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西施舌肉质脆嫩、味甘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近年来,由于海域污染和滥捕等原因造成西施舌产量逐年减少,资源日趋枯竭。为了更好地恢复西施舌资源,笔者于2014年在莆田平海开展西施舌苗种规模化培育试验,在苗种培育后期开展不同投饵量对西施舌苗种生长影响试  相似文献   

2.
方民杰 《福建水产》2013,35(4):312-316
2012年10月在长乐沿海布设31个站位开展西施舌资源调查,仅在4个站位采集到西施舌,占全部站位的12.9%。调查共采集西施舌9个,总重量376.5 g;样品壳长27.11~113.55 mm,平均61.29mm;个体重2.0~162.0 g,平均41.8 g。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分别为144.30个/hm2和4.98 kg/hm2。调查结果表明长乐沿海西施舌资源已经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3.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福建是最早开展西施舌人工育苗的省份,在育苗过程中常出现幼苗大批死亡导致生产失败。笔者根据近几年人工育苗经验,浅谈西施舌育苗过程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1.敌害生物敌害种类主要为枝角类、桡足类、甲藻类、藤壶、海蟑螂等。主要危害浮游幼虫,与幼虫争食微藻,影响幼虫生长。防治方法:育苗期间用水经砂滤后,再用海绵袋过滤,防止敌害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 1802)]俗称海蚌,是一种名贵的海产贝类。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为恢复和发展这一珍贵海产资源,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07-2008年开展“西施舌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课题,在两年中共培育出平均壳长2毫米的稚贝5288.91万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西施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1802)],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是一种个体大、贝壳薄,味道鲜美的海产双壳贝类。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采捕,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对西施舌苗种繁育技术进行立项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3年研究攻关,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西施舌精子活力及受精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3.5℃下,采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下西施舌精子活力的差异,并探讨了盐度对西施舌受精率及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施舌精子在盐度28中呈现最好的活力,快速活动的精子占92.95%;在盐度28~35中,受精率都高达98%以上,而分别在盐度10和45中未发现受精卵;盐度25~30的孵化率都达80%以上,盐度分别为15和40下的受精卵未继续发育而死亡。因此,适宜西施舌受精的最佳盐度范围为25~30。  相似文献   

7.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俗称海蚌,其肉质脆嫩,味甘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福建是最早开展西施舌研究的省份,在人工繁育、苗种培育、海区幼蚌暂养等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苗种生产上,由于稚贝培育死亡率高,导致人工育苗产量很不稳定。为了突破西施舌苗种批量生产技术瓶颈,2015与2016年在莆  相似文献   

8.
西施舌(C o e l o m a c t r aantiquata 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品味好、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名贵海产珍品。福建长乐沿海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水质特点,使养殖西施舌的肉质脆嫩,味道独特。近年来,西施舌人工育苗生产始终存在规模小、稚贝成活率低等问题,苗种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西施舌养殖业的发展。为了突破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关,为其浅海养殖提供2cm~4cm幼贝苗种,福建省科委立项进行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一、亲贝来源1.亲贝收集地点长乐市漳港海区。2.亲贝数量共收集30…  相似文献   

9.
西施舌幼贝滤食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8月~2001年7月,在长乐市海蚌研究开发中心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幼贝的摄食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幼贝昼夜滤食有一定节律,白天滤食率略低于夜晚。平均体长24.7~42.6cm的幼贝对扁藻(Playmonos SPP)的滤食量分别为10.55×104~31.94×104cell/(h·个),其6h滤食率为11.42~22.38%。用单细胞藻类为饵料进行人工饲育,满一龄的西施舌体长30.2~51.0mm,体重3.8~21.4g,不同个体间生长差异显著。体重、体宽与体长的直线回归关系为:We=0.91+0.12L,We=0.78+14L。  相似文献   

10.
西施舌俗称海蚌,是一种名贵的海产贝类。营养丰富,在医用上具有润肺、益精补阴、治疗糖尿病的药效。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开展西施舌育苗、养殖有着巨大的潜力。2008年在文登市向源育苗场进行了西施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西施舌江苏群体样品的COI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并分析了西施舌与蛤蜊科另外2个经济种类的系统关系.结果显示,西施舌的COI基因片段长度为578 bp,16S基因片段长度为450 bp,序列的平均AT含量分别为:65.1%(COI)和62.2%(16S);与四角蛤蜊及中国蛤蜊的系统关系分析表明,西施舌与这2种类的亲缘关系远于这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工诱导西施舌产卵的研究结果。实验表明:氨海水浸泡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对诱导排放精卵具有明显的作用。NH_4OH的有效当量浓度为1.5×10~(-3)——3×10~(-2)N,其中以7.5×10~(-3)——1.5×10~(-2)N氨海水诱导排放率最高。采用阴干加流水刺激和阴干加升降温刺激,都能促使性成熟的西施舌排放精卵。  相似文献   

