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粉褶白环蘑、大根白环蘑、大肥蘑菇为试材,将菌种利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温度培养,明确3种蘑菇菌丝生长的培养特性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3种蘑菇的最适氮源均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均为磷酸盐,对麦芽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等多糖碳源有不同的喜好,对pH要求虽不同,但主要喜中性或弱酸性;最适温度25~30℃。该研究为蘑菇类食用菌栽培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闫永亮  马艳弘 《食用菌》2006,(Z1):26-27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在液体培养中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竹荪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是适合竹荪菌丝生长的碳源,但从成本上考虑以蔗糖为碳源更为合适;黄豆粉是竹荪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在不同的无机盐中,MgSO4对竹荪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CaCl2、ZnSO4也能明显地促进竹荪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金顶侧耳菌丝营养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顶侧耳菌丝培养中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五种碳源、氮源及四种无机盐中,金顶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淀粉及蔗糖;最适的氮源是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汁;最适的无机盐是硫酸镁。  相似文献   

4.
以菌丝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蔗糖、酵母膏、硫酸镁;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20 g/L、酵母膏2g/L、硫酸镁0.5 g/L,菌丝干重达0.1833 g.  相似文献   

5.
元蘑菌丝生长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度、光照、pH值等生长因子及碳源、氮源等营养源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得出结论:元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元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5.0-6.0,元蘑菌丝适宜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光照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条件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元蘑为试材,研究了碳源、氮源、pH、无机盐等不同培养条件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元蘑菌丝生物量为指标时最适的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2 g,水1 000 mL,pH 6;当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时最适的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牛肉膏20 g,氯化钠2 g,水1 000 mL,pH 7.  相似文献   

7.
阿魏蘑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及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魏蘑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 ,为了确立阿魏蘑高产栽培技术 ,我们对阿魏蘑菌丝的营养需求及环境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阿魏蘑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蔗糖 ,适宜氮源是蛋白胨 ,适宜碳氮比是 4 0∶1,适宜无机盐是氯化钠 ,最适温度2 5℃ ,最适含水量是 80 % ,最适pH是 6。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8种碳源物质、7种氮源物质及8种碳氮比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物质是土豆,其次是高粱米、蔗糖、葡萄糖;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物质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牛肉膏、硝酸钠;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蛋白胨对阿魏蘑、杏鲍菇菌丝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源、氮源是食用真菌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试管种培养中,最常用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蛋白胨.为此,进行了阿魏蘑、杏鲍菇菌丝生长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浓度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阿魏蘑菌丝生长最适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分别是20%和0.5%;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分别是3.0%和0.6%.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白阿魏蘑一白灵1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硫酸镁,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佳栽培模式为半脱袋竖向畦栽且覆土至菌棒3/4处,生物学效率可达122.67%。  相似文献   

11.
对巨大13蘑Tsw-06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巨大口蘑Tsw-0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70%。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碳氮营养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比较了多种碳源、氮源、碳氮比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提出碳源以蔗糖为佳,氮源以铵盐为好,碳氮比以24为最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菌渣的利用—生产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松林 《食用菌》2002,24(1):6-6
本文比较了多种碳源、氮源、碳氮比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提出碳源以蔗糖为佳,氮源以铵盐为好,碳氮比以24为最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毛木耳液体菌种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分别为较优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测定液体培养时菌丝生物量、菌丝球数量的变化以及回管萌发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为5 d;采用以上条件制备的液体菌种栽培毛木耳,菌丝满袋时间较固体菌种减少6 d,生物学效率与固体接种相近。  相似文献   

15.
以金针菇为试材,以菌丝体干重和菌丝球数目为考察指标,选择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通过发酵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液体种子培养基。结果表明: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H2PO4,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可溶性淀粉、5%黄豆粉、0.05%KH2PO4、0.0075%VB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及其浓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20:1;促进菌丝生长的最适KH2PO4、MgSO4浓度分别为0.3%、0.1%;最适NaCl、KCl、CaSO4·2H2O浓度均为0.5%;CaSO4·2H2O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H3BO3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小;ZnSO4·7H2O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皿培养方式探索一株野生巨大口蘑菌株菌丝适宜生长条件.试验结果,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最适pH为6,碳源为果糖,氮源为牛肉膏或酵母膏,适宜维生素为VB2、VB6,无机盐 MgSO4、KH2PO4、KCl、CaCl2、ZnSO4、FeSO4对菌丝的生长均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株野生平菇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正交优化最佳因子组合,并初步考察人工栽培的子实体。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0 g/L,磷酸二氢钾1.5 g/L,初始pH6.5;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较均匀,菌柄短,肉质嫩,韧性好,采收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49.27%。  相似文献   

19.
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对3个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筛选,以为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和人工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海藻糖是1号和2号菌株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3号菌株的最佳碳源;3个菌株的最佳氮源均为豆粕粉;最佳无机盐1号菌株是硫酸镁,2号、3号菌株是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碳氮源及不同碳氮源浓度对虎奶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虎奶菇菌丝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杂木屑、玉桂木、棉籽壳等培养基上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 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最适浓度10 g/L,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氮源最适浓度4 g/L;虎奶菇菌丝桑枝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好,对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