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种子几种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胚和胚乳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种子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对杉木地理种源及杉木种子作了许多研究,但有关杉木地理种源种子胚、胚乳在萌发过程中的同工酶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试图对杉木不同种源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α—淀粉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杉木种子及种源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杉木种源地理位置模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杉木种源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利用已建立的树高BP模型和胸径BP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地理位置杉木种源的生长情况,从而为合理区划杉木种源区域和种子调拨界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杉木地理种源胸径与冠幅相关检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省龙泉市林科所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林保存了19个种源。对该所14年生不同种源试验林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胸径与冠幅相关紧密,最佳回归方程为y=ax^b。通过检验,可把19个种源归类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3个总体,分别获得的杉木林经营密度指标和树冠可重叠系数,可以应用于全国杉木林的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4.
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种源试验基地的48个杉木种源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杉木木材材性地理变异呈“W”型。通过材性评估,浙江龙泉、广西贺县、融水、湖南永顺、福建长汀、江西安福、河南新县、福建南平、江西武宁等地理种源为杉木建筑材优良种源;四川邻水、福建大田、湖南江华、浙江龙泉、四川全南、广东乐昌、江西乐安、贵州锦屏、湖北鹤峰等地理种源为速生、丰产、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5.
杉木良种选择研究对越南杉木人工林有重要意义。以9个越南杉木种源与1个中国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于越南3个试验点开展种源试验,并做早期选择。结果表明:种植2a后,在同一试验区不同的种源生长差异明显,同一种源在不同试验区生长不一。越南北部是杉木最适合的生长地区,南部次之,中部最差,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等因素有关。在越南北部, CL9、 CL7、 CL6、 CL4、 CL2和CL1种源为优良种源;在中部, CL4和CL1种源是优良种源;在南部,优良种源为CL8、 CL9与CL2。本试验早期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越南杉木人工林选择适应种植地区和优良种源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14省(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也是国内最主要的商品用材树种,约占全国总商品材四分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杉木产量,良种是个重要方面。杉木良种选育研究,已列为国家攻关课题。目前,这项研究主要是地理种源试验、优树选择及建立良种基地。无论是最佳地理种源选择,还是优树选择,都涉及到该地栽培历  相似文献   

7.
在杉木地理种源矿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理种源矿质养分(氮、钾、磷、钠、铁等元素)的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杉木种源针叶灰分中钾、铁和磷的百分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显著差异,其中钾含量与高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即生长快的种源钾含量高于生长慢的种源.  相似文献   

8.
对49个杉木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摸清了杉木在河南的变异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用综合评定法评选出6个适宜河南生长的优良种源,优良种源的树高、材积分别比本省对照种源大11.3%和30%,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为河南杉木造林区提出调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源试验林(23年)的生长和材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一、前言 为了正确选择杉木造林种源,建立高产、速生、优质林分,研究杉木生态地理及遗传变异,于1956年秋从南方各省收集九个种源的杉木种子,1957年春天在福州魁岐苗圃育苗,1958年春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造林。第6及第16年进行过阶段小结,原拟在25—30年试验林达到成熟阶段时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总结,遗憾的是试验林于1979年冬被人盗砍破坏,使多年  相似文献   

10.
以杉木种源试验林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硝酸还原酶(NR)活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杉木NR活力有明显差异,以中亚热带种源NR活力较高,南亚热带种源其次,北亚热带种源较低.不同种源杉木NR活力呈明显季节变化,上半年呈上升趋势,下半年呈下降趋势.不同种源杉木NR活力与其生长呈显著相关,NR活力在杉木成林中仍具一定稳定性,可反映其成林杉木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树高--胸径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786 5。用独立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表现能力良好,能够适用于本地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幼树树高--胸径模拟。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生长规律,发现色木幼树树高较大;红松和冷杉幼树树高生长类似;云杉幼树树高初期较小,而后期生长很快。本文提出的幼树树高模型可为抚育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标准树高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H=1.3+aD/(b D)为基础,将模型中引入优势木的树高,建立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标准树高曲线H=1.3 (a0 a1Hd)D/(b D),该式能拓宽树高曲线的应用范围,受不同立地条件的影响小,能正确反映不同立地条件下树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应用方便,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即:胸径D1.3=0时,树高H=1.3。  相似文献   