13.
广东惠来县于神泉镇至南海乡沿海浅海沙滩内,发现了少见的“西施舌”群,这是该县在这一带沿海沙滩处发现西施舌群集结最多的一次。西施舌壳大而薄,略呈三角形,个体大小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不等;壳顶在中央稍前方,腹缘圆形。壳表黄褐色而光亮,顶部为淡紫色;生长线细密而明显。栖息在浅海沙滩内,一般分布在我国南  相似文献   

14.
西施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实验比较获得了一种高效、简便的西施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以该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西施舌RAPD分析中的DNA模板浓度、镁离子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浓度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适于西施舌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25 ng,10×PCR缓冲液2.5μL,dNTPs 0.3 mmol/L,MgCl22.5 mmol/L,引物15 ng,Taq DNA聚合酶1.5U。  相似文献   

15.
在1999-2011年间,为了充实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e)幼虫附着变态生物学理论基础和提高育苗成苗率,采取显微连续观察和活体显微摄影方法,对西施舌的幼虫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附着变态及胚后发育的全过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的直线铰合幼虫出现前闭壳肌和3对面盘收缩肌。壳顶幼虫时期开始生成后闭壳肌。足呈舌状,足神经节上方有一对平衡器,面盘中央具顶鞭毛朿。后期壳顶幼虫出现足丝腺、管状内鳃丝。匍匐幼虫足呈棒状,匍匐活动频繁,足丝腺发达,内鳃丝2~3对。面盘萎缩,顶鞭毛朿脱落,开始分泌足丝附着;次生壳生成;器官移位,唇瓣、口、内鳃相连接,以鳃滤食为西施舌幼虫变态的主要生物学标志。初期稚贝唇瓣二指形,内鳃丝2~4对。初期幼贝唇瓣三角形,眼点消失,外鳃丝生成,除性腺外,内部器官发育齐全。此项研究,对于进行西施舌幼虫的诱导附着及完善其产业化育苗工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施舌养殖生物学及人工养殖发展前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德经 《齐鲁渔业》2004,21(2):15-18
报道了西施舌的栖息环境、移动习性、干露忍受力、摄食习性、生长习性、繁殖习性、生物敌害等养殖生物学,指出发展西施舌养殖业的瓶颈问题,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几种化学物质对西施舌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如承 《水产学报》2006,30(5):597-602
采用添加不同化学诱导物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素(EPI)、氨基丁酸(GABA)、L-多巴(L-DOPA)、Ca2+对西施舌眼点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确定了化学诱导物 最佳诱导浓度。结果表明,EPI对西施舌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当EPI浓度为10-4 mol·L-1时,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8.3%及92.8%,同时成活率也高达98.14%;GABA亦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当GABA浓度为10-5 mol·L-1,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6.9%及87.6%;L-DOPA能诱导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当L-DOPA浓度为10-6 mol·L-1时,变态率达73.3%,附着率达84.9%. Ca2+最适宜浓度为20 mmol·L-1时,附着率、变态率及成活率分别为86.1%、42.8%和87.4%。以上4种化合物最适宜浓度诱导作用时,西施舌幼虫的附着率和变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还对Ca2+在西施舌大规模人工育苗中的诱导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青岛胶南的黄家塘湾、龙湾、灵山湾等沿海的滩涂,盛产一种珍贵的贝类,这就是“泊里西施舌”。泊里西施舌是北方海域中个体较大型贝类,属双壳贝类,贝壳略呈三角形,壳大质薄,壳面呈淡黄色,并被有一层丝绢状黄色壳皮,壳面具有同心状轮脉;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1802)人工繁育在日照沿海试验成功.近年来,经过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研攻关,突破了稚贝中间培育的关键技术,2011年共获受精卵约3亿粒,孵化D型幼虫2.3亿余粒,孵化率近77%.育成壳长3~9 mm以上西施舌苗900余万粒,圆满完成了日照近海海区西施舌的省级增殖放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与江苏西施舌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栖息在中国福建与江苏沿海的2个野生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群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比较,以相同壳长、相同年龄及其壳长、壳高、壳宽、壳质量、檐面长度与宽度等5个数量性状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应用4种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群体西施舌进行形态差异的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栖息于福建长乐与江苏如东沿海的西施舌5个可量性状均表现出显著与极显著差异。均数差异系数(C、D)检验值超过1.28,差异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