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义 《甘肃农业》2011,(1):83-83
优质专用小麦是指商品品质(容重大、干粒重高、腹沟浅、面粉白)和营养品质(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好,加工出精粉率高,加工品质(面筋含量、沉淀值高)优,制作食品烘烤品质好和蒸煮品质好的小麦。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质量的优劣既体现了不同品种的生产能力(粒重大小、籽粒均匀度、整齐度等),又与小麦的一次加工品质和二次加工品质直接有关(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麦籽粒质量已有30多项判断指标及其配套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多为实验室方法,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仪器,在生产应用特别是粮食收购中不可能直接利用。因此,根据小麦籽粒外观物理性状、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的相关性,探讨和分析利用外观或简单器械判断小麦籽粒质量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固氮蓝藻复合菌剂和促生细菌SM13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2种微生物肥料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常规施肥(CK)、施用固氮蓝藻复合菌剂(LZ)、施用促生细菌SM13(SM)及混施固氮蓝藻复合菌剂和促生细菌SM13(SL)共4个处理。测定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及干物质质量,在水稻成熟后考察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在稻米理化性质稳定后测定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LZ处理的水稻灌浆期干物质质量显著增加26.40%(P<0.05,下同);SL处理显著降低了一次枝梗结实率,LZ处理显著降低了二次枝梗的千粒重;SM、SL和LZ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0.00%、9.80%和8.78%。单施固氮蓝藻复合菌剂或促生细菌SM13及二者混施对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SM和SL处理显著改善了稻米食味品质,其口感值和食味值较CK分别提高7.23%、4.87%和7.22%、5.7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其构成与水稻穗部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产量与穗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次枝梗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固氮蓝藻复合菌剂和促生细菌SM13具备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且促生细菌SM13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4.
辽宁水稻穗型指数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增加穗数和千粒重、减少每穗粒数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提高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有利于提高外观品质,二次粒率高对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食用品质均有负面影响。提出用穗型指数(PTI,二次枝梗粒数最多的一次枝梗所在穗轴节位与一次枝梗数之比)表示二次枝梗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试材PTI分布在0.29~0.61之间,据此将试材划分为二次枝梗籽粒上部优势型、中部优势型和下部优势型3种穗型,二次枝梗籽粒偏向穗轴中上部分布即PTI较大不但有利于提高结实性和产量,还有利于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普洱紧压茶(熟茶)的概念和品质特征、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关键工艺技术。简述了普洱紧压茶对加工原料、加工车间、仓贮环境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江苏稻米加工品质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2000年度参加江苏省各区试点的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杂交中灿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稻米加工品质性状的地域差异性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其稻米加工品质因地域的变化而变化,且对地域差异的敏感性有强弱之分;中熟中粳稻和迟熟中粳稻的加工品质在苏中地区(盐都)均表现为优,而杂交中籼稻加工品质呈现南低北高的趋势,以苏北邳州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对川西北高原地区羊皮资源、品质、加工鞣制、成品毛皮(革)品质、经济效益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羊皮资源丰富,原料毛皮品质优良,用铬-铝结合加工鞣制,成品毛皮(革)感观性优良,各项物理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经厂方加工试制成为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开发价值的产品,可进行计划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澳大利亚面包研究所(BRIAustralia)、澳大利亚小麦局(AWB)联合主办的中—澳小麦品质研讨会于2001年8月28~30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来自澳大利亚6个研究所、CIMMYT、法国及我国30多个小麦研究单位和20多个面粉企业的10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以小麦品质为主题的双边国际会议在我国尚属首次。这次会议将基础研究(分子标记、贮藏蛋白、微量快速检测等)、应用研究(育种、品质检验)和产业化(收购、贮藏、小麦分级分类及面粉企业加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杨酸处理对加工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加工番茄为试材,对其进行浓度为0.1、0.3、0.5 g/L SA溶液(清水为对照)浸果实20 min的涂膜处理,置于室温(20~25℃)下进行贮藏,研究SA对加工番茄贮藏期中失重率、硬度、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Vc和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结果]用SA处理过的加工番茄与对照(清水)相比,0.5 g/L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较好地抑制Vc的氧化,保持番茄红素含量的效果最佳,较好地保持了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结论]用SA涂膜处理采摘后的番茄,能有效地提高番茄的贮藏品质,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欧阳杰  林蔚  蔡淑君  郑晓伟  沈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6-14448
[目的]为了优化漂洗工艺,提高鱼糜品质。[方法]以斑点叉尾鮰鱼片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加工鱼糜,取肉后分别用纯净水(A)、0.15%NaCl(B)、0.25%NaHCO3(C)、0.15%CaCl2(D)、0.10%柠檬酸钠(E)1次漂洗,再用纯净水2次漂洗,然后离心,以白度、凝胶强度、脱脂率、脱水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无论采用哪种漂洗液,都是一次漂洗对鱼糜白度的影响最大,其中0.10%柠檬酸钠漂洗后的鱼糜白度最高,0.25%NaHCO3漂洗后的鱼糜凝胶强度最大;脱脂效果为离心〉1次漂洗〉2次漂洗,0.25%NaHCO3漂洗的鱼糜脱脂效果最好,0.15%CaCl2漂洗后的鱼糜脱水效果最好。[结论]0.25%NaHCO3溶液漂洗10min→纯净水漂洗5min→离心5min的漂洗效果最好。这是一种适合斑点叉尾鮰鱼糜加工的高效漂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互作对垦粳7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氮量及移栽密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粳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0、90、120、150、180 kg·hm-2,N)为主区和移栽密度(20.2万、25.1万、33.3万穴·hm-2,M)为裂区,分析了氮密互作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垦粳7号加工品质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移栽密度增加,加工品质逐渐增加,移栽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有利于提高垦粳7号的加工品质。施氮量与移栽密度的互作效应对垦粳7号外观品质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0.2 万穴·hm-2时,有利于提高垦粳7号的外观品质。施氮量对垦粳7号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施氮量增加,营养品质逐渐增加,食味品质逐渐降低;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0.2万穴·hm-2时,有利于提高垦粳7号的营养品质,而食味品质降低。综上,N4M1处理(180 kg·hm-2和20.2 万穴·hm-2)下,垦粳7号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2.
