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里香内生细菌HBS-1的鉴定及其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表面消毒法对九里香内生菌进行分离,以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为靶标菌对获得菌株进行皿内拮抗能力筛选,利用浸果法测定菌株发酵滤液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菌株。结果从九里香中分离到28株内生菌,其中有8株真菌、9株细菌对2种病原菌均有拮抗活性,以HBS-1抑菌活性最好,对芒果炭疽病菌及芒果蒂腐病菌抑制率分别为42.0%和50.0%;菌株HBS-1发酵滤液能明显降低芒果采后病害的发病率,10倍稀释液的防效优于化学药剂特克多800倍液,50倍稀释液的防效与化学药剂特克多800倍液相当;经鉴定,内生菌HBS-1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测定4种植物萃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芒果主要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0.4 mg·mL^-1浓度下,厚朴酚,姜黄素、阿魏酸3种萃取物对芒果采后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厚朴酚对该2株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高达89.41%。在2 mg·mL^-1浓度下,4种萃取物对芒果采后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姜黄素对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6.56%和80.95,效果优于药剂对照。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芒果蒂腐病拮抗菌资源,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无毒无污染的采后防治方法,使用平板稀释法、划线纯化法、纸片扩散法从芒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蒂腐病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明确其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测试活体防效。共筛选到两株对采后芒果蒂腐病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A10和A17,其中A17对另一种引起芒果蒂腐病的病原菌芒果拟茎点霉也有拮抗作用。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初步判断,2株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A1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后为:2.5%乳糖,2.0%蛋白胨,初始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1,培养时间120 h;A17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为:2.0%可溶性淀粉,2.0%蛋白胨,初始pH 7.0,摇床转速200 r·min-1,培养时间120 h。活体实验中,第4天时,无菌水处理的对照组果实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为81.7%、52.5,A10处理组分别为43.3%、21.7,A17处理组分别为36.7%、17.5,450 mg·kg-1咪鲜胺处理组分别为16.7%、12.2,说明两株菌均对蒂腐病的发生和病斑扩展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A17对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和450 mg·kg-1咪鲜胺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这两种菌株均对蒂腐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龙眼果皮中分离获得的2株拮抗细菌和3株拮抗酵母菌对10种常见的病害病原真菌进行了室内抑菌谱测定及对香蕉的采后病害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抑菌谱测定时,拮抗细菌AP-01拮抗活性最强,对所有病原菌菌株的平均抑制率达到了66.13%,其次是拮抗酵母BP-7,BP-10和BP-12,对所有病原菌菌株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41.30%,40.96%和42.37%。拮抗酵母BP-7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68.9%,但所有拮抗菌株对香蕉轴腐病的防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芒果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台农1号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杨酸壳聚精复合涂膜能够延缓芒果后熟进程,延长芒果贮藏时间,效果优于单一的壳聚糖涂膜;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炭疽病和蒂腐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水杨酸浓度为0.5-2.0 mmol/L的条件下,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其中以2.0 mmoI/L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的效果最好,其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42.15%/81 87.19%,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比炭疽病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芒果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并且采用有效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平板培养基抑菌试验以及采后芒果果实炭疽病防病试验。结果从24个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有效抑制炭疽病菌的芽孢杆菌M35,其抑菌圈大于13mm,而且其发酵液对炭疽病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果实防病试验结果也显示,该菌株对于芒果采后炭疽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随着该拮抗菌菌悬液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提高,在浓度为1×10^8CFU/mL时,发病率为45%,病斑直径为14.1mm。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17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白芷、砂仁、桂皮、蛇床子、益智5种中草药提取物能够明显降低炭疽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防效均高于扑海因处理(61.67%)。砂仁、大茴香、香附子、蛇床子4种中草药提取物处理能抑制蒂腐病的发生,防效均高于扑海因处理(32.62%)。