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六个羊群体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了67只洼地绵羊样品,并用PCR—PAGE电泳技术检测了其7个微卫星位点(oarFCB11,oarFCB128,oarFCB48,oarFCB304,MAF33,MAF70和oarAEl01)的遗传多态性,同时引用了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相同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在洼地绵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7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9182、13.9839、0.9511、0.9250、14.5013、0.9579、0.9157、12.9416、0.9446,0.9249,15.1723,0.9639,0.8835,10.0377,0.9333,0.8880,12.5156,0.9550,0.9078、12.1543、0.9389,其中oarFCB304遗传变异最大,oarAEl01最小;6个绵(山)羊群体中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遗传变异较大,对照群体(山羊)最小。通过计算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图,得出洼地羊先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滩羊合并为一类;同时湖羊和同羊聚为一类;绵羊五个品种为一类后与山羊合并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BP4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BP4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BP4基因扩增片段在4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BB基因型只出现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中,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则没有BB基因型;AB基因型频率随着绵羊繁殖力的降低而升高;AA基因型只出现在小尾寒羊、多赛特羊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分别比AA和AB基因型多0.52只(Pd0.05)和0.67只(Pd0.05),AA和A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检测的绵羊RBP4基因座位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单向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以我国5个固有地方绵羊品种包括湖羊(Hu)、同羊(Tong)、滩羊(Tan)、小尾寒羊(Han)、洼地羊(WD)为研究对象对X-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并引用我国周边国家、地区绵羊品种为分析背景。结果表明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的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北部群体和南部群体在编码的X(+)型的显性等位基因X频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北部检测的群体中X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0.18,平均值为0.0878,包括属于藏羊和蒙古羊系统的小尾寒羊(Han)、不丹羊(Bhutan)、同羊(Tong)、湖羊(Hu)、滩羊(Tan)、洼地绵羊(WD)、Bhyanglung绵羊(Bhy)、Baruwal绵羊(Bar)、云南绵羊(Yunnan)、哈拉和林绵羊(Kh)和乌兰巴托绵羊(Ub)。南部检测的群体中X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2037~0.4655,平均值为0.3082,包括属于印度绵羊系统的孟加拉国绵羊(Ban)、Kagi绵羊(Kagi)、Lampuchhre绵羊(Lamp)、越南占部落绵羊(Cham)和缅甸绵羊(Mya)。本研究揭示X等位基因可作印度绵羊的标记,在绵羊群体尤其是亚洲东部和南部绵羊系统形成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ARG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gamma,RARG)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ARG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多赛特、萨福克)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ARG基因引物1扩增片段在5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AA基因型只出现在湖羊中,AB和BB基因型均出现在5个绵羊品种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B基因型多0.41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RARG基因引物2扩增片段在5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CC和CD基因型均出现在5个绵羊品种中,5个绵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DD基因型;CC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CD基因型多0.55只(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检测了在中心产区抽取的滩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湖羊4个群体编码HbB基因座上的变异.搜集国内外10个绵羊群体的相同资料.对Hbβ基因座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淀粉凝胶电泳只能检测出3种表型.等电聚焦可以检测出6种表型;近交是造成湖羊和同羊HbB座位遗传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高海拔(>3000m)地区绵羊Hbβ^A占优势.中、低海拔地区的绝大多数绵羊群体Hbβ^B占优势.Hbβ^A频率或Hbβ^B频率与海拔之间无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 10种 10碱基的随机引物 ,分析了我国 8个地方绵羊品种计 88只绵羊的随机扩增多态 DNA。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36 % ,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3370 ,具有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但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应加强保种措施。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 .9172 ,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我国地方绵羊的起源进化学说基本一致 ,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分子聚类关系表明 ,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 ,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 ,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  相似文献   

7.
