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CCRV)VP6蛋白的全基因序列(AF403394)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基因序列(M17874),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0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细胞...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及中草药防治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几年来 ,我国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主要产区普遍暴发出血性肠道坏死症 (Haemorrhagicintesti nalnecrosis,HIN)的疾病 ,亦称“白底板”。典型症状 :肝、脾、肾等实质器官充血肿大、坏死或衰竭 ,消化道糜烂出血 ,粘膜组织坏死。作者怀疑病鳖存在止血障碍而引起出血症状和多脏器功能障碍。本文检测患HIN鳖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 cularcoagulation ,DIC)参数 ,探讨病鳖的出血机理和致病原因。用喹诺酮类等药物来控制HI…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结果确认JZ086为鲇爱德华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所测试的15种药物都敏感,其中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尤其敏感。  相似文献   
4.
5.
左旋咪唑,丙硫咪唑对猪瘟免疫效果影响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给50~60日龄仔猪接种HC疫苗的同时,分别加服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于免疫后10,31,85,136,182d用1HA法5次检测HC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试验1组IHA抗体价每次都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1),试验2组与对照组间的IHA抗体效价每次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左旋咪唑对HC疫苗免疫猪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能明显提高HC免疫效果;丙硫咪唑对HC疫苗免疫猪无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毕节地区调查六种家畜寄生虫病初报罗晓松(贵州省毕节地区兽医站)近年,我们在畜禽疫病的临床诊疗中,发现我区纳雍县有疑似牛伊氏锥虫病、马伊氏锥虫病病畜,毕节县有疑似牛焦虫病、马焦虫病、猪弓形虫病和猪囊虫病病畜。笔者为进一步查证这一情况,特进行了上述...  相似文献   
7.
8.
13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DNA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白鲟科和鲟科的13种鲟鱼为研究对象,设计7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线粒体DNA(mtDNA),扩增片段大小在2~3kb,总长度约为整个mtDNA的97%。同时利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即Mbo、CfoⅠ和HaeⅢ对13种鲟形目鱼类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总共检出233条电泳带,其中209条有多态现象,表明鲟形目鱼类mtDNA存在广泛变异。但是各个扩增片段的变异程度并不相同,其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的RFLP多态性较丰富,其次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而两个rRNA基因最贫乏。说明在鲟形目鱼类mtDNA的进化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速率最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次之,rRNA基因最慢。分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鲟科的6种鱼与匙吻鲟和白鲟分成两大支;鲟科中两种鳇鱼没有聚到一起,支持了鳇鱼不能作独立分类单元的观点。本研究旨为鲟形目鱼类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华鲟幼鲟维生素C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鲟幼鲟对维生素C(VC)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含VC分别为0.5、59.8、119.5、239.1、478.1和956.2 mg/kg饲料的6组日粮(分别编号为C0.5、C59.8、C119.5、C239.1、C478.1和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鲟8周后,以生长速度、组织VC含量和部分相关酶活性来确定中华鲟对VC的需求量。结果表明,C0.5和C59.8组鲟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都低于C119.5组,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C478.1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VC含量达最高水平;C239.1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高;C239.1组SOD活性最低。根据平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做折线法分析表明,维持中华鲟最佳生长的饲料VC含量为108.5 mg/kg;肝脏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309.4 mg/kg;肌肉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273.3 mg/kg。  相似文献   
10.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草鱼的免疫功能和抵抗病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纯化饲料配制成每千克含维生素C0.6~4869.2mg的7种试验饲料,投喂4~6g的草鱼8周,测定其生长和免疫学指标,然后将试验鱼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观察记录14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①未添加维生素C组的草鱼的增重率显著低于添加维生素C的各组,各添加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②血清补体活性、溶菌酶活性和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均随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分别在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1217.7mg、609.2mg和304.9mg时达最大,继续提高饲料维生素C水平,这些指标不再有显著变化;③血液白细胞总数不受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影响;④在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1217.7mg及以上水平的各组鱼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较低维生素C添加的各组。这些结果表明饲料高水平的维生素C能够显著增强草鱼的免疫功能和对病菌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