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椒的冷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不同低温贮藏条件下青椒果实的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冷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青椒果实呼吸异常升高,丙二醛含量积累峰提前出现。与0℃贮藏条件相比,3℃下贮藏的青椒其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单果套袋和DPA处理可将青椒在0℃下的贮藏期延长到45d。  相似文献   

2.
青椒属冷敏性果实,贮运中不适宜的低温易引起果实冷害发生。以克新6号青椒为试材,测定了1、5、10℃贮藏温度下青椒果实品质及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下贮藏果实,20d后果面开始出现冷害症状,冷害果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积累峰提早出现,果实维生素C和叶绿素损失加快,但低温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与1℃处理相比,5℃处理下青椒果实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10℃下贮藏果实未出现冷害,是克新6号青椒冷藏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采后生理调节与抑菌防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多因素优化组合,研究配制青椒保鲜剂。研究表明,青椒的成熟衰老与乙烯作用关系密切,乙烯合成抑制剂或促衰老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青椒的果柄和萼片进入果实内部,可延长青椒的贮藏期和保鲜期。研制的青椒保鲜剂与对照青椒保鲜剂相比,在8~15 ℃贮藏条件下,贮藏25 d、50 d,0级果率分别提高33.1 %、17.9 %,商品果率分别提高4.3 %、6.5 %,腐烂指数分别降低66.7 %、34.0 %;与空白对照相比在8 ℃贮藏2个月,0级果率、商品果率分别提高47.6 %、26.9 %,腐烂指数降低78.7 %。  相似文献   

4.
对黄皮葫芦果实进行了4种温度处理,7种保鲜剂处理的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黄皮葫芦果实对低温敏感,低于8 ℃会发生冷害。温度越低,冷害越严重,主要冷害症状为瓜皮黄色消褪、进而褐变或黑变。0 ℃、6 ℃下单果包装黄皮葫芦果实的安全贮藏期为3 d,7~8℃下为6 d。保鲜剂能显著提高黄皮葫芦果实的鲜度,且能显著抑制瓜把的腐烂或延迟瓜把腐烂期的到来,较CK的贮藏期分别延长9 d和18 d。  相似文献   

5.
6种涂膜处理对金秋梨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6种涂膜液对金秋梨在室温和冷藏(0~4℃)条件下进行涂膜保鲜试验,并对室温贮藏30、60d和0~4℃贮藏90 d后金秋梨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总酸含量、细胞膜透性、总糖含量、腐烂率和维生素C(VC)含量等常见贮藏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涂膜处理的金秋梨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基本上都显著小于相应的对照组(CK)。其中,添加3 g/L纳米SiOx的壳聚糖涂膜液(CTS2)所处理的金秋梨,在室温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都小于其他组,硬度大于其他组,保鲜效果较好,室温下可以延长金秋梨的贮藏期1个月。  相似文献   