除丁香对芒果果面有轻度灼伤外,其它中草药提取物处理过的芒果的口感、颜色与对照差别不大,果面光洁度和保水性方面都比对照要好,并且贮藏时间也有所延长。砂仁、大茴香对芒果2种采后病害都有较显著的防效,防效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香蕉炭疽病拮抗菌C71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06株拮抗活性增强的菌株;通过遗传稳定性测试、培养滤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防效测定,获得了4株比出发菌株C71拮抗性能、防病能力、稳定性更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北方邦,研究了芒果采后施用不同的药剂防治黑腐病、蒂腐病以及炭疽病引起的果腐,这三种病害分别由黑曲霉菌、球二孢菌、炭疽病菌引起.试验包括杀菌剂处理(即苯菌灵、杀菌灵、多菌灵和氯酸钠),热水处理和施用芥子油.几个综合处理对防治上述真菌病害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6种杀菌剂,对分离于多肉植物雪莲上的黑腐病菌和炭疽病菌进行室内药剂抑菌试验,并对雪莲、蒂亚和黄丽3种多肉植物的黑腐病和炭疽病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噻呋酰胺颗粒剂、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黑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蒂亚、黄丽的盆栽防效均达到80%以上;40%氟硅唑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0%多·酮可湿性粉剂对炭疽病的防效较好,对蒂亚和黄丽的盆栽防效均大于80%。  相似文献   

11.
生防细菌1505的鉴定及其对采后柑橘炭疽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1505进行鉴定,并对其在防治采后柑橘炭疽病上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活菌悬浮液在PDA平板上对柑橘炭疽病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而灭菌发酵液和去除菌体的发酵液均无抑菌效果;连续8次在人工培养基上转代培养,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生长的抑制力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菌株1505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柑橘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刺伤接种的防效为48.8%,自然发病的防效为46.3%.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1505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叶菌唑与肟菌酯的复配增效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为供试病原菌,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菌唑、肟菌酯以及二者混用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采用SR值法筛选得到叶菌唑与肟菌酯(复配组合3∶1、1∶1、1∶2、1∶3、1∶5)的最佳配比为1∶3,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0.614 7、0.939 8μg/mL;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40%肟菌酯·叶菌唑4 500倍液、3 000倍液、1 500倍液、10%叶菌唑1 500倍液和30%肟菌酯1 500倍液施药后50 d对葡萄炭疽病防效依次为53.00%、64.35%、73.85%、68.87、55.12%,对白腐病的防效依次为74.29%、82.29%、90.94%、83.52和59.45%,40%肟菌酯·叶菌唑1 5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30%肟菌酯1 500倍液,对炭疽病的防效高于10%叶菌唑1 500倍液,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对白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10%叶菌唑1 500倍液。因此,肟菌酯和叶菌唑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3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防治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可采用40%肟菌酯·叶菌唑1 5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阴香内生细菌YXG2-3的抑菌活性与菌株分类地位,并确定其适宜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YXG2-3对多种热带植物病原真菌(橡胶基腐病菌(Fusarium venfricosum)、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rdes)、橡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橡胶黑团孢病菌(Periconia heveae)、橡胶落叶棒孢霉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椰子灰斑病菌(Pestalotia palmarum))的抑菌活性;通过观察形态特征,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采用16S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分类地位鉴定;通过优化菌株生长碳源、氮源、pH和培养温度,确定菌株适宜生长条件;采用浸果法测定YXG2-3发酵液滤液对香蕉炭疽病害的防效。【结果】YXG2-3对10种供试靶标菌的皿内抑菌活性均大于50%,能够有效控制供试靶标菌菌丝干质量的增加;经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适宜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膏,pH为7.0,温度为33℃。香蕉果实经YXG2-3发酵液滤液处理后,香蕉炭疽病得到有效控制,防效66.22%,与对照药剂咪鲜胺(250μg/mL)相当。【结论】YXG2-3抑菌谱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2种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部分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芒果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00 mg·L~(-1)质量浓度下,所有供试植物源活性成分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菌丝体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胡椒碱、大黄酚、辣椒碱和大黄素对4种病原菌的平均抑菌活性大于70.00%。