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R-I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A,BMPR-I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AA、AB两种基因型,在湖羊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BB,而在低繁殖力的3个绵羊品种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AA。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A等位基因频率为0.964,B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6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独立性检验表明:外尾寒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湖羊与小尾寒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A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A基因型多0.15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BMPR-IA基因不是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区及农牧交错区绵羊与蒙古羊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小尾寒羊、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6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与蒙古国蒙古羊、我国湖羊和同羊的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关系。除Alp和X-p,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遗传分化程度均低于7.3417%,群体间遗传差异占5.3705%。标准遗传距离、模糊聚类分析表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与蒙古羊亲缘关系逐渐疏远。遗传贴近度是否适合用于受研究群体和已知其始祖的现代群体之间的比较有待进一步验证。从结构基因座方面进一步证实小尾寒羊、滩羊的蒙古羊属性,揭示了5个绵羊群体之间的部分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亚与南亚地区绵羊Cat过氧化氢酶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单向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检测方法对湖羊、同羊、滩羊、洼地绵羊、小尾寒羊和巴音布鲁克绵羊的Cat座位进行了检测,并引用分布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10个绵羊品种作为分析背景,计算其平均杂合度以及对其中立性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16个绵羊群体的Cat座位基因分化系数Gst=0.2807,说明有71.93%的变异是由群体内的遗传多态现象引起的,只有28.07%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的差异;②中立性检测的观察值均在L95和U95之间,表明Cat位点为中立性位点,其遗传多样性基本上未受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了67只洼地绵羊样品,并用PCR-PAGE电泳技术检测了其7个微卫星位点(oarFCB11,oarFCB128,oarFCB48,oarFCB304,MAF33,MAF70和oarAE101)的遗传多态性,同时引用了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相同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在洼地绵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7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9182、13.9839、0.9511、0.9250、14.5013、0.9579、0.9157、12.9416、0.9446、0.9249、15.1723、0.9639、0.8835、10.0377、0.9333、0.8880、12.5156、0.9550、0.9078、12.1543、0.9389,其中oarFCB304遗传变异最大,oarAE101最小;6个绵(山)羊群体中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遗传变异较大,对照群体(山羊)最小。通过计算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图,得出洼地羊先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滩羊合并为一类;同时湖羊和同羊聚为一类;绵羊五个品种为一类后与山羊合并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骨形态发生受体蛋白IB基因(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编码区多态性对绵羊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以湖羊、产单羔蒙古羊、产双羔蒙古羊、产单羔欧拉羊、产双羔欧拉羊母羊为研究对象,对试验群体的BMPR-IB基因CDS区597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在产双羔和产单羔的蒙古羊、欧拉羊中均检测到野生GG基因型、杂合突变GA基因型和纯合突变AA基因型,而湖羊只检测出GA、AA两种基因型。湖羊的优势基因型为AA,优势等位基因为A;产双羔蒙古羊、产双羔欧拉型藏羊、产单羔欧拉型藏羊优势基因型均为GA型,其中产双羔蒙古羊与产双羔欧拉藏羊优势等位基因为A,产单羔欧拉型藏羊优势等位基因为G;产单羔蒙古羊优势等位基因型为GG,优势等位基因为G。经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及χ~2适合性检测分析可知,产双羔与产单羔的蒙古羊、欧拉羊均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以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作为受体时,二者的胚胎移植效果及所产羔羊的早期生长性能之间的差异。选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n=11)和澳洲白绵羊(n=110)作为供体,以小尾寒羊(n=196)和蒙古羊(n=504)作为受体;对供体母羊进行超数排卵以及人工授精处理,记录供体母羊的收集胚胎总数和可用胚胎数,计算平均每只羊收集的可用胚胎数以及胚胎合格率;对小尾寒羊和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处理,记录受体母羊的产羔数,计算繁殖率;计算并比较不同受体母羊所产羔羊的平均初生重、成活率以及70日龄断奶羔羊数、70日龄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每只母羊提供的断奶羔羊数。结果表明,从供体母羊中共获得可用胚胎549枚,平均每只羊收集可用胚胎4.54枚,胚胎合格率为82.56%;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受体母羊529只,所产羔羊240只,平均繁殖率为45.37%;小尾寒羊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明显高于蒙古羊;共获得70日龄断奶羔羊211只,羔羊成活率为87.92%,平均日增重为280.00g;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所产的羔羊初生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所产羔羊的70日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蒙古羊,而蒙古羊所产羔羊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平均每只小尾寒羊母羊可提供的断奶羔羊数(0.42只)略高于蒙古羊(0.39只),小尾寒羊作为胚胎移植受体略具有优势。综合分析表明,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小尾寒羊和蒙古羊均可以作为胚胎移植的受体来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析中国地方绵羊品种产羔数差异形成的遗传学机制,以5个不同繁殖力的中国地方绵羊品种(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和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FecB基因的多态性,比较不同繁殖力群体间FecB的分布情况,并与其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湖羊群体中存在BB、B+、++三种基因型,藏羊、蒙古羊及阿勒泰羊群体中仅存在B+和++两种基因型,多浪羊群体中仅存在++基因型。