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施舌俗称海蚌,是一种名贵的海产贝类。营养丰富,在医用上具有润肺、益精补阴、治疗糖尿病的药效。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开展西施舌育苗、养殖有着巨大的潜力。2008年在文登市向源育苗场进行了西施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西施舌俗称"海蚌"。为开发利用好这一地方特色贝类,长乐市漳港海蚌场自2011年起在人工育苗基础上开展了海蚌水泥池人工养成试验,通过项目开展对人工养成过程中制约因素及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促成西施舌产业化养殖。一、材料与方法1.人工养殖池养殖池为室外水泥浅池,规格为2.5米×25.0米×0.8米。池顶搭建不锈钢遮阳网  相似文献   

3.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西施舌肉质脆嫩、味甘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近年来,由于海域污染和滥捕等原因造成西施舌产量逐年减少,资源日趋枯竭。为了更好地恢复西施舌资源,笔者于2014年在莆田平海开展西施舌苗种规模化培育试验,在苗种培育后期开展不同投饵量对西施舌苗种生长影响试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1802)],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是一种个体大、贝壳薄,味道鲜美的海产双壳贝类。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采捕,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对西施舌苗种繁育技术进行立项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3年研究攻关,  相似文献   

5.
西施舌(C o e l o m a c t r aantiquata 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品味好、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名贵海产珍品。福建长乐沿海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水质特点,使养殖西施舌的肉质脆嫩,味道独特。近年来,西施舌人工育苗生产始终存在规模小、稚贝成活率低等问题,苗种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西施舌养殖业的发展。为了突破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关,为其浅海养殖提供2cm~4cm幼贝苗种,福建省科委立项进行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一、亲贝来源1.亲贝收集地点长乐市漳港海区。2.亲贝数量共收集30…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西施舌江苏群体样品的COI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并分析了西施舌与蛤蜊科另外2个经济种类的系统关系.结果显示,西施舌的COI基因片段长度为578 bp,16S基因片段长度为450 bp,序列的平均AT含量分别为:65.1%(COI)和62.2%(16S);与四角蛤蜊及中国蛤蜊的系统关系分析表明,西施舌与这2种类的亲缘关系远于这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名贵海产贝类-西施舌Coelomatra antiquata在南海的资源状况、人工育苗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研究建立室内立体附苗与稚贝立体培育技术,重点攻克大规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及优化增养殖技术措施等观点,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施舌的摄食与饵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1802)]俗称海蚌、贵妃蚌、沙蛤、红蛋,滤食性贝类[1,2]。西施舌个体较大,肉味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用价值。西施舌是广温性种类,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印度支那半岛、日本和中国沿海,其中福建漳港  相似文献   

9.
方民杰 《福建水产》2013,35(4):312-316
2012年10月在长乐沿海布设31个站位开展西施舌资源调查,仅在4个站位采集到西施舌,占全部站位的12.9%。调查共采集西施舌9个,总重量376.5 g;样品壳长27.11~113.55 mm,平均61.29mm;个体重2.0~162.0 g,平均41.8 g。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分别为144.30个/hm2和4.98 kg/hm2。调查结果表明长乐沿海西施舌资源已经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西施舌精子活力及受精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3.5℃下,采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下西施舌精子活力的差异,并探讨了盐度对西施舌受精率及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施舌精子在盐度28中呈现最好的活力,快速活动的精子占92.95%;在盐度28~35中,受精率都高达98%以上,而分别在盐度10和45中未发现受精卵;盐度25~30的孵化率都达80%以上,盐度分别为15和40下的受精卵未继续发育而死亡。因此,适宜西施舌受精的最佳盐度范围为25~3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2和0.589,个体识别率(DP)为0.660和0.609,非父排除率(PPE)为0.482和0.399,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表明所选座位均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312,遗传相似系数(I)为0.73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971。以上结果说明,三倍体诱导对牙鲆的遗传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二倍体有所下降,二倍体和三倍体牙鲆的基因型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牛蛙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和致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牛蛙肌肉、肝、肾、血液和腹水中分离到8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野生型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均为该病的病原菌,毒素检测试验表明,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而不是外毒素。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甲基红试验和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为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4年2月~2005年3月在闽南近海逐月采集的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样品,以脊椎骨为材料,采用硝酸钴染色方法,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团扇鳐脊椎骨上的年轮结构多数为单带型、少数为双带型和多带型;年轮形成期为每年的1~3月份;雌鱼年龄结构为1~7<'+>龄,平均年...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 分别为18. 68%、18. 69%和18. 20%; 脂肪含量分别为0. 796%、0. 106%和1. 203%; 水分含量分别为79. 81%、79. 52%和78. 40%; 灰分含量分别为0. 951%、11188%和1. 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 57%、18. 11%和17. 47%;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 84%、7. 98% 和7. 76%,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 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98%、7. 33%和6. 95%。经比较分析, 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 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5.
吴煌荣 《福建水产》2016,(6):493-500
2012年10月和2014年5月在诏安湾海域进行了鱼卵、仔稚鱼的调查,对诏安湾秋季和春季的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鉴定的鱼卵7种、仔稚鱼7种,隶属于10科10属;秋季共采集到鱼卵31个和仔稚鱼47尾,密集区出现在湾口的西屿北侧海域,春季共采集到鱼卵662个和仔稚鱼69尾,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诏安湾中部偏北海域和湾口西屿西侧海域。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隆头鱼科鱼类、美肩鳃鳚,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黄姑鱼、红鳍笛鲷和美肩鳃鳚。与东山湾相比,春季诏安湾鱼卵密度明显较大、仔稚鱼资源密度略低;秋季两个海湾的鱼卵、仔稚鱼数量均处于低水平;两个海湾的产卵时期主要在春季。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梯级电站开发下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于2017年对春季和秋季金沙江下游尚未建成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江段以及已下闸蓄水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江段应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进行了鱼类群落定量研究,同时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鱼类多样性特征以及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仍保持正常流水未成库区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江段鱼类群落与已成库区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江段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仍为峡谷激流型生境的江段,鱼类组成以土著特有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喜流水的圆口铜鱼C. guichenoti、泉水鱼P. procheilus、犁头鳅L. fimbriata;而在已蓄水的库区江段,鱼类组成多为长江中下游常见种类,优势种为喜静水缓流的?H. leucisculus、飘鱼P. sinensis、似鱎T. wwinhonis。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做了相关分析,发现影响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包括水深、总固体悬浮物、电导率、pH和水温等。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金沙江下游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了基础与支撑。  相似文献   

