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鲟科鱼类(Acipenseridae)是一群古老鱼类,世界现存约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鲟鱼肉蛋白质含量26%~30%,其蛋白质含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鲟鱼的肉质优于三文鱼,生吃鲜嫩滑爽,其软骨,皮、鳍、肝、肠等都可以烹制成美味的佳肴。鲟鱼子酱(黑鱼子酱)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正>鲟科(Acipenseriformes)鱼类是比较古老的鱼类,世界现存的鲟科鱼类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寿命最长,个体最大的鱼类之一。黑龙江的鲟科鱼类有两种,分别为鲟属的施氏鲟和鳇属的达氏鳇。我国鲟科鱼类主要是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新疆区域内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水域内的施氏鲟和达氏鳇[1]。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一种是栖息于欧洲的欧洲鳇(最大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鲟渔业资源状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世界鲟鱼类隶属2科6属26种。在鲟科中,鳇属2种,鲟属17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属3种。在匙吻鲟科中,匙吻鲟属1种,白鲟属1种(详见表1)。苏联鲟科鱼类计3属13种,其中鳇属2种,鲟属8种,拟铲鲟属3种。本文就苏联鲟渔业资源状况概述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鲟科鱼类是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种类。苏联1985年鲟科鱼类产量计25,000吨,占世界鲟科产量92%。本文就苏联鲟科繁殖技术近况概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鲟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养殖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是大型的、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现存鲟形目鱼类共计2科6属25种,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鲟科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世界鲟科鱼类计4屑2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17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底3种。我国有鲟科鱼类计2属7种,其中:鳇属1种,鲟属6种。原苏联是世界产鲟大国,一是鲟科鱼类种类多,计3属1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9种,拟铲鲟属3种。二是产量大,原苏联田科鱼类捕捞量占全球的90%-95%。1985年原苏联鲟科鱼类产量计2.5万吨,占世界鲟科产量92%。现把我国和原苏联鲟科鱼类名录列于附表。二、我国鲟科鱼类简介1.鳇:又名黑龙江煌、达氏鳇。是产于我国的唯—一种煌底鱼类。据记载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是产于我国待科鱼类中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7.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88,(3):F003-F004
现苏联建有苗种繁育场164座和生产苗种的生产一驯化站13座.年生产鲤科、鲟科、鲑科等各种鱼类苗种近100亿尾。苏联现有鲟类苗种繁育场26座,年产苗种14300万尾.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长江口区渔业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幼槐  倪勇 《水产学报》1984,8(2):147-159
上海市所辖长江口区,长约100余公里,面积约275万亩。1959年-1982年的年平均渔获量为4587.68吨;1962年产量最低,仅2921.5吨,1971年最高,达7483吨。产鱼类106种,其中淡水鱼类有24种,占总种数22.64%;咸淡水鱼类32种,占30.19%;海水鱼类44种,占41.51%;海淡水洄游鱼类6种,占5.66%。经济鱼类以凤鲚、刀鲚和前颌间银鱼为主,此外还有鲻鱼、梭鱼、鲈鱼、鲥鱼、长吻鮠、白鲟、达氏鲟、棘头梅童鱼、鳗鲡、红类和东方纯等,共约20种。虾蟹类以安氏长臂虾和中华绒螯蟹最具经济价值。苗种资源开发以鳗苗和蟹苗为主。本文对主要经济水产品渔获量的年际变化作了分析和介绍,并就河口渔业的资源保护和增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滕志贞 《淡水渔业》1983,(2):43-44,F003,M004
<正> 研究鲟科鱼类生殖器官发育与其功能的报道甚多。对栖息在苏联欧洲部分水域内的鲟科鱼类的配子发生、性成熟和性周期问题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只有极少数著作涉及鲟科鱼类性腺内发生的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个体在生命周期各不同时期的生理状态。其中包括脂肪代谢和水分代谢,虽然过去研究者们非常重视研究鲟科鱼类生长的特点,并根据记录年龄变化的不同结构确定个体的年龄(?)但至今尚  相似文献   