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及多浪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频率依次是0.69、0.28、0.03,0.00、0.13、0.88,0.00、0.08、0.92,0.00、0.08、0.92和0.00、0.00、1.00;B等位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多浪羊。湖羊、藏羊、蒙古羊和阿勒泰羊中该位点He和PIC分别为0.29、0.25,0.12、0.11,0.08、0.07和0.08、0.07,且在以上4个品种中BB和B+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基因型个体高(P<0.01),BB基因型个体和B+基因型个体之间无差异(P>0.05)。由此可推断,FecB或许是决定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亦或是与其存在密切相关的标记基因,可助力绵羊产羔数性状MAS技术和为多胎绵羊新品种(系)培育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内含子Ⅱ的多态性及其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筛选对绵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分子标记,以期为绵羊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湖羊、杜泊羊5种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对MyoG基因内含子Ⅱ(Eco72 Ⅰ)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opGene32软件计算绵羊MyoG基因内含子Ⅱ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利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基因型与绵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小尾寒羊、杜泊羊、湖羊群体中MyoG基因内含子Ⅱ均存在3种基因型:AA(368/540 bp)、AB(908/368/540 bp)和BB(908 bp);大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群体中仅检测到2种基因型:AB(908/368/540 bp)和BB(908 bp)。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湖羊、杜泊羊的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45、0.633、0.917、0.706和0.811,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55、0.033、0.083、0.176和0.054,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333、0、0.118和0.135。小尾寒羊的杂合度最低(0.455),杜泊羊的杂合度最高(0.497),表明杜泊羊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其他群体;5个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发现,小尾寒羊MyoG基因内含子Ⅱ BB基因型个体胸围、胸宽、头长、颈长均显著低于AA、AB基因型(P<0.05)。【结论】 MyoG基因内含子Ⅱ Eco72 Ⅰ位点可作为影响绵羊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结果可为今后绵羊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KISS1基因在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草地型藏羊中的表达模式,以及KISS1基因多态性与绵羊繁殖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qPCR技术对比分析KISS1基因在2个品种绵羊的10种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地型藏羊)KISS1基因2个SNPs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qPCR结果显示:KISS1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大脑、垂体和甲状腺中的表达量高于草原型藏羊(P<0.05);分型结果表明,g.1317523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1317523C>T位点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1311578G>T位点在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这2个SNPs位点与小尾寒羊前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g.1311578G>T位点TT型各胎产羔数均大于GT和GG型。综上,KISS1基因与绵羊的季节性繁殖密切相关,并且g.1311578G>T位点对绵羊产羔性状有潜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绵羊EYA3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季节性发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EYA3基因在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苏尼特羊)的大脑、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2组绵羊(常年发情组: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季节性发情组: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EYA3基因SNP位点(g.238191128G>C)的多态性,并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小尾寒羊还是苏尼特羊,EYA3基因在各组织中均广泛表达,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较高(P<0.01);且长光照条件下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垂体中EYA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绵羊EYA3基因g.238191128G>C位点均存在GG、GC和CC3种基因型。g.238191128G>C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小尾寒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5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并且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组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EYA3基因表达与g.238191128G>C位点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选择小尾寒羊等5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等分析方法,检测促卵泡素β(FSHβ)基因CDS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CDS区第2外显子存在多态性,在5个绵羊群体中都表现出AA、AB和BB3种基因型。BB型第147位发生T→C的单碱基同义突变。高产羔数的小尾寒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特克塞尔羊、陶蒙杂种羊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明显(P0.01)。5个绵羊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固定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场-年-季对小尾寒羊产羔数无影响(P0.05),胎次和基因型均影响产羔数(P0.05)。AA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型的多0.77只(P0.05),比BB型的多0.74只(P0.05)。研究表明,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产羔数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