种,其主要特征为:在3种类型中,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含量最高而水苏糖含量最低,总糖含量最高,蔗糖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可溶性糖代谢在大豆进化过程中的遗传规律及品质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以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法种植,设置无氮、低氮和高氮3种浓度的硝酸盐处理,接种USDA110大豆根瘤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大豆结瘤及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根瘤数目、根瘤干质量和根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加高氮营养液会抑制大豆结瘤,而无氮处理则促进了大豆结瘤;根干质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无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小,高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大。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氮含量在接菌和不接菌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氮处理下的氮素含量显著高于低氮、无氮处理,不同器官氮含量整体表现出叶>根>茎的现象;不同氮水平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绿素值(SPAD值)在接菌与不接菌间无明显差异。叶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高氮处理下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无氮接菌后叶面积和叶周长显著大于无氮不接菌处理,表明接菌不仅促进了根生长,还刺激了叶片增大。由此可知,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幼苗的结瘤固氮和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不同,适当增施氮素营养、配合根瘤菌剂的使用可促进大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