6.
影响青椒贮藏性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品种、贮藏湿度、不同材料包装袋、CO2、乙烯抑制剂、促生长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青椒贮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的耐藏性是决定青椒贮藏期和保鲜效果的内在因素;贮藏湿度大是引起青椒贮藏腐烂,尤其是果柄和萼片腐烂的重要原因,但湿度低,又不利于青椒的贮藏保鲜,通过青椒的果柄和萼片外施乙烯合成抑制剂或促生长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降低青椒在高湿度贮藏条件下的腐烂,同时选用合适的透湿材料包装袋可有效调节青椒贮藏湿度;一定浓度的CO2有利于青椒保鲜,青椒保鲜贮藏适于双变气调法,即贮藏初期温度较高时,CO2浓度维持4 %~6 %,随温度降低,CO2浓度相应降至2 %~4 %,当温度恒定在8~10℃时,将CO2浓度降至1 %~2 %,并维持在该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花梨果实采后不同处理的贮藏效果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和不同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处理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 ,在 2 0℃下 ,LOX活性、O2-· 水平、AOS活性、ACC合成酶活性、ACC含量、ACC氧化酶活性及乙烯的生成 ,均呈峰形变化 ;1℃处理可抑制LOX、AOS、ACC合成酶、ACC氧化酶的活性和O2-·、ACC的积累 ,抑制贮藏果实的乙烯合成 ,减轻果肉发绵和果实腐烂。 1℃下贮藏的果实 ,若结合不同聚乙烯薄膜袋 (PEF1和PEF2 )小包装 ,可以进一步降低果肉发绵率和果实腐烂率 ,保持果实新鲜度 ;当果实经过贮藏一段时间后 ,转移到 2 0℃货架期时 ,PEF1和PEF2对果实成熟衰老各个相关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 ,以贮 6 0d后的货架期间最为明显 ,同时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 ,对硬度的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 ,PEF1和PEF2之间的处理效果无显著差异。低温冷藏黄花梨果实可以获得良好的贮藏效果 ,贮藏期以 2个月左右为好 ,若结合聚乙烯薄膜袋小包装 ,可以延长贮藏期至 3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8.
钙和热处理对赞皇大枣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半红期赞皇大枣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钙(1% CaCl2 25 mg/L 6-BA)、采后浸钙(1% CaCl2浸果2 h)和热水浸果(45 ℃水浸果30 min)方法处理对枣果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条件下贮藏,与CK(不进行任何处理)相比,3种处理均能够较好地保持可溶性总糖、有机酸含量的相对稳定,保持较高的Vc含量;热水浸果处理可以明显降低果实的腐烂率,采前喷钙处理可以使果实低温贮藏2个月不腐烂,有效地提高了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青椒为试材,设计55℃±1℃热处理时间、1-MCP熏蒸浓度及PVC保鲜袋厚度的正交试验,对青椒进行复合保鲜处理,采用模糊权重法对贮藏40 d的青椒Vc含量、颜色、SSC、硬度、重量及腐烂指数进行综合评定,并以该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10℃±1℃下贮藏的青椒,以55℃±1℃热处理18 s、1 000 nl/l 1-MCP熏蒸和0.03 mmPVC保鲜袋包装三者结合处理,其综合品质最佳,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1-MCP对番茄采后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以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品种“4 0 2”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采后 1 MCP对果实乙烯产生、呼吸强度、叶绿素、Vc、可滴定酸和外观颜色及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1 MCP(1 甲基环丙烯 )强烈抑制番茄乙烯的产生和呼吸强度 ,延迟或抑制果实乙烯产生和呼吸高峰的出现 ,延缓了果实的成熟和衰老 ;1 MCP还能减缓果实叶绿素、Vc和可滴定酸的下降 ,使果实的货架期和贮藏期明显延长。 1 MCP处理的果实 ,在室温下 ,货架寿命至少延长 10d以上 ;在 9~ 11℃贮藏条件下 ,可使其贮藏寿命延长 15d以上。在 0~ 5 0 0nl·L-1浓度范围内 ,1 MCP处理浓度越高 ,保鲜效果越好。处理后的果实腐烂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采收成熟度对冷藏水蜜桃果实品质和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南方软质型水蜜桃在低温下的贮藏效果及抗冷性,以探索适宜的果实采收成熟度,为软质型水蜜桃低温贮藏提供依据。【方法】以7-8成熟和9成熟2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湖景蜜露”水蜜桃为材料,测定在1℃28 d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和SOD、POD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7-8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增加,出汁率在7 d后开始下降,不能正常后熟,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果实的品质降低;而9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缓慢下降,出汁率平稳增加,能正常后熟,未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保持了较高的商品价值。与7-8成熟的水蜜桃果实相比,9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期间褐变指数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高,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较大,SOD和POD活性较高。【结论】9成熟的水蜜桃具有较好的抗冷性,适宜于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连续5年对(木奈)果实贮藏保鲜方法及采后生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奈)果实呼吸漂移属跃变型,具有两个跃变高峰.贮藏用果的耐贮性与采收成熟度关系密切.花(木奈)以果面着色不及1/2,油(木奈)、青(木奈)以青绿至黄绿色时采收有利于贮藏.在0、5、10℃及室温条件下贮藏,以0-5℃低温贮藏效果最佳,经30-53 d好果率达96.52%-100%,有效地延长了贮藏寿命.低温结合MA贮藏效果最佳。经30-53 d好果率达100%,并有效地保持果实原有的颜色、硬度、品质与风味.低温与MA贮藏之间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13.
毛叶枣贮藏保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如何在不影响毛叶枣果实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毛叶枣鲜果的贮藏期,降低采后病害发生程度。[方法]分别使用植酸、柠檬酸2、0%井冈霉素、氯化钙、50%多菌灵、鲜枣专用保鲜剂处理毛叶枣鲜果,研究在室温和4℃冷库保存(鲜枣贮藏保鲜剂除外)的效果。[结果]在室温下贮藏期10 d,果皮皱缩,果肉变软,且部分水果已腐烂。在4℃的条件下,贮藏10 d后,毛叶枣的好果率达100%,贮藏15 d后,好果率仍达70%;当4℃低温与2%氯化钙、0.2%植酸+微量柠檬酸、0.5%植酸+0.2 g/L井冈霉素0、.25 g/L多菌灵等试剂结合应用时,与不加试剂的处理相比,这种综合技术可提高防效50%~250%,延长保鲜期5~7 d。[结论]低温与植酸等试剂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毛叶枣的健果率及延长保鲜期、保持果表色泽和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贵州辣椒的贮藏特性,选择适用于贵州辣椒的贮藏方法,以贵州地方辣椒(党武辣椒)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辣椒贮藏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辣椒果实腐烂指数、后熟指数不断上升,果实硬度、叶绿素、VC和果实含水量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先升高后下降。且3个温度处理(7℃,9℃,11℃)均能减缓腐烂指数和后熟指数的上升速度及果实硬度的下降速度。其中,9℃处理的效果较为理想,7℃处理则发生冷害,不利于辣椒贮藏。  相似文献   

