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日光节能温室土壤有机碳及组分变化对栽培年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有机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的养分来源和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结果被用来表征土壤有机质的特性。研究了日光节能温室栽培年限对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日光温室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均极显著增加,各种有机碳组分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变化趋势稍有不同,中活性有机碳和高活性有机碳随栽培年限变化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最低,表明施肥引起日光温室土壤中累积的有机碳易被转化和植物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晰未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方向,促进我国有机农业适度健康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以及我国有机农地规模、有机农地占比、有机农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全球有机农地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并且以牧草地为主;全球有机农业呈增长之势,有机牧草地增加最多;目前全球有机农业仍属小众。鉴于此,建议我国应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但限于国情,有机农业不可能成为我国农业的主体,而应作为特色农业来发展,未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有机草地牧业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探讨施肥对不同利用类型与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可持续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但相对独立的286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种植制度、利用类型等人为管理及土壤属性(质地)等因素下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含量,其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9.4%和27.7%;且施用(增施或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的提高幅度(58.4%和41.9%)是化肥(13.4%和8.0%)的3.4倍和5.2倍。不同种植制度、利用类型和土壤质地条件下,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一年一熟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的提高幅度(58.5%)显著高于一年两熟制(55.6%),施用化肥对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提高幅度(10.7%)也显著高于一年两熟(7.3%);但两种种植制度下施用有机肥对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提高幅度基本相当(42.6%-43.5%)。不同利用类型下,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且提高的幅度均高于水田;但施用化肥并没有显著提高水田中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含量。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总有机碳水平较低的砂土提高64.4%,显著高于土壤有机碳水平较高的壤土和黏土(48.7%和50.3%);施用化肥使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较低的砂土提高15.6%,其提高的幅度均显著高于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较高的壤土和黏土(7.8%和8.1%)。【结论】有机肥的施用(增施或配施),尤其在一年一熟及有机碳水平较低的砂土上,对于农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及肥力维持与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Much of the attention by social scientists to the rapidly growing organic agriculture sector focuses on the benefits it provides to consumers (in the form of pesticide-free foods) and to farmers (in the form of price premiums). By contrast, there has been little discussion or research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boom in organic agriculture for farmworkers on organic farms. In this paper, we ask the ques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c farmers, does “certified organic” agriculture encompass a commitment to “sustainability” that prioritizes social goals? Specifically, we aim to broad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stainability and organic agriculture by drawing attention to issues affecting farmworkers, whose labor and contribution tends to elude most discussion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We present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f organic farmers in California about the possible incorporation of social standards into organic certification criteria.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t best, lukewarm support for social certification within organic agriculture exists among certified organic farmers in California. They also question expectations that organic agriculture necessarily fosters social or even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for most of the farmers and farmworkers involved. However, we also find exceptions to the patterns evidenced in our survey.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elect organic farmer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are individuals whose practices are atypical and demonstrate that,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an organic production system can be at once environmentally,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有机产品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源及中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就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有机农业应该与有机认证分别对待,有机农业关注的是农业和生态,有机认证关注的落脚点是产品,对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就人们所关注的有机产品的安全营养做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烤烟有机酸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及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8个烤烟F1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其与亲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以及有机酸总量均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大小依次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16.30%),饱和高级脂肪酸(12.39%),有机酸总量(5.61%),非挥发性有机酸(2.88%);超亲优势大小表现出与中亲优势相同,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有机酸总量为负向超亲优势,但仍有部分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2)亲子相关分析表明,高级脂肪酸含量同时受中亲值和低亲值的显著影响,而非挥发性有机酸与有机酸总量受双亲影响不显著.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非挥发性有机酸外,其他有机酸的杂种优势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质量、保障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在沿江平原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明确不同用量(3 000~6 000 kg/hm2)炭基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3.1%~24.4%;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19.9%;中、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3.1%和18.6%;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2.5%。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应优于炭基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相比,中、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6.1%和22.1%,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水稻增产15.9%。  相似文献   

8.
烟草有机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烟草有机酸近期研究报告的综合检索,多数研究结果认为,烟草品种、生态因素、农艺措施、外源有机酸的施用以及调制工艺等都会影响烟草有机酸含量,从而影响烟草的品质。烟叶积累有机酸的主要种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山树线交错带是高海拔地带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在生态系统变化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进行连续分级分离,研究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物理分级组分(≥0.02 mm),且粒径越大有机碳含量越高,即主要以颗粒态有机碳形式存在,占比均高于98%;在<0.02 mm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采用化学分级分离,这部分有机碳占比低于土壤总有机碳2%,且主要以腐殖质(胡敏素)形式存在(占土壤总有机碳0.6%~0.8%),腐殖质占有机碳比例远低于一般土壤;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总量上升,颗粒态有机碳(物理分级组分)比例升高,胡敏素类腐殖质比例下降。因此,川西高海拔树线交错带的高寒土壤有机碳,主要以不稳定有机碳(POC)形式存在,随着温度上升(海拔降低)将导致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加剧,有机碳总量下降,土壤不稳定性组分(物理分级组分)降低,土壤稳定性(腐殖化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10.
