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民猪和大白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方式及饲养条件下,选取大白猪(日龄180 d)、民猪(日龄180 d和240 d)各6头屠宰,分别测定活体重、活体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测定pH值、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胴体性状同体重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比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民猪背膘厚显著高于大白猪,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大白猪,活体瘦肉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质性状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红度显著高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同日龄民猪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a*值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说明民猪和大白猪具有较大的遗传基础差异,民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但肌内脂肪含量高、嫩度和保水性好、肉色鲜红,肉质明显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2.
选择60头长白×大蒲莲猪杂种商品猪,研究其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60头试验猪35~100kg阶段平均日增重688.39g,料重比2.79。4头屠宰测定,宰前重95.25kg,胴体瘦肉率60.22%;肉质优良,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45、3.33,pH为6.38,滴水损失较低为1.57%,剪切力较小为46.80N,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3.78%。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09g、17.11g、9.14g,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7.45%和41.35%,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背最长肌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90%、12.53%、44.58%和8.18%。  相似文献   

3.
杜洛克和汉普夏猪及其正反交F1杂种猪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要的试验设计,对32头国外引进猪种的杜洛克、汉普夏猪及其正反交F1杂种猪(杜汉、汉杜)不同性别)公、母)的新鲜肌肉的理化性状和食用品质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成猪的各测定肉质性状中,肌肉的大理石纹、PH值、熟肉率、脂肪仿含量和肉色、失水率存在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差异,比较而言,杜洛克独白猪的肉色最好(平均评分为3.3分),肌肉持水性能最强(平均失水率仅为9.85%),肌肉的大理石纹评分最好(平均3.13分(宵同性别猪的各测定肉质性状中仅干物质一项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表明,杜洛克、汉普夏猪及其正反交F1杂交猪的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为适中,平均为3.75%。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比较扬翔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与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在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评估和培育新品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共325头,其中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247头,扬翔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78头,按相同饲养标准饲养至体重120±15 kg时进行屠宰测定,测定指标包括肉色、pH、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三元杂商品猪肉pH、肉色评分及鲜肉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此外,扬翔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P 0.05),因此,具有较好的肉质口感和风味,而在其他肉质性状间差异不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均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6,p 0.01),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34,p 0.05)。  相似文献   

5.
营养调控猪肌内脂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指蓄积于肌外膜、肌束膜以及肌内膜上的脂肪。肌内脂肪含量与猪肉的食用品质密切相关,可影响猪肉的嫩度、风味、肉色、系水力及大理石纹评分,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通常,猪肌肉含脂量控制在2.0%~3.5%范围比较理想,含量适中且分布均匀的大理石纹能使肉品味美多汁、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肌红蛋白基因对民猪和大白猪肉色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体重95 kg民猪、160日龄民猪和大白猪(体重95 kg,160 d)各6头,共计18头,取胸腰椎连接部背最长肌鲜肉样进行肉色检测,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肌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同体重和同日龄的民猪肉色红度值均高于大白猪(P0.05),民猪肌红蛋白mRNA表达量均高于同体重和同日龄的大白猪(P0.05),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猪与大白猪肉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肌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
大蒲莲猪与斯格猪杂交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测定了大蒲莲猪与斯格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35~100 kg平均日增重788.34 g,料重比2.84∶1。屠宰体重113.23 kg,胴体瘦肉率52.73%;肉质优良,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65、3.43,pH1值为6.17,失水率、滴水损失低,分别为10.84%和1.51%,剪切力较小为48.58 N,肌内脂肪含量高为3.70%。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5975 g、17.9325 g、8.9175 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分别为79.3630%和39.4594%,肌肉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6,(1)
研究测定了黑盖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黑盖猪胴体瘦肉率较高为48.51%,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7和3.52,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49%和56.57%。  相似文献   

9.
肉质性状是猪重要经济性状之一,而PVALB基因是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Sanger测序检测硒都黑猪中PVALB基因内SNP位点,并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PVALB基因第1外显子前后200 bp检测到5个SNP位点,其中g.10953632 A>C与肌内脂肪(IMF)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显著相关,g.10953695G>A和g.10953713C>A2个位点相互连锁,且与IMF、肉色评分和大理石纹评分3个肉质性状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为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测定了杜长大商品猪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试验猪的胴体瘦肉率较高为65.82%,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50和3.05,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18%和57.52%。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6,(5)
研究测定了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的胴体瘦肉率较高为56.88%,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46和2.60,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25%和58.64%。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中草药超微粉剂与茶多酚配制的复合添加剂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5kg左右的杜洛克、长白、山西白猪的三元杂交猪后代40头进行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8头,分别采用A组中草药超微粉0.75%;B组中草药超微粉0.5%+茶多酚0.25%;C组中草药超微粉0.25%十茶多酚0.5%;D组茶多酚0.75%和E组空白对照,并对各组猪生产性能、常规肉质、背最长肌组织学、肌肉化学成分和猪肉中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各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及胆固醇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显示,B组日增重最高为743g;料重比最低为3.02:1;肉色鲜红及大理石纹评分最好;肌肉保水力强,剪切力值最低,为(1.56±0.22);肌纤维密度最大为349.90根/mm2;肌纤维直径最细,为(44.68±9.36)μm;肌大束间距最大,为(101.45±18.17)μm;干物质及脂肪含量最高;且呈味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并能提高必需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肌肉和脂肪中胆固醇的含量。这表明B组能显著提高生猪生产性能,改善猪肉风味,提高猪肉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今日畜牧兽医》2009,(8):67-67
研究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克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  相似文献   