13.
雾灵山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法研究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锦带花、木本香薷、小花溲疏、山楂叶悬钩子4种灌木生物量与地径(D)、株高(H)、冠幅(C)、植冠面积(A)、植株体积(V)、基径与株高乘积(DH)、基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的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拟合了各灌木种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W=a+b(D2H)+c(D2H)2、W=a+b(D2H)+c(D2H)2+d(D2H)3、W=aVb、W=a+bV+cV2+dV3、W=a+bV+cV2能较好地描述灌木种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与各形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林生物量, 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 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 2.0048 H0.442 5 ;m枝=2 956.359 8 D 1.992 9 H-0.641 0 ;m叶=43.746 7 -30.541 2 D +53.759 7 D2 ;m篼=270.956 0D 2.357 9 H -0.399 5 ;m鞭=512.436 1 -175.936 0D +2.907 8H0 ;m地上=432.446 8 -479.307 5D +422.828 5D2 ;m地下=396.622 3 -53.286 9 D +2.877 5H0 ;m总=191.038 0D 1.198 6 H0 0.296 2 。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 参12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携落率的计算问题,提出了根据降雨量(M)、持续降雨时间(H)来计算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携落率(Y)的公式;令D=1.24(M/H)~(0.182),则Y=1-EXP(-1.5M/D)。根据部分资料估计了真菌气传病害的空中浮游孢子与植物叶表附着孢子的比率(R)约为1~5:1,由此可推算因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的携落作用和对植物表面附着孢子的冲刷作用(冲刷率为W)的综合结果,使植物表面附着孢子数变为原来的(1+R·Y)(1-W)倍。  相似文献   

16.
通过"3414"施肥试验研究分析氮磷钾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回归分析得出三元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出4种SRC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除水SRC外,其他3种溶剂保持力回归分析均具有(可靠)拟合性.通过对3种单因素在同条件下的方差分析,氮对水SRC影响不大,对其他3种SRC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磷钾对4种SRC的影响均不显著.表明了3种肥料因素中氮对小麦SRC的影响较大,其他两种因素对SRC影响不明显,说明SRC受施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小班面积(x1)、树种组成(x2)、郁闭度(x3)、年龄(x4)、平均胸径(x5)、平均树高(x6)、小班蓄积(x7)、坡度(x8)共8个指标构建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结构与风景游憩(Y1)、木材生产(Y2)、涵水保土(Y3)功能的模型:Y1=0.001x1-0.174x2+0.221x3+0.216x4+0.238x5+0.237x6+0.137x7-0.024 x8;Y2=0.584 x1+0.044x2-0.045x3-0.126x4-0.043x5-0.053x6+0.485x7-0.021x8;Y3=0.022x1-0.044x2+0.099x3-0.113x4+0.047x5+0.027x6+0.007x7+0.980x8,并对436个小班进行多功能的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多功能等级为优、良、中等、差、极差的小班比重分别为1.1%、13.8%、60.6%、15.4%、9.2%.评价结果为中等的小班最多,良和优的小班比重小,杉木人工林的整体多功能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8.
茶秆竹生物量影响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比较复相关系数 R,修正剩余标准差 Sδ 和 F检验选择出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主要因子 ,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因子进行选择 .结果表明 :这两种方法选择的结果一致 ,影响茶秆竹秆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和密度 x8,影响全株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竹高 x5和密度 x8.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临界点理论中的Ekeland变分原理研究了非齐次四阶椭圆方程Δ2u-Δu+V(x)u=f(u)+h(x)u∈H2(RN)解的存在性,其中V∈C(RN,R)满足infx∈RNV(x)≥a1>0,这里a1>0是一个常数,更进一步,对每个M>0,meas({x∈RN:V(x)≤M})<∞,这里meas表示RN中的Lebesgue测度;f∈C(R,R+),f(0)=0,并且当z<0时f(z)≡0;limz→0f(z)/z=0,limz→+∞f(z)/z=l<+∞.  相似文献   

20.
甘肃高山细毛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并对其相关系数进行分解。通过对体重与体尺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体重与体尺指标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体高(X1)、体长(X2)、胸围(X3)、胸深(X4)均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体重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体重(Y)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0.837,0.834,0.801。体长(X2)、胸围(X3)指标均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体重(Y)产生影响,而体高(X1)、胸深(X4)则主要通过辅助其他性状对体重(Y)产生间接作用。甘肃高山细毛羊体尺指标(Xi)对体重(Y)的最优回归方程:Y=-43.851+0.425X2+0.587X3。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为0.914,决定系数R2为0.836,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