天然土壤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种有机质含量各异的土壤,考察其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1、48和720h条件下菲的相分配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接触时间条件下,Freundlich吸附系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8种土样吸附行为的非线性指数n随时间逐渐减小,经土壤有机碳含量校正的单点Koc*值也随时间上升。这些结果指示土壤有机质是有机污染物土壤吸附的主要汇,土壤有机质吸附位点的位能表现为非均匀分布,颗粒内部有机质吸附位点的容量更大。此外,利用差减方式得到吸附过程后段的相分配关系的非线性明显强于吸附过程前段,说明慢吸附阶段中结构致密的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更趋强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致密有机质组份中的扩散过程很可能是慢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海南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阐明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海南芒果园土壤碳库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物理分组方法(包括大小分组、微团粒分离和密度分组)对土壤分组,然后分别测定土壤及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结果】海南潮沙泥土和花岗岩赤土地区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在5.5-6.9和3.1-3.7g/kg;物理组分中微团聚体(53-250μm)组分和粘粒与粉粒(〈53μm)组分中有机碳含量比相应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高,而大团聚体(〉250μm)组分中有机碳含量比相应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低。海南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均很低,53~250μm和〈53μm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含量随着总有机碳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结论】海南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均很低,土壤类型对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土地利用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塿土中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田间定位试验和砂泸管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灌水条件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分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第一年矿化率毛苕秸秆、玉米秸秆>厩肥,第二年趋于一致,达到相对稳定。当年累积系数,根茬>厩肥>玉米秸秆,受施用量的影响较小。稳定有机质分解系数,旱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消长,不施肥有下降趋势,施化肥能维持土壤原有机质水平。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提高程度与施有机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存弟  张皓  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63-13465
[目的]为了探讨在实际的生产中,有机物料归还量、归还时间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有机物料施用量对低、中、高有机碳含量土壤的影响。[结果]有机碳含量随着有机物料施用量和培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有机物料转化率随着培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低、中有机碳含量土壤的有机物料转化率高于高有机碳含量土壤。[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秸秆等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培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研究有机肥不同用量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方面的影响,以芹菜 “奥尔良”为研究对象,设置有机肥不同用量6个处理,以空白施肥作为对照,研究有机肥在蔬菜种植中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芹菜产量,增幅8.54%;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但过量施用有机肥有硝酸盐含量升高的风险。建议叶类蔬菜种植每亩施用有机肥不超过2000kg,同时建议选用优质的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产品。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纸坊沟流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活性有机碳是总有机碳的主要部分,占总有机碳的58.0%~79.6%,是碳库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农田类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大棚菜地最高,其次是川地、梯田和坝地、沟台地,坡耕地最小。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碳库活度、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差异明显,变化规律相似,相对于坡耕地,各指数增加明显,其中大棚菜地增幅最大,其后从大到小依次是川地、梯田、坝地、沟台地,表明其他几种农田类型经营管理较坡耕地更为科学。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密切,可以作为该地区农田类型土壤肥力的监测指标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培养五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和紫云英中有机磷的有效性比稻草高,施用有机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4种有机磷组分含量,其中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与土壤速效磷,小麦吸磷量及籽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是小麦最有效的有机磷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杭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笔者利用近期获得的耕地土壤肥力测试数据,统计分析了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以中量水平为主,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在20~40 g/kg 之间,约有1/4(27.00%)的土壤有机质偏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以水网平原最高,其次为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滨海平原最低。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全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趋于下降,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杭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区域变异大,高低差异明显;应增加水田土壤有机肥料的投入,防止水田土壤有机质的进一步下降,并重视滨海平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有机认证与监管体系的研究以及云南省有机农业产业的调研基础上,认为中国有机认证与监管体系存在:认证机构违规现象普遍,认证与监管体系不完整,有机标识的违规使用,有机标准过严,认证成本过高,违法成本低,有机认证机构检查员的管理漏洞等问题。提出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有机认证机构及认证信息等建立备案制,构建有机认证财政扶持政策体系,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有机认证,以及在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机认证中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组方法,对长期施用有机肥的24个土样和有机肥进行了分析,同时,用3种纯有机磷试剂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土壤样品中,有机磷组分都以中度活性有机磷为主,活性有机磷在不同处理中差异较大,变化范围较宽。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磷总量以及活性有机磷、中度活性有机磷都会明显增加,三者与速效磷的相关分析都呈极显著水平。中度活性有机磷和小麦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核糖核酸钠、卵磷脂、植酸钙在未灭菌盆栽试验中,对春小麦均有较高的植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柑橘果园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定位试验柑橘果园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不施肥处理的土样进行室内培养,定期测定土壤CO2释放量。结果表明,整个培养过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前期迅速下降,培养中期缓慢下降,培养后期趋于稳定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C/N具有显著相关性。与不施肥和单纯施用化肥相比,施人有机肥的土壤具有更高的微生物活性,从而引起土壤平均有机碳矿化速率提高5.2%~104.6%;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潜在可矿化C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说明通过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果园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