10.
鲟科鱼类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如苏联,鲟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仅鱼仔酱出口所换取的外汇就超过15亿美元。近年来,鲟渔业在美国、西欧也普遍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齐鲁渔业》2013,(11):55-55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约有8600余种生活在淡水中。我国现有鱼类近3000种,淡水鱼类占800余种,其中鲤科属种最多,有40@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和鳅科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鲟鱼类增殖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鲟鱼类为冷水性鱼类,仅见于北半球,目前已发现的鲟科鱼类共25种,白鲟科2种。由于鲟鱼大部分为洄游性,个体大,性腺成熟周期长,其数量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和在江河上修建水坝等)的影响。为了保护和增殖这些种类和数量都很少的鱼类,国内外都致力于进行鲟鱼类自然繁殖保护和人工增殖的研究。现将鲟鱼的主要产地苏联、北美和我国的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外鲟类生物学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鲟类生物学研究简述胡明文,周吉薇,万秀峰(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鲟科鱼类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鱼类,许多国家对鲟类生物学做过多方面的研究。现我们根据国外近年资料对国外鲟类生物学研究内容作一扼要介绍,供参考。1形态学...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额尔齐斯河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额尔齐斯河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目前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本文提出几点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5.
欧洲鲟鱼养殖与开发现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凤 《淡水渔业》1995,25(3):29-31
欧洲鲟鱼养殖与开发现状概述陈光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前苏联是鲟科鱼类养殖大国,鲟鱼产量占世界鲟鱼渔获量的90%以上。该国曾对其生物学、幼鱼培育及商品鱼养殖等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长期的研究并获得了可喜成果。关于鲟科鱼类的研究着重于纯种...  相似文献   

16.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提出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鲟渔业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94,24(5):40-44
俄罗斯鲟渔业资源现状陈曾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世界鲟鱼类计2科6属27种:在鲟科中,鳇属2种,鲟属18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属3种;在匙吻鲟科中,匙吻鲟属1种,白鲟属1种(参见表1)。俄罗斯鲟科鱼类隶属3属14种,其中鳇属2种,鲟属9...  相似文献   

18.
董颖  胡红霞 《中国水产》2014,(10):70-72
<正>鲟鱼是一类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亚冷水性鱼类,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鱼类之一,距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全世界现存鲟鱼共27种,全部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鱼总目的鲟形目。其中鲟科(Acipenseridae)有鳇属(Huso)2种、鲟属(Acipenser)18种、铲鲟属(Scaphirhynchus)2种、拟铲鲟属(Pseudoscaphirhynchus)3  相似文献   

19.
罗相忠 《淡水渔业》1996,26(3):25-26
俄罗斯亚洲地区几种鲟类生物学简述罗相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俄罗斯亚洲地区分布有9种鲟科鱼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栖息有达氏红和史氏鲟。鄂毕河、叶尼塞河及贝加尔湖均栖息有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太平洋鲟分布在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及库页岛的一些河...  相似文献   

20.
13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DNA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白鲟科和鲟科的13种鲟鱼为研究对象,设计7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线粒体DNA(mtDNA),扩增片段大小在2~3kb,总长度约为整个mtDNA的97%。同时利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即Mbo、CfoⅠ和HaeⅢ对13种鲟形目鱼类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总共检出233条电泳带,其中209条有多态现象,表明鲟形目鱼类mtDNA存在广泛变异。但是各个扩增片段的变异程度并不相同,其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的RFLP多态性较丰富,其次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而两个rRNA基因最贫乏。说明在鲟形目鱼类mtDNA的进化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速率最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次之,rRNA基因最慢。分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鲟科的6种鱼与匙吻鲟和白鲟分成两大支;鲟科中两种鳇鱼没有聚到一起,支持了鳇鱼不能作独立分类单元的观点。本研究旨为鲟形目鱼类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