赵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92-15693,15695
[目的]为盐碱地优质专用小麦的专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小麦品种山融3号和盐敏感小麦品种鲁麦15为试材,研究了2种氮肥条件下盐碱地小麦品质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盐碱地条件下,山融3号的籽粒加工品质、面团加工品质和淀粉品质均优于鲁麦15。增施氮肥可提高山融3号的籽粒加工品质,但对鲁麦15籽粒加工品质影响不大。2种类型小麦的面团品质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增施氮肥对鲁麦15籽粒RVA参数的提高幅度大于山融3号。[结论]在盐碱地条件下,增施氮肥可改善耐盐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品质和普通小麦的籽粒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3.
陈应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6-12448
[目的]明确穗肥施用时期对粳稻(Oryza sativa L.)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施纯氮225 kg/hm2的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郑稻5号和豫粳6号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的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品种郑稻5号,在抽穗期施用穗肥能提高稻米品质。而对于豫粳6号,穗肥施用时期对其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加工品质以倒3叶时期为佳,外观品质以抽穗期较好。[结论]穗肥施用时期对稻米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低谷蛋白水稻籽粒品质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施氮量对低谷蛋白水稻功能成分的影响,以低谷蛋白水稻D105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0、90、135、180、225 kg·hm-2 5个施氮处理(N0-N4),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各组分蛋白比例变化。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D105籽粒总蛋白含量及各组分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花后35 d)籽粒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在各施肥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而球蛋白和谷蛋白则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说明不同的施氮量对清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影响较小,对球蛋白和谷蛋白的影响较大,但不改变各组分蛋白的比例;在N2(135 kg·hm-2)-N3(180 kg·hm-2)处理下,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表现良好,在N4(225 kg·hm-2)处理时,稻米综合品质降低。综上,实现低谷蛋白水稻D105优质的适宜施氮范围为N2-N3,建立谷蛋白相对于总蛋白的比例与施氮量的线性方程y=6E-05x2-0.02x+39.672 (R2=0.999 1),计算得出最适宜施氮量为166.67 kg·hm-2。  相似文献   

15.
氮肥用量对江淮粳稻稻米品质及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下(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江淮粳稻(镇稻88、南粳44)主要稻米品质指标和精米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稻米主要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两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大小、垩白米率、垩白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米粒的长宽比升高,外观品质改善的效应高于加工品质的下降效应,且在高氮水平下,整精米率、垩白米率显著下降,长宽比显著增加。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而蛋白质含量相反,且在高氮水平下,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精米中的主要矿质元素(Mg、Ca、P、Fe、Mn、Zn、Cu)含量,除Mn之外,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有些矿质元素受到氮肥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上述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将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矿质营养水平,但外观品质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在施氮水平确定中,不仅要考虑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的协调,还应该兼顾产量与矿质营养品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机插杂交籼稻合理减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试验材料,基于品种高产栽培施氮量(180 kg/ha,CK),在贵州贵阳和湄潭2个试验点,研究不同减氮量[减氮30 kg/ha(N-30)、减氮60 kg/ha(N-60)和不施氮(N0)]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贵阳和湄潭试验点,减氮后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减氮程度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群体颖花量和实际产量均逐渐降低,稻谷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逐渐增加,综合食味值评分提高。与CK相比,减氮后机插杂交籼稻群体颖花量和实际产量分别降低4.43%~35.08%和1.76%~38.77%,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分别降低2.08%~29.58%、3.57%~45.33%和3.10%~21.37%,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分别提高3.89%~49.28%、0.52%~13.24%和0.25%~5.67%;同一减氮处理下两试验点稻谷加工品质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但整体上差异较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实际产量与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且实际产量和群体颖花量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大多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稻米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宜的减氮量(N-30)能改善稻谷加工品质、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且产量仍能维持在9.80 t/ha以上,协同实现机插杂交籼稻稳产和优质;而过量减氮(N-60和N0处理)虽能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但稻谷加工品质有变劣趋势,且产量显著降低,难以实现机插杂交籼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小麦籽粒蛋白质、蛋白质组分的形成过程以及氮代谢关键酶在氮素积累、转运和再利用过程中的作用,阐述了小麦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小麦蛋白质品质、蛋白质组分品质及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D优3138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2014年选育成功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组合,为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特性,促进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实现杂交水稻生产上的新老品种更替。研究不同施氮量(120kg/hm~2、180kg/hm~2和240kg/hm~2)对D优3138干物质的积累、运转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施氮量180~240kg/hm~2时,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较高。兼顾水稻高产及品质优良的特点,豫南稻区种植D优3138适宜的施氮量为180~240kg/hm~2。  相似文献   

19.
氮素供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Ⅱ.供氮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8,他引:105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