15.
采前喷钙结合低温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朔金柑为材料,采前喷0.2%CaCl23次,果实成熟时置于4和25℃贮藏,探讨采前喷钙结合低温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金柑果实贮藏60 d后,采前喷钙结合4℃低温贮藏比采前不喷钙25℃下贮藏的果实腐烂率低30.00%(绝对值)、果实失重率低3.98%(绝对值)、果实硬度高38.4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高2.50%(绝对值)、可滴定酸(TA)含量高0.11%(绝对值)、可溶性糖(TS)含量高4.58%(绝对值)、维生素C含量(Vc)高52.56%。采前喷钙或低温贮藏均可抑制金柑果实贮藏期腐烂和失重现象的发生,可延缓果实硬度、TSS、TA、TS和Vc含量的下降,二者结合对保持金柑果实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17.
杨蕾  洪林  杨海健  王武  汪卉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4):1088-1101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及贮藏方式对杂柑爱媛28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为重庆地区爱媛28适宜的采收和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采收时期(2019年10月13日、10月28日和11月12日)和常温(20℃)、冷藏(4℃)通风贮藏条件下的爱媛28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果皮色泽、硬度、失重率、腐烂率和采后病害发生情况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爱媛28的适宜采收期和贮藏方式。【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爱媛28果实L值呈逐渐降低趋势,贮藏期间色泽无明显变化,采收期Ⅰ(10月13日)的L值为62.71±2.67,采收期Ⅲ(11月12日)的L值为56.87±4.28;随采收期延后,a/b逐渐增加,但在贮藏期间a/b无明显变化,采收期Ⅰa/b为0.51,采收期Ⅱ(10月28日)a/b为0.60,采收期Ⅲa/b为0.61。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均逐渐增加,通风冷藏明显低于常温贮藏,采收期Ⅰ冷藏条件下的总失重率为12.62%,采收期Ⅲ常温条件下的总失重率为33.57%。采收期Ⅰ果实病害种类较少,总病果率相对较低。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果实硬度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常温贮藏果实带皮硬度较高,去皮硬度较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均呈逐渐减小趋势,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不一。对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贮藏15、30、45和60 d时果实10个主要品质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早采的果实贮藏品质优于晚采,通风冷藏效果优于常温贮藏,采收期Ⅰ+冷藏组合方式的综合贮藏效果最佳。【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建议重庆地区爱媛28果实可适当提前至10月中旬采收鲜销或短期冷藏保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蓝莓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延长蓝莓货架期,提高其利用价值。[方法]以新鲜蓝莓为试验材料,测定在20~25、10~15、0~5℃3种温度条件下的总酚、异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等的变化。[结果]贮藏初期,较高的贮藏温度(25~30℃)可加快蓝莓中抗氧化物质的积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而在贮藏后期,较高的温度加快了蓝莓果实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并缩短了蓝莓贮藏期。[结论]低温(0~5℃)能使蓝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能显著延长果实的贮藏期,是蓝莓较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