17.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鲜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68%、18.69%和18.20%;脂肪含量分别为0.796%、0.106%和1.203%;水分含量分别为79.81%、79.52%和78.40%;灰分含量分别为0.951%、1.188%和1.162%。三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57%、18.11%和17.47%;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4%、7.98%和7.76%;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98%、7.33%和6.95%。经比较分析,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8.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7,31(6):778-784
用扁藻、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3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幼体,对各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和抗逆性差别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鱼油 酵母"强化的幼体对氨氮、福尔马林、饥饿和盐度的耐受性均强于对照组。经过扁藻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第Ⅲ相幼体脂肪酶活力是对照组的3倍,经过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仔虾蛄幼体脂肪酶活力较高。在第Ⅲ相幼体中淀粉酶活力为扁藻>酵母>对照>"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中酶活力为扁藻>对照>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在酵母强化第Ⅲ相幼体和对照组仔虾蛄中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第Ⅲ相幼体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为最高,而"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幼体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性和抗逆性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其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EPA和DH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可以作为评价饵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杨文鸽 《水产学报》2006,30(3):383-389
2003年3月和2004年4月,新疆某养殖场和西安灞桥区某养殖场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相继爆发“败血症”。从具有明显症状的濒死病鱼体表病灶和内脏组织分离得到12株优势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中10株分离菌为致病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Aeromonas salmonida subsp.smith)。血清学试验表明各分离菌株具有相同的保护性抗原。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患病狗鱼病灶肌纤维明显肿胀断裂,肌纤维束之间出现间隙;肝胰组织严重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浆崩解;肾小管绝大部分均已坏死,细胞破裂,胞浆呈红色团块状流失于管腔。脾脏细胞大量坏死,髓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代表菌株EL0304-1药敏试验结果为:对供试24种抗菌药物中的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二甲嚯唑钠等不敏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新霉素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东海区红娘鱼属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芬 《水产学报》2005,29(2):188-192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红娘鱼属Lepidorigl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调查中共出现7种:翼红娘鱼、贡氏红娘鱼、深海红娘鱼、岸上红娘鱼、日本红娘鱼、短鳍红娘鱼和斑鳍红娘鱼,其中深海红娘鱼、贡氏红娘鱼和短鳍红娘鱼为优势种类。7种红娘鱼主要分布于50~190m水深范围内,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现其分布可分为两种类型:110m以浅和110m以深海域,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这两个海域红娘鱼属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布于110m以浅海域的种类以翼红娘鱼和岸上红娘鱼为主,平均分布水深为87.9m和103.1m;分布于110m以深海域的种类以深海红娘鱼、短鳍红娘鱼、贡氏红娘鱼和日本红娘鱼为主,它们的平均分布水深为138.3m、130.5m、132.1m和128.5m。此外,还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ANOVA)检验红娘鱼属各种类间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非生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