在1 000 mg·L~(-1)质量浓度下,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和胡椒碱对芒果采后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荜茇酰胺对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分别为82.18%和80.75%,效果优于抑菌剂咪鲜胺,具有替代化学抑菌剂来防治芒果采后病害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筛选对梨黑腐皮壳菌(Valsa pyri)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明确其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潜力,以梨黑腐皮壳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牛津杯法从分离自农用植物酵素液的细菌中筛选拮抗菌株,并分析拮抗菌株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分离的68株细菌中初筛出15株对梨黑腐皮壳菌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占分离菌株数的22.1%,抑菌率为41.25%~74.14%。经过复筛,4个菌株(gjfn2、gjfn4、PFN41、PGY-FX67)的发酵液和除菌发酵滤液抑菌率分别大于70%和60%,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gjfn2、gjfn4和PGY-FX67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FN4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4个拮抗菌株发酵液和除菌发酵滤液对梨黑腐皮壳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jfn4、PFN41菌株发酵液及除菌发酵滤液对梨黑腐皮壳菌分生孢子的抑制率36 h均可达到100%,并使梨黑腐皮壳菌菌丝形态畸形、弯曲、末端膨大。离体枝条法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发酵液防效均达到79%以上,除菌发酵滤液防效均达到73%以上,其中gjfn4菌株的防效最佳,其发酵液、除菌发酵滤液及除菌发酵滤液50倍稀释液对梨树腐烂病防效分别均达到84.79%、81.57%和67.27%。由此表明,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筛选获得的拮抗细菌菌株具有防治梨树腐烂病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拮抗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高效菌株,并研究其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控效果,研究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人参锈腐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培养特性;通过田间试验测定拮抗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xf-11对人参锈腐病菌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75.56%;经鉴定菌株xf-1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f-11在12h进入生长稳定期,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为6~7;田间试验结果显示,xf-11处理的人参成活率达到90.5%,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控率达到67.15%,明显高于对照组(CK)和多菌灵处理组(T2)(P0.05)。以上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xf-11对人参锈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能够有效防治人参锈腐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烟草黑胫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29份根际土样进行分离,共获得239株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48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筛选菌株的20.1%,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48株拮抗放线菌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拮抗菌的97.92%.对拮抗作用较好的4株放线菌进行了发酵液拮抗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平均抑制率为59.80%,其中菌株A27-12最高,为70.59%,菌株A30-19抑制率最低为50.00%,两者呈显著差异.4株菌株的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30-19效果最好,其平均防效为78.79%,与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另3个菌株A36-15、A27-12和A20-8对烟草黑胫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7.95%、57.41%和50.46%.  相似文献   

19.
1株油茶真菌病害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并鉴定高效拮抗油茶主要真菌病害的拮抗菌,研究其拮抗作用,采用点接法和发酵培养法从油茶根部土壤分离获得1株能同时拮抗6种油茶病害真菌的拮抗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拮抗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2WM。该拮抗菌能拮抗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nicotianae)、胶孢炭疽病病菌(C.gloeosporioide)、叶斑病病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软腐病病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黑斑病病菌(Altermaria alternate)和溃疡病病菌(Bothyosphaeria dothidea)6种油茶病害病原菌,且拮抗菌发酵产生的无菌滤液对以上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5%。同时,D2WM菌株发酵产生的10倍稀释菌液还对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欧文氏菌3个亚种的抑菌圈均大于22 mm,是1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D2WM菌株发酵液耐酸碱范围广,在p H值为9时拮抗作用最佳;不耐高温,温度达到80℃及以上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研究结果对细菌性软腐病及油茶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番木瓜炭疽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五点对峙法及果实刺伤接种法从番木瓜果实表面筛选获得拮抗作用强的5株细菌菌株,并对拮抗菌进行了番木瓜采后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ps-1菌株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对炭疽病的防效达到63.2%,且该菌对果实的正常后熟没有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