14.
克喘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雅南猪30头,长雅猪33头,总群体共63头,研究了不同剂量克喘素对肉质的影响。结果:在总群体及两品种中处理猪的肉色显著变浅,系水力和pH值下降,有偏向PSE肉的趋势,且剂量越高越明显,长雅猪比雅南猪明显;处理组的眼肌粗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腰大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减少;眼肌的大理石纹评分、粗脂肪以及干物质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品种与剂量间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5)
研究测定了巴克夏与大约克杂交猪的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屠宰体重为129.16 kg,胴体瘦肉率为57.85%,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68和3.42,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40%和58.90%。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了杜大蒲猪和长大蒲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杜大蒲猪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报酬高,35~100 kg平均日增重比长大蒲猪提高8.69%(P〈0.01),料重比降低5.78%(P〈0.01)。杜大蒲猪和长大蒲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长大蒲猪胴体瘦肉率和肉色评分较高,分别为61.86%和3.64,比杜大蒲猪提高4.79%(P〉0.05)和8.98%(P〉0.05);杜大蒲猪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都较高,比长大蒲猪分别提高30.14%和28.40%,差异不显著。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及4种脂肪酸含量杜大蒲猪与长大蒲猪间差异不显著,其中,亚油酸含量以长大蒲猪较高为10.40%,比杜大蒲猪提高27.76%(P〉0.0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巴克夏(B)、太湖猪(T)和黔东花猪(H)杂交后代BTH商品猪的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对BTH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发现,BTH猪屠宰率为76.67%、瘦肉率为42.00%,脂肪率为34.93%,眼肌面积47.67 cm~2;肉色评分和大理石纹评分均为3.5,失水率17.91%,熟肉率65.67%,剪切力0.51 kg·f;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8.76%、0.20%;氨基酸测定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多达98.18 mg/g。结果表明,BTH猪产肉性能较差,瘦肉率低,属于脂肪性猪,但肉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肉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秀琼  李学伟 《养猪》1997,(1):32-33
以荣昌猪瘦肉型品系及其杂交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常规肉质指标,并与原种荣昌猪相比较,结果表明,荣昌猪瘦肉型品系具有正常鲜红肉色和理想的大理石纹分布(平均评分分别为3.00和3.19)肌肉pH1为6.32,肌肉粗脂肪含量为3.15%,肌肉失水率为19.48%,贮存损失2.05%。与原种荣昌猪的肉质比较,各项肉质指标经显著性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荣昌猪瘦肉型品系为母本的杂交猪,以杜×荣F1代的肉质最好,约×荣F1代的肉质次之,长×荣F1代的肉质稍差,出现了轻度PSE肉。  相似文献   

19.
杂种野猪F1×Y杂交后代肉质特性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8头子午岭杂种野猪(F1)与约克夏猪的杂交后代(F1×Y)与八眉猪(B)、约克夏猪Y的肉质特性和胴体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1×Y组肉色评分介于F1组和B组之间(3.25),B大理石纹(3.88)和肌内脂肪(7.27%)最高,二者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和酸度值,F1×Y组瘦肉率、屠宰率仅次于Y组,显著高于F1、B组(p<0.05).各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程度均较低,从各肉质形状间与胴体性状间存在的相关程度分析发现,随瘦内率的提高肉质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陆川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陆川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为陆川猪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8头陆川猪的测定结果表明,10.75月龄陆川猪屠宰体重83.98 kg,胴体瘦肉率38.68%,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1和4.71,pH1(宰后45 min的pH)和pH24(宰后24 h的pH)分别为5.86和5.73,肌内脂肪含量高达9.27%,肌纤维直径为31.51μm。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89 g1、4.04 g7、.13 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78.48%和39.85%。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其含量达到26.03%,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其含量分别达45.06%